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931
- 帖子
- 56000
- 积分
- 55062
- 阅读权限
- 90
- 注册时间
- 2005-11-24
- 最后登录
- 2015-6-20
- 在线时间
- 12728 小时
- 战队
- [S.lian]
- 种族
- Zerg
- 战队
- [S.lian]
- 种族
- Zerg
|
本帖最后由 别愁BloodBrood 于 2013-10-29 09:02 编辑
这几天论坛的讨论中,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觉得,其他方面中国可能赶不上外国,但是在文学方面却遥遥领先,简直爆外国几十条街。个人感觉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颇有阿Q”先前阔"的意味在里面
窃以为,有资格做出个评价的人,不但应该具备很高的汉文学造诣,也应该具备很高的世界主要國镓的语言和文学造诣。
而这样的人,是不会轻易说出这样的话的,因为每一个的文明,都对世界的发展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争执孰优孰劣,
没有太大的意义。中国文学虽然博大精深,在浩瀚的世界汪洋中也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虽然它值得我们骄傲,但也不能目空一切,
否则不但是对世界文学缺乏常识,也是对中国文学理解得不够透彻。
但是为了平息争论——或者也可以说为了进一步引发全面的讨论,我还是把我的意见整理如下:
要进行文学的比较,那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学。目前一致认为,文学的关键要素有二:语言艺术和思想境界。在语言艺术方面,由于
各国历史环境和文化底蕴各不相同,其实很难做精确的比较。但是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语言艺术都应该包含了以下内容:
1.语法
2.逻辑性
3.修辞法
4.思想性
5.想象力
逻辑
我不是语言学家,语法的话暂时放一放,我们先看逻辑,中国逻辑学,始于春秋战国的形名之辩,诸如“坚白石三”,“白马非马”等都是著名的例子,
而古希腊埃利亚学派芝诺也举列了“飞矢不动”“阿基追龟”等论据,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也或可与老庄、
墨荀一较(明眼人能看出来我在偏袒中国吗?),早期就算平手好了。中世纪的东西方逻辑学也都进展不大,然而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西方逻辑学
获得了极大发展,也推动了西方的科学和经济的进步,已经远远的超越了中国,不知诸位可有疑义?
修辞
各国人民的修辞都是建立在各自的生活环境和文化基础之上的,有同,如中国惊叫”天哪!“就类似于洋人的”Oh my God!";有异,我曾经读过一本
新俄罗斯文学作品,可能是翻译过分忠实于原著的原因,我读起来颇感吃力——比少年时候读《钢炼》还吃力(穿着水手服的冬妮娅真是令人记忆深刻)
但是其中的一些比喻方式,真是让人顿有耳目一新之感,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俄罗斯人的想象力。相比之下,儒门”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思想对
中国传统文学产生了一定的束缚,因袭古人,拾人牙慧者多,幸而江山代有人才出,底层百姓的鲜活语言更极大的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艺术性,可以说
今天的中国文学的修辞法是非常完善的,但是相比起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一直把修辞法作为“七艺”中重要内容的西方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优势。
而除了欧洲,古埃及和古印度的修辞法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因此,我仍旧认为在修辞方面依然是各有千秋。
思想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对中国的文学影响可谓深矣,总感觉怎么也绕不开政治。不说一心想当官的李太白,奉诏填词而郁郁寡欢的柳七郎,
就连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不也是为了逃避政治而采菊东篱下的么?而西方文学,则长期的被宗教神学的思想所统治,本无所谓谁高谁低。
实际上,各国之间不同的思想和文化也会相互的交流,比如来自印度的佛学思想就深深的渗透入中国文学当中,而西方文学、阿拉伯文学、印度
文学中我们也能找到相似的观点。中国文学中的思想,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悲天悯人的慈悲之心,又有朱门酒肉的纸醉金迷,同样一个人,
他极可能为了迎合权贵而写下一些违心的作品——这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号称诗佛的王维竟然会走太平公主的后门,李商隐也抱过令狐绹
的大腿,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青莲居士不还是写下了许多应制诗应诏诗么?——也会在诗歌里坚守文人的矜持和浩然,想看透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他,
却早已悄然在水墨画的边界处模糊与朦胧,君不见万人唾骂之汪兆铭,不也曾“慷慨过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么?
相比起大格局为主流的中国文学思想,作为近代三文主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的发源地,西方的当代文学思想引领着世界的潮流。
我认为,当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个人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西方的这种文学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全世界的主流。
想象力
想象力在古代,主要反映在宗教和神话传说上,而近代,则常常以幻想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形式来表现。不得不说,汉族自身的宗教发展的能力,是比较薄弱的,
譬如盘古开天,本来是苗族人的神话,因为实在比我们原有的神祇早的多,汉人也就不客气的“拿来主义”了,而中土比较有代表性的宗教,道教,则可以说
是参照了佛教的哲学体系——老庄虽然被视为道家鼻祖,道教出现的时间是东汉末五斗米道时候的事了,并且也不断的从佛教吸取养分,比如传真教主王重阳,
就秉持三教合一的观点,后来的一贯道等派别,都试图把佛教和道教杂糅起来,如今在台塆有很多道观,就供奉着观音菩萨,即便如此,道教的理论体系相比起
佛教依然是比较破碎和不完善的,因此尽管历经多次灭佛运动,佛教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依然根深蒂固,是外来宗教在中国获得成功的代表——除此之外,伊斯兰教,
基督教,乃至波斯摩尼教都能在中国找到一席之地,可见中国对外来宗教的抵抗力是比较弱的,反观向中国输出了佛教的印度,佛教的统治时间其实并不长,很快
就被婆罗门等派别取代了,而近些年西学东渐,基督教派在中国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已隐有超越佛教之势。由此似乎可以观察出一些端倪。
落实到具体的文学作品中,尽管中国文学也曾经诞生过不输给柏拉图的“理想国”的“华胥国”,但是到近现代,乌托邦小说、科幻奇幻小说、现代侦查推理小说,这些基本是
从西方传入,西方文学以更丰富的文学形式和更神奇的想象力影响到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的创作者在学习和借鉴之后也奋起直追,然而我们的三体还是太少,那些意淫
网文又太多。
最后,我们再看一些相关的资料。
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史诗是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完成于公元前约2500年,这个时期的中国,即便是传说中的夏朝仍未开始。
世界上现存的最早长篇小说,并不是很多人一直以为的《源氏物语》,而是古希腊的长篇小说,早在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出版了水建馥翻译的《达夫尼斯与赫洛亚》与《真实的故事》这两部古希腊传奇小说。199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又推出了朱志顺翻译的《寻妻记》(即《凯勒阿斯与卡利罗亚》)。这几部古希腊作品都是散文体,都是货真价实的小说。 到20世纪末,不仅白春仁等人翻译的巴赫金《小说理论》一书直指“希腊小说是一种非常灵活、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体类型”(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299页),我国学者蹇昌槐的《欧洲小说史》更强调,希腊散文小说“不仅名家辈出,而且在冒险小说和爱情传奇两个方面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55页)。
(by the way,本文主要以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对日本文学等其他地区的文学引述太少,这不公允,紫式部夫人的《源氏物语》一直被认为文学高度是与《红楼梦》等同的伟大作品,但是其诞生的时间比红楼梦早了七百多年,篇幅也要长的多,而吸取了丰富的汉文化的古代日本文人,不仅创作了大量的汉诗,也创作出了万叶集和俳句,而近现代日本文学艺术的贡献更是有目共睹,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再看格律,说到外国翻译过来的诗不押韵,这并不证明诗歌就是如此,而是翻译家翻译功力未到家。事实上,人家外国诗人的原作本身是讲求韵律,其严格程度比我们还甚。
我们的自由诗的韵律是,第一句起韵,第二句押韵,第三句不讲,第四句押韵,第五句不讲,第六句押韵,类推。当然也可以第一句也不讲的。可以有转韵,转韵时,起句要起韵。
现在,我们看看外国诗。但丁的《神曲》有100首诗,全都是以格律严谨的三韵句写成的,每三行一组,每行6个音步,第一行与第三行押韵,第二行与下一组的第一行押韵,并再与这组的第三行押韵,其韵脚的安排是:aba , bcb , cdc,……你看看是不很严格?
我们再看拜伦的《唐璜》及抒情诗,分三种:交韵、随韵和抱韵。
交韵是,第一行与第三行押韵,第二行与第四行压韵并在排列上都缩回一个字节。
随陨是,第一行与第三行押韵,第二行与第四行押韵,都不缩行。
抱韵是,第一行与第四行押韵,第二行与第三行压韵,有一四行缩回和二三行缩回两种形式。
他的《哀希腊》就是每6行为一节,共16节。在每节内部:第一行与第三行押韵,第二行与第四行押韵(并缩行),第五行与第六行押韵。全部如此。
(注,上段内容选自龙之心《外国的诗不押韵吗》)
综上所述,每一个文明在历史星空中都发出了璀璨的光芒,世界文学,本是百家争鸣百舸争流,中国古时候的文人也都知道“文无第一”这个道理,非要拉中国文学去对抗世界文学见个高下,实在可笑。面对地球数千年的文化遗产,我们要有一颗虔诚的心,身为炎黄子孙,既不能妄自菲薄,更需要虚怀若谷,切不可学那拘泥于华夷之辨的孔老二。
|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