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八达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皮衣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觉高晓松的历史观太牛了,高度无人能及

[复制链接]

207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大和

家家蜜

61
发表于 2014-9-17 13: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高晓松节目看过两期不看了,咋一看好像是对的,为什么有的朝代短有的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好友

10万

积分

黑暗执政官

=,=

62
发表于 2014-9-17 13:50 |只看该作者
非灌水機,純正手動輸入,管理員明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2

好友

5868

积分

飞龙

63
发表于 2014-9-17 14:54 |只看该作者
LZ真是读书少,你信高晓松说的也就罢了,但是尽然觉得他高人一定,真是没见识
这观点早就有人提出来过,高晓松也就是拿一些不是主流的史学观点出来唬一虎你这种小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0

好友

17万

积分

黑暗执政官

2013年夜饭

64
发表于 2014-9-17 15:59 |只看该作者
既然你在点评里问,我就稍微说几句。

你说的这几条都不是啥高深的理论,只要稍微看点历史的都能想到。
你不去历史版看看么,都是老掉牙的论调了。
道理肯定是有但是也不是很全面。

第一条就很典型。首先是很容易想的到,毕竟工业革命前的科技进步有限,农民个人的生产力差别不大。
然后就是有不足,虽然封建社会但技术也有一些改进,比如原始农业的刀耕火种,到春秋的铁器,再到隋唐的步犁。
你要问谁提出过,
有一个名词叫“小农经济”就是专讲农民的这种自给自足,不进取的。

后面的第二条人多國镓就强,废话么。当然也有反例被落后民族征服的。

第三条,历史周期律。黄炎培先生在延安就请教过老毛,只是现在加上了土地承载人口的因素。这个够老的了。
第四条没啥好说的。

第五条,历史的必然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就讲这玩意,并认为什么样的历史环境造就什么样的英雄人物。

所以说都有点道理,但也不是独创,甚至还有瑕疵。
当然作为一般人吹吹牛,泡mm也就够了。
待会把她带到我房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65
发表于 2014-9-17 16:02 |只看该作者
虽然他是名牌大学生。但不一定看历史书比我多。

我觉得全球通史看完还是比他吹牛B要强一点
汕头丽水庄第一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9

主题

4

好友

2万

积分

大和

66
发表于 2014-9-17 16:05 |只看该作者
西门吹雪 发表于 2014-9-17 16:02
虽然他是名牌大学生。但不一定看历史书比我多。

我觉得全球通史看完还是比他吹牛B要强一点

这货又搞音乐又做导演四处旅游还搞历史,你说历史能精通?
不过口才确实可以现实碰到这样的肯定被糊得一愣一愣的,把妹是妥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67
发表于 2014-9-17 16:07 |只看该作者
无法解释两宋,与蒙古的野蛮
你们都说之前的屁股太肥了,没有葫芦形,那算了,不展示屁股了。那股淡淡的熟味,你们不懂,我也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1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68
发表于 2014-9-17 16:09 |只看该作者
楼主这题目看着像高级黑啊,人节目里都是是别人的理论
不过这个人口论确实经不起推敲
人口多是盛世的一个表现之一
感觉因果关系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0

好友

7万

积分

主区版主

处是一种生活态度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2006年度八达十大杰出青年 2007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69
发表于 2014-9-17 16:42 |只看该作者
捧媴駦飛踩高晓松的,
你们也够了啊,
他俩的区别就是
媴駦飛专攻各类历史秘闻地摊文学,
而高晓松涉猎各类地摊文学罢了

点评

warbear  +1  发表于 2014-9-18 10:37
It's the best day of times,it's the worst day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好友

7万

积分

主区版主

多线是王道,细节决定成败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70
发表于 2014-9-17 17:1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可见楼主平常不关注历史也不爱思考,这些确实是很老套的观点而且只是一家之言,天涯火的时候这帖子在那里会死的很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2354

积分

坦克

71
发表于 2014-9-18 04:13 |只看该作者
高的理论是有一点道理的,只不过不是他的原创。
媴駦飛就是个拿钱的公知,讲个历史夹杂点私活,和韩寒等一干公知干的都是汉奸的干活,不知道国内为啥那么多人fan他们,估计fan的不是智商有问题就是人品有问题
民主这东西都臭大街了,远的不说了,看看乌克兰,英国倒是装b装出事了,就等明天公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大和

72
发表于 2014-9-18 08:24 |只看该作者
从这一贴看出8da的朋友太宽容了,同样的帖子如果放在其他论坛,包括天涯之类的,估计lz都不敢出来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6

主题

1

好友

6158

积分

大象

73
发表于 2014-9-18 08: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yliu 发表于 2014-9-18 04:13
高的理论是有一点道理的,只不过不是他的原创。
媴駦飛就是个拿钱的公知,讲个历史夹杂点私活,和韩寒等一 ...

你家祖辈往上数哪个不是汉奸 跪舔满清 蒙古国 就是为了活命 要不也不会有你

点评

yliu  你搞错帖子了把,像个疯狗一样狂吠。主子领回去重新调教下。  发表于 2014-9-18 16: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大和

74
发表于 2014-9-18 09:16 |只看该作者
感觉楼主是没真正接触过历史的人,他这些理论在很多人的很多本著作里都提过很多次,而且只是基础理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大和

75
发表于 2014-9-18 09:18 |只看该作者
媴駦飛不说应该是觉得这些东西太低级根本不值一提,专门研究历史的都有自己的历史观,只说自己所理解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主题

1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浪是一种天赋    2是一种美德

76
发表于 2014-9-18 09:20 |只看该作者
yliu 发表于 2014-9-18 04:13
高的理论是有一点道理的,只不过不是他的原创。
媴駦飛就是个拿钱的公知,讲个历史夹杂点私活,和韩寒等一 ...

媴駦飛就是个拿钱的公知,讲个历史夹杂点私活,
--------------------------------------------------------------------

说细点?
面似银盆,吃相惨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0

好友

17万

积分

黑暗执政官

2013年夜饭

77
发表于 2014-9-18 09:26 |只看该作者
上班路上我还惦记这事。想起来第一条不就是司马光的观点么?
司马光说“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来反驳王安石的“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待会把她带到我房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allxin 该用户已被删除
78
发表于 2014-9-18 09:2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星际原动力 该用户已被删除
79
发表于 2014-9-18 09:33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0

好友

17万

积分

黑暗执政官

2013年夜饭

80
发表于 2014-9-18 09:55 |只看该作者
你还真去历史班提问啊。
还有你马甲也太多,小心杀档哦。
待会把她带到我房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81
发表于 2014-9-18 10:12 |只看该作者
我是做历史的,这些论点并不新鲜,是学术界最基本的常规议题。比如第一条,在学界有专业的说法 叫内卷化,是由格尔茨对爪哇地区进行研究后提出的,黄宗智将其理论运用到中国史的分析上,不过往往解释明清时期,不过解释要比你提的精细的多。第二,第三,第四点,早在1798年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中论述过了,是社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个论题。第5条,基本解释错了,李世民之所以人口增长,是因为时代安稳,贵族势力消弱,炡椨权威加强,对社会控制更加严密,让很多战乱中的逃户浮民成为國镓编户,当然人口就多了。
only time
[img][ihttp://www.nvren30.com/yule/UploadFiles/200502/20050228154813916.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大和

82
发表于 2014-9-18 10:15 |只看该作者
当相声听还不错,但凡这种大命题只给出一个几十秒就能说完的答案的,不敢说全错,以偏概全是跑不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83
发表于 2014-9-18 10:16 |只看该作者
人间大炮 发表于 2014-9-17 10:19
多是些老掉牙的观点啊
他不过是个传播者
怎么可能有自己的历史观

这个真不见得,媴駦飛和高晓松估计也不存在掌握资料这一说,他们还是更多基于现代专业学者的研究,然后普及化。真正掌握史料,运用史料分析,解读的还是一批学院内的专业学者,但是他们的论文往往只是同行间阅读而已。媴駦飛和高晓松基本上算是学院研究成果的搬运工了。所以他们所了解的也不一定是最前沿的东西,至多把较为经典解释的搬运出来。不过,我觉得他们做的很好。
only time
[img][ihttp://www.nvren30.com/yule/UploadFiles/200502/20050228154813916.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好友

152

积分

机枪兵

84
发表于 2014-9-18 10:19 |只看该作者
本居士看到他那张脸就什么都不想听了。很遗憾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2

好友

2万

积分

大和

85
发表于 2014-9-18 10:25 |只看该作者
天涯里面的煮酒论史随便一篇贴子就能爆高晓松几条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9

主题

4

好友

2万

积分

大和

86
发表于 2014-9-18 10:29 |只看该作者
haohao 发表于 2014-9-18 10:12
我是做历史的,这些论点并不新鲜,是学术界最基本的常规议题。比如第一条,在学界有专业的说法 叫内卷化,是 ...

我靠八达藏龙卧虎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1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87
发表于 2014-9-18 11:0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arbear 于 2014-9-18 11:05 编辑

人喜欢简洁、一目了然,总喜欢将复杂诸事用一两句话概况起来,然后以此为据,指引当下。
可是,上下几千年历史,千头万绪,是那么容易总结的吗?
手头恰好有本吕思勉的《中国史》,楼主不妨读读。
这本书不像资治通鉴,不会每个朝代每个人物故事慢慢细说。
吕先生落笔在各朝各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民族等方面,分门别类,企图搜寻出一条条贯彻一个朝代甚至千年的线索,籍以将兴衰成败辨透。
通俗点说,就是一个政权制定N套制度,运行着运行着,全陷入死局,玩砸了。于是伴随着社会动荡财富重新分配,新政权推出制度升级版,又运行了若干年,又全死局了。历史就是这么个折腾着向前进步的过程。
而吕先生这本书,即是用各条线索同时研究分析各朝各代的得失与无奈,然后告诉你,他们的灭亡是合情合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2

好友

6079

积分

大象

88
发表于 2014-9-18 11:1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9

主题

11

好友

11万

积分

黑暗执政官

真心熊蜜

战队
GP).
联赛ID
GP).WeirDo
种族
Zerg

2012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008年度八达十大杰出青年 2009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89
发表于 2014-9-18 11:26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养肥了再看

【老汉推车的定制礼品淘宝店,8DAER价格你懂的~点击文字进入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90
发表于 2014-9-18 11:36 |只看该作者
warbear 发表于 2014-9-18 11:02
人喜欢简洁、一目了然,总喜欢将复杂诸事用一两句话概况起来,然后以此为据,指引当下。
可是,上下几千年 ...

吕思勉是个牛逼的人物,于他很多书中受益匪浅。不过就风格而言,我更喜欢陈寅恪。以前记得唐长孺评价这两位先生,认为吕思勉是大处见小,而陈寅恪是小处见大,诚如唐长孺以诗言之:“燕子翩翩王谢堂,穹庐天末见牛羊。  西凉舞伎龟兹乐,收入毫端说巨唐。 胜义微言若有神,寻常史迹考文新。 ”是对陈的风格很好的总结。
就自己而言,我现在更喜欢陈寅恪那种治史风格,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小见大的那种论证风格,自己也在论文写作中模仿。 吕思勉的书,特别是几大部断代史,其实也很有用,甚至可以作为资料书进行翻检,他老人家很勤奋的将丰富的史料纳入了近代史学范畴中归类,可视作一部类书,当然其间还不时见到他老人家非凡的见识
only time
[img][ihttp://www.nvren30.com/yule/UploadFiles/200502/20050228154813916.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八达网    

GMT+8, 2025-11-23 06:5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