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八达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来这些汉语词汇都会小日本发明的

[复制链接]

207

主题

1

好友

2万

积分

大和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19 22: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人民”、"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革命”、“干部”、“艺术”、“医学”、“交流”、“否定”、“肯定”、“假设”、“供给”、“法律”、“俱乐部”

还有很多

291

主题

1

好友

6994

积分

大象

2
发表于 2014-2-19 22:19 |只看该作者
从日本转过来的汉语词汇数不胜数吧,现在常用的双音节词语几乎有一半以上都是日本来的
古代汉语多以单音节词汇作为基本的表意单元,表达能力相当有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1

好友

2万

积分

大和

3
发表于 2014-2-19 22:25 |只看该作者
熊和兔子在森林里便便,完了熊问兔子“你掉毛吗?” 兔子说“不掉~”
于是熊就拿起兔子擦屁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3

好友

3万

积分

大和

4
发表于 2014-2-19 22:26 |只看该作者
都算做日货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3

主题

12

好友

11万

积分

黑暗执政官

图样图森破

战队
SCI
种族
Terran
5
发表于 2014-2-19 22:26 |只看该作者
"革命"不能算,日本用这个词的时候引用的是中国的典籍.

引入日语词汇即使在今天都没有中断.比如"中出","内射"什么的

点评

10.13.21.88  不止革命这个词啊,几乎大部分词,日本在翻译的时候用了中国典籍中国的词,赋予了新的意思  发表于 2014-2-20 08: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等待验证

6
发表于 2014-2-19 22:31 |只看该作者
Springsun 发表于 2014-2-19 22:26
"革命"不能算,日本用这个词的时候引用的是中国的典籍.

引入日语词汇即使在今天都没有中断.比如"中出","内 ...

图帝,你这个图是恶搞的吗?

点评

幸福不倒翁  额,我不知道,所以才问你的。这种事情都会发生?  发表于 2014-2-19 22:34
Springsun  难道不是真的吗?  发表于 2014-2-19 22: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1

好友

2万

积分

大和

7
发表于 2014-2-20 08:19 |只看该作者
物理 化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337

主题

0

好友

1014

积分

禁止发言

8
发表于 2014-2-20 08: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337

主题

0

好友

1014

积分

禁止发言

9
发表于 2014-2-20 08: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好友

5974

积分

飞龙

10
发表于 2014-2-20 08:48 |只看该作者
在与汉字遭遇之前,大和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却有自己的语言系统。在原有的日语中,具象名词很丰富,对种种具体事物都有很精确的命名,但抽象名词却极不发达。这也并不奇怪。当一个民族还没有自己的文字时,是不可能有发达的抽象思维的,因而也就不会有大量的概念产生。只是在与汉语接触后,汉语中众多的抽象名词才进入日本原有的语言中。汉语中的种种具象名词,例如山、川、草、木、日、月、云、雾,等等,虽也传入日本,但日本人可按照自己原有的发音来读这些汉字,但像汉语中的自然、道德、政治、经济、风流、文学这类抽象名词,因日语中原本就没有相应的词与之匹配,便只能模仿汉语的发音来读这些词。在大和民族与汉语相遇时,汉语中的抽象名词,在音、形、意三方面对他们都是陌生的。
  而在近代,当日本与西方语言遭遇后,大量采用汉语抽象名词去译西方概念,例如,用“经济”译“economy”,用“自然”译“nature”,用“文学”释“literaure”。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知道这些被日本人用来译西方的词汇,原本是从中国输入的,但我们更应该知道,这些汉语词在传入日本后,其中不少意义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抽象名词从一个民族传入另一个民族,不可能始终保持原汁原味,即便在文化发展阶段相等的两个民族间,也可能发生误读和误解,何况当时的日本在文化发展阶段上与中国如此悬殊。那一大批植根于中国文化中的抽象名词被日本移植过去后,要真正在日本文化中扎根生长,就必然要与汉语原意发生某种程序的分离。日本现代学术界对这些汉语词在古汉语中的原意以及传入日本后的意义变化,也多有考索。例如“经济”一词,在古汉语中指“经世济俗”、“治国平天下”,但传入日本后,则意义变得狭窄起来,被专用来指财务经营、财政措施。再如“自然”这个词,在古汉语中指不依赖人力,或人对之无能为力的现象,但在传入日本后,却具有了“偶然”、“万一”、“意外”这几种意思。
  还有的词,在汉语中原本只被用于一种很具象的场合,并不具有明显的抽象意义,但在传入日本后,词义则渐渐向抽象的方向发展。例如,现代汉语中的“社会”这个词,已是一个抽象名词, 是日语“外来语”中的一个。这是日本学人对西方“society”的翻译。但“社会”在古汉语中,基本上是一个具象名词,特指每年春秋两季乡村学塾举行的祭祀土地神的集会。《辞海》上举《东京梦华录·秋社》中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词:“八月秋社……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以致雇倩祗应、白席、歌唱之人。归时各携花篮、果实、食物、社糕而散。春社、重午、重九,亦是如此。”但这个词传入日本后,渐渐别有所指。据日本学者铃木修次考证,在江户末期,日本已将以教会为中心的教团、教派称作“社会”,这就已经使这个词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意义。
熊大威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八达网    

GMT+8, 2025-11-26 06:1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