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931
- 帖子
- 56000
- 积分
- 55062
- 阅读权限
- 90
- 注册时间
- 2005-11-24
- 最后登录
- 2015-6-20
- 在线时间
- 12728 小时
- 战队
- [S.lian]
- 种族
- Zerg
- 战队
- [S.lian]
- 种族
- Zerg
|
本帖最后由 别愁BloodBrood 于 2013-6-23 23:16 编辑
忽然发现题目起的太大了些,只怕驾驭不来,只能啰里啰嗦的想哪写哪了。
一:《贵妃醉酒》之考究
“海岛冰轮初转腾
见玉兔
玉兔又早东升
那冰轮离海岛
乾坤分外明
皓月当空
恰便似嫦娥离月宫......”
只消听得头几句,就是不懂京剧的人也知道这是名段《贵妃醉酒》,讲述的是杨玉环宫怨酒醉的故事,不过我最早知道《贵妃醉酒》这曲目,却来源于高中时候的音乐课本。只不过,书上的选段不是京剧,是桂剧,现将唱词抄录如下。
(杨)西宫夜静百花香啊,钟鼓楼前滴漏长,杨贵妇酒醉沉香阁啊,啊,啊,高提银灯候君皇。
(高)高力士启奏娘娘啊,今宵 万岁呀宿驾昭阳。
(杨)杨啊贵妃听此言语,吩那咐宫娥卸宫啊装啊,和衣儿倒在牙床上,长吁短叹泪千行。自古道红颜多薄命,为人切莫伴君王。倒不如嫁个风流汉,朝欢暮乐过时光。独坐深宫谁为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按书中所载,该段是用广西文场四大调之一的滩簧唱腔演唱的,唱词与京剧的颇不同,我原本想当然的以为桂剧是由粤剧发展演变而来的,但是听了几段粤剧《贵妃醉酒》,觉得也不像那么回事,唱词完全不同。(粤剧《贵妃醉酒》我隆重推荐國镓一级演员蒋文端唱段,很好听
另有杨春花版本)
并且桂柳方言与广府方言差异比较悬殊,文化传承也大有不同,看来桂剧和粤剧、京剧的《贵妃醉酒》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于是我针对歌词进行了搜索。结果找到了一部《西宫词》,应该是流传于中原、中南一带的花鼓戏,唱词如下:
西宫夜静百花香,钟鼓楼前刻漏长。杨贵妃酒醉在沉香阁,昏昏沉沉候君王。高力士,跪宫疆。奴婢有本奏皇娘。万岁王,驾行在朝阳院,今宵不能回宫疆。贵妃闻言心怀闷,忙叫彩女卸宫装。和衣儿,斜靠在龙床上,长吁短叹泪汪汪。自古道,劝人休言伴君王。到不如,嫁一个风流汉,朝欢暮乐渡时光。紫薇花斜对着紫薇郎。
从唱词的对比可以看出,这桂剧《贵妃醉酒》主要就是传承了花鼓戏《西宫词》的。那么这西宫词又是怎么来的呢?我又找到了两首唐诗,
王昌龄 西宫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白居易 紫薇花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唐诗宋词元杂剧,都是拿来唱的,诗词入曲剧,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如范仲淹的《苏幕遮》前头的“碧云天,黄叶地”,改一个字就出现在《西厢记》里。
除了前面提到的桂剧,越剧,京剧之外,还有许多的曲种里都有《贵妃醉酒》这曲目,如川剧、豫剧、越剧、汉剧、湘剧等等。
( 抄录越剧《贵妃醉酒》华怡青唱词如下,想听请自百:
海岛冰轮初转腾
玉兔穿云早东升
皓月当空乾坤明
犹如嫦娥出宫门
我扶桥石倚玉栏
莲花足下舞风声
轻唤燕儿双飞翼
鸳鸯闻声入水深
琼浆未洗心中愁
良辰美景空醉人)
各地的《贵妃醉酒》和《西宫词》虽然乐器不同,唱法不同,唱词也不同,但是讲的都是同一个故事:明皇失约,改幸梅妃,玉环苦候隆基不至,遂喝得酩酊大醉,发一通酒疯,含恨回宫。
什么?还有人不知道梅妃是谁?就是那个色艺双绝一时专宠于前,失宠后唐玄宗赠之以一斛珍珠而不受,最终死于安史兵乱,遗留下动人诗篇《谢赐珍珠》于人间的奇女子江采萍啊,我可是讲的口水都干了,谁再不明白就自己百度去。
(按,梅妃其人只见载于宋人小说《梅妃传》中,关于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梅妃这个人,鲁迅先生很表示怀疑,不过后来的学者们考据来考据去,据说还真的确有其人)
看了《梅妃传》里讲的故事,总让人觉得《贵妃醉酒》怪怪的,不是说太真娘娘自打入了宫得了宠,就不许李隆基见江采萍了么?怎么还会受她气,这次让盛气凌人的杨贵妃来扮演长门玉阶怨的女一号,颇让人猜想不透。(你说这老李也是,幽会就幽会吧,还不晓得找个借口什么的,现在男人去见小三还会打个电话说我加班我出差我哥们找我有事我在老王家一起看球今晚切尔西对尤文图斯。。。。。。)
不过这些当然不是重点,我们要考据的是《贵妃醉酒》的出处。我有个印象,不知道在哪里看来的,京剧《贵妃醉酒》源出于昆曲,昆曲造诣也十分了得的梅兰芳大师也很自然的把它改编成了京剧,可是百科词条里的介绍却说,京剧《贵妃醉酒》(百花亭)来源于花部地方戏《醉杨妃》,什么是花部?就是相对于雅部而言的,昆山腔(昆曲)以外的地方戏。明末清初时期,昆曲在中国戏曲的中心地位不可撼动,被尊之为雅部,宫廷戏曲,还有那些达官显贵家里的戏班子都是唱的正统昆曲,雅是雅了,却逐渐的脱离群众(其实昆曲当初兴起也是靠着从下层汲取到的鲜活元素才能大行其道的,这叫忘本啊),“腐朽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昆曲的正统地位,甚至下令禁止其他的戏种演出,秦腔,卡擦,戈阳腔,卡擦。。。。
现在被逢为“国粹”的京剧,其实也应该归入花部一类的,文艺一点的说法,昆曲就是阳春白雪,京剧就是下里巴人。其实在京剧之前,北京还有一种本土戏曲叫京腔,是戈阳腔在北京的本土化,不过没有多少竞争力,很快就消停了。总之由于礼制原因,花部戏曲迟迟不能登大雅之堂,一直到乾隆大寿,徽班进京——这些掌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徽班汉调,享誉京城,并且迅速的扎稳了根基,想禁都禁不了了,到清末的时候,连宫廷里都不爱听雅部正声了,特别是老佛爷慈禧太后就是京剧的超级粉丝,喜欢花部的乱弹二簧,有意抬花压雅,大力促进了京剧的发展,最终让京剧压倒了所有的戏曲奠定了国粹的地位。
很显然,《贵妃醉酒》来源于昆曲和来源于花部的这两个说法是截然对立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陷入了深思。
在京剧兴起
于是这又引出了下一个话题:南戏、杂剧、昆腔,京剧等戏种之间的联系。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