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八达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64|回复: 1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终于有点时间了,来吹一吹电影里的价值观输出吧

  [复制链接]

163

主题

2

好友

6700

积分

大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1 16: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没有整块整块的时间,而且这个事情说起来相当杂,头绪太多,就不按传统发长文了,一段一段写

几个要分清楚的地方
1、电影的本质

电影是不真实的,电影相比较于其他的艺术形式,一个显著的特性是运动,照片是静止的,电影是运动的
观众能在银幕上看到的运动的、连续的影像,非常真实。但实际上,这种运动的、连续的影像其实是一种假象
电影胶片每秒24格,每一格都是一张静态的图像,当电机带动胶片,经过投影在银幕上,通过人眼的视觉残留,造成运动的画面
那观众这种很真实的“运动”的感受,实际上是一种错觉。观众以为真的看到了“运动”,实际上是假象,这是电影的本质

1962年的超现实主义电影【堤】,就试图告诉观众这种假象,回归电影的本质
它是一部只有一个“运动”的镜头,其他全部是静止的、单帧的黑白照片,再结合画外音拍成的电影

那么就是说,电影其实不是真实,电影的本质就决定了电影不可能真实。“电影是一条无限趋近于现实的渐近线”

但即使知道这一点,观众可以接受电影在某些方面的不真实,比如【2012】里那些炫目的自然灾难镜头
观众都知道那是电脑制作的,不是真实
比如【斯巴达300勇士】,观众都知道,里面的演员都是在一块绿布前对着空气完成的表演,它不真实
但是观众依然可以认为:斯巴达勇士的精神是真实的;自然灾难的恐怖是真实的
所以,观众可以接受并且相信:银幕上这些完全虚构的、再造的、假的画面,它传达的理念和信息可以是真实的
所以,比如说美国电影,他们电影里的“价值观”,是真实的

真的是真实的吗?

2、价值观是什么?电影能起到什么作用

价值观实际上就是意识形态的一种体现,所谓价值观输出里的价值观,实际就是输出者的意识形态
电影对于意识形态的表现能起到什么作用?这作用可就太不一般了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建者、苏联缔造者、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志(也就是列宁)
早在1919年就高瞻远瞩地注意到了电影在意识形态宣传上的重要性。
在把照相、电影这些行业统统归置于“党”的领导下的同时指示道:“在所有艺术形式里,电影是最重要的。”

同样把电影运用于意识形态、并且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的还有德国纳粹,元首本人就是个电影迷
莱尼·里芬斯塔尔的【意志的胜利】,利用剪辑和漂亮的、象征性的镜头运用,再造了一个神话
壮美画面犹如宗教仪式一般神圣、激情富于理想的英俊和潇洒的元首、强壮健康积极向上的雅利安人。。。
这样的电影,德国人只能相信自己的人种是最高贵的、信服并且崇拜希特勒、德国必将胜利
直到如今,不管你是否反法西斯反纳粹
【意志的胜利】依然是电影史上的教科书电影,它的艺术成就是超政治的。

在珍珠港倳件几个星期后,美国著名导演卡普拉就被应征到了美国军部
将军们要求他拍一部电影,解释并且鼓励青年人,我们为什么要参战?
卡普拉看过【意志的胜利】之后,自觉如果想在艺术上超越德国人是不可能的任务
他另辟蹊径,直接取用纳粹宣传片的素材,把纳粹所宣扬的“正义”与盟国的宣传片里的纳粹的“暴行”剪辑在一起
你纳粹不是说你们人种优越吗?看看英勇反抗的英国人和苏联人
你纳粹不是说你们正义吗?看看你们的暴行!
这种仿佛一问、一答的形式,解决了美国人在电影艺术上不能超越德国人的问题
他用一个“自由世界”作为同盟国的代称,这场战争成为了“自由”与“正义”,对抗非正义的战争
卡普拉的作品统称为:【我们为何而战】,在二战时期起到了了不起的作用

电影能起到文字、音乐、照相、绘画、建筑……等等等等各种艺术形式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其原因就在于,电影“真实”而且直观。试想,如果我要让人们理解我的思想,并且按照我的思想来区分好人坏人
最好的途径是什么?文字?那还得让受众去识字,而电影,只要制作者愿意,即使是文盲也能看懂并且更有效地接受
当电影成为一种宣传工具的时候,它的威力实在惊人

3、美国电影中的意识形态,是如何输出的?

和很多人想象中繁华的美国电影不同,美国电影输出意识形态是电影诞生后很晚的事
一战前,全球最大的发行公司不是美国的,而是法国的百代
即使在电影的影响力上,美国电影也比不上欧洲电影,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70年代

美国电影真正的开始输出意识形态有特定的时空条件,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
政治的很好理解,二战之后意识形态世界分为了东西两极,双方出于政治目的都需要输出意识形态
但同时也因为意识形态的对立,意识形态在输出过程中会遇到壁垒阻碍
民族主义也阻碍了美国电影在海外的推广,比如很多法国人,出于民族骄傲是看不上美国电影的
另外经济上原因往往容易被忽略,美国电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能够自给自足的
电影的创作也是根植本土的社会本土的问题本土的传统与习惯,在二战前,美国电影海外票房的比重仅占全部票房的20、30%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给电影带来了新的敌人,电视的出现、录像带的出现、激光视盘的出现
各种各样新的娱乐方式的出现,反托拉斯法让好莱坞大厂的垂直系统解体(制作、发行、放映)
传统的、陈旧的好莱坞电影在各种运动风起云涌的5、60年代对于更叛逆反传统的年轻观众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电影院大量流失观众,电影的部分功能被新的敌人取代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电影的生存问题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美国电影开始想办法,二战后各大学纷纷开设的电影课程,培养了诸如科波拉这样的“新好莱坞”的代表人物
他们革新了电影的创作方法,更迎合观众的口味,他们汲取了欧洲电影的营养,来反哺好莱坞电影

在创作改变之外,美国电影也开始更有动力去重视海外的市场,去开拓海外市场,甚至去培养海外市场
为了海外市场,他们针对海外的观众,又重新改变了电影的创作方式,使得一部好莱坞的电影
除了在本土能赚钱,同时也能兼顾到海外的观众。。有时候这种创作的重心甚至会反过来,更偏重于海外
比如过气明星云集的动作大片【敢死队】,这部电影里的明星在美国实际已经没有号召力,这部电影是拍给那些
在时尚上滞后于本土、又怀旧感浓重的海外观众看的。。。甚至,这部电影的制作资金,也大多来自海外

2010年,美国本土电影票房为106亿,全球票房为300多亿,海外市场已经占据了美国电影票房的2/3
一部大投入的美国电影,本土市场保本赚吆喝、海外市场赚钱,后续的电视播放权、DVD、游戏、电影原声。。。已经是美国电影业的惯例

海外市场是好莱坞电影的命根,在这样的情况下,为迎合海外观众,同时结合政治上意识形态的传输
他们必须做出有效的改变,换句话说,要站着把钱挣了,你们不光要心甘情愿花钱看我的电影,同时还要真心觉得美国的伟大
这是新时代赋予美国电影的使命,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他们干得相当不错

这些变化,出现的时间很晚,好莱坞要出门挣钱,美国炡椨有实力来扶持,这样的情况,仅仅是上世纪8、90年代才出现而已
也就是说,好莱坞电影输出价值观,不过才2、30年的时间

以上,就是个大概的框架:
电影实际是不真实的,但是观众出于心理上的需要,会部分地认同电影里的东西是真实的
电影是意识形态的最佳载体,谁来掌控这个工具?谁有实力这么做?
电影中的意识形态的传输,既有政治的因素、同样有经济的因素,这对电影创作的影响会怎样?

暂没提到的,是张麻子质疑的:中国有什么可以输出的价值观?
以及美国电影的价值观是个怎么回事,这个问题放在最后说

接下来,我会通过分析多部电影,来讲述以上这个框架内的内容
根据我的观察,8da著名女版主最近把头像换成了汤姆汉克斯,同时我想,【阿甘正传】肯定是几乎每个人都看过的电影
所以我第一部要说的,就是好莱坞是如何在【阿甘正传】中,篡改、粉饰真实的,以及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这样做







5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163

主题

2

好友

6700

积分

大象

2
发表于 2011-11-21 16:51 |只看该作者
先这么多,有空就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3

好友

9337

积分

大象

3
发表于 2011-11-21 16:51 |只看该作者
不错 这样的东西是我需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4
发表于 2011-11-21 16:58 |只看该作者
中国一直在输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啊,只不过是对内。
诸如:小兵张嘎、地雷战、狼牙山五壮士之类。
电影折射的意识形态,不过是当时社会形态的一种集中反映,如果将两者生硬剥离未免牵强。
换言之,美国宣扬的价值观,本身就是其社会的主流导向,如果认定其是宣传洗脑手段失之偏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0

主题

0

好友

13万

积分

主区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11-11-21 17:23 |只看该作者
原创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0

主题

1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6
发表于 2011-11-21 17:2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在艺术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不要一味责怪美帝借用电影输出价值观。钱和政治不是阻碍,以现在中国实力再贵的电影投资起,关键我们能拍出2012级别电影么?
老王,老公傻傻分不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3

好友

9337

积分

大象

7
发表于 2011-11-21 17:37 |只看该作者
二爷威武 发表于 2011-11-21 17:28
在艺术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不要一味责怪美帝借用电影输出价值观。钱和政治不是阻碍,以现在中国实力再贵的电 ...

这才是我想表达的,不差钱,但我们的文化空前贫乏,怪不得别人
我不要求2012,我只要求中国的沉淀
台塆一部艋舺 海角7号就能让人找到台塆人的定位
中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8
发表于 2011-11-21 18:1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一小部分,楼主很吊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9
发表于 2011-11-21 18:1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一小部分,楼主很吊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2

好友

6700

积分

大象

10
发表于 2011-11-21 18:19 |只看该作者
flygi 发表于 2011-11-21 16:58
中国一直在输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啊,只不过是对内。
诸如:小兵张嘎、地雷战、狼牙山五壮士之类。
电影折 ...

迄今为止我写的东西里面还没有任何一项和你的意见相反
而且之后也不会有,反而会强化“电影是社会主流思想的集中反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2

好友

6700

积分

大象

11
发表于 2011-11-21 18:20 |只看该作者
二爷威武 发表于 2011-11-21 17:28
在艺术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不要一味责怪美帝借用电影输出价值观。钱和政治不是阻碍,以现在中国实力再贵的电 ...

不责怪美国输出价值观,相反我说的是为什么过去欧洲电影那么强,日本电影那么强
反而现在是美国在输出价值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026 该用户已被删除
12
发表于 2011-11-21 18:22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2

好友

6700

积分

大象

13
发表于 2011-11-21 18:22 |只看该作者
张麻子 发表于 2011-11-21 17:37
这才是我想表达的,不差钱,但我们的文化空前贫乏,怪不得别人
我不要求2012,我只要求中国的沉淀
台塆 ...

海角七号如果放在过去的年代,比如90年代,在国内是不可能上映的
里面的中日亲善和日据情节可不是一点半点的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cq207 该用户已被删除
14
发表于 2011-11-21 19:18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

好友

4万

积分

大和

15
发表于 2011-11-21 19:33 |只看该作者
基佬要记得更新呀,等着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1

主题

0

好友

4万

积分

大和

16
发表于 2011-11-21 20:13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大和

17
发表于 2011-11-21 20:39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啊
我已经看见   一出悲剧正上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0

主题

1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18
发表于 2011-11-21 20:41 |只看该作者
对不起我是基佬 发表于 2011-11-21 18:20
不责怪美国输出价值观,相反我说的是为什么过去欧洲电影那么强,日本电影那么强
反而现在是美国在输出价 ...

对于任何國镓,电影本身就是传播的价值观最佳工具。
就那当今世界来讲,哪个國镓都是用电影在展现本国,无论是法国和意大利,日本,还是美国。
中国当然也参与其中,现在的尴尬是,在同一个竞技场里,中国落下了有钱无内容的尴尬!

PS,你用电影物理原理的“假象”证明电影不是输出价值观,有一些让人误入歧义,
电影的假象本来就是反射现实的一面倒影,就像是海市蜃楼,海市蜃楼虽然是假的
但是里面的景象是真实存在的!
老王,老公傻傻分不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olocat 该用户已被删除
19
发表于 2011-11-21 20:45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3

好友

9337

积分

大象

20
发表于 2011-11-21 20:48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我一直在等最后一段
前面的我没什么好说的

“对于任何國镓,电影本身就是传播的价值观最佳工具。
就那当今世界来讲,哪个國镓都是用电影在展现本国,无论是法国和意大利,日本,还是美国。
中国当然也参与其中,现在的尴尬是,在同一个竞技场里,中国落下了有钱无内容的尴尬!”

能回答这个问题,我就有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21
发表于 2011-11-21 20:53 |只看该作者
你说人生如梦 我说人生如秀
  那有什么不同 不都一样朦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2

好友

6700

积分

大象

22
发表于 2011-11-21 20:54 |只看该作者
二爷威武 发表于 2011-11-21 20:41
对于任何國镓,电影本身就是传播的价值观最佳工具。
就那当今世界来讲,哪个國镓都是用电影在展现本国, ...

PS,你用电影物理原理的“假象”证明电影不是输出价值观,有一些让人误入歧义,
电影的假象本来就是反射现实的一面倒影,就像是海市蜃楼,海市蜃楼虽然是假的
但是里面的景象是真实存在的!

————

不,我用电影的物理原理的假象,要证明的是电影中的价值观很有可能也是假的
电影的确是最能临摹现实的一种艺术,但它永远也不能是真实
海市蜃楼是真实的倒影,但记录在电影胶片上的东西,比如咕噜、比如猩猩凯撒,都是假的
所以电影不能如海市蜃楼一样成为真实的倒影

电影的极致,只能是无限趋近于现实的一条渐近线,这是巴赞的理论,这种理论适用于一些有追求的电影
而当下,能看到的更多的电影,则是完全的造假,伪造的真实,是确定无疑的假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3

好友

9337

积分

大象

23
发表于 2011-11-21 20:59 |只看该作者
对不起我是基佬 发表于 2011-11-21 20:54
PS,你用电影物理原理的“假象”证明电影不是输出价值观,有一些让人误入歧义,
电影的假象本来就是反射 ...

电影是什么你已经解释过了
二爷也解释了我们能从电影里看到什么

我期待你的见解,关于中国价值输出的看法
而不是纠结在某些细节方面  
你做了那么多铺垫
其实我都在等高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12

好友

8931

积分

大象

24
发表于 2011-11-21 21:16 |只看该作者
中国电影只不过是被GCD阉割了的太监,太监能有什么好输出的?难道对别人说自己没有J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好友

10万

积分

黑暗执政官

=,=

25
发表于 2011-11-21 21:32 |只看该作者
非灌水機,純正手動輸入,管理員明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2

好友

6700

积分

大象

26
发表于 2011-11-21 21:50 |只看该作者
张麻子 发表于 2011-11-21 20:59
电影是什么你已经解释过了
二爷也解释了我们能从电影里看到什么

非铺垫不可,否则就会认知错误,你要是等不及,可以过几天再看这个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大和

27
发表于 2011-11-21 22:08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个锤子啊   赶紧把自己的看法发出来啊   更新啊     
    阿甘正传  这个故事的确讲得很好
我已经看见   一出悲剧正上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2

好友

5563

积分

飞龙

28
发表于 2011-11-21 22:11 |只看该作者
每每上八达 以为都是下AV的矮穷丑跟语文老师死得早的钓丝
看到这样的文字 都是我泪流满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3

好友

8万

积分

仲裁者

123

29
发表于 2011-11-21 22:1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2

好友

6700

积分

大象

30
发表于 2011-11-21 22:27 |只看该作者
说阿甘正传吧,我想阿甘正传的剧情无须赘述,大家一定都有印象
那么,由弱智阿甘串联的美国50~80年代的历史里,都有哪些被篡改的真实呢?

说三样

1、妇女解放
2、黑人运动
3、反战运动

即使对美国历史几乎一无所知的人大约也能知道,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垮掉的一代,这段历史就发生在阿甘的故事之中
作为电影里除阿甘母亲之外的几乎是唯一的女性,珍妮这个角色本身就包含了“女权主义”与“反战”两个特性
但电影里表现出来的珍妮的遭遇,却和历史上真实的女权与反战大相径庭

电影中有暗示没有明示的是:珍妮的单亲父亲是个有虐童倾向的人,是家庭的残缺造成了珍妮后来的反叛
成年后的珍妮参加乐队,寻求自我解放,登台演唱的歌曲是美国60年代反战与民权运动心声的“答案在风中飘”
但珍妮是裸体的,抱着一把吉他出卖色相,下面的观众都是些下流的酒鬼,他们要的是看珍妮的奶子而不是听她的歌

将60年代的、追求解放的女性,唱着这样一首歌曲放在这样一个场景中,观众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毫无疑问,观众看到的绝非这些运动的正面意义,反而会产生“珍妮自贱”的印象
再加上观众已知的“圣人”“智者”阿甘对珍妮不离不弃的情感做对应
仅这样一个场景,就把真实的历史抹煞掉,把进步的意义抹煞掉,历史被重写,真实被篡改

珍妮之后被男朋友殴打,吸毒,滥交,阿甘很多次试图挽留珍妮,但珍妮依然义无反顾地重复电影中的“悲剧”
同样是暗示而非明示的是:珍妮最后死于爱滋病,在西方的观念中属于天谴的疾病
但,让观众们感动的是,最终,妇女解放运动代言人珍妮迷途知返,在死之前与阿甘结婚,在死之前得到了救赎
并且留下一个孩子(奥斯蒙特小时候真是乖惨了),这个孩子将来的命运与珍妮将截然不同(悲剧不会重演!)
他将有一个已知的“圣人”“智者”、一个称职的、有责任心、主流的阿甘做父亲
60年代70年代对主流的反叛,就在这样浓浓的亲情中回归主流、回归家庭(即使是残缺的,但,在仪式上,阿甘、珍妮、小阿甘是圆满的)
女权反战叛逆、一切都被消解得烟消云散

电影中记录了大量的历史新闻,通过电脑技术,阿甘直接走进新闻纪录片里,与历史人物亲密接触
水门倳件、兵乓外交、肯尼迪遇刺。。。。。但,电影里根本就没有提及在那个年代里,和肯尼迪遇刺同样具有新闻震撼力的马丁路德金遇刺倳件
这位黑人运动的领袖在1986年被授予了美国仅有的三个以人物命名的法定节日的殊荣,(林肯、华盛顿、马丁·路德金)
可是记录了如此之多历史纪录片的电影里,为何这样伟大的人物连提都不提?

这要看电影的年代,1994年之前的1992年,美国爆发了洛杉矶懪憅,倳件因警察殴打黑人而起,最终死亡60多人,1w多人被逮捕
黑人运动结束了吗?没有,2年前的事实告诉人们,矛盾依然存在,对立仍未消解、歧视还在继续
这样的条件下,电影没有信心、也未必有能力直面这一事实。但,电影可以再造一个历史、重塑一个事实

电影里的黑人是捕虾迷巴布,那段阿甘与巴布拿个牙刷刷地板、巴布喋喋不休地念叨他的捕虾秘籍的镜头好玩极了
看看巴布与阿甘的遭遇,阿甘奉行珍妮:“遇到打仗你就跑!”的箴言,在电影中唯一一次战斗中,跑了出来
然后又跑回去,救出了军人世家丹中尉,最后一次才把巴布抱了出来,战后,阿甘继承了巴布的志愿
历经艰辛万苦,完成了捕虾的伟业,发了财的阿甘将财产回馈给了巴布的母亲(电影里那段端盘子的对比镜头印象深刻)

在历史里,黑人运动的一个口号就是:白人忽悠咱大老粗到越南去送死卖命!
在电影中替代的却是,善良的阿甘和淳朴的巴布之间动人的袍泽之谊
(巴布和阿甘的相遇与阿甘和珍妮的相遇同出一辙)
阿甘冒死救出巴布,阿甘在有钱之后慷慨地、善良地将财产分了一半给黑人母亲,完全彻底地改变了后者的生活
就这样,黑人运动消失在电影重塑的历史里,肤色的隔阂在电影中背弃真实地、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民族和解

越战是美国历史上不可能抹去的历史疮疤,是第一场美国输掉的战争,美国6、70年代的一切运动
都是基于这场战争以及对于战争的反思之中的。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美国大兵们的创伤(酗酒自弃的丹中尉)
也有对越南人民的创伤,在美国后来的历史中,很多家庭都在收养越南遗孤,为这场战争赎罪

那么,电影中是如何反思这场战争的呢?
在电影中没有出现一个越南人,只有被越南人打伤的美国大兵
阿甘作为战斗英雄,被国会授予的勋章,然后阴差阳错地被一群反战分子押到了麦克风前发表反战宣言
全片的一个高潮就发生在电源被拔掉,阿甘的发言让主持人落泪、但观众根本不知道阿甘说了些什么之后

爱情被穿插进来了
在美国的标志建筑物面前,失散的珍妮与阿甘在万人集会中重逢,在万人瞩目下
在水池中相认相拥,ok,这个时候,谁还会去管万恶的战争?谁还去费脑子思考战争?
和电影中用电脑特效做出来的围观群众一样,观众同样在这个时刻,只会为爱情鼓掌、为奇迹流泪
电影中对于越战,反思了些什么?没人知道,也不再重要

同样的,战后放纵的丹中尉在阿甘的带动下
(此时的阿甘又有了最原始的美国梦的特征,持之以恒地坚持梦想,最终一定能活得成功)
摆脱了战争的影音,找到了生存的勇气
在电影的后段,丹中尉衣冠楚楚地戴着假腿,带着他的亚裔妻子(同样是暗示而非明示,观众会认为她是一个越南人)
以一个成功人士的形象,完成了战后创伤的最终救赎
历史的错误被成功的具体事例消解,战争的思潮熄灭,一切回归主流

以上,是电影中对真实历史中的三个倳件,分别作出的诋毁、篡改、回避,最终,是美国的主流(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回归
妇女解放和反战的珍妮,在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后,得到了主流(阿甘)的原谅,在爱情、迷途知返与亲情中获得救赎
激进的黑人运动,在主流(阿甘)的善意中,在回避了真实历史之后,以袍泽之情得到和解
越战的反思在爱情中被冲淡、越战的创伤在美国梦的表述中被缝合,这一切
在疯狂混乱激进的6、70年代之后,一切回到正轨,该救赎的被救赎、该遗忘的被遗忘

善意地揣摩阿甘正传这部电影的动机吧,阿甘正传可以是一部美国人自我对历史的和解,对历史的恶的救赎之旅
但如果恶意地说,则可以有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来表述:
维稳
而这一切真实,炡椨永远永远永远不会让他的人民知道

美国人看阿甘正传,会因为他们经历的历史而有对应的感受,那么,外国人呢?他们会看到什么?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看阿甘正传时的感受
我恨珍妮不懂得珍惜,自暴自弃;我对阿甘的善举充满敬意,对布巴仅有一些关于虾的愉快的记忆
我根本没注意到越战,但珍妮与阿甘在反战集会上的相遇让我感动异常
从而我可以从电影中得出一个结论,或者归纳出一种价值观:
美国人是一个对历史负责任的民族,他们毫不避嫌地把诸如肯尼迪遇刺、水门倳件之类的丑闻公之于众
他们敢于反思,富于智慧,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的同时保持着为泯的人的真、善、美的天性
阿甘很伟大,美国很伟大,真情伟大,家庭伟大。。。

但经过上面的、结合历史的分析,如今可以知道,这种我最初获得的价值观,实际上都是建筑在“造假”的艺术之上
那么,我自动自愿接受的这种价值观,是不是真实的?该不该怀疑它的真实?

阿甘正传是一部很了不起的电影,它能让人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它、理解它、喜欢它、并且去喜欢电影后面代表的美国
事到如今,我依然认为阿甘正传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它针对于美国本土的意识形态的修补,跨越了国界与文化
能在世界各地激起共鸣,取得世界范围的成功,它配的上伟大的电影称号(和它相比,现在的这些美国大片不值一提)

我甚至可以全盘接受这种价值观,比如亲情比如家庭,但,在接受的同时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种价值观是如何被传输到我的意识中的,我是如何主动地去接受这一切的
同时应该明白,电影中的意识形态、这些“普世”的价值观,实际上是建筑于造假之上,
对此,作为一个人格独立的热播,必须报以警醒与清楚地认识,否则,人就将失去精神独立的属性
成为一个可以被花招和欺骗巧妙包装的假象随时洗脑的容器





点评

别射门射我脸上  太精彩了!!  发表于 2013-11-13 20: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八达网    

GMT+8, 2025-11-22 12:4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