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M_MaRine_Z 于 2012-11-22 16:41 编辑
不说别的,我记得是北韩先打的南韩最后被人家一波反打到鸭绿江过来喊苏联和中国爸爸?
我都不晓得那些低端五毛为啥子这么仇视美国?有点独立思考好吗?中美关系这个B样,原来是美帝一手搞的,美帝真他吗贱逼啊。
最近,原苏联國镓档案资料有部分解密,关于金日成等人如何策划发动朝鲜战争的经过终于泄露出来。原来侵略者并非「帝美」李承晚匪帮,而是金日成、斯大林。但是由于信息封锁,至今多数人仍沿袭过去的思维模式,认为朝鲜战 争是「美帝」挑起的。 1、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知情不? 1949年金日成奔走于莫斯科和北平之间要求合伙发动「解放」南韩的战争。 当时金日成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打败南韩的军队。他只能在有强大支援的前提下,才敢发动战争。 在金日成的殷切要求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朝鲜族的三个精锐师在1949和1950年初调入朝鲜,编入朝鲜人民军,供金日 成调遣。(见鲁南生:《斯大林、M泽东与蒋介石》) 这三个师原来归四野林彪统率,他们曾身经百战,这样一来金日成手下的兵力增加了一倍,而且增加的都是精兵强将 。 在这种情况下,金日成放胆在1950年6月25日,有计划有准备地发动了入侵南韩的战争,因为有备而来,一鼓作气三 天之内就攻下韩国首都汉城,世界为之震惊。 所以,金日成出兵南韩,中国事先是知道的。 2、关于抗美的宣传 朝鲜战争爆发后,当时国内的宣传一致认为是美帝指挥南朝李承晚发动的战争。全国很多城市举行声势浩大的大遊行 ,开大会,声讨“美帝国主义”。 细想一下,如果是南韩发动战争,他们乘势而来,怎么会三天之内,就丢了自己的首都汉城呢?在当时声势浩大的宣 传运动中,人们是来不及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只能跟著反对“美帝”侵略。 3、朝鲜战争死亡人数 朝鲜战争是二战之后最残烈的一场战争,造成了500万人的死亡,(平民死亡300多万,军人死亡100多万)。 中国志愿军死亡人数,现在还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很多战士死得悲壮凄惨。志愿军夏天入朝,本想冬天之前结束战 斗,没有想到拖了三个冬天,后勤补及不上,很多战士冻死。
根据美国人写的回忆录提到,曾经有一段时间,志愿军和联合国部队之间的阵亡人数是14:1。 在这场战争中除了造成人员死亡之外,还耗费了中国的大量财政开支。1951年中国的财政出支有50%是用在朝鲜战场 上。(见毛选五卷P66) 4、失败的第5次战役 1950年冬天,志愿军已经打到朝鲜的三八线,彭德怀主张暂时不过三八线,因为军队损失已经很严重,而M否定了彭 德怀的意见,结果是:仓促发动的第四次战役,并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相反,美军抓住志愿军不具备一周以上连续 作战能力的弱点,大举反击,使志愿军遭到入朝作战以来的第一次挫折。不仅损失了5万多人,放弃了刚刚占领不久 的仁川和汉城,而且全线被迫后退了100多公里,又撤回到了三八线以北。(见《斯大林、M泽东与蒋介石》P877) 第五次战役目标开始决定主要在三八线地区打击敌人,到后来却发展到要打回三七线以南去了。第五次战役开始不久 ,美军掌握了志愿军的作战规律,利用其机械化程度高和火力强等优势,使志愿军无法发挥运动战的特长。结果,志 愿军全线被迫后撤约40公里才勉强阻止住敌人的推进,且损失严重。仅此战役,志愿军就有1.7万人被俘,占整个朝 鲜战争中志愿军被俘人员的80%还多。」(见《斯大林、M泽东与蒋介石》P877 5、谁是朝鲜战争的胜利者? 战争是否取得胜利的标准是甚么呢?这要看战争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金日成:
策动这场战争的目的,十分明显是要在南韩建立统治。或者用他的话来说是「解放」南韩,是要用武力统一朝鲜半岛 。 而结果呢?花了三年时间,朝鲜死亡了无数人,最后的结果又回到了三八线,南韩还是在李承晚的领导之下。 中国:
联合国通过决议谴责中国是侵略者,中国在全世界受到孤立,在那以后美国有理由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中国也失掉 了「解放」台塆的机会。
中国志愿军被俘人员是2.08万,是美英两国战俘的4倍还多。在战俘遗返时,中国战俘有1.6万人不愿返回中国,(占
被俘总数的三分之二)。(数据见《毝澤崬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唯一的收获是落下了敢与美帝叫板的名声,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这里要提醒的是,没有完全的阵亡报告。如 果真实的阵亡统计公布,百姓会怎么想,未可知。) 美国人:
也没有达到推翻金日成政权的目的,损兵折将,又回到战争爆发前的状态。
苏联人:
没吃亏,相反还卖了不少武器。直到60年代,中国还在偿还苏联的军火费。 日本:
占了大便宜。在战争中接了美国不少定单,建立了经济崛起的基础。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是一个相当出名的设计作品。今天的建筑系学生,在学到当代纪念碑设计的时候,恐 怕都会接触到这个设计范例。在中国,有不少介绍美国的文章,都提过到青草坪上,刻满了阵亡者姓名的这个黑色花 岗岩墙。一方面,人们当然是被它别具一格的设计思想和表现手法所吸引;另一方面,人们也好奇地注意到,纪念碑 的设计者林璎是当时刚二十出头的一个华裔女孩,她当时还是建筑系的大学生。更何况,她和中国似乎有著丝丝缕缕 的关系,追根溯源,她原来是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的夫人林徽音的一个远亲。这样,就有了一点传奇色彩。也使美 国越战纪念碑的在中国的知名度,远远超出了建筑系大学生的范围。 可是,在中国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个著名的越战纪念碑近旁,还有一座与中国关系更为密切的战争纪念碑,那就是 美国的朝鲜战争纪念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