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783
- 帖子
- 9905
- 积分
- 8572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5-9-24
- 最后登录
- 2015-6-17
- 在线时间
- 1194 小时
|
xixilee 发表于 2014-10-9 12:33 ![]()
蜂蜜这种东西没什么特殊营养价值,心理安慰剂而已,具体看知乎和果壳科普贴
那就转帖一个人的回复,我认为非常有道理。古代人不是傻子,虽然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也有荒谬的错误,但是据此就说明古代人的中医是巫术的观点同样也是非常可笑的,西医的古籍肯定照样也有错误。同理,蜂蜜具体是否有特殊的营养价值不是方舟子说没有就没有的。废话不多了,看下边的转帖:
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学生,不由得想来回答回答这个问题。
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蜜蜂在酿制蜂蜜的过程中难免混入少量的肉毒梭菌芽胞。肉毒梭菌是专性厌氧菌,在胃肠道厌氧的环境中有可能会发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肉毒毒素,一种神经毒素,能作用于神经突触的递质释放的结合位点,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引起肌肉的麻痹无力,导致特殊的中毒症状。这种毒素是一种耐酸性的蛋白质,能耐胃酸而不变性,故能经过胃肠道吸收而致病。作为蛋白质,该毒素不耐热,高温数分钟可失活。成人或较大的儿童,其胃肠道内的条件致病菌群成熟而稳定,少量的肉毒杆菌会被其抑制而代谢掉。一岁以下幼儿,其菌群未发育健全,故容易中毒。方舟子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肉毒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生物毒素,最小致死量仅为0.1微克,是破伤风外毒素的十倍。但要说明的是,任何药物皆是毒物,药物有最小有效量,治疗量,极量,最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致死量,我们常常用治疗指数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众所周知,治疗量的肉毒毒素可以用来使肌肉松弛,达到美容的效果。很多民众闻毒色变,比如云南白药的配方倳件,其实大可不必,在博文中,方舟子未言及此,并有意暗示食用蜂蜜中毒之必然,不免有失客观。煽动群众,更是下流。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能提供给人们能量,但同时也含有许多微量元素,前已述及,成人可以将蜂蜜当做一般营养品食用。微量元素对维持人体的稳态有重要的作用,例如长期严重的缺硒会导致克山病,缺钙会导致佝偻病,但是微量元素过量也会导致中毒,需要注意适量适当补充。我们日常大部分的微量元素来源于肉类,瓜果蔬菜这些天然食物,所以,适当进一些蜂蜜可以补充营养,同样,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人造的药品,但有些药品需遵医嘱。当然,过分吹嘘蜂蜜的功能,意图谋利,这是不对的。
我是学西医的,但对中医有一定的兴趣,谈谈对中医的看法,欢迎批评指正。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文化的断层,因此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错误,例如“救火”一词,以现代汉语来解释,应当是帮助火势燃烧的意思,但实际应用的意思却相反,早年就有人提出汉语有些词汇是自相矛盾的说法,但实际上“救”在古代汉语中的原意是“止和停”的意思,救火一词并不矛盾于词义。这就是以今释古的错误。我们看待中医的许多概念也有这样的问题,许多中医的专家也不能很好地解释某些中医概念,但是却能熟练地运用中医的一些治病方法,中医的典籍诸如《黄帝内经》亦没有给出书中提出的一些概念诸如经络的由来,这与中国文化的特点不无关系,徐光启在翻译《几何原本》的时候就对比中国的《九章算术》提出中国的数学典籍有“鸳鸯绣出任意看,不把金针渡于人”的观点,即只提出算法,不讲算法的由来。所以,具有这一特点的中医也给现代人解释中医的一些概念造成了困难,(诸如脾,中医指的是消化系统的吸收机能,在中医中并没有左肋下的那个淋巴储血器官的概念,西方医学进入中国时,翻译家们借用了脾字来翻译而已,而五行,现代考究后更倾向于说明身体内气的流动方式,而非形而下的五材),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却流传了下来,我们不能说中医的治疗方法纯粹是经验正如我们不把发展到宋代具有微积分思想,能解出高次方程根的值而不说明算法由来的中国数学看成劳动人民的经验积累一样,这必然是通过缜密的思考和验证而来的。至于其中的过程如何,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所以当我们看到中医学家们翻看研究过去的典籍时,不要觉得他们是固步自封,弥补文化的断层,这也是理解中医,发展中医的一条途径。认清来路,才能找到去路。
西方现代科学不是世间的唯一真理,迷信西方现代科学并打击持异议者的行为如同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一样的可耻。中医西医不可通约,用研究西医的方法研究中医也如同用语文去解释数学一般可笑。
至于蜂蜜的补益调和作用,这是中医的观点,用它入药的话,还是去找正规医院的中医师,当做营养品啥的,成年人吃吃也无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