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7586
- 帖子
- 11689
- 积分
- 13389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6-12-6
- 最后登录
- 2015-4-20
- 在线时间
- 15021 小时
航母
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永远活在新闻联播里。。。
|
“从去年开始,炡椨那边就开始多次拖欠工程款,其间也断断续续出现过停工。我多次找过炡椨领导,他们直接发话说‘要是卖地卖不好,今年的工程更难做,即使开工也没钱完工’。”参与珠三角某市基建工程建设的某施工公司总经理廖智(化名)向记者表示,“房地产开发火不火,几乎成为基建工程生意的晴雨表。”
近几年,地方炡椨的“土地依赖症”越来越严重。“实业不景气,只有抓住房地产开发这根救命稻草,地方财政才能多扛几年。”珠三角某市一位官员直言不讳地说。
“地卖出去才能还钱”
在有多年承接炡椨基建工程经验的廖智看来,炡椨拖欠工程款并非新鲜事,然而,从去年开始,炡椨拖欠工程款情况愈演愈烈,这让他头痛不已。
与众多珠三角城市一样,廖智所在的城市主要采取先由建设单位垫资建设,炡椨财政部门向该建设单位分期偿还的方式。廖智从炡椨了解到,去年出让土地收入缩减,炡椨可支配的支出能力也在减弱,因此众多市政工程都出现了工程款拖延现象,有些项目甚至已停工。
“一位官员曾告诉我,基建市政工程一直超过炡椨的支付能力,这些工程的支出要等土地卖出去,才还得起。”廖智表示。
该市多位财政部门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印证了廖智的说法。“今年年初至今,很多项目同时上马,新区开发的进度也在加快,这与去年年底以及今年一、二季度,土地出让环节收入比较好有关。”其中一位财政部门人士告诉记者,“其实炡椨很担心房地产投资开发不景气,一旦不景气,不仅众多基建工程要停下来,还要借钱给公务员发工资。”
上述财政部门人士坦言,尽管多个城市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账面上表现得“并不难看”,实际上都陷入了“差钱”的困境中,难以摆脱“靠卖地吃饭”。
“以土地抵债,是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广州市炡椨一位官员透露。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虽然地方债水平仍处于可控区间,但是地方炡椨依靠卖地还债并不是可持续的。他指出,我国已经存在隐性负债,不断产生借新还旧问题,因此,监管部门应及时掌握信息,有针对性地控制风险。
分析人士称,从2010年起,中央明确要求地方炡椨通过“土地财政”获利的收入,重点用于改善民生和偿还炡椨债务,用于保障房建设、教育投入等。现实情况则是,地方炡椨的土地获利,更多是继续与扩大炡椨负债相“配套”,进行城市建设与改造,甚至大拆大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