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43
- 帖子
- 17391
- 积分
- 53287
- 阅读权限
- 90
- 注册时间
- 2005-7-11
- 最后登录
- 2015-6-20
- 在线时间
- 12693 小时
|
近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日本对东南亚投资同比猛增55%,达到102.9亿美元,而对华投资则下降31%,仅有49.3亿美元。日本海外投资重点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似乎愈加明朗。
海外投资转向出于经济考虑
日本在东南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金融业和制造业三个方面。日本在这几个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今年5月由日本工程企业组成的一个财团赢得了在雅加达建设地铁系统的合同;今年6月,三菱UFJ金融集团提出收购泰国大城银行(行情 专区)多数股权。这些投资已经给日本带来巨大的利益,仅在东南亚金融市场
,日本银行就获得了118亿美元的贸易金融收益;不久前日本铃木宣布将投资600亿日元在印尼新建一家汽车(行情 专区)厂。
由此可见,日本的投资转向主要还是出于经济考虑。首先日本需要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保证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原料价格迅速上涨,相比之下,大多数东南亚國镓,尤其是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印尼等经济相对落后國镓人工成本较低,从而成为日本制造业的外移目的地。
与此同时,日本需要多元化的投资布局来分散风险。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欧美经济遭受重创,以欧美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新兴经济体均受到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亦有所放缓。因此,日本将部分投资转向同样距离很近的东南亚,实际是一种对冲策略,避免把鸡蛋放在中国这一个篮子里所带来的风险。
此外,日本需要一个制造业中心来支撑其亚洲生产网络。日本对外经济的战略是在亚洲打造生产基地和网络,将产品出口到欧美及世界各地。东南亚处于地缘战略要冲,既连接中国、印度两大经济体,又不会与日本形成竞争,自然成为日本亚洲生产网络中心的最佳选择。
在2011年7月的日本和东盟经济部长及日本东盟工商联合会会议上,双方进一步探讨制定10年战略计划,日本提出要促进东盟贸易和投资,将东盟建成可与中印媲美的全球制造业中心。
不可否认日本投资转向还有战略或者政治上的考虑,即以经济关系为先导拉拢东南亚國镓,制衡中国,甚至企图打造“对华包围圈”。这在安倍重新上台后体现得尤为明显。此外,钓鱼岛问题等中日政治关系对日本投资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日本炡椨主导投资转向
为给在东南亚投资铺路,日本采取了“炡椨撑腰”和“因国制宜”两大对策,并在具体投资实践中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谓“炡椨撑腰”,即日本炡椨将推动投资作为东南亚外交要务之一,通过多边、双边合作,为投资开路,力促东南亚國镓为日企创造有利条件。安倍选择东南亚作为首访地,并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三次访问东南亚,几乎踏遍所有國镓,副首相麻生太郎也到访缅甸。每次访问,安倍等人都将经济关系作为最优先课题,且均有庞大的产业界代表团随行。如今年5月安倍访缅时,有40家日本主要企业代表同往。
此外,日本炡椨还利用炡椨发展援助(ODA)鼓励企业转向东南亚发展。比如,日本动用数十亿美元的ODA资金支持日本企业参与的项目,包括越南和缅甸的工业园区、柬埔寨的铁路以及老挝的机场。此外,日本炡椨还帮助日本企业在缅甸、越南和印尼等國镓寻找当地的合作伙伴。
所谓“因国制宜”,指的是日本炡椨和企业针对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的东南亚國镓有不同定位,投资推进工作各有侧重。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也是许多日企在东南亚的地区总部所在。日本充分利用这一点,日本央行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签订了一项跨境担保协议,允许银行以日本炡椨债券为担保品,从新加坡金管局筹集新元资金。这样一来,就为日本企业在东南亚的业务获得了本币融资。
泰国和印尼是东南亚的发展程度中等的國镓,但人口众多、市场广大,且与日本长期保持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投资环境对日企十分有利。日本在这些國镓投资的重点是汽车等龙头产业,仅在最近一年,丰田、本田和日产等主要日本车企在两国投入重金新设或扩大工厂,急速扩大产能。同时,日本炡椨积极与两国合作,计划助其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为日企投资创造更好条件。
缅甸是东南亚较不发达國镓,2011年开始炡椨的“军转民”进程,刚刚打开国门。但因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日本将缅甸视为东南亚最具潜力的投资市场,极为重视。为了尽快为日企投资营造较好的环境,日本千方百计拉拢缅甸,施加影响:一方面帮助缅甸整备投资法律体系,如新《外国投资法》的出台;另一方面大力对缅援助,兴建和改善基础设施,仅2013年,日本承诺对缅炡椨援助将近2000亿日元。
东南亚投资环境复杂
与中国相比,东南亚显然更加复杂,日本企业也将面临更多挑战。东南亚國镓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既有达到发达國镓程度的新加坡、文莱,也有属于世界最不发达群体的國镓,如缅甸、老挝。与之相应,东南亚國镓的投资环境也差别悬殊。
总的来说,新加坡、泰国、文莱、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等老东盟國镓长期接受外资,开放度较高,法律制度较为完备,尤其是新加坡、泰国等,一直是日本在东南亚投资重点,日资可谓畅行无阻。而新东盟國镓经济发展水平低、开放时间短、基础设施差、法律体系缺,日本投资面临重重阻碍。
但是,日本在东南亚投资也有天然的优势。首先是日本与东南亚经济具有较大互补性。东南亚发展潜力巨大,但基础设施薄弱、资金缺口很大;而日本经济对外依赖性严重,企业有大量资金需要投入海外生产。因此,东南亚國镓对日本投资极为看重,泰国总理英拉甚至公开表示“希望日本将泰国作为投资东南亚的大门”。
此外,日本与大多数东南亚经济合作时间长,对其影响巨大。从上世纪50年代日本前首相吉田茂的“亚洲马歇尔计划”到上世纪70年代的“福田主义”,使日本制造业对东南亚的投资成为加固双方关系的支柱,最终形成经济上的雁形模式。同时,日本的大量援助淡化了很多东南亚國镓对二战日本侵略的记忆。
因此,和改革开放后才逐步进入东南亚市场的中国相比,日本无疑抢占了投资的先机。截至2013年6月底,日本对东南亚累计投资超过1300亿美元,中国对东南亚累计投资还不足300亿美元,差距明显。
中国一直将东南亚当作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地区,今后中日两国在东南亚的投资竞争在所难免,今后竞争的重点将会有基础设施、金融、能源、通信(IT)等。但中国有与东南亚直接相连、合作空间大、交通成本低等优势,完全有机会在投资合作上赶上并超过日本。
而且,由于中日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较大差异,这个竞争并非全方位和绝对的。中日在东南亚的合作是主流,也符合所有國镓的利益。因此,如果日本能摆正历史和政治态度,与中国、东盟及其他东亚國镓同心协力,推动东盟共同体建设、10+3、“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地区经济合作,将是对其经济发展最大的驱动力。
而且从长期看,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日本企业不会放弃、也无法放弃的。9月12日《每日新闻》发表的一份对日企的调查显示,将近90%的日企将维持或扩大在华投资。
日企增加对东盟的投资
中国是日本第一大经贸合作伙伴,但是今年以来,两国贸易持续下降,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8月两国贸易额2000.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5%,特别是从日本的进口1048.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比降幅达12.7%。是多年来少有的下滑。日本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也在下降,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对华投资4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1.2%,在日本的对外投资中,中国居于美、英之后的第三位。日本对中国经贸合作减少不利于日本经济恢复。
近来,日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也不断萎缩,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今年8月初,对在中国主要城市居住的约1200位市民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70%的中国消费者抑制购买日本商品”。并说受日本“买岛”影响,以汽车为主的日本产品今后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受到抑制的形势将进一步增强。
日本媒体最近还报道说,在中国发展事业本身附带政治风险。但是,美国一家咨询公司驻上海的汽车市场分析师则不同意日本媒体的这种见解。他说:“日本车在中国销售不振的原因不只是政治问题”。在中国轿车市场上,日本车的市场占有率自2009年就开始萎缩。原因在于几年来“日本未推出包括价格在内的具有竞争力的新车”。近几年,日本的汽车、电视、手机、化妆品等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存在感明显下滑。这些不能用“反日”来掩盖事实,更不能遮掩过去的实际情况。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日资产品不仅遇到了欧美、韩国等产品的激烈竞争,同时也要与迅速发展的中国企业不断推出的新产品进行激烈竞争。在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上,中国消费者具有广阔的选择空间,现在最重要的是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根据中国市场的变化,很多日资企业已经采取新的措施积极开拓中国市场。首先,加强对中国市场的研究开发力度,生产适销对路商品,并扩大宣传与销售。日本花王公司,计划把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额,在2012年的基础上再提高2倍,到2015年达到500亿日元。该公司的社长泽田道隆说,采取的主要对策是派公司的研究开发团队,对中國镓庭需求进行调查、访问,“尽快研发出消费者需要的商品”。作为成果之一,今年初已经在中国市场开始销售纸尿布。这种纸尿布可以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变化的婴儿皮肤,是选择适合中国人皮肤的透气性能高的技术材料(行情 专区)生产的。“中国使用的新技术,现在日本尚未正式使用”。今后要改变过去的以日本为中心的产品生产思维方式,将中日两国的研发部门合并,共同进行研究、开发市场所需要的商品。
富士胶卷中国公司充分发挥中国技术人员在科研中的作用。据董事长徐正刚说,公司的新商品研发发展“已超过原预想”。今年5月份出售的复印机,是以中国技术人员为中心研发出来的第一个产品,复印机具有把身份证放入机器上,可一次将两面都复印出来的功能。为中国消费者,考虑得非常周全。广汽本田汽车的总经理神子柴寿昭说,今后要“在这块土地上扎下根来、作为当地企业进行经营”,制造出可满足中国消费者需要的优良商品。
2008年以来,日本企业在加强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同时,对东盟地区的经贸合作也在不断深化。2010年后,日本企业对东盟地区的投资已经超过对中国投资额。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新近发表的统计,今年1—7月日本对东南亚地区(东盟)投资额达113亿美元,是对中国投资数额的一倍。日本企业增加对东盟地区投资的主要原因是:
一、东盟作为潜在的大消费市场引起日本企业的广泛关注
目前东盟十国总人口约6亿,今后还将进一步增加。东盟的GDP增长率在5%以上,也是个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日本企业要抢先去占领市场。特别是作为汽车的消费市场,2012年日本生产的新车在东亚地区销售数量达273万辆,东盟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一举增加至79%,而受日本“买岛”影响,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下降至20%。
另外,印尼对外国企业在其国内当地生产节能汽车,在税费方面给予优惠待遇。所以,日本几家汽车企业相继决定扩大在印尼的汽车生产,如铃木和三菱汽车公司计划新投资建立大批量汽车生产线;日产汽车公司计划自2014年,在印尼投资生产新兴國镓专用牌号的汽车;泰国对外国企业生产用于出口的汽车也给予优惠待遇,所以丰田、本田等日本汽车企业纷纷计划在泰国扩大汽车产量。日本索尼公司的CEO平井一夫,今年春天考察了缅甸,据说也可能与台塆企业携手,共同开拓缅甸机电产品及流通市场。
二、目的是为确保中国市场
日本企业增加对东盟地区的投资,并非是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发生了变化,而是,自2010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FTA,并已经开始生效。日本企业在东盟地区投资生产的产品,再进入中国市场时同样可享受FTA的税率。日本企业加速“中国加1”步伐,正是为避免中国的政治风险的同时,确保中国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日本媒体提出,目前加强中日经贸合作是避免两国关系彻底破裂的关键一环。作为日本炡椨也需对日本企业在开展对华经贸合作方面,在战略上给予支持,其中之一是推动中日韩FTA尽早建立。(中国经济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