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931
- 帖子
- 56000
- 积分
- 55062
- 阅读权限
- 90
- 注册时间
- 2005-11-24
- 最后登录
- 2015-6-20
- 在线时间
- 12728 小时
- 战队
- [S.lian]
- 种族
- Zerg
- 战队
- [S.lian]
- 种族
- Zerg
|
一:关于导演
山本萨夫是日本珙产黨员,曾受到我国总理周恩来的接待。他同时也是日本著名的社会派导演,拍过不少抨击日本炡椨的影片,甚至多次在自己的作品中批判当时还活着的裕仁天皇。他的作品在70年代是日本民众最喜爱的热门之一。
《战争与人》是山本萨夫第三部批判侵华战争的作品,之前在同样讲述二战的《真空地带》、以及反映工人运动的《没有太阳的街》就已经涉及到了这一点。山本导演曾想以731部队的人体实验为题材拍摄一部影片,可惜他在拍摄过程中去世了,影片中途流产,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战争与人》的主演泷泽修(饰五代由介)在二战时因为反对侵略战争被捕入狱,直到战后才被释放。
二:关于“日活”
日活是日本二战后的五大电影集团之一,与东宝、东映、大映、松竹齐名。
山本萨夫和今井正是著名的“独立电影人”,也就是不隶属于任何电影集团。但是电影人完全脱离电影公司是不可能的,所以山本和今井都曾与以上提到的电影豪门合作过。
在这五家集团中,东宝和大映立场“靠右站”,这两家成立于二战前,在二战时充当军国炡椨的宣传走卒,当然,它们也容许左翼观点存在;东映则是表面中立实际偏右,尽管出产过不少人性化的作品,可最严重的几部给军国主义翻案的作品也是东映拍的,另外东映公司总裁冈田茂,曾参与过镇压左翼人士;松竹和日活比较开明,无论左翼还是右翼都曾有大量作品在这两家诞生。《战争与人》正是日活的作品(松竹也有参与),和很多大场面的战争片一样,拍摄过程中动用了不少职业军人,影片中的高难度军事动作都是由陆上自卫队完成的。
三:影片为何只讲述到1939年
事实上,《战争与人》的电影版是紧随着小说版一起连载的,电影版第3集拍摄于1973年,而小说直到1975年才连载完结。
还有另一个原因,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士都知道影片场面宏大、地点众多、明星荟萃,需要很大的投资,由于预算紧张,再加小说不能跟上进度,最终不得不草草强行结束。
小说版的作者是五味川纯平,《做人的条件》和《虚构的大义》也是出自他手,其中前者也曾被拍成电影版,由小林正树执导,网上流传的版本译作《何以为人》。
《战争与人》的小说原著抨击了日本军国主义,但或多或少还是有替日军的部分暴行辩护,导演山本萨夫在改编成电影时,淡化了辩护色彩,进一步提高了批判力度。
四:关于济南倳件
就抗日战争而言,山本萨夫的很多观点都和中国大陆一致,包括死亡人数在国际上一直有很大争议的南京大屠杀,山本也采用了中方“30万”的说法。
不过影片对济南倳件的看法与中国大陆所有不同。我们中国在描述这个倳件时,常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然而在国际上,济南倳件引起的争议比南京大屠杀还要大,一般认为是中国人先挑起了倳件开端,所以剩下的,就只有讨论倳件的性质了。有些观点认为中国人在济南倳件中扮演了恐怖份子的角色,因为手段过于野蛮才引来了日军的报复,《战争与人》的小说原著就是持这种观点,由于倳件太过于敏感,山本萨夫在改编成电影的时候,采用了折中的描述,认为是中国人挑起,但不去渲染日本人所受到的伤害,大部分镜头都含糊地一笔带过。
五:关于卢沟桥倳件
除了济南倳件,另外一个没有采用中方观点的是七七卢沟桥倳件。到底是谁开了第一枪,我们中国认为日本搞侵略,所以第一枪就是日军开的(注意这个观点带有民族主观色彩,并不具有严谨的逻辑性)。而在日方无论左翼还是右翼,都常在第一枪的问题上较真,原因是日方认为不能把第一枪和侵略混为一谈,侵略归侵略,倳件归倳件,谁开了第一枪要搞清楚。这很大程度上是日本学者个性过于追求细节上的严谨的缘故,与是否承认侵略并无必然联系。由于倳件的争议性实在太大,多数日本影视作品都使用了“不知谁开第一枪”的解说(如《溥杰与王妃》),而《战争与人》则述而不评,没有解释第一枪的问题。
六:关于“支那”我们中国现在经常将“支那”视为侮华字眼,实际上“支那”一词起初并不具有贬义,它与“神丹”是相通的,在印度语中有“文明智慧之国”的含义。唐僧三藏法师就被称为“支那僧”。“支那”一词从褒义变成贬义经历了很复杂的一段演变,难以简单说清,具体可以去查阅维基百科等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支那”直到二战时期才有了贬义,主要由于日本官方不承认“中国民国”所致,但民间使用这个字眼不一定有恶意。二战结束后,日本官方不再使用“支那”,从此改称“中国”,不过在民间因为用词习惯的原因,“支那”在语言上还是被延用了一阵子。70年代中日恢复邦交后,日本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停止使用“支那”(除了右翼份子),而此后日本的二战影视作品都使用了“中国”这一称呼(尽管这不符合史实)。《战争与人》拍摄于70年代初,当时中日还未恢复邦交,所以片中有“支那”字眼,导演山本萨夫只是还原了当时的实际场景,剧中一些同情中国的日本人,则多称呼“中国”。“支那”一词并非只有日本使用过,不少外国至今都在用“支那”称呼中国,如意大利就是这样,当然这并无政治色彩,所以我国没有提出交涉。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支那”的说法。唐玄宗《题梵书》: “鹤立蛇形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支那’弟子无言语,穿耳胡僧笑点头。”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四称:“振旦,或言真丹,并非正音,应言‘支那’,此云汉国也。”《慧琳音义》卷22震旦国:“或曰‘支那’,亦云真丹,此翻为思惟。以其国人多所思虑,多所计作,故以为名。即今此汉国是也。”《宋史·天竺国传》:“天竺表来,译云伏愿‘支那’皇帝福寿圆满”。《翻译名义集》:“‘支那’,此云文物国。”还有民国文献有同样的记载。《辞海》:“梵语谓中国为‘支那’,亦作脂那、震旦、真丹、真旦、振旦、神丹等”。章太炎《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宋教仁的《二十世纪之支那》。PS: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DVD版在翻译字幕时,将所有“支那”都译成“中国”。(另外DVD的翻译有少许错误,比如“游击”经常被错写成“游戏”,而第2集中间徐在林的那句“我不杀你啊”,其实原意是“我不会让你死”。)
七:演员表
标耕平:山本圭、吉田次昭(少年)
伍代俊介:北大路欣也、中村勘九郎(少年)
伍代顺子:吉永小百合、佐藤万理(少年)
伍代由介:泷泽修
伍代乔介:芦田伸介
伍代英介:高桥悦史
伍代由纪子:浅丘琉璃子
柘植进太郎:高桥英树
灰山浩一:江原真二郎
阵内志郎:南原宏治
お滝:水戸光子
武居弘通:波多野宪
鴫田驹次郎:三国连太郎
高畠正典:高桥幸治
高畠素子:松原智恵子
大塩雷太:福崎和宏(第一部)→辻万长(第二部)
梅谷邦:广田治美(第一部)→和泉雅子(第二部)
梅谷庄吉:山田禅二
鸿珊子:岸田今日子
矢次憔夫:二谷英明
标拓郎:伊藤孝雄
岛津:斉藤真
苫:夏纯子
狩野温子:佐久间良子
不破学:田村高广
服部达夫:加藤刚
徐在林:地井武男
全明福:木村夏江
朴:井川比佐志
赵瑞芳:栗原小巻
赵延年:岩崎信忠
赵大福:龙冈晋
白永祥:山本学
李(红军干部):坂口芳贞
红枪匪头目:丹波哲郎
张作霖:落合义雄
张学良:久野征四郎
石原莞尔:山内明
板垣征四郎:藤冈重庆
河本大作:中谷一郎
村冈长太郎:小山源喜
佐藤贤了:吉原正皓
辻政信:山本麟一
岩畔豪雄:长弘
稲田正纯:高桥明
植田谦吉:荻原実次郎
矶谷廉介:和泽昌治
东条英机:井上正彦
田岛编集长:铃木瑞穂(兼旁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