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八达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38|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赶超美国是时间的问题,皮衣男说的没错

[复制链接]

293

主题

2

好友

3万

积分

大和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7 20: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IF=MIND 于 2012-8-17 21:01 编辑

中国持续30年的高增长一直是在欧美的一直唱衰中进行的。而这种观念在08危机后迅速转变。今年5月份的时候,金融时报一篇社评,分析说欧美现在面临最大的经济风险不是欧洲危机,而是对中国保持高增长的盲目乐观,这是最大的风险。
连欧美都改变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观念,国内屌丝为黑而黑的唱衰简直就可笑。
以前有大批唱印度会很快赶超中国的,先发一篇金融时报的分析打打脸,看看以后还有什么些谬论。
1

查看全部评分

293

主题

2

好友

3万

积分

大和

2
发表于 2012-8-17 20:56 |只看该作者
印度正被中国甩在后面
香港上市公用事业企业中电控股(CLP Holdings)在印度哈里亚纳邦(Haryana,毗邻德里)新建的一家燃煤发电厂即将竣工。

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中国内地,中电都是当地发电项目的最大境外投资者。

由于中电并不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内地的企业,因此,它到底会在世界哪个角落为其电厂找到最好的设备,答案应该是不确定的。但迄今为止,无论中电在哪里建厂——印度、东南亚或更远的地区——其旗下价值逾10亿美元的电厂所安装的发电设备,却都采购自中国内地。换言之,在中国制造商沿增值链攀升的过程中,发电设备已成为它们攻陷的又一个堡垒。

中国发电设备在印度市场上取得的成功,提醒人们注意中印两国经济实力的对比情况。由于信贷需求直线下降、工业产出数据令人失望、零售额增长放缓,中国上周下调了利率,此举似乎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显著放慢。


可中电的例子说明,人们对中国的情况可能担忧过度了。尽管中国出口额仍起伏较大、且成本上升迫使出口型企业迁往海外成本更低的生产基地,但该国在生产涡轮机等价值和复杂程度较高的设备方面仍具备优势。

但印度应该没有被甩得太远,因为过去两年印度在提升出口实力方面取得的进步比大家普遍认为的大得多。

印度出口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出口占经济总量的25%,抚养比率(dependency ratio)高于中国。而且如摩根大通(JPMorgan)经济学家贾汉吉尔•阿齐兹(Jahangir Aziz)所述,印度改观最大的领域不是服务业、而是制成品。

印度商品出口的构成也发生了改变,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和资本品等工程化产品上进步最大,说明该国工程技术人才实力雄厚。

同时,汇率走向也大大地提高了印度出口的竞争力,起码在理论上讲是这样。自去年8月印度卢比开始贬值以来,其相对人民币已累计贬值了27%。

此时此刻,印度比以往更需要出口收入,因为目前占GDP 10.2%的经常账户赤字开始让印度吃不消了。

不过,中电的例子表明,中国在具有附加值的重工业领域遥遥领先于印度,后者可能永远也赶不上来。

中电控股行政总裁包立贤(Andrew Brandler)表示,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中国通过“在需求出现之前先行投资”,成功地使其基础设施发挥出了合力。不仅如此,这个例子还让人们看到,中国已利用其庞大国内市场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造就出世界级的发电设备制造商,并推动这些企业向海外扩张。

中国三大发电设备生产商东方电气(Dongfang Electric)、哈尔滨电气(Harbin Electric)和上海电气(Shanghai Electric),能以接近印度或国际生产商一半的价格,向上述哈里亚纳邦发电厂提供发电设备,即便是把运输和进口关税成本计算在内也能给出这样的价格。此外,当中国企业竞标供货合同时,它们是以固定价格报价,而印度企业竞标时报出的却是成本加成价格,使潜在客户不得不面对讨厌的不确定性。

速度也是一个因素。中国企业能在36个月的时间内向装机容量为1320兆瓦的庞然大物——哈里亚纳邦燃煤发电厂——交付涡轮机,而印度企业需要60个月才能交货。

包立贤相信,国际企业要想与中国一争高下,唯一途径就是复制中国的规模经济优势。这正是二十余年前的松下电器(Matsushita)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得出的结论。当时,中国刚刚开始生产微波炉等产品,其品质几乎同松下在日本生产的产品一样好,但价格却要低得多。

当然,中国模式的核心就是至少要对市场力量进行一定的压制。向中国企业订购设备的部分吸引力在于,下订单时可以获得补贴性融资。

但是,印度也不是纯粹的自由市场。事实上,印度实施的半拉子改革(私人部门一直在与之斗争)构成了很多障碍,外国投资者不得不要求更高的回报率以补偿要面对的风险。

同时,印度的资金成本也在持续上升。企业把资金存入印度的银行便可赚取9%的利息,这正是投资水平可能会继续下降的一个原因。这与刚刚减息的中国形成了对比,而且这种对比越来越强烈。

本文作者是英国《金融时报》首席国际金融记者 汉妮•桑德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3

主题

2

好友

3万

积分

大和

3
发表于 2012-8-17 20:58 |只看该作者
再发一篇,看看那些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人什么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3

主题

2

好友

3万

积分

大和

4
发表于 2012-8-17 20:58 |只看该作者
Lex专栏:学习联想好榜样
中国企业迫切希望“走出去”以及不惜代价在全球市场获得一席之地。以中兴(ZTE)为例:这家电信设备制造商在进军竞争激烈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过程中损害了自己的利润率。能源集团中海油(CNOOC)为收购加拿大的尼克森(Nexen)报出了很高的溢价,即使该交易不太可能带来增值效应。两家公司都能从联想(Lenovo)学到点东西。

个人电脑(PC)制造商联想昨日表示,过去3个月,该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5%,极为微薄的利润率也有所扩大,营业利润增长近50%。联想并非在向价值链上游延伸——电脑出货量的增长正在抵消价格不断下跌的影响。利润大幅增长完全在于成本控制。该公司的费用比率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降至10%。做得好!

还有更多需要努力的地方。尽管联想在PC市场的占有率现在仅略低于全球领军企业惠普(HP),但联想的营业利润率仅为惠普的四分之一。然而,进步可能需要时间。发达市场推动了联想最近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联想收购日本NEC的PC业务和德国的Medion公司。全球下一阶段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利润率较低的新兴市场。

然而,联想试图提升利润的努力没有止步于PC领域。本月,该公司宣布与美国存储服务器公司EMC合作,EMC曾与戴尔(Dell)合作。市场调研机构伯恩斯坦(Bernstein)指出,即便是最基础的服务器也可以获得13%的毛利率,相当于PC业务的最高水平。更复杂服务器的利润率可能高达20%,对于一家目前利润率勉强达到这个数字一半多一点的公司而言,这颇具吸引力。


联想进军服务器市场的日子将不会轻松,惠普、IBM和戴尔控制着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但任何一家已证明自己有能力将全球梦想和提升盈利能力结合起来的公司,都值得我们给它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家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0

好友

6万

积分

仲裁者

好的,文西

5
发表于 2012-8-17 20:59 |只看该作者
从历朝来看,极盛之后,多半就是李自成了
我看还是保持老二比较好
我发克,我的气怎么是负的??
我发克,我的气怎么是负的??
我发克,我的气怎么是负的??
我槽,最近有点跳啊,要低调,低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ophia 该用户已被删除
6
发表于 2012-8-17 21:11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

好友

4万

积分

大和

7
发表于 2012-8-17 21:38 |只看该作者
能先超过韩国吗?
傻逼快叫蓝头发的安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1

主题

1

好友

6994

积分

大象

8
发表于 2012-8-17 21:40 |只看该作者
能先超过我大台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5

主题

7

好友

3万

积分

守护者

颠之茎技

战队
CYSA
种族
Protoss

2009年度八达十大杰出青年 2013年夜饭

9
发表于 2012-8-18 14: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中国社会要赶超美国社会要100年都不止,经济规模只是一个指标,美国3亿人,中国16亿人,gdp不说“倍数于”而说“赶超”,应该很不好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6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10
发表于 2012-8-18 14:10 |只看该作者
GDP我信,因为有伟大的统计局,别的傻逼才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1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11
发表于 2012-8-18 14:17 |只看该作者
屁民权益能保障达到台塆水平我就谢天谢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2

好友

3万

积分

大和

2008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12
发表于 2012-8-18 14: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中国搞个项目,官员能从中搞个一半回扣,印度搞个项目,官员能把钱全截了,直接不搞了



“如兄台这般雅致的到也不曾多见”(出自古代名著《杏花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8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13
发表于 2012-8-18 14:46 |只看该作者
中国和美国差距最大的是教育和制度
其他诸如金融,军事,科技都是此两类的延伸
当年日本70年代末何其风光最后都没超过美国
中国盖盖房子修修路就能超过美国了?真你妈天大的笑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14
发表于 2012-8-18 15:02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0

主题

0

好友

13万

积分

主区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15
发表于 2012-8-19 18:00 |只看该作者
原创内容 水晶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0

主题

1

好友

4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16
发表于 2012-8-19 18:09 |只看该作者
那有那么容易哦,说得轻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原来2009还是那么2

17
发表于 2012-8-19 18:12 |只看该作者
谁信谁傻B
2015 craz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1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铁树枝

18
发表于 2012-8-19 18:17 |只看该作者
美帝为什么牛逼,全世界的人才他掐尖,全世界各行各业顶尖的牛逼人物都往他那走,他的制度他的文化各种软硬实力吸引了全世界的人才。
就这一点,中国要想50年内超越美国就是不可能的事。别光拿GDP数字和一两篇文章给自己打鸡血。人家的GDP构成,以及产品平均知识含量远远高于中国。
当然,中南海对于这一点也看到了,也出台了很多吸引人才回流的政策,但从可以预测到的一定时期来看,
这场人才争夺战我们都出于绝对劣势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主题

1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浪是一种天赋    2是一种美德

19
发表于 2012-8-19 18:20 |只看该作者
tg这sb制度,人才回来也不能充分发挥
面似银盆,吃相惨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主题

1

好友

9万

积分

仲裁者

20
发表于 2012-8-19 19: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Usa钱多气多 攀科技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kk1234486 该用户已被删除
21
发表于 2012-8-19 23:38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大和

22
发表于 2012-8-19 23:54 |只看该作者
以前不是讨论过了吗。。

先不说中国gdp构成大头是房地产和基建。

就拿制造业来说,以中国炡椨这种粗放型,牺牲环境搞经济的方法,要达到美帝的水平,看全世界的资源能够满足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1

好友

2万

积分

大和

23
发表于 2012-8-20 00:20 |只看该作者
靠做牛仔裤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6

主题

1

好友

6158

积分

大象

24
发表于 2012-8-20 00:55 |只看该作者
吹牛都困难.
http://ww4.sinaimg.cn/bmiddle/4019a263jw1dqddznaa8yg.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0

好友

3246

积分

飞龙

25
发表于 2012-8-20 01:06 |只看该作者
中国12亿吊丝,就吊丝数量来说老早超越了印度啊三,甩了米国N条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1

好友

4万

积分

大和

26
发表于 2012-8-20 01:0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jf1100 于 2012-8-20 01:09 编辑

谁信谁SB,美帝高校不倒闭,拿命都追不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kb 该用户已被删除
27
发表于 2012-8-20 10:41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9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大和

Jim Raynor

28
发表于 2012-8-20 10:44 |只看该作者
有多蠢?
3年来证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爱淫民B 该用户已被删除
29
发表于 2012-8-20 11:3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八达网    

GMT+8, 2025-11-22 16:5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