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06
- 帖子
- 10548
- 积分
- 80246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5-7-10
- 最后登录
- 2015-6-20
- 在线时间
- 20167 小时
  
|
去年四月美国有本书 叫 《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Voter: Why Democracies Choose Bad Politics》
出版,把美国投票制度喷的一文不值,
他的看法是,先不说假使人人都是理智的,投票还是不理智的(阿罗不可能定律)
仅仅说民众不可能为了一票投票权而去学习政治 书的核心内容我正贴完了后面有解释
我的问题是,假设中国实行投票制度,但是投票之前必须通过行政知识投票考试权力测试,由熊大等人的专家组出题,都出些“投机是否产生价值”
“多人博弈的最优解” "价格对于资源配置的作用” 等问题,考试考80分以上就能投票,如果有经济或者政治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加分,特殊身份可以加分,搞一个类似高考的制度, 通过得到这个投票权的没别的福利,但是每四年可以有一次机会去参与投票,这样你会去参加考试吗?
附《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Voter: Why Democracies Choose Bad Politics》的内容
首先承认大部分投票人是无知的。
但传统经济学认为无知不是坏事。传统理论的两个论点是这样的:
-1- 选举结果是由占总数10%左右的有政治见识的选民所决定的。这个论点说那些”无知”选民的投票是随机的,因此互相都抵消了。
-2- 如果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自私”的利益去投票,那么就好像市场用”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一样,最后结果是对大家都有利的。
作者 认为不是这样的。针对观点-2-,他说民主不是市场,而是公共设施(commons)。所谓公共设施就好比是一块大草地,村里每个放牛人都可以在这片草地 放牛吃草。对于单个个人来说,多一头牛少一头牛他认为对草地没有大影响,可是如果每个人都多放几条牛,草地就完蛋了。从心理学角度,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 这区区一票投错了也无所谓,所以大家都纵容自己无知一把。基于情绪而不是自己的真正利益去投票。 选民” 喜欢”自己的无知。结果就是把选举搞砸了。当你在市场上买东西,你更加趋向于理性因为非理性会付出代价;而选举投错一票是没什么代价的。
针对观点-1-,Caplan 认为选民投票时所犯的错误不是随机的,而是有系统偏见(systematic biases)的,因此是不能互相抵消的。选民的偏见很多,比如从候选人的相貌而不是理念出发去投票。但本书只谈经济政策。在经济政策方面,Caplan 列举了四个主要偏见,在这四个问题上大多数选民的观点跟经济学家完全不同:
- 一般选民不理解市场原理,对公司追逐利润的做法反感。
- 一般选民不喜欢外国人,反对自由贸易。
- 一般选民喜欢就业率而不是生产率,强烈反对公司裁员。其实只有让公司有裁员的自由,公司才会更加愿意雇人。生产率提高了技术进步,会创造出新的职业,而一般选民却错误的认为这些新的职业工资比旧的职业低。
- 一般选民更容易认为经济形势正在恶化,从而更希望炡椨干预。
当一个选民投票的时候,他倾向于更加无私。其实如果他投票的时候更加自私,完全从自身利益而不是道德角度出发,从经济学角度最后的投票结果反而更好。因为选民的这些偏见,那些贸易保护主义者,反竞争的特殊利益集团从投票中收益。
所以作者认为要想解决美国的问题,应该减少民主。他提出了以下方案:
- 让选民参加考试来获取投票资格
- 不是一人一票,而是让牛人拥有更多选票
- 不再鼓励增加投票率,对政治不感兴趣的最好就别出来投票
总之 Caplan 相信专家政治。选民的问题不是无知,而是系统偏见。比如大多数人认为油价太高的时候,正是经济学家认为油价处于历史最低点的时候(考虑通货膨胀和购买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