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230
- 帖子
- 3736
- 积分
- 19966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5-8-7
- 最后登录
- 2015-6-1
- 在线时间
- 3725 小时
|
Springsun 发表于 2014-9-18 16:48 ![]()
民族意识中国古代就有了吧,汉人胡人分得很清楚啊,什么f《满江红》之类的战地边塞诗人的作品很多啊。五胡乱华 ...
现代国族意识是没有的,在西方也是16世纪专制主义國镓形成,主权概念慢慢背发明后,其后才慢慢孕育出我们现在所谓的“國镓意识”,到了甲午战争后,在梁启超等人的宣传下,这种概念才被引进中国,而且仅限于知识阶层的人。
正如你所言,中国古代的确也有民族意识,但和现代我们理解的民族意识是有不同的。在古代中国知识精英,智识阶层的脑海里有是有“夷夏之辨“夷夏之防””这个概念的,但这个概念并不是基于现在民族國镓(nation-state)上的,也不是基于种族(ethnic group)上的,而是文化上的区分。
简单说,如果你认同我们的正统儒家文化,哪怕是阿拉伯来的,体貌特征完全不同。我一样认为你和我是华夏之人,哪怕你从小生在长安,长在长安,但是你抛弃了中原的正统儒家文化,去北方部族认同他们习俗,或去了南方,断发纹身了,我一样认为你蛮夷,胡族。此正所谓”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而且中国古代都是没有国界线这个概念的,是五服的观念,即最中心是王畿,然后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一曰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越远越是蛮夷。但蛮夷不是外国人,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古人的认知中,没有现在“世界”这个概念,只有“天下”的概念,简单的说,我是皇帝,我统治的就是全世界,只是有些不在教化之内而已,这些不在教化之内的蛮夷,我也不收他的税,但是他要来上贡,因此在中国古人的脑海里,没有所谓的,现代意义上的国与国平等的的“国际关系”,只有“朝贡体系“。
此正如唐代皇甫湜在其《东晋元魏正闰论》中所言:
“所以为中国者,以礼义也。所谓夷狄者,无礼义也。岂系於地哉。杞用夷礼,杞即夷矣。子居九夷,夷不陋矣。沐纣之化,商士为顽人矣。因戎之迁,伊川为陆浑矣。非系於地也”。
今人陈寅恪先生在其《元白诗笺证稿》附论《白乐天之先祖及后嗣》中对此也有论断:
"种族之分,多系于其人所受之文化,而不在其人所承之血统".
但要记住,上面所论的,只限于中国的知识精英,至于绝大多数的下层庶民,他们真的就只是”不知有汉何论魏晋“啊。
这也给那个白猪看看。这个我手上有很多证据,不过毕竟不写专文,科普一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