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4824
- 帖子
- 5284
- 积分
- 4140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11-3-7
- 最后登录
- 2015-3-10
- 在线时间
- 1322 小时
|
首先是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公务员作为一个职业,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第二,作为个体的公务员,今后的日子相比以前,会越来越难过,或者说会不再那么舒服了。
第三,以上两个方面,总的来看,对國镓、对民族、对社会来说,绝对是个好事。(顺带表明下个人立场:我能够接受这种变化,并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促进这种变化)。
基于以上三个判断,如果你有亲戚或者朋友,现在还想再考公务员,我真心的想让你劝告他(她):想清楚了再入行!
下面具体来说说。
第一,公务员作为一个职业,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以楼主自身的经历而言,入行10年,职务、级别是不断的提高,实际的收益却是不断的下降。这种变化,对公务员个人而言可能是种利空,但楼主认为对國镓、对社会而言,却是一种很宝贵的进步。
先从楼主的亲身经历说起。楼主的出生是比较草根的,整个大学期间(直辖市、二流文科大学)的生活费基本上维持在500元/月(家里只能负担得起这样的水平了,感谢我的父母,省吃俭用供我出来。)。2003年参加公考入了行,先是极大的满足,为啥满足,因为我的入职工资就有7000元!听说转正后还能再加1000元!我真是心满意足了。但紧接而来的就是极度的不适应,为啥不适应?因为吃饭。那时候,部门领导经常带着我们部门的人一起到外面吃饭,有时候是和其他单位的人一起,有时候和一些不知什么身份的人一起,有时候是我们部门自己的人去吃,每顿饭都很豪华,花费也不少(开始的时候也不敢问吃了多少钱,后来熟了点就问了,呵呵),对于一个刚从大学出来、什么世面都没见过的穷学生而言,出入星级酒店,包间装修豪华亮瞎了我的眼(当时真是这感觉),漂亮的服务员MM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我如坐针毡,人均消费都在四五百元以上,这还是因为我那个领导不爱喝酒,否则酒钱还要另加不少。当时真是吃得很有罪恶感!有时候还会冒出“这顿饭我只吃一碗白米饭,把我不吃的那份价值的500元给我就好了”之类的无聊念头。总之是觉得吃得很浪费,那段时间,每周至少一两次吧,每次参加这种饭局都很有罪恶感,甚至是一种折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你所料,这种罪恶感慢慢的变得没那么折磨人了,或者说,我开始适应了。但一直到现在,这种罪恶感始终没有完全消除(在我认为吃得浪费的情况下)。
以上是吃。还有旅游。楼主参加工作的第三个月,也就是2003年的9月,单位分批组织出去“考察”。十五六个人去了一趟祖国的大西北,10天时间,人均大概7K,玩得确实很爽,楼主当时对这个倒没什么负罪感。后来才发现,基本所有的单位都会组织一次国内旅游,7-9月是旺季,条件好的可能还不止1次,处级以上的干部还有到国外去的。这在当时是很普遍的现象。
第三个是发钱。特指每个月打到工资卡之外的钱。A类是逢年过节的钱,春节、中秋国庆这两个大节,会发2-3拨钱,每拨1K-3K不等,来路和名目不同,有的是区里发的,有的是单位发的,有的是我们这个小部门自己发的(部门领导还会特别交代不要和单位其他部门的同事说,呵呵),发钱的形式有时候是发现金,有时候是让去指定商场买东西然后拿小票回来报销,楼主那会刚毕业,买的都是锅碗瓢盆啊、洗衣粉啊、袜子啊、零食啊什么的,小票那是长长的一张或两张(小东西要一次买够一两千还是比较费劲的,报销时间有限,没办法啊),交到财务那里去的时候,看别人的小票都比我的要短得多,有的人就是一件衣服,差距啊。不过那会刚毕业,也没感觉到不好意思。那时候还不流行购物卡(或者是当时没人给自己送),楼主见到、收到购物卡都是几年后的事了。B类是加班费,有一笔加班费是单位所有的人都有的,包括司机,而且与加班不加班没关系,反正就是每个月固定发,数量不多,1200元。还有的是实实在在的加班费,或者是周末被叫去参加什么活动,累,也耗时间,基本上是整个周末都没了,这种加班费是按天算,一天500-800之间,但这种加班不够频繁,两个月能有一次,单位有时候会搞平衡,不会每次都派你去。另一种是一些持续时间比较长、也很辛苦的专项活动,干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大半年的都有,这种就会按月发加班费,平均水平大概每月1K左右吧,但能得到这种加班机会的人,更少。
第四个是发东西。特指钱、购物卡之外的实物。A类是福利。单位所有的人都有,平时发点什么水果啊、鸡蛋啊、牛奶啊之类的东西,年节的时候还有米面粮油、巧克力、开心果之类的年货,这些东西,不很值钱,主要是图个喜庆,图个心理感受,图大家对单位有种归属感(行话叫“队伍建设”,我觉得这种措施应该保留,但要从法律或政策的层面加以规范,不能过多过滥,但要有一点,它确实对保持一个单位的凝聚力还是有点用的,也适用于公司。)B类是收礼。楼主所在单位有点小小的权力,当时的街道为了和我们搞好关系,会在年节的时候送一些烟(中华、芙蓉王),酒(XO),似乎当时的“标配”是一瓶700毫升的轩尼诗XO再加上两条3字头的硬盒中华。这里有个微妙处,如果是年节时街道主动上来送,一般只会给到中层以上,如果是靠近年节的时段整个部门下去,则是人人有份,呵呵。
关于收礼,特别多说一点。由于楼主是党委部门的小兵,并不直接接触企业和群众,所以只有下属单位会略为表示。炡椨部门的一些公务员,包括小兵,没有下属单位,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向企业下手,向老百姓下手,这种现象的规模不会小,就是所谓的“吃拿卡要”,这也是最损害炡椨形象的事情,也是最激起老百姓心中愤怒和不满的事情。这里没有指责炡椨部门同行的意思,相反,我是觉得我作为一个党委部门的小兵,接受下属单位的礼品,和炡椨部门的小兵,接受企业或老百姓的礼品,在性质上是一样的,因为这些东西最终都是出自于纳税人,只不过我们由于工作岗位不同,收到这些好处的途径和方法自然也不一样,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但,主动索要的,性质上更恶劣一点。
第五个是工作。当时整个单位的人工作状态还是比较轻松的,至少没有大批量的、长时间的加班,至少周末还是比较有保障的。楼主当时是新人,表现很好,工作很努力,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大概是6-7个小时。平时有点什么事,只要不耽误工作,请个半天、一天假的,没有任何问题,也不存在什么考勤、调休之类的。
以上的情况大概是楼主在2003-2007年之间的所见,当时只是小兵,能接触到的也就是这些。听说还有不少是送钱的,但楼主当时接触不到。
本来没想说这么多,结果一回忆,发现当时身处其中没觉得,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真是舒服啊,一个小兵如此,领导们肯定更好了。如果站在一个长一点的时间跨度来看,那几年,已经是公务员职业“黄金年代”的末尾了,楼主还赶上了几年好时光,呵呵。
特别说明,以上内容,仅是对体制内的正常情况而言,什么是正常?就是普遍存在的,大家都在做的,大家都不忌讳的,几乎可以拿出来公开说的。不包括那些手头有权力,搞权钱交易的,这种情况已经达到了违纪违法的范畴,是可以坐牢的,这种情况楼主在这个贴子里不会讨论。
以上是对已逝去的“黄金时代”的回忆和缅怀,接下来,准备讲讲“变化”,变化的时段大概是从2008年-2012年。
![]()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