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1640
- 帖子
- 7933
- 积分
- 66763
- 阅读权限
- 90
- 注册时间
- 2008-4-21
- 最后登录
- 2025-11-17
- 在线时间
- 6994 小时
- 战队
- [B.D]=
- 种族
- Protoss
- 战队
- [B.D]=
- 种族
- Protoss
|
本帖最后由 笑三少 于 2010-9-4 15:23 编辑
出门健身去了,晚上回来编
先留个问题大家讨论下:陀螺停不下来就是梦境?这话可靠吗?
===========================分割线线线。。。==================
说起来我认识诺大爷算是比较晚的了。
在人家成名作《记忆碎片》《魔术师》问世之后,在巅峰之作《蝙蝠侠》之前,临毕业不久某天午后,一水利系的学长随便从寝室里堆积如山的盗版盘中间抽出了几张。
郑重的给我介绍了一下,这是克里斯托夫·诺兰的片子,你回去看看,好看的紧。
其实这学长是个铁杆诺迷,第一次怕吓着我,挫败了我的兴趣没敢大张旗鼓的吹嘘诺神如何如何。
后来我看完了去还碟,学长坐在椅子上,悠哉的上着IMDB给各种烂片打分写差评,头也没回问我,如何?
“确实不错!还有吗?”
学长马上转过来,兴奋的开了闸一般如滔滔江水。。。。。。。。。讲到一半脸也涨红了起来,映着6月灿烂的夕阳,分外娇艳。
最后学长总结性发言我记住了,是这样的:世界范围内,诺兰是神;中国本土,姜文算个半神;
对于这个论点,我完全同意后半句,前半句只能同意百分之50。
在我看来,诺大爷拍片子用的是演算数论的方式,逻辑思维严谨,调理清晰明快,
如果说诺导演的智商是140的话,中国大多数导演编剧的智商就只能在0到负无穷之间徘徊了,少有几个能和阿甘差不多的已经是翘楚;
诺大爷的片子一般是这样的,上来先一个场景,几个人,名字不知,背景不详在做一件事,做到一半出状况了,然后开始讲故事,
看到最后一般观众只要没睡着没走神都能大概看明白故事的起因发展,至于结局能不能看懂就取决于天赋了;
中国各位大爷的片子一般是这样的,上来先介绍背景介绍人物,用旁白帖字幕,极力想让观众记住这些人物的名字北京爹妈叫啥是啥关系,就差导演没用PPT亲自上台讲解了
看了5分钟一般观众只要经常看中国电影电视基本都能猜到出场人物下一分钟到电影结束之前命运是怎么样的了;
说白了就是人家在用电影的语言,镜头的语言讲故事,而我们的导演在用说书的方式讲故事;
诺大爷的片子,是在用逻辑推动故事,推动镜头和音乐,而我个人更倾向与逻辑和情感并重来一个故事;
举个例子,诺兰的片子被我们记住津津乐道的镜头和片段,多是逻辑上的或是技术上的,比如巧妙的叙事让观众恍然大悟,精妙的镜头安排令人叹为观止,却很少有给人感性方面的震撼,
比如《Inception》里诺大爷估计是趋于好莱坞制片的压力弄了个印度还不是什么人在里面当丑角,讲了几个生硬的笑话,抖了几个冰块般的包袱,现场真有观众笑,不过都如挠痒痒般的逗人笑,一看就是为了商业因素
故意加进去,--哎出来混都不容易。
《Inception》中讲述的爱情,MAL和COBB,男女之间的情欲全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因果,条件,假设,推断,结论,虽然现代人结婚之前也有这么谈恋爱的,但您是在拍电影啊;
对比一下黑客帝国中NEO和TRINITY的爱情,虽然大家都是搞IT的高智商人才,玩起暧昧来不输给18,9岁在船上偶遇的擦出火花的小年轻;
现在回想起来,不是莱帅不会演戏,不会玩爱情戏,而是导演讲两人的格局定在了这里,一个满是愧疚满是疑问,而另一个不过是疑问和愧疚的对立面,一个影子而已。
所以莱帅看着美女的眼神,都透着那么点儿几何分析与函数解析的味道;
恢弘的才华可以让人信服,但是深刻的感情缺可以让人记忆长久;
令人难忘的场景,除开演员本身的演技,就是一场戏本身的戏剧魅力和情感深度;
泰坦尼克在水面上几十英尺的地方陡然断裂,沉入水底可以让人惊叹,但如果评选《泰坦尼克号》中最为人称道的一场戏,也许还是JACK和ROSE在船头乘风的浪漫场景;
说回我学长的那句论点,姜文也是个理性的导演,但同时又性感到不行;内心原始野性魅力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暴露无疑,当年的夏雨,这个他幼年时代的化身,在影片中完美的展现了姜文在青年时代
粗狂,单纯内心又脆弱的性格特点;极具张力的镜头,写意的描述了一个寻找存在意义,探寻内心本源的故事,片中的故事背景和时代环境只不过是映衬;巧合的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主人公也有因为怀疑自己记忆出现了错误,而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到了《太阳照常升起》里,理性的成分更多了,感性也丝毫没有减少;今天是谈诺大爷所以这个话题就此打住;
诺兰是个好导演,每部片子都值的去电影院看,就《黑暗骑士》到《Inception》这个特效水平发展趋势来说,每部片子都去看IMAX版也不为过,但诺兰不是触动我最深的导演;
说完了导演在说说莱帅;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早已不是《成长烦恼》里那个帅气的小正太,也不是当年那个红遍全球到处都是他巨幅海报奶油小生青春偶像了;
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也在心里留下了烙印,如果杰森一家还有去保龄球馆的机会,我想TOM一定会服气的拍着他的肩膀说:小子,混的不错呀!
97年拍完泰坦尼克,莱帅吃了几年青春饭,在01年被老马丁相中拍了《纽约黑帮》,虽然片中还是那么清纯,帅气造型,但演的确实心狠手辣内心戏颇多的角色,也算是个比较令人瞩目的转型,
时至今日,莱帅依然成为好莱坞大牌制片商电话拨号的常客,成为了好莱坞一流剧情类导演的宠儿,马丁·斯科西斯,从纽约黑帮到翻拍的无间道(不知谁沾了谁的光),盖里奇的禁闭岛,到诺兰的革命之路,Inception,如果翻翻最近一流导演的年表,估计还有不少;
就这2010年,莱帅有成为内心情感戏,杀妻悔过戏,以及精神失常妄想症等类型片的代言人了。今年学院派的那帮老家伙要是多几个好这口的,说不准莱帅又抱个小金人回家;
就Inception来说,我想导演给他发挥的空间较禁闭岛要小一些,表演也没有禁闭岛中出彩,不过还是有不少的闪光点,只是整天锁着个眉头的扮相就。。。
也只能说诺兰的才华杀气太重,在他的戏里演员不过是棋子,参数,或者催化剂,做到中规中矩,依然足够;
莱帅尚且如此,其他演员也不过就是龙套了,情节的悬念,和紧张的动作场面飞速剪切的镜头在观众脑子里不断的运算,已经没时间注意谁演的好不好;
最后说说故事本身;21世纪的今天,这个题材已经不再那么新鲜了,(就像“21世纪的今天”这句话一样,已经被很多人说过了);
黑客帝国,13度凶间,包括楚门的世界,诺兰自己的一些片子,很多人的都玩过怀疑主义,玩的好不好,就另说了。
至少在题材上,Inception没有占很大的便宜;但编剧愣是把这个讲了很多遍的故事改出了点新意来,也算不易;
哲学方面,已经是旧酒,心理学方面,又和今年的禁闭岛撞了车,估计盖里奇看了Inception也会偷笑一下,还好自己的片子档期早;
不过话说回来玩起哲学来,诺兰还真有点一板一眼大学教授的样子,不像卓沃斯基兄弟搞黑客,哲学宗教各种主义大杂烩一块来,总有一款适合你;
诺兰是开头给您的问题,告诉你答案没有,自己找;卓沃斯基兄弟是问题很多,一个一个来,自己去宗教啊,信仰啊,各种主义里自己找,总能找得到;
因此老实说诺兰这个玩法是不太符合中国人的情感偏好,黑客里好歹最后给你来道彩虹给ORACLE出来郑重其事说两句给你点希望,诺兰倒好一开始就骗你骗到最后告诉你没结果,你猜;
其实等于是大学教授在课堂上讲了个哲学寓言,只是这个寓言颇为精彩用上了声光电哋震雪崩等多媒体方式,讲的地下学生阵阵赞叹声,但是最后还是没给答案;
你从哪来,你身边的事物是真实的吗,你可以相信谁,谁又可以相信你,这些都和什么3层梦四层梦没关系,或者说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区别在于看完了之后你开始认真的思考,究竟是我是一个INCEPTOR,还是INCEPTEE,以至于你看完电影出来上厕所看着来往的人,觉得是不是这些人都是假的,像上去一把按住问个究竟。
这种代入感,作者玩到的很高的境界;
后来我研究了一会往来的路人,发现我确实没办法分辨这个世界是不是真实的,这些人是不是导演安排的,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朝自己头上开一枪,在这个关键的时刻!
我肚子饿了,跑去吃了个饭,就把这个要朝自己开枪的念头给忘了。
说穿了,受过高等教育而且不愁吃不愁穿的人才会每天坐在葡萄架下乘凉想着如何区分世界的真实性,自我意识的清醒之类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还在拼命想这些问题,那就是脑子坏掉了。
说到给别人植入想法,我以为现在没有那么复杂,不要跑到3层4层潜意识里面去,电视网络各种媒体,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就是INCEPT
本来一个人小日子过的挺好,没什么压力,大家都对他说要奋斗要买房子要取老婆要买车要生孩子要到国外旅游;
导购小姐拼了命的告诉你你现在这种化妆品多么多差,要用了她们公司这种才能如何如何光彩照人;
信息爆炸的社会人们迷失了自我缺乏熊大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人云亦云到最后自己也不知道那条信息时自己内心的那条信息时别人植入;
就像我一开始提的问题,你从哪里知道的陀螺旋转代表什么?又如何来分辨,这个信息是不是别人植入的呢?
==============================观=影=指=南============
说点观影指南
看碟真心不会给力,最好还是去电影院看
能看大厅的不看小厅的
能看大银幕的不看小银幕的
如果能力范围之内就看IMAX的
视听绝对震撼,脑力绝对锻炼,好久没玩过脑筋急转弯了
还有就是这片子和阿凡达一样长但是到了后面高潮不断
要上厕所的前30分钟去
或者干脆别喝水之前清干净
别和别人讨论一讨论就要错过细节 |
-
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