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931
- 帖子
- 56000
- 积分
- 55062
- 阅读权限
- 90
- 注册时间
- 2005-11-24
- 最后登录
- 2015-6-20
- 在线时间
- 12728 小时
- 战队
- [S.lian]
- 种族
- Zerg
- 战队
- [S.lian]
- 种族
- Zerg
|
本帖最后由 别愁BloodBrood 于 2013-6-12 13:48 编辑
胡适先生的《中国古代章回小说考》关于文康的《儿女英雄传》的考证,对该小说中宣扬的思想颇有鄙夷之意,但是却很欣赏小说中的生动活泼,(胡适原文:儿女英雄传本叫做儿女英雄评话,是一部评话小说。它有着评话小说的长处,也有着评话小说的短处。短处在思想的浅陋,长处在口齿的犀利,语言的漂亮。)
小时候看连环画《侠女十三妹》,对何玉凤是十分仰慕的,甚至以和她同姓为荣,一个身负绝艺,惩恶扬善的女侠,谁不喜欢呢?我还记得她在能仁寺留的诗:他杀人污佛地,我救苦下云端,铲恶锄奸,觅我时,和你云中相见。真是潇洒无比!
大学的时候,见地摊上有《儿女英雄传》卖,就买了一套回宿舍看,这不看还好,越往后看的越是味同嚼蜡,而且,而且,万恶的文铁仙!!我心中的十三妹就这样被你给毁了!在能仁寺,杀完和尚之后,张金凤忽然偷偷跟何玉凤说要尿尿, 何女侠懒得找厕所了,弄了个碗给她,张姑娘羞答答的轻轻尿了一碗,然后何女侠自己也有尿意了,也哗啦啦的尿了一大盆。
这样的描写哪里是什么洒脱,分明就是粗俗不堪!然后小白脸安公子找她要水洗手,她就把尿给人家端去,人家洗完手后说这水怎么有股尿骚味云云。。。何其恶心。。。。作者这是什么心态?!恶心当笑点么?
当时我还年轻,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了,后来看了胡适先生的文章,才觉得后面何玉凤给安骥做小的,服从安学海的管教,当起阔太太,相夫教子,这样的形象才算是彻底毁了呢!
“世道浇漓,人心日下,国将不国”。。。。这样的老调,以前是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人弹一下,现在倒好,天天都能听见有人抱怨”人心不古“,某地出了啥啥门,几个中老年冒出来了:要搁以前,哪有这么些破事儿啊。。。。呵呵,要搁以前,人家还光明正大的逛窑子呢,别把古人当成什么圣人,笑贫不笑娼这词儿又不是现在才有,翻翻《笑林广记》,里面的好多笑话比现在的荤段子还黄了去了。就连西游记里也是茫茫多的少儿不宜出口没遮拦,从来都说和尚是色中饿鬼的别名,在小说中调侃出家人是下层文人乐此不疲的伎俩,香艳的公主女王女妖精投怀送抱,三藏险些就把持不住(“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还有“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这两章我看了很多遍这种事我会到处乱说?),只要徒弟不坏事,也难免“可怜数滴菩提水,落入两瓣红莲中”的了(《喻世明言.月明和尚度柳翠》。)
PS:话说女儿国国王也真够倒霉的,先是唐玄奘过来,小白脸,成亲吧,人家说不行我是个和尚。过了不到1千年,又来了个细皮嫩肉的马三宝,成亲吧,人家说不行我是个太监。桥段都是一样一样的。(见《三宝太监下西洋》)
作为神魔小说的代表,《西游记》的笑点比较多,妙趣横生,相比之下,公案小说就有点相形见绌,《三侠五义》虽然一般认为比《小五义》、《续小五义》更为经典,但是我认为人物塑造,还有语言的风趣都远不如它的后续者,《三侠五义》中,高大全的展昭,帅气的白玉堂,都没有给我留下多少印象,倒是爱耍小聪明的蒋泽长很能抢戏,贯穿三部。。。到了小五义,可算有点意思了,我记忆最深刻的段子,一个是“到黑店胡乔装病 乌龙岗徐艾追贼”,艾虎逗黑店的伙计对黑话切口的桥段:伙计说:“你是个‘河’字?”艾虎说:“我是‘海’字。”又问:“什么‘海’字?”回说:“比河大。”“我说你线上的?”回说:“是绳上的。”又问:“什么绳上?”回说:“比线憨。 ”
那时候觉得这段特别逗, 还有白眉毛徐良在店里碰到的四个人,一个说姓李,一个说姓刘,一个说姓唐,一个姓奚。徐良说,哦原来是李刘唐奚四位兄台,外不流糖稀,这段我也记得特深刻,我当年笑点如此之低,真是精神贫乏啊。
不过小五义的最可恶之处在于其三俗,东方亮的两个妹子,好端端的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因为是乱党的亲眷,所以就该死,本来是很水灵水灵的妹子啊,白眉大侠徐良都败在她们手下,拿住他之后本来看他好歹也算是公务员,好心好意想跟他交往交往,哪知道徐大侠不识抬举破口大骂。 不知道作者为何把两个妹子往死里弄,家破人亡跑路然后碰到两个比较英俊的男子,结伴而行也算正常,作者却恨恨的说,这两对狗男女,还能做出甚么好事OOXXOOXXOOXX。。。。到最后被开膛破肚裸尸丢在路边,更是没天理啊!被贴个匪类的标签,就可以无情杀死,做出这样残忍的事的,居然归入”好人“,简直令人发指!作者太变态了!脑子里都在想什么啊!而同样是私定终身,”好人“就可以原谅,被视为一桩好事,这样简单粗暴的把人分类的传统由来已久,”反派人物“命贱如草也是很正常的事,可是这可是一对漂亮的姐妹花,不可原谅!
《乾隆游江南》和《大明正德游江南》,看名字就知道,都是风流皇帝的江南游历故事(《宋太祖三下南唐》算不算?),朱厚照要比爱新觉罗弘历早生了220年,《大明正德皇游江南》也应该比《乾隆游江南》,哦不,也许叫它的本名《圣朝鼎盛万年青》更好——成书的早一些。故事上,乾隆游江南也显得比正德游江南要丰满的多,想来《乾隆游》应该借鉴了《正德游》吧,毕竟游龙戏凤讲的是正德的故事,人物上,正德皇帝开头被描述成一个宠幸奸佞贪玩好色的昏君,整了一笔糊涂账,到后面才渐渐把他写的好一点,而乾隆皇帝则不然,一口一个”仁圣天子“,绝对的高大全,大家同样是皇帝,厚照手无缚鸡之力,到处被追杀喊救命,弘历文武双全,到处行侠仗义——这是一个皇帝干的事么。。。我们也不能怪作者——清朝的小说,当然不能把清朝皇帝写坏,也不能把明朝的皇帝写的太好,而且历史上,厚照不但比弘历命短的多,名声也差的多,豹房啦,当老板做生意玩啦,玩水差点被淹死了,而乾隆朝,国库充足,战无不胜,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國镓力量的顶峰。
不过《乾隆游江南》后半部分,却把笔墨重点转移到了几个反贼身上,显得突兀,方世玉打擂台,是好人,胡惠乾为父报仇,是好人,打机房跟高进忠结下梁子,然后高进忠因名字而得乾隆赏识,然后乾隆就决定帮着对付少林一派了,所以方世玉哥们几个只好变成了坏人——我觉得这样突兀的情节颇有表现作者的抗争之意在其中——最后就是五枚师太白眉道长冯道德高进忠一干人等奉旨剿灭莆田南少林,至善禅师胡惠乾方世玉童千斤。。。。。被打死,洪熙官居然被活捉了——最早提到方世玉洪熙官等人的小说里,他们居然都是以反派面目出现的,呵呵,虽然都是虚构的人物,民间却都把他们当成了英雄,拍成一部又一部电影,经久传诵。
这样的笑点其实一点都不好笑。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