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八达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2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敖为何如此贬余光中

[复制链接]

465

主题

4

好友

2805

积分

坦克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19 18: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转自天涯
李敖9月3日的一篇微薄正式回应了余光中那句“我不回答,表示我的人生可以没有他;他不停止,表示他的人生不能没有我。”李敖说:“什么鬼逻辑啊!你骂一个人无耻,他不回答就能证明他有耻吗?不回答只能代表他无耻属实,和人生谁没有谁毫无相干。他的厚颜,益证其无耻耳!”余光中为何说这句话?李敖和他又有着如何宿怨纠葛?余光中是不是像他的诗和散文一样洒脱,不予世俗的争斗呢?李敖又为何如此穷追猛打,做如此长期的批判?让我们旧事重提,慢慢道来:
   (1962年)5月26日,余光中向我说:“梁实秋先生听说你失了业,想替你找事。”后来我才知道,梁实秋不让我知道,直接写信给“中央研究院”院长王世杰和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李济,大意说李敖如此人才,任其流落,太可惜,该请李敖去他们那边。--李敖回忆录
   3月8日,余光中来电要求收回他在《文星》出版的书,萧孟能答以:“如果作者都做此要求,《文星》的结束工作就没法办了。”于是余光中只好很勉强地挂了电话。3月15日,朱婉坚电告萧孟能,说郑少春告诉她,听说余光中、梁实秋、陈瑛(沉樱)三人在与律师研讨《文星》结束后,作者有无权收回已出售了的出版权。萧孟能为之又好气又好笑:“难道他们这班文人,最后逼我跟他们来一场官司,制造一个文化界的高潮?”……--李敖回忆录
   从我在《文星》最早出版的《传统下的独白》,到最后自行出版的《闽变研究与文星讼案》等书,全被查禁。这时我三十一岁,眼看前路荆棘,似无靠笔杆维生的活路,乃宣布出版《李敖告别文坛十书》,得款做本钱,改行去卖牛肉面,在9月3日我有信给余光中,其中一段说:
  我9月1日的广告知你已经看到。“下海”卖牛肉面,对“思想高阶层”诸公而言,或是骇俗之举,但对我这种纵观古今兴亡者而言,简直普通又普通。自古以来,不为丑恶现状所容的文人知识人,抱关、击析、贩牛、屠狗。卖浆、引车,乃至磨镜片、摆书摊者,多如杨贵妃的体毛。今日李敖亦入贵妃裤中,岂足怪哉!岂足怪哉!我不入三角裤,谁入三角裤?
  我又说:
       我在旧书摊上买到一本宣纸的小折页册,正好可做签名之用。我盼你能在这本小册的前面,写它一两页,题目无非“知识人赞助李敖卖牛肉面启”之类,然后由我找一些为数不多的我佩服的或至少不算讨厌的人士纷纷签它一名,最后挂于牛肉面锅之上,聊示“招徕”。此“启”只负责“赞助”,不负责牛肉面好吃与否或有毒与否,大家尽可安心签署,不必回家抱着老婆吓得睡不着觉也!
  那时我在文坛余威犹在,势利眼的余光中还买账,他写来了赞助启,全文如下:
  近日读报,知道李敖先生有意告别文坛,改行卖牛肉面。果然如此,倒不失为文坛佳话。今之司马相如,不去唐人街洗盘子,却愿留在台塆摆牛肉摊,逆流而泳,分外可喜。唯李敖先生为了卖牛肉而告别文坛,仍是一件憾事。李先生才气横溢,笔锋常带情感而咄咄逼人,竟而才未尽而笔欲停。我们赞。他卖牛肉。,但。时。不赞助他卖牛肉面。赞助,是因为他收笔市隐之后,潜心思索,来日解牛之刀,更合桑林之舞;不赞助,是因为我们相信,以他之才,即使操用牛刀,效司马与文君之当炉,也恐怕该是一时的现象。是为赞助。----李敖回忆录
   在这个期间,我们发现李敖和余光中一起为《文星》杂志写稿,而余光中作为国民党的高干子弟也间接充当了国民党的说客和李敖和炡椨知名人士之间的联系桥梁。说起余光中的老爸可不得了,余超英先生,福建永春人,出生于洋上村,弱冠随兄南下马来西亚拓植橡胶园,创办育民、益智二校.回国后,就读上海春申大学,其后历任永春县教育局局长,安溪县县长,国民革命军东路军第二支队副司令等职;并进入国民党中央党部海外部任常务委员。名声有多显赫,看看1934年余光中的祖父死的时候,各界要员共计76人闻讯后纷纷为其题写挽辞,追赞余东有先生的懿德风范。其中包括:其中第一位是时任国民炡椨主席林森,题辞“贻燕后昆”,第二位是蒋介石,题辞“义闻昭宣”,第四位是于右任,第三十六位是张学良,其余题辞的要人有戴季陶、居正、孙科、张继、钮永建、何应钦、李宗仁、阎锡山、陈立夫、张之江、陈仪、蒋鼎文、刘峙、邵力子、韩复榘、宋哲元、白崇禧、卫立煌、萨镇冰、宋渊源、宋希濂等。当时还没有成为卖国贼的汪精卫和他的秘书曾仲鸣、亲信陈春圃的题字也在其中。
   这就是李敖在《李敖有话说》里面提到的余光中的国民党家族背景。但虽然这种身份让李敖对其心里有所轻视,但《文星》期间他们还算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余光中也是文星时认识的朋友,此人是王安石看不起的。“福建子”为人“文高于学、学高于诗、诗高于品”,但聊天时满有趣,尤善巧思。他为人最喜招朋引类、结党营诗,我在文星时,他极力拉拢我,邀我参加师范大学的“现代诗朗诵会”,奉我为贵宾,介绍到我时,人人争看文化太保真面目,掌声之大,任何人不能比。事后诗人夏青说:“他这种散文家这样受欢迎,我们下次非让他也朗诵几首诗不可!”余光中又拿梁实秋和我的文章在师大的翻译课班上试由学生翻译,试验结果,认为我的文章比梁实秋的容易译,换句话说,语法比梁的西化得多。他又约我到他课堂上讲了一次演。凡此种种,都是刻意交好的动作,
   但成也《文星》,败也《文星》,他们的决裂也缘于此。1965年,《文星》被国民党勒令停刊,树倒猢狲散,余光中和梁实秋看情景不对就要求萧孟能还给他们在《文星》出版的文章版权:
   余光中另一个被人争议颇大的倳件是他在70年代关于现代诗争论的表现,
   70年代初,台塆文坛开始对一统台塆文坛的“横的移植”的现代主义诗歌进行批评反省,其标志是唐文标先生的系列批评文章,他在1972年到1973年间的《中外文学》、《龙族文学评论专号》、《文季》等刊物上先后发表了《先检讨我们自己吧!》、《什么时代什么地方什么人》、《诗的没落》等文章,批评台塆现代诗的“西化”和脱离现实的倾向。这一系列文章在文坛引起了震动,引发了关于现代诗以及现代主义的大争论。在这场论争中,余光中当时是维护现代诗的代表人物。关于论争的是非本身,这里无需加以评判。想提到的是,余光中一出手就显示出他的不厚道。在《诗人何罪》一文中,余光中不但言过其实地将论争对方视为“仇视文化,畏惧自由,迫害知识分子的一切独夫和暴君”的同类;而且给对方戴上了在当时“反攻大陆”的台塆最犯政治忌讳的“左倾文艺观“的帽子。所以就有论者揭露余光中搞政治陷害,如李佩玲在《余光中到底说了些什么》一文中指出:“这样戴帽子,不只是在栽害唐文标(也算得上是压迫知识分子了吧),还在吓阻其他的人。”-----《视线之外的余光中》赵稀方
  更火爆的还在后头:
   在70年代后期著名的台塆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变本加厉地施展了他的攻击手段,并且与国民党官方、军方配合申伐左翼乡土作家。在这场乡土文学论战中,台塆乡土文学受到的最大攻击来自两个人,一个是代表官方的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彭歌,另一个就是余光中。在乡土作家看来,最为可怕的并不是彭歌强调“反共”的官方言论,而是余光中关于台塆乡土文学“联共”的诬告。1977年7月15日至8月6日,彭歌发表了系列官方文章,强调“爱国反共是基本的大前提”,不是“蹈入了‘阶级斗争’的歧途”。紧随其后,余光中在8月20日《联合报》发表了《狼来了》一文,影射台塆乡土文学是大陆的“工农兵文艺”。他在此文开头大量引述了毝澤崬《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观点,以此证明台塆乡土文学的思想与前者的相类,并且说:“目前国内提倡‘工农兵文艺’的人,如果竟然不明白它背后的意义,是为天真无知;如果明白了它背后的意义而竟然公开提倡,就不仅是天真无知了。”接着,他从攻击大陆的珙产黨文艺统治谈起,抱怨台塆的“党治”未免过于松懈,对于乡土作家过于客气:
   而余光中这方面的行为在wiki上的评论也皆是负面:
   辛在台曾批評余光中為「一個附庸於政治權力的投機詩人」,是機會主義的沒骨文學風格,余光中為了讓其詩集能在中國順利出版,不惜刪除〈違反交通〉、〈國殤〉、〈讚香港〉、〈召魂〉四首詩,而這些皆與天津倳件相關。
   詩人張德本批判余光中:『我為何要在二OOO年第十九屆高雄市文藝獎頒獎典禮上,抗議余光中呢?抗議余光中「打壓台灣文學!」抗議余光中「狼來了!」抗議余光中「作家的風骨何在?」「狼來了」一文余氏不敢將之收錄於結集,這段「鄉土文學論戰」余氏角色論點的歷史公案,《余光中傳》裡迴避不敢觸及,難道是心虛嗎?詩人要像戰士勇於面對昔日「光榮」的戰役。』
   陳映真在2000年《聯合文學》雜誌九月號發表〈關於臺灣「社會性質」的進一步討論--答陳芳明先生〉一文,引用陳芳明《鞭傷之島》一書,余光中向王昇密告陳映真一事,質疑余光中在當年鄉土文學論戰中,與國民黨特務系統的關係。而根據陳映真該文,他寫道:「而余光中在最近的一個場合中,因他當年假借權力壓迫鄉土文學而當場受到一個青年公開的抗議後,作了這回應:他當年反對的不是鄉土文學,而是『工農兵文學』!顯見他至今絲毫不以當年借國民黨的利刃取人性命之行徑為羞惡。」
   《当台塆戴上马克思面目——再答陈映真的科学发明与知识创见》(《联合文学》2000年10月号)中,陈芳明对自己有如下说明:“我与余光中的决裂,源自于1977年乡土文学论战期间,他发表了一篇《狼来了》。我认为这篇短文,伤害了自由主义的精神,我无法同意他的论点。”“在那篇长文中,我对于余光中的反共立场表示不能苟同;并且由于他的反共,使我对文学感到幻灭。”
   余光中在多年以后作品在大陆出版的时候,自己抽掉了这篇《狼来了》,2007年,也就是在这篇文章发表30年以后,余光中在接受新加坡《星岛环球网》的采访时,对自己当年的观点做了检讨。他说:“《狼来了》一篇是坏文章,所以如此,要把它放回历史的背景上去,才能明白。
   李敖对于这两次论战到没有表达多大意见和看法:
   李敖以為余光中「文高於學,學高於詩,詩高於品」,定性為「一軟骨文人耳,吟風弄月、詠表妹、拉朋黨、媚權貴、搶交椅、爭職位、無狼心、有狗肺者也」。並且斥責他「過去反共,現在跑回中國大陸到處招搖」。在李敖的“李敖有话说”112期中,定性余为“马屁诗人”,“半票作家”,而且对余光中对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极为鄙视。认为其道大陆也不过是投机而已。
   李敖在这里提出的“马屁诗人”是指余光中在蒋经国死后写的首诗。蒋经国的诗如下:
  余光中悼念蒋经国的诗《送别》
  《送别》
  悲哀的半旗
  壮烈的半旗
  为你而降
  悲哀的黑纱
  沉重的黑纱
  为你而戴
  悲哀的菊花
  纯洁的菊花
  为你而开
  悲哀的灵堂
  肃静的灵堂
  为你而拜
  悲哀的行列
  依依的行列
  为你而排
  悲哀的泪水
  感激的泪水
  为你而流
  悲哀的背影
  劳累的背影
  不再回头
  悲哀的柩车
  告别的柩车
  慢慢地走
  亲爱的朋友
  辛苦的领袖
  慢慢地走

  李敖则把其诗文恶搞了一番,写了这样一个版本:
  悲哀的马屁
  臭臭的马屁
  为你而拍
  悲哀的新诗
  无耻的新诗
  为你而写
  亲爱的朋友
  辛苦的领袖
  慢慢地走
  快了我跟不上
  因为我是你的狗

    虽然李敖骂余光中的人品反复不一,屈强附势。但他承认他曾经是他的好朋友,这样说明他的人生的确有余光中这人,但没到不能没有余光中的地步。李敖也承认余光中诗写的烂,散文写的还不错。
  哪为何李敖还要间隔这么多年还站出来抨击余光中呢,一个是余对《文星》案的性质的翻案言论,一个是大陆在2002年开始掀起的“余光中热”。或许第三者的意见更加耐人寻味:
    右派的现代派(其中外省文人占多数),既反共,又反党外,反民进党,反乡土文学,这使他们对(中国)民族主义深具戒心(他们把这一块招牌送给大陆了),又厌恶台独,他们以及其后的后现代主义者到现在还无法找到立足点。

  余光中也许是更“聪明”的人。在发表《狼来了》之后,连许多现代派都对他敬而远之,在台塆文坛很少人愿意(或敢于)公开赞扬他。两岸情势一改变,他就往大陆发展,没想到二十年之间,就造成“余光中热”,真是令人感慨。
  余光中人品不佳是事实。但客观地说,他在战后台塆文坛仍有其正面贡献,他的创作仍然有可取之处。不过,既成为热点,又是台塆文人在大陆的“代表”,这一点,恐怕台塆不论哪种立场的人都难以接受。-----吕正惠(台塆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

465

主题

4

好友

2805

积分

坦克

2
发表于 2014-2-19 18:19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认为余光中翻译的萨松的诗狗屁不通。但是我文学素养太低,还无法自己翻译。不能做得比他更好,暂时没有资格批判他。但我觉得一个跪舔的文人就是个傻逼,就是一条狗。文人应该有自己的灵魂。敢于说真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3

主题

12

好友

11万

积分

黑暗执政官

图样图森破

战队
SCI
种族
Terran
3
发表于 2014-2-19 19:24 |只看该作者
我高中语文老师说余光中是散文第一高手,可惜我自认语死早,看不懂他写的好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八达网    

GMT+8, 2025-11-26 06:1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