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319
- 帖子
- 13116
- 积分
- 31347
- 阅读权限
- 80
- 注册时间
- 2005-11-7
- 最后登录
- 2015-4-14
- 在线时间
- 6317 小时
|
:“Breaking Bad 一词来源于美国南方的一句谚语"Break Bad",主要用来描述那些误入歧途的人在正与邪之间挣扎的行为及心情。”
但我认为编剧最主要的是通过剧本(主要是对老白和小粉各自心理变化的描绘)在剖析揭露人的本性的同时又在向观众传达着一种价值观念,希望观众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并完善属于自身的价值评判体系。其实片名"breaking bad"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已经揭示了片子的主旨。至于编剧传达的价值观是否绝对正确,我只能说这种形而上问题没有真理性的绝对标准,一切衡量尺度都取决于我们每一个观影者对自身价值评判体系的评价与分析。
so到底何为真恶,何为真善呢?老白做的这一切是否可以原谅呢?估计这是每个看该剧的观众都会遇到的问题。有的观众会拿普世价值观来解释,但我想说的是普世价值体系可能并不适用,不一定能够完整全面的解决该问题。
普世价值评判体系中的善恶之别,好坏之分只是社会结构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赋予的道德标准。道德标准是大多数体系内成员出自自身角度考虑后,相互间求同存异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绝大多数体系内成员的利益之上的。
所谓的个人利益(广义上)包含生理需求、免除恐惧、对物质的需要与对外部世界的追求,内心情绪的宣泄、自我价值的实现、求得他人的尊重以及一切有利于个人发展的需要、意志的实现、欲望的满足等一切形式的存在。(比如父母对孩子,对家庭的付出均可纳入主观意愿的范畴既此种行为完全属于个人意志的实现即个人利益。例如不能阻止一位母亲哺乳自己的孩子,这有悖于其意志,等同侵害了这位母亲的人身利益。)
这里强调一个最重要的事实是: 人的本性,本性既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自利。这点在國镓意志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剧中的每一个演员从老白,小粉,空姐,炸鸡叔,黑律师,汉克,玛丽再到麦克,Todd,杰克,物流女,格雷琴一家,每一个人都将自利这种最本质的人性演绎的淋漓尽致。
所以真正的罪恶感来自于内心的谴责、痛处、悔悟。 普世价值观的善恶标准并不能惩罚人的灵魂、精神、内心,只能沦为制裁人类肉体的工具。 毒贩不会因为法律禁止制毒就不去制毒,也不会因为世人认为残害一个孩子是逆行,就收回伸向孩子的毒手。所以到最后剧终结束老白也没有真正受到心灵上的煎熬折磨(犯罪带来的罪恶感),有的只是他人对自己所谓"合理","为了家人"的行径的愤怒与无奈,依旧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合理的,对杀人制毒等行为没有一丝愧疚,最后想的依旧是复仇。(对汉克之死的痛苦,对家人的忏悔均是出自内心情绪发泄的需要,属于迎合自身利益的一种,重点是老白没有对其的犯罪行为自责内疚过,这点区别于小粉,也是两人最本质上的区别)
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我相信老白在最初得知患癌后,是出于家庭,出于对妻子孩子在自己不久将来过世后的生活考虑才决定犯罪制毒的。是的,这个理由,在很多观众看来可以接收,可以理解,甚至更有甚者居然认为老白做的没有一点错! 诬陷诽谤(老白诬陷汉克的录像带),杀人,为了达到目的连孩子也不放过(可能又有人会说孩子又没有毒死,我只能说,这不是你孩子),制毒贩毒,光一磅**就能毁了多少人的一生,这不是毁了多少个人的问题,而是毁了多少个人的家庭,是不是只要是"为了家人","为了孩子的将来"这种说辞,所以一切的行为就都是合理的?
随着剧情的发展,当老白的毒枭之路受到阻碍,自身的付出与成果受到外界的威胁时,这时的老白,为了保存自己的“事业”,已经逐步的黑化,意欲创建一个毒品商业帝国。制毒的目的早已不是最初为了家庭,为了孩子那样的纯粹,而是源于自身已被挖掘的无尽的欲望与自我成就感的意志实现的需要。老白的身心已被悄然吞噬。
小粉当从最初的街头无名小毒贩慢慢成为全美第二制毒师的道路上,逐渐发现其过程所经历的与个人意志完全相违背。小粉在逐步经历内心中的痛苦,谴责,折磨过后渐渐认清了自我价值评判体系中的善与恶,正与邪。毅然退出,放弃制毒,并帮助汉克指正老白,决心不让老白继续逍遥法外。
编剧最终透过老白和小粉各自的内心变化,完满的诠释了影片的主题"breaking bad"。
最终老白和小粉在各自的breaking bad后,均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选择,至于各自最后的结局,在我看来,其实已经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真正的breaking bad源自于内心。
毁灭自己的只有自己,救赎自己的也只有自己。
到底何为真善,何为真恶呢?
我想只有我们自身才能解答这个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