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6705
- 帖子
- 426
- 积分
- 1185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06-8-17
- 最后登录
- 2013-5-8
- 在线时间
- 232 小时
|
谈谈香港人的来源。
香港仍未割让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前,四大原居民早已在香港居住,香港开埠前的香港原居民分为四大民系,即香港围村人(围头人)、疍家人(又称水上人)、客家人和鹤佬人(闽南人),亦是最早原居民之一,各族群皆有自己的方言,如:围头话、疍家话、客家话、鹤佬话这四大语言。香港开埠后,因太平天国战争漫延至广州,大批广州平民涌进香港市区,才使粤语(俗称广东话)开始进入香港。
除香港原居民外,市区更涌入来自广东人中四邑人、东莞人、潮州人(潮州民系)等地人民所说的广东方言,例如四邑方言、潮州话等,但由于当时说广府话(标准粤语)的都是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加上来香港定居的广东人中不乏商人和知识分子等上流社会人物,使粤语很快便成为香港市区的通用语。
二次大战后至国共内战后的一段时期,大量难民涌入香港,其中包括数量极多的非粤语人口,使香港市区于1950年代变得方言纷陈,其中以随资本家来香港的上海人的上海话和随政要来香港的官话势力较大。由于平民社会中各种方言都不占优势,因此彼此间要以粤语为共通交际语,而本地出生的移民第二代便多转用标准粤语(广府话),使粤语逐步从不具垄断地位的主流语言变成占绝对垄断地位的华人惯用语言,而各种方言则只保留在家庭内部使用,在此之前因为香港有本地客家及上海、潮州、福建、台山等移民,不少第二代港人更会晓多种以上的方言,使语言文化更多元。但今天的香港人大多已不懂自己的家乡语言。
华人占香港人口约94%。除了汉族外,根据统计其中香港有228名满族后裔是生活在香港,例如关芝琳、周海媚、宝咏琴等,在香港居住的华人(包括非汉族)普遍都会自称为香港人。居港华人主要是1930年代至1980年代初从中国大陆移居香港的人士及其后裔,亦有一直居住在现时新界地区的新界原居民。
在香港,要提問的不是「誰是移居者?」,而是「誰不是移居者?」。絕大部分所謂「本土香港人」,都是百多年前從內地移居香港的人或是其後裔。廣義而言,大部分香港人是移居者,只是有些來得早、有些來得晚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