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八达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可怕的嘉能可

[复制链接]

91

主题

4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8 15: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嘉能可(Glencore)突然间跑进了投资者们聚焦的光圈。
    这家来自瑞士的大宗商品实货交易商(所谓的大宗商品实货交易商,就是通过寻找原材料买家并加价销售来盈利,并使用复杂的对冲操作来降低恶劣天气、市场波动、海盗和政权变化等风险),最近表示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把包括在哈萨克斯坦、非洲和哥伦比亚的业务,涉及石油、煤炭、铜锌、铝材、农产品等交易部分,放在伦敦上市,计划募集160亿美元—这将是伦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IPO。而且,上市后,其极有可能跻身FT100(英国富时100指数)成分股,与必和必拓、力拓、皇家荷兰壳牌石油集团等资源业重量级股票并列,以此进入众多退休基金和数以百万计投资者的投资组合。
    如此规模看来,这显然是一家不容忽视的巨头公司,但实际上,许多投资者对这家公司知之甚少,甚至有些人还闻所未闻。
闷声发财
    这的确是一家过于神秘的公司。尽管这家公司早在1974年已经创立,但即便是在互联网搜索工具如此发达的今天,要找到关乎它成长的资料也不多。
    《华尔街日报》2007年的一篇文章里,曾经对嘉能可在大宗商品交易界的重要性做出解释。文章里提及,该公司是全球大宗商品交易领域如此重要的一位参与者,以至于有时候安排在伦敦金属交易所进行交割的镍和铝有50%到90%都掌握在这家公司手中。
    从现有可查的资料显示,嘉能可现今已拥有2000名交易员、律师、会计师等人员,分布在全球40个國镓。这些人员负责向嘉能可提供各种市场及政治方面的即时性情报,从中东油市到东南亚糖市,无所不包。这些交易员大都精通数字,可以为公司设计复杂的金融交易,而且对各自负责的市场相当熟悉。与大声喊出橙汁或猪腩期货价格押注的芝加哥交易员不同,嘉能可的交易员大都安静地协商价格、安排出货,防止外人知道其持仓情况。而且,嘉能可允许公司的交易员在短时间内作出买卖和收购的决议,而不用上报公司审核。
    这种“安静而又高效”的交易方式,成就了嘉能可许多惊人的业绩:2004年,嘉能可以营收547亿美元被《商业周刊》评为美国以外全球最大私营公司的第一名,中国内地的华为以27亿美元营收名列79位。来自嘉能可最新的财报显示,嘉能可去年净利润提高31%,达12.9亿美元,其客户包括了世界最大的能源公司BP、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埃克森美孚、康菲石油国际、雪佛龙、巴西淡水河谷、力拓等全球大型企业,还有伊朗、墨西哥和巴西的國镓石油公司,以及西班牙、法国、中国的大陆及台塆,和日本等地区的公用事业企业。
    现在,嘉能可成为瑞士收入最高的企业,营收规模超过了我们熟悉的雀巢、诺华制药和瑞银。“这些企业获利和成长是如此惊人,这种商业模式竟然在这么长时间里不为人所知,令人惊奇。”纽约对冲基金公司Again Capital LLC合伙人John Kilduff不得不作出这样的惊叹。
    然而,即使光环如此耀眼,对那些对嘉能可略有了解的投资者而言,仍心存芥蒂。Mike Fox是联合资产管理公司(Co-Operative Asset Management)的英国股市主管,同时兼任两只可持续基金的经理。Mike Fox表示, 可持续的投资者都会涉足自然资源领域,但会倾向于投资那些本质符合道德的公司。
不得不说的马克·里奇
    事实上,这些心存芥蒂的投资者的顾虑,要追溯到嘉能可的历史,其创始人—马克·里奇(Marc Rich),这位有着世界“石油之王”称号的传奇人物,一直是备受争议的人物。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谢瑞士《世界周报》的商务编辑丹尼尔·阿曼恩,2007年他近距离采访马克·里奇,完成了《石油之王》(The King of Oil)一书,第一个披露了马克·里奇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里奇在7岁时逃离德国纳粹控制下的欧洲,后来在美国长大。在上世纪70年代,在当时最大的大宗商品经纪公司菲利浦兄弟(Phibro)公司工作。在这期间,里奇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胆识,不仅为菲利浦兄弟公司赚取了大量的钞票,而且还改变了由欧洲國镓控制原材料市场的局面,他被人们称为“驰聘在曾经属于欧洲人的金属市场上的旷世奇才”。
    而后,由于在石油贸易中承担风险理念的不同,他选择离开菲利浦兄弟公司,联手伙伴平卡斯·格林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马克·里奇+Co.公司,开始了当时还不属于贸易产品—石油—的贸易活动,并创办了石油现货交易市场,这不仅为马克·里奇个人带来了巨大财富,同时也改变了世界经济。
    20世纪60年代,石油界的状况和现在极为不同,石油并不按自由市场原则进行交易,价格波动的余地几乎没有。石油生产国几乎将其全部石油以事先(最早可在两年前)商定好的固定价格出售七家公司(雪佛龙,埃索,海湾,美孚,德士古以及英国石油和英荷壳牌),只有大约5%的原油是根据供求法则自由贸易,想要购买石油必须直接和七家公司中的一家交易。它们首先关心的是确保以近固定价格签订长期合同,这种合同可以使石油寡头卖主垄断集团轻而易举地控制石油的价格和流通。随后,它们还将影响面进一步扩大,控制了生产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从油井开采,提炼,运输,再到将石油作为汽油加以出售的加油站。
    机会总是留给合适的人。在石油生产国有化浪潮的推动下,七家公司控制的局面开始瓦解,马克·里奇抓住机会,与多个石油生产国签订长期合同,成为了七家公司之外的独立油商,并由此开始了自由的竞价交易。现在,只要愿意,购买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从任何油商手中购买石油,现货市场很快便出现多方供货的局面,购买者可以在市场上寻获最便宜的石油。
    然而,石油历来纠结着世界各方面的利益纷争,马克·里奇也难以避免。1983年,美国当局指控在1970年代晚期以及1980年代的伊朗人质危机期间,马克·里奇与伊朗进行非法原油交易以及偷税漏税。在被指控期间他在瑞士居住,并且再未踏上美国的领土。直到2001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其任内的最后一天才宣布对马克·里奇赦免。而围绕着里奇的话题不只这些,他与阿亚图拉·霍梅尼当权的伊朗、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饱受战争蹂躏的安哥拉以及推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等國镓进行石油交易;他与以色列炡椨和美国炡椨之间秘密合作,即使在纽约前市长鲁迪·朱利亚尼指控他犯有逃税罪之后;以及美国特工试图对他进行非法绑架的秘闻隐情。
    在美国针对马克·里奇展开调查十多年后,马克·里奇的形象也遭到严重的损害,他的名字已成为贪婪和奸诈商人的象征,而这无疑对公司也带来了相应的影响。而且,在1992年的时候,马克·里奇曾拿出逾10亿美元的巨资企图控制锌市场,但徒劳无功。他的押注落败并为此损失了1.72亿美元,公司濒临破产。最终,马克·里奇决定扭转局势。
    1993年,马克·里奇和公司管理者在合同上签字,合同规定马克·里奇将在几年之内逐渐减少他在公司的多数股权,由管理层和高级员工进行收购。1994年11月,马克·里奇终于将他所创立的公司的最后一部分股权出售完毕,从公司的行政委员会卸任。公司的新老板们摒弃了这个能够继续诱发负面联想的名字,改成了嘉能可。而且,在公司的网站上只字未提马克·里奇的名字,甚至在该网站的《历史》栏目中,马克·里奇的名字也不见踪影。他被清除了。
上市只是并购的准备
    然而,没有马克·里奇掌舵的嘉能可,同样还是被许多不利因素缠身。例如嘉能可的一个合伙人在俄罗斯投资石油10亿美元,在2007年接受非法商业调查,2005年还曾经被联合国指控在伊拉克石油交易中,向萨达姆·侯赛因提供非法额外的费用。
    专门致力于抵制能源生意腐败问题的炡椨组织Globalwitness,其主管Gavin Hayman对嘉能可这样评论:“即使以自然资源这种不透明行业的标准来看,嘉能可也过于隐秘。他们打交道的对象,最容易发生管理不善、腐化及挪用资金等问题。”
    最为现实的问题是,嘉能可在去年12月份,被标准普尔评出最低级BBB的评级,现在的管理层认为这为嘉能可敲响了一个“警钟”:作为一家私营公司,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不够,企业难以驱散谣言,就会遭受名誉损害。
    为此,嘉能可更乐于把上市当成一次“辟谣”行为,而且,它还瞄上了中投公司和卡塔尔,尽力争取能够让这两只主权财富基金成为其上市的基础投资者。现在,从来不接受采访的嘉能可CEO伊凡·格拉森伯格(Ivan Glasenber)也很乐于向分析师及投资者讲述嘉能可是如何挣钱的。
    当然,嘉能可的意图并非就这么简单。
    最近几年以来,嘉能可不断地投资固定资产,在拉丁美洲、非洲和澳洲都有矿产,产品从煤矿到黄金都有所涉及,创建了从开采资源,到加工和销售的综合性企业。嘉能可目前的收入除了市场交易外,最重要的营收就来自于工业资产,根据《华尔街日报》消息显示,2010年,嘉能可市场交易业务增长47%,收入达到23.4亿美元,而另外一部分工业资产收入增长72%,达到29.5亿美元。
    嘉能可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寻找合适的收购时机。Katanga Mining就是最好的例子。2005年圣诞节,在多伦多挂牌的Katanga Mining,在先前半年间市值缩水97%,现金逐渐耗尽。为了筹措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采矿项目的经费,Katanga高层发出警讯并持续呼救。当时响应的投资者寥寥无几,嘉能可突然对Katanga Mining矿产发动收购。为了以可换股贷款及供股换取5亿美元资金,Katanga同意发行超过10亿股的新股,嘉能可取得74%股权。时至今日,铜价不断改写每吨超过10000美元的纪录新高,Katanga的股票市值已经逼近32亿美元。
    但随着市场的活跃,现在工业资产的价格变得越来越昂贵,尽管私有制地位赋予嘉能可灵活性,较上市公司更能迅速抓住机会,但对于一家合伙人性质的公司来说,嘉能可不得不留存约60%的利润,用于支付离开集团的合伙人。嘉能可的私有结构带来了财务上的 束缚,令其效率低下,而且成为增长的障碍,这似乎也是嘉能可急于上市的一股动力。
    2009年,嘉能可曾经通过出售可转债的方式融资,向包括私募机构在内的外部投资者开放股权资本,中国内地的紫金矿业为了在原材料购买上令嘉能可给予更多便利,当时出资2亿美元认购,同时投资的还包括美国私募股权机构First Reserve Corp、新加坡炡椨投资公司和黑石公司,这次的可转债股票转换以嘉能可IPO上市为前提。
    发行可转换债券明显是嘉能可IPO的一步,嘉能可上市,就有了进一步扩张的资本来源。 嘉能可上市后,在发动收购时,也不用受现金的束缚,可以用股份进行交易。事实上,格拉森伯格一直以来就希望嘉能可和瑞士矿业公司斯特拉塔(Xstrata)合并(嘉能可已经持有34.4%的斯特拉塔股份)。斯特拉塔是全球最大的发电站用煤生产商,以及第四大铜和镍生产商,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当然可以为斯特拉塔公司提供良好的市场信息渠道,而且斯特拉塔的资产能够与嘉能可进行充分的互补。早先,这次合并进行得并不顺利,嘉能可的私营性质让其业务无法进行透明的估值,成为公司进一步扩张的绊脚石,因而,对于嘉能可来说,厘清资本结构变得日益迫切。
    嘉能可为IPO请来了包括美银美林、巴克莱证券、摩根大通等豪华顾问团队。去年夏天,分析认为嘉能可的市值应该在470亿美元,但是随着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斯特拉塔股价的上升,嘉能可市值已经飙升到600亿美元。
难以想象的是,如果并购成功,该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嘉能可的影响力呢?
小K 该用户已被删除
2
发表于 2013-6-28 16:07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好友

116

积分

机枪兵

3
发表于 2013-6-28 16:19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4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4
发表于 2013-6-28 16:23 |只看该作者
小K 发表于 2013-6-28 16:07
呵呵,超级低调的大宗商品做市商。

马克·里奇 marc rich -- if you don't know him, then you should know



马克·里奇
年龄:66岁 职业:种植业与矿产 净资产:12亿美元 妻子:吉斯拉·里奇(GiselaRich)

2001年1月20日,克林顿总统即将永远离开白宫的前两小时,他利用最后的总统特权签署了一份特赦令,130人“榜上有名”。其中一个名字特别引人注意——马克·里奇。当时,这位百万富翁已受到美国司法机关长达17年的追捕,一直在逃,隐居在瑞士,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白领罪犯。据美国媒体猜测,他的前妻丹尼斯花了100万美金才为他谋得这份特赦令。

2004年,联合国对伊拉克的“石油换食品”计划存在丑闻被曝光,里奇的名字再次出现,涉嫌在几起石油交易中扮演中间人的角色。
《商业周刊》记者在长时间调查后,逐渐摸清了里奇建立的秘密石油交易网。

“里奇男孩”们
去年秋季的一天,“金牛石油公司”老板本杰明·波尔纳刚离开他在纽约曼哈顿的豪华公寓就有几个侦探迎了上来。这些侦探属于曼哈顿地区检察官罗伯特·摩根索的办公室。波尔纳说自己要赶飞机出国,所以拒绝回答任何问题。不过,在跳上汽车之前,他留下了这么一句话:“我没在纽约或美国做任何能被认定为非法的事。”

对于调查人员来说,这句话意味着,波尔纳做了一些“坏”事,但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内。从此,波尔纳再未踏上美国土地。

今年4月14日早上,私人控股的石油交易公司“美国湾油公司”老板、51岁的小戴维·贝·查默斯睡眼惺忪地被拷上手铐,带离自己休斯敦的豪宅。他被纽约南区检察官以密谋、欺诈、在联合国制裁期间与支持恐怖主义的國镓伊拉克做生意等罪名被逮捕,查默斯本人声称自己无罪。

另一名石油交易商、伦敦的SOCO公司执行董事长帕特里克·莫然也遭到联合国调查,原因是他涉嫌参与了“石油换食品”计划期间的石油走私活动。 除了与伊拉克的可疑交易之外,这三人还有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属于一个极端秘密的非正式石油交易商网络,他们都是“里奇男孩”。

运营策略
像里奇的公司一样,“里奇男孩”们也把公司设在瑞士的楚格州,那里有精巧的商店、哥特式建筑和低税率。 “里奇男孩”们一般不拥有也不运营炼油厂或油井。他们只是从生产商那里买入石油,联络炼油厂将石油卖给它们,然后租来油轮运输。石油交易经常模糊而神秘,一油轮的石油其真正买主可能在油轮抵达港口之前已经变换了十几个。

   当前,阿拉斯加和北海的石油产量下降,新的石油供应出现在一些政治不稳定的國镓,如赤道几内亚和苏丹。由于美国炡椨的制裁、禁令、反贿赂和反恐法律的限制,美国大石油公司对这些國镓不敢涉足。然而,这正给了里奇的门徒们以可乘之机和丰厚利润,特别是当石油价格飙升至每桶60美元时。事实上,“石油换食品”丑闻中涉及的伊拉克石油一半流入美国大石油公司。

当然许多“里奇男孩”的经营策略虽然极具侵略性,却让人在法律上挑不出毛病。比如,剥削一些急需资金的东欧或第三世界國镓。里奇教会他的追随者借钱给急需资金的公司,换取收购它们货物的权利。去年,嘉能可公司向秘鲁的第二大锌矿开采公司贷款4000万美元,后者同意在2004年到2010年期间将锌和其他矿物卖给嘉能可公司。

此外,一些里奇门徒不时会利用“幌子”公司来为交易打掩护。美国参议院文件显示,一些公司设在银行保密措施严密且税收较低的國镓,做完一笔生意就离开。

传奇里奇
不管里奇有多大争议,没有争议的一点是,他是个富人,有能量的名人。他在西班牙有别墅,在瑞士有滑雪小屋,但他大部分时间住在瑞士卢塞恩湖畔的玫瑰别墅,被毕加索、梵高、米罗等大师的名作包围。他的朋友包括西班牙男高音多明戈、前对冲基金大亨迈克尔·施泰因哈特等。

2001年大赦后,里奇已经放慢了脚步。他2003年卖掉了马克·里奇投资公司,但还掌握着马克·里奇公司,从事贸易和房地产业务。

美国的执法部门,特别是司法部仍抓着里奇的案子不放。至于“里奇男孩”们,在联合国调查自己雇员在“石油换食品”丑闻中的不当行为时,不管是联合国还是瑞士炡椨都不太可能有所行动。

里奇将再次甩开那些盯住他不放的人。无论如何,他很快将成为一位传奇人物。据说,一部介绍他生平的电视系列片正在筹备中。

在他的帝国里,“里奇男孩”们将继续统治。
就马克·里奇所从事的职业而言,他的教育背景简直不可思议。他早年上的是神学院。在他上学的时候,他的生活极为窘迫。为了生计和学费,他不得不在课余时间去当卡车司机,在夜间替人打更。那时,他是如此穷困,以致于有时连加油的钱都没有。有一年,他陪他的兄弟乔·里奇前往芝加哥交易所,自那之后,他才开始涉足证券期货交易。

马克·里奇的大部分商业生涯是在芝加哥交易所的交易大厅里度过的。他主要从事大豆粉交易。在开始的一段日子里,虽然他是该交易所的一位成功的场内经纪人,但是,在自己觉得可以应付交易的挑战之后,他毅然决定独自起家。

离开了他所熟悉的工作,马克·里奇认识到他面对的是一片崭新的天地,一个陌生的领域。为此,他全身心地研究各种可能的交易方式。经过艰苦的创业之后,他的业绩极为显著。比如1987年,他的起始交易的一个账目上仅有100万美元,而在此后的4年时间里,他每年的利润都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

  马克·里奇在事业上的成功,他自己概括为5个基本的原则:首先是一定要自己调查研究。其次是不要过分地试探市场反应,交易量不宜过小,否则是浪费时间。第三,对于可以赢利的交易一定要有耐心,只要它能赢利就应该等下去,,哪怕是等上若干年。第四,在交易中要区别对待利润风险。为了带来最大的利润,敢于承担某一时期的损失是必要的。最后,你一定要认知并控制自己的欲念。

谈到最难忘怀的交易,马克·里奇总是提及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福克兰群岛战争爆发的那一天。在一般人看来,在交易所里的人一定会首先知晓这一情况,但事实恰恰相反。当马克·里奇得知这一消息之前,市场已经动荡起来,消息确认那天,马克·里奇手里握着相当大的大豆粉买卖选择权,看起来似乎是要卖出个大价钱。但是,到他脱手时,前后也就1分钟的时间,马克·里奇就失去了10万美元。

  马克·里奇对市场最深的感触便是:钱的失去总比得到要快得多。最典型的例子是1979年至1980年初黄金市场急剧上扬的日子。当伊朗人质倳件发生之前,黄金价格还停滞在400美元左右。马克·里奇认为形势的紧张,黄金价格将会大幅上扬。然而,当时的市场反映并不激烈。于是,他犹豫了。可是,市场最终上扬了,在1个月的时间里,价格涨到近500美元。而马克·里奇却没有把握住这次机会,这是一个“你知道应该做却没有去做”的典型事例。在黄金价格接近500美元时,马克·里奇才开始购进,且当天即被套住。马克·里奇并没有考虑卖出,因为他认为人质倳件并没有完全解决。而且不久之后,苏联入侵了阿富汗,黄金价格还将上扬。后来市场真的开始大幅上扬了,马克·里奇也开始获利。当时马克·里奇的计划是什么时候黄金价格从最高点下跌10个百分点便立即兑现赢利,但遗憾的是,当市场下跌时,它一天就下跌了25个百分点。马克·里奇的赢利早已大幅缩水。

马克·里奇的兴趣远远超过了期货交易领域。1990年后,他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救助亚马逊流域的原始部落。他曾说:在我个人的赢利当中,大概是三分之一给了山姆大叔(纳税),三分之一放入了我的账户,增加交易规模,还有三分之一则用于捐助各种扶贫项目。

马克·里奇可被判处325年监禁的大慈善家马克·里奇—美国司法部通缉了17年的十大通缉犯之一,却一直在瑞士Lucerne湖边的Rosa别墅过着悠哉游哉的奢侈生活,心安理得地运作他的商业帝国。置身于公众视线之外,时光荏苒,许多人甚至忘记了他当年为什么要潜逃海外。赚取了将近100亿美元,逃税90亿,从白宫到克里姆林宫的国际阴谋中都晃动着他的身影;拥有瑞士、西班牙、玻利维亚、以色列国籍,惟独不想要原来的美国国籍……在美国國镓安全局的档案中存放着有关他的几百页纸的记录,不过公众知道得最多的,还是克林顿临下台前签署的那份特赦。

2001年1月,克林顿卸任前签署的最后一份文件是对140人的特赦令,其中包括美国司法部通缉了17年的十大首犯之一—马克·里奇(Marc Rich)。这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引起众多猜测,哈佛商学院也以他为案例分析财富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他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逃税记录,被控罪名达51项,可判处监禁325年;17年神仙般的逃亡生活,传说与各国的特工、黑社会、洗黑钱等有密切关联,是俄罗斯玛菲雅组织(Mafiya)的“教父”,在前苏联解体倳件中扮演重要角色……他曾帮助过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捐赠过几十亿美元用于修建以色列的学校、孤儿院、医院、博物馆。马克·里奇说:“在我个人赢利中,大概三分之一给了山姆大叔(纳税),三分之一放入账户扩大生意规模,还有三分之一用于捐助各种扶贫项目。”

根本无法计算出他精确的财富价值即使一个曾经非常出色的骗子也可能就此消失于公众视野,但包括法官、税务官员等专门保留那些骗子档案的部门,至少有上百万份文件、档案、稀有材料、影片、声带、录像带等,以及更多的资料。可能有人觉得旧档案是一种累赘,无论是否以原始文件形式保存,都会占用很多空间,而且只有那些老资格的前辈才知道各个归档文件之间的不同。但是,当那些大盗不知何时浮出水面时,那些旧资料就凸显珍贵价值了。问题是保存的老资料可能会由于岁月变迁而被错误地描述为“夸大的故事”。

17年是一段不短的时间,逃亡的亿万富翁马克·里奇一直在瑞士Lucerne湖边的Rosa别墅过着悠哉游哉的奢侈生活,心安理得地运作他的商业帝国。置身于公众视线之外,许多人渐渐忘记了他当年为什么潜逃海外。被美国司法部私下称为美国最腐败的商业执行官的里奇,非常擅长使用一些正常或非正常的手段进行金属类、谷物、石油等初级产品贸易,以及如何在赚钱后利用中立国或税务漏洞进行逃税。

1979至1980年美国因为人质倳件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的石油禁运令,对里奇也毫无作用。1983年,马克·里奇被炡椨指控包括电信和邮政欺诈、诈骗、逃税4800多万美元、与“國镓敌人”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等共达51项罪名,若罪名成立他将被判处325年监禁,同时创造了美国历史上个人逃税的最高记录。然而在指控前,里奇就和他的合伙人格林(Pincus Green)逃往瑞士。尽管一年后他的公司服罪并被处以罚款,但这并不能使里奇脱罪。更让美国司法部难堪的是,对于里奇,逃亡并不意味着艰辛和惩罚。“他的哲学似乎就是,我有钱并且还会更有钱,而似乎任何法律问题都不能阻碍他财富的增长。”

做投机生意多年的里奇,从1970年代至今,运作了一个价值数十亿美金的帝国,据说2000年他的公司赢利70亿美元。

他的朋友包括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前妻丹妮丝是鞋业大亨富乐绅(Florsheim)的女继承人;在瑞士圣莫里茨(Moritz)大街的斜坡上坐落着他豪华的滑雪别墅,在西班牙马贝拉(Marbella)的布拉瓦海岸(Costa Brava)拥有价值950万的豪华别致的家,在以色列供养着同等奢侈的豪宅;公寓里到处摆满一流的艺术珍品,尤其是毕加索的藏画;生意涉及范围从伦敦到香港、再到纽约的交易所,从俄罗斯的镍矿到马来群岛的锡矿;拥有一个船队的油轮,投资范围从好莱坞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到曼哈顿的Rhodes prep学校。

尽管里奇的个人财富是个秘密,但例行公事地评估一番,净资产也该超过100亿美元。他的朋友和同事开玩笑说,那些做世界富豪排行榜的人之所以没有将里奇列入名单,是因为他们根本无法计算出他精确的财富价值。


一个天生的、一生决不会轻易失败的赌徒

1934年12月18日,一个比利时安特卫普的贫穷犹太家庭诞生了一个男婴,取名为马克·瑞奇(Marc Reich)。1940年5月,当希特勒的军队席卷整个比利时,瑞奇一家移民到美国的堪萨斯州,开起一间小小的人造珠宝店,并将姓氏改为里奇(Rich,英语“富有”之意;原姓Reich为“德意志帝国”之意)。新姓颇有几分自我预言的意思。这样环境下成长的里奇会说五种语言——德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英语、法语,但学校记录表明,他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

1950年全家移居纽约后,里奇进入纽约大学,但不久他就退了学。1954年,里奇前往顶级的全球日用品经纪—菲利普兄弟公司(Philipp Brothers)面试。老板耶西森(Jesselson)测试应聘者是否可以不用铅笔就快速进行计数,结果里奇被毫不犹豫地雇佣了,他成为四处奔波、周薪60美元的日用品商人。一个当年与里奇一起在兄弟公司工作的贸易商赫特回忆说:“里奇是公司里记忆力最好的人,是一个天生的、一生决不会轻易失败的赌徒。他的每一项冒险都经过深思熟虑。”


里奇的第一笔大生意是水银。1950年到1953年朝鲜战争期间,水银有很高的市场需求,为了未来的军事需要,各国炡椨都抢着购买和储存。里奇设法获得了世界最大两家公司的产品经销权,让菲利普兄弟公司能够低价购进高价卖出。耶西森开始亲自带里奇入行,并像对待亲生儿子一般地器重他。
1958年,与耶西森有生意往来的古巴巴提斯塔炡椨垮台,里奇被派往进行善后工作,同时尝试建立与新炡椨卡斯特罗政权的交易。里奇顺利解决了公司船运过去的镍矿石,曾在古巴危机时与里奇一起共事的同事说他“一直将古巴看成一个没有规则的地方,并带着从那里学到的东西回到纽约”。从哈瓦那,经过公司驻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的办事处,再回到美国,里奇每年都这样在世界各地的城市间穿梭。
有一年返回纽约总部时,他遇到了丹尼丝·乔伊·艾森伯格(Denise Joy Eisenberg)—富乐绅企业的继承人。1966年,两人结了婚。
1967年,兄弟公司将里奇调往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个传统的犹太商人格林拍档。格林肮脏的衬衣和运动鞋,与里奇合体的套装和名牌领带形成了鲜明对比,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两人的默契配合。里奇和格林合伙发明了现货原油贸易,让兄弟公司能够绕过石油公司七姊妹 (世界七大石油公司)获利。

石油贸易利润巨大,然而当里奇和格林准备从公司领取每人100万美元的红利时,却遭到耶西森的拒绝,这直接导致了后来被称为“兵变”的结局。1973年11月,里奇和格林自立门户在瑞士成立了马克·里奇AG公司,奠定了未来里奇帝国的基石。里奇的父亲从玻利维亚银行筹措了200万美元贷款,另一个从兄弟公司“叛变”的商人雅克(Jacques Hacheu)投资了100万美元现金,而公司的启动更多依赖于里奇建立的关系—伊朗议员阿里(Ali Rezai)承诺,帮助公司在伊朗建立一系列的石油贸易渠道。“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马克·里奇。”尽管有丰富的海外石油市场经验,但里奇还是通过与他一起投资二十世纪福特公司的合伙人马文·戴维斯(Marvin Davis)在丹佛的一家合资石油公司与美国国内的石油商进行交易。

在伦敦和瑞士Zug的办公室里,兄弟公司的顾客名单帮助里奇迅速从竞争对手手中抢过石油、谷物、金属和其它日用品生意,这无疑让兄弟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同时,里奇的成功也引起了美国炡椨的注意,尤其在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之后。油价暴涨,一桶6美元进价的石油可以卖到25~40美元,套利交易的机会明显到来。阿拉伯石油危机前,美国一共只有12家石油转售商,到1978年,全美共有500家公司从事该项贸易,其中之一就是和里奇有业务往来的WTM公司(West Texas Marketing),老板就是后来被判有罪的大卫·雷特立弗(David Ratliff)和约翰·特诺兰德(John Troland)。


1979年,里奇同大卫和约翰首次会面。据1983年起诉时的证据表明,里奇AG公司通过WTM公司运作着整个石油业务链。AG安排WTM公司接受法国银行的贷款,同时将1800万桶原油卖给一家叫Listo的空壳石油公司。接下来里奇把高质石油贴上低质石油的标签,以市价卖给WTM,WTM再将石油亏本卖给里奇秘密的巴拿马公司,亏本部分自然在巴拿马公司完全的市场化运作中补回来。这样的交易在数量的得失之间转来转去,到石油不再被转移时,钱已经聚集在美国之外的地方了。
1980年,WTM一年内就在石油倒手生意中赚取了超过20亿美元,平均每天经手的石油超过30万桶,而马克·里奇公司就占了WTM业务总量的10%甚至更多。1983年美国司法局起诉了包括里奇在内的国内不法石油商人,大卫和约翰被判处在德克萨斯的大斯布瑞监狱(Big Spring)服刑14个月。两人后来转为污点证人出面指认里奇和格林,时任联邦检察官的韦恩伯格(Weinberg)说:“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马克·里奇。”

与此同时,另一个案件露头。从1974年开始,里奇的公司通过以物换物方式,用武器和其它货物从伊朗换取了大量石油;伊朗人质危机期间,美国炡椨禁止公民与伊朗进行贸易往来,但里奇的生意仍然在继续。而里奇瑞士公司的人则辩称,禁令对里奇AG无效,因为公司属于瑞士。每工作日5万美元的滞延罚金,最后累积到了1900万美元1982年,美国联邦法院对里奇AG公司在美国的里奇国际分公司的18位经理人发出传票。在大陪审团调查中,联邦检察官韦恩伯格传唤了50名证人,其中包括美孚、埃克和荷兰壳牌公司的总裁。

但在瑞士Zug州的里奇对一切无动于衷,依然保持着每日的运营,并拒绝接受美国陪审团的传唤。1982年9月,联邦法庭以蔑视法庭罪指令里奇限期递送陈述文件;或者选择支付每工作日5万美元的滞延罚金,直至文件送达法庭为止。罚金最后累积到了1900万美元。里奇将里奇国际卖给了克雷伦敦(Clarendon)有限公司—一家雇员、地址、董事会都与里奇国际一样、银行信用由里奇亲自担保的新注册公司。这只是为了说明里奇国际公司已不存在。

不久瑞士参与到倳件中。瑞士驻美国大使安东·海格纳(Anton Hegner)向美国国务院递交了抗议书,声称美国炡椨的诉讼是对瑞士经济的威胁。尽管里奇不是瑞士公民,但Zug州的主要检举人说美国法院是在“收集经济情报”,并谴责美国是在“勒索”里奇,瑞士炡椨甚至还派出两名律师前往美国交涉,以表示当局对该案件的关注。

然后涉足进来的是里奇最大的客户—前苏联。在1983年8月15日的前苏联 《消息报》 上,刊登出大字标题文章“公开的勒索”。文中写道:“对里奇先生的指控,是一种公开的勒索行为,一种企图通过经济制裁来威胁和干涉欧洲國镓国际事务的行为。”起诉由此已经演变成一件大张旗鼓的国际倳件。1983年9月,韦恩伯格提交了一份51项罪名的控告,指控里奇和格林犯有诈骗、邮件和电信欺骗、逃税等罪。瑞士始终不认为该引渡里奇和格林,并且里奇很快得到西班牙炡椨批准,成为西班牙和玻利维亚的公民。

1984年10月10日,属于里奇帝国的里奇AG、里奇国际和克雷伦敦有限公司承认犯有38项逃税案、1980年和1981年涉及违法石油利润5000万美元、欺骗美国炡椨等多项罪名,三家实体必须支付的罚金达到1.33亿美元。里奇和格林仍然在逃,尽管法庭对公司的诉讼已经结束,但两人依然必须面对诈骗、欺诈、逃税、通敌贸易等指控。接下来的17年是一场赌博,里奇和格林在瑞士等待时机。害怕在监狱里待上哪怕一分钟但无论是权力还是财富,17年中有一件事是里奇始终不能做的—踏足美国国土,直到克林顿签下特赦令那一刻。里奇一直引以为傲的是自己的头脑,包括重返美国的这场权力“生意”。谈判早从1987年就开始,里奇表达出想返回美国的愿望,声称愿意以悔过书形式替代坐牢。但韦恩伯格和继任者对他的提议嗤之以鼻。一名前司法部官员说:“我们1992年曾经私下与里奇会面。但里奇甚至害怕在监狱里待上哪怕一分钟时间,而我们所能做的最大妥协是三年囚禁。”

克林顿声称赦免行为与众位以色列高级官员和犹太社团领袖的介入有密切关系—里奇曾对以色列的福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并捐助过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的教育和卫生事业。有一点毋庸置疑,特赦令与里奇对克林顿的捐赠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据说里奇的前妻丹妮丝及其家人在1992年至2000年间,对民主党的捐款超过100万美元,其中32万美元捐给希拉里竞选参议员;克林顿离任前,丹妮丝赠送了一套价值7375美元的家具,她的名字被克林顿图书馆刻在捐赠者牌上。(但当里奇大摇大摆回美国时,却是带着新任妻子吉斯拉,而全力拯救他的前妻丹尼丝得到的是200万美元的分手费。)

里奇一直坚称自己是以色列和西班牙公民,1991年联邦法庭已经裁定里奇不是美国公民,所以他无须依从美国法律。但事实上,如果里奇仍然是一个美国公民,他就应该对税务负责,无论他居住在哪里都好。所以美国税务局希望知道里奇在国外的17年是否报税,以及克林顿和希拉里夫妇是否牵涉受贿,因为非公民是不允许进行政治捐赠的。将快速致富、政治、犯罪合而为一里奇从事着遍及全球的黄金走私生意、伪装成日用品贸易的石油运输、表面是金属生意的秘密导弹交换、私底下贿赂美国的腐败官员,此外,他还从事核弹销售和交换或实物对换,以及恐怖分子们的黑市交易或者其它初级产品提取生意。有传闻说里奇多次通过伪装的金属和谷物交易安排和提供资金给美国和外国的杀手,据说他本人也是以色列的间谍代理。


里奇和合伙人格林操纵着世界最大的金属贸易(例如中国的钨)市场,大部分交易通过乔治·布什的弟弟普雷斯科特(Prescott Bush)运行,甚至有报导说普雷斯科特的生意也涉及到日本黑手党。为了钨贸易,里奇在支付“佣金”或贿赂给克林顿竞选总统的同时,也大手笔地捐款给希拉里竞选纽约参议员。资金通过安提瓜岛、安道尔共和国这样的税务天堂和类似的避税黑洞点点漏入。在里奇违反美国对伊朗的石油禁令期间,他也是通过属于布什家族、国防部长切尼(Richard Cheney)及其同盟公司赚取到数亿美元。大部分交易都伪装成大豆和通货贸易,在芝加哥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所完成。布什总统就职的时候, 对里奇经以色列运往伊朗的武器换石油交易未进行任何处置,里奇也是通过布什达成了与伊朗数百万美元交易中的一部分—其基金是经由证券业官员布莱恩(Earl Brian)转出的(此人后来藉由与此案无关的另一起案件入狱)。

1990年代,在由美国CIA和世界银行主导的、攻击前苏联货币流通并最终导致莫斯科炡椨垮台的卢布倳件中,里奇通过他最擅长的地区矿石开采和投机生意扮演了一个关键性的角色;另一个关键角色则是乔治·布什。“外界听到巨大的前苏联卢布危机,一方面可以用那些表面看起来令人难以置信的资料来解释,另一方面也涉及西方世界最敏锐的、不愿被碰触的政治神经。”当苏联一些银行倒闭的时候,一部分卢布被黑社会挪走,一部分消失无踪。而布什家族通过联邦储备系统的格林斯潘,用内幕交易、武器走私等方式成功地从前苏联转移了过万亿的卢布,并在家族世界各地的25个账号内洗这笔黑钱,其中甚至还包括英女王的私人账号。“里奇已经超越规则,他买下的是整个棒球场”在瑞士那个安全的天堂,里奇逃避了美国炡椨对他的一切控告。

17年来,他在Zug成立了33间外国公司,始终受到瑞士官方的保护。里奇为Zug创造了巨额税收。在瑞士的一份官方文件中,Zug的首席检察官(也是里奇一间公司的董事)声称,里奇对瑞士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Zug的市长Othmar Kamer 说:“我们不想失去里奇或其他类似他这样的人,他们对瑞士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的六大税务贡献人包括里奇在内。”

首席检察官的主要助理坐在里奇26家公司的董事席上,Zug的警察局长则是另外10名董事会成员之一。包括美国炡椨也从未放弃与里奇的商业往来。1985年,美国国会发现里奇通过帮助外国购买美国大麦和小麦的农业补助计划,与农业部进行了起码获利1亿美元的生意往来;1988年和1989年,调查人发现克雷伦敦有限公司向美国造币厂出售了价值3000万美元的镍、铜和锌;不久,内政部的请求被美国炡椨批准,允许里奇投资4500万在新开发的维尔克群岛设立氧化铝工厂。尽管当局声称是由于疏忽达成了这些交易,但事实上在里奇多年来从未停止过的全球投资、金融、贸易和房地产生意中,至少有六家公司用的是他本人的名字。
显然,他为了保护自己的秘密从未解雇过手下,据说即使公司运作不良也会照旧支付雇员的薪资,而里奇逃亡的日子里也是安排员工们走私或偷运金条给他。
Are you watching closely?
Look closer,never show anyone.
They'll beg you, and they'll flatter you for the secret, but as soon as you give it up, you'll be nothing to them.
You understand? Nothing.
The secret impresses no one. The trick you use it for is everyth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八达网    

GMT+8, 2025-11-28 16:0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