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八达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际支左的加入缅共的知青下场比美斯乐的国军还惨啊

[复制链接]

4332

主题

5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战队
[S.lian]
种族
Zerg

2012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011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011中国少年先锋队八达支队副总队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3-8-1 09:1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10-02-11 20:08:00 | 分类: 默认分类 | 订阅

分享到: 阅读(208) | 评论(2) | 转载 (1) | 举报

知青“国际支左”缅甸丛林

近日翻旧报纸,看到2009年1月14日的《扬子晚报》“传奇解 密”版上刊登的一篇叙说知青参加缅共军队的文章,我把它载了 下来。也可作为知青历史的资料。

知青“国际支左”缅甸丛林

昆明的冬天,并不总是温暖如春。

一个阴郁的冬口,王曦蜷缩在蓝色将校呢大衣里,抱着 电暖气,讲起了那段不入正史的知青往事。故事在缅甸的热带 丛林中展开,九死一生的异国征战,无奈的结局,让眼前这个 近六旬、并不挺拔的老人,眼中闪过切·格瓦拉一般的骄傲。

金三角搏命15载,能活着回来,他是荒唐岁月里“输出革 命”的幸存者。还有数以千计的知青,葬身在缅甸冰冷的土壤 中,留下面向东方的无名荒冢一堆。

孟古河边“裤脚兵”

“国际支左”,今天听来陌生,当年却是走红的“文革”术 语。

华人华侨,一衣带水。“文革”浪潮曾经席卷东南亚,导致各 国掀起反华浪潮,尤以缅甸的奈温炡椨为烈。1967年10月,中 缅两国邦交正式断绝。1968年1月11日,缅甸珙产黨借势而 起,在中缅边境孟古建立了东北军区。自此,那个上世纪50年 代初因革命失败而销声匿迹10多年的缅共,复活了。

王曦,因为父亲头上那顶“国民党军统特务,中美合作所 刽子手”的大帽子,早被收拾得求学无路、报国无门、生存无 计,似乎只有战死沙场,才能一雪前耻。1970年5月19日,他 跋涉到了孟古河畔,凡是投身缅共的中国志愿者都要在此偷偷 涉过此河,因此被称为“裤脚兵”。

夕阳余晖中,齐胸高的水泥界碑屹立在田坝里,王曦对 着这个界碑,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算是告别祖国。这一天, 恰好是他20岁的生日。第二天,又恰逢毝澤崬著名的“全世界人 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5·20”声明发表。这 一天,他穿上了绿军装,拿起了沉甸甸的M21半自动步枪,在 家庭出身一栏里写上了“革命干部”,彻底告别了自己压抑的过 去。

新兵队里没有一个缅甸人,完全是知青世界,大家互报 校名,立马打成一片。他这才知道,原来缅共不仅有个“知青 旅”,而且每个营还各有特色。303特务营,老高三知青较多, 都颇有书香子弟风度,被称为“秀钉子营”。3031营,华侨知青 和昆明知青各半,昆明知青中又以在瑞丽下乡的知青为主,他 们在自己家门口打仗,被称为“门坎猴”。3032营,大多数都是 初一至初三的四川人,他们特别能喝酒,人人的性格都被熏陶 得和60度的老包谷酒一样火爆刚烈,俗称“火枪营”。3033营的 昆明知青常年累月钻山沟打游击,都是些不修边幅的老兵油 子,被称之为“痞子营”。

娘子连的百十号小姑娘,最让王曦自叹弗如,她们要么 抬着伤员,要么背着几十公斤重的高射机枪,和男人们一样冲 锋在前。

在缅甸的历次战役中,都是知青连队打头阵,他们高 大、勇猛、忠诚、狂热,牺牲前高呼着“毛主席万岁”,创造了一 个个“黄继光”般的英雄传奇。

1968年中国出版了《格瓦拉日记》。不知有多少中国知 青怀揣着它或是手抄本投身异国,用热血浸透了被弹片啃噬成 齿状的纸页。

到底有多少人跨过孟古河,奔赴了缅甸战场,王曦也说 不清楚。有的说5000人,有的说2000人,无法统计。

红色阵营

投身缅共,王曦本以为能摆脱“文革”桎梏,没想到那边 仍是手捧红宝书,早请示、晚汇报。更为可怕的是,一声枪 响,知青小蔡的生命便因“调戏妇女”,断送在全体军人愤怒的口 号声中。他干了什么?不过是在作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坦白景颇 族房东家女人喂奶时,他偷看了几眼。

有的知青后悔了,想走,没那个自由。逃跑,要依军 法“叛变罪”论处,就地正法。指导员、连长每作报告必称:“白 天的缅甸是敌人的,而夜晚的缅甸则是我们的,最多两年,缅 甸革命将取得完全胜利!”然而6月的全军大会,却揭露了缅共 的家底。

开会时,缅共的全部人马悉数到齐.却连篮球场大的草 坪都未坐满,竟然还没王曦上学时的人多。原来,缅共主力部 队近3000人南下腊戌,中了埋伏,险遭全军覆没。后来,由番 号为3035的知青营断后,大部队才突围出来,不过各部队严重 减员。

一个老兵描叙了腊戌之战的惨烈场景:“弥天大雾中,与 敌人只隔着道田埂,互相都看不见,一出枪就戳到了人的脑门 儿,一开枪对方的血就溅到自己脸上。这时候最管用的是手榴 弹,不用投,拉了弦轻轻放过田埂去就炸着一大窝,敌人也如 法炮制我们……”这场战斗正应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 尸还”。

王伟国,19岁,3033部队战士。昆明知青,攻打腊戌火 车站的第一声巨响,就出自于这个年轻的火箭筒手。他率先冲 进火车站.雄赳赳地立在铁轨中央,面对20米开外的内燃机车 头举起了手中的火箭筒,随着震天动地的巨响,机车笼罩在浓 烟烈火之中。可是王伟国因距目标太近,被飞来的残片割断了 喉咙,与火车头同归于尽。他的尸体,被留在了一个火车涵洞 中。

还有更多的死难知青,忠骨轻抛,没人知道姓名。侥幸 保存下来的尸体,则用绿色军用塑料布一裹,匆匆掩埋在异国 荒草从中,那一冢冢微微隆起的新土一律面向东方,插上一个 小竹片,就是一块无字碑。

腊戌之战后,和王曦一起参加缅甸革命的15名新兵,死 的死,逃的逃,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此时。距他们在招兵站 相识,才不过20多天。

一群没有国籍的人

1970年12月底,中断了3年多的中缅两国外交关系开始 有了恢复迹象。知青们尴尬地发现,阵前的奈温炡椨已被中国 接纳。

林彪倳件之后,国内的知青政策也开始松动,大部分知 青战友已经丢盔弃甲,逃了回去。如果不是家庭背景太糟糕的 话,王曦多半也会退回国内。在雷门伏击战中,王曦这个从来 没有打过炮的炮兵,凭借自己的果敢,荣立二等功。一年后, 他火线加入缅甸珙产黨,并提了干部。王曦决定留下来,和部 队一起转战到远离边界的萨尔温江以东。

在前线呆了15年,王曦竟然没受过伤。萨尔温江两岸、 湄公河畔、金三角腹地都是他游击的地域,面前的敌人除了缅 甸炡椨军外,还有盘踞境外20余年的国民党残军,以及毒贩子 的雇佣兵。

在缅共人民军,王曦历任4045部队炮连战士、营部文 书、连指导员、缅共五旅政治处干事、五旅作战参谋、042部队 政委、68师教导队主任、68师保卫处长等职务。官越做越大, 但王曦对前程却越来越灰心。

1976年毝澤崬去逝前后,中国派往缅共的军事顾问组, 分期分批地撤回了国内。送行时,知青们的哭声响彻孟古河。 中国不再公开对缅共给予支援,而这些知青因为自愿输出革 命,已经失去了中国国籍。当初,加入缅共时,还有人问:“革 命关系能转到国内吗?”现在都成了泡影。至于他们如何恢复国 籍,归国安置,均无人提起。

得不到祖国的认可,牺牲还有什么意义?有门路的知青都 纷纷回国,缅共中的知青越来越少。

此时的缅共,更日落西山,盘踞金三角,走起了“以毒养 兵”的道路。直到1980年,中国才开始正视这些缅共老兵的性 质、身份和退伍回国问题,并且出台了一个并不尽如人意的接 纳、回归政策。不过,见到这条政策时,王曦哭了,如同无人 认领的孩子找到了亲娘。

此后,为了办好手续,名正言顺地脱离缅共,王曦经历 了耗时3年的漫长等待。一边等,一边打仗,好几次险些命丧黄 泉。为了全身而退,他只好一走了之。1985年,在离开故土15 年后,王曦抱着两岁的儿子来到了浊浪滔滔的缅甸楠佧江边, 留影为证,开始了逃亡之旅。他用一个月的时间,流浪到了萨 尔温江以西的九谷,又在中国边境畹町镇,花20元钱买了个假 通行证,最终偷渡回国,抱着儿子登上了开往昆明的长途客 车。

回国路上,他又一次跨过了孟古河。

河畔景物依旧,但自己却从风华少年,变成了35岁的缅 共逃兵、拖家带口的黑人黑户。遥想当年青春热血,回来的时 候却这样连滚带爬、两袖清风,不免顿生苍凉。

活着,比什么都强

1985年5月,根据政策,王曦终于重新拥有了国籍、户 口和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顾不上喘息,他便在改革开放大潮 中开始了新一轮拼搏。

他当了7年每天要在机床边站着忙碌8到16小时的机械工 人。又下海到昆明某外贸公司,任边贸部经理,在人迹罕至的 缅北野人山开山伐木,做木材生意。若干年后,企业改制、破 产、倒闭,他沦为没了着落的社会边缘人。至今,他仍在社会 底层艰难地讨生活。

错过了知青返城,错过了大学的校门,错过了一切不该 错过的人生机会,15年的青春岁月,没给王曦留下什么。但他 没有抱怨什么,只有一种大生大死之后的安静,和对“活着”小心 翼翼的珍惜。

现在,缅共的4个军区演变成了金三角的4只地方武装力 量,控制了4块地方,而他们的头儿,很多是回国后又回去的老 知青。那些接二连三回去的知青,多是回国后遭到冷遇而没法 生存下去,才重返缅甸的。

在王曦家徒四壁的家里。记者问他,你后悔不后悔,他 盯着记者的眼睛说:“我还活着。”

现在,这个老知青,于谋生的余暇,以幸存者的责任感 在烟壳纸上、在博客上写起了回忆录。他相信,曾经有过的那 种追求,值得骄傲。起码,现在每有老战士死去,昆明都会有 百人以上送葬,他们给死者披上红色旗帜,表示对“革命者”的尊 重。

“我想,革命是不朽的。”切·格瓦拉的一句话,或者可以 作为这群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的老知青的注脚。
哥回来了 该用户已被删除
3
发表于 2013-8-1 09:52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32

主题

5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战队
[S.lian]
种族
Zerg

2012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011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011中国少年先锋队八达支队副总队

2
发表于 2013-8-1 09: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岁月如流,日月如梭,人生经历,挥 之不去。1971年初,我们九十四团奉命 抽调了数十名干部战士,受党中央的委 派,参加国际红色支左,奔赴泰国帮助泰 国珙产黨发展革命武装和开辟扩大革命根 据地工作。我连抽着4名,但最终能够到 泰国去的,只有二排排长马绍万和我。我 们集中到西双版纳勐海县经过6个月的强 化训练和教育,于9月上旬离开祖国,经 老挝,渡过湄公河,跨过老挝右派管辖 区,步行了半个多月才到达泰国境内。我 和我们团的部分战友被分配到清莱府红色 政权指挥部基地帕基(地名、山高林密之 意)。泰国珙产黨自1942年12月1日成立 起,经过多年的探索,最后选择中国成功 的革命经验之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 武装斗争道路,所以,泰国珙产黨开辟的 革命根据地也是在山区的农村。我在泰国 工作和战斗了近7年的时间,和泰国共产 党的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岁月虽然已 过去三十多年了,但至今仍难以忘怀。 在参加泰国红色支左期间,我们与泰 国珙产黨军政领导和战士人民一起做群众 工作,打土豪劣绅,抗击来犯的他侬(当 时的泰国总理)炡椨军。以森林为营地, 以大山为依托,以野生的动植物为蔬菜, 粮食靠自己自给,夜间取用一种大树中流 出的汁加拌枯干树面,装进竹筒里燃烧作 照明。不光和敌人斗,还要和恶劣的气候 斗,和蚂蚁、蚂蟥、马鹿虱斗。长年风餐 露宿,吃冷饭,睡吊床。行军不时会有黑 熊、老虎、甚至野人(类似中国云南省红 河州旧社会的苦聪族,在深山老林过群居 生活,泰国汉语称其为黄叶族,因用芭蕉 等的叶搭窝棚,一星期叶子黄后就换地 方,故称黄叶族。至今仍存在)出没,还 要防止被大蟒蛇缠住,白天黑夜衣服几乎 没干过。 在泰国红色支左的岁月里,我参加过 大小战斗7 次,遭敌飞机轰炸3 次,做群 众工作200 多人次,教儿童们唱《我爱北 京天安门》 等中国歌曲,组织群众到敌 人控制的瑶民区购买物资,主要是盐巴、 布料等30 多次。其中:有两次战斗,我 至今难忘。一次是1973 年春季的反围剿 阻击战,它起到了鼓舞士气和稳定根据地 民心的作用。由于他侬炡椨害怕珙产黨的 力量扩大后,会影响他执政的根基,所 以,下令军队要在雨季来临之前,对各个 根据地进行一次大围剿。3 月底,敌人真 的开始行动了,逼着一个老百姓为他们带 路,向我所在的根据地进发,当时我们根 据地里只有不到60 人的兵力。经指挥部 研究,决定对其先头的,并已在宿营地修 了临时直升飞机场的敌人实施阻击。经观 察地形,判断了敌人必经的路线后,我们 立即在判断的路线高地上构筑工事。也 巧,头天刚把工事构筑好,第二天上午9 点多钟,敌人果然出动了,从宿营地出 发,因森林茂密行动迟缓,行走了3 个多 小时才上到我们构筑工事的地方,当进入 我第一阻击点时,第一阻击点首先开了 火,打死打伤敌人10 余人。受阻后,敌 人调头转向我所在的第二阻击点进发,行 进到离我第二阻击点只有二十米的距离, 我们又狠狠地向敌人开了火,有两个敌人 向我在的位置摸上来,被我一梭子弹将其 撂翻。因我们选择的阻击点居高岭下,手 榴弹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敌人第二次被打 退,又死伤了20 多人,敌人只好退回营 地。我们立即组织3 名精干的战士,迅速 穿插到敌人退回营地的路上埋设地雷,当 敌人退回到埋设地雷的地方,又踩响了地 雷,炸死1 人,伤2 人。敌人回到营地 后,第三天,我带着一个班背上一门 六O炮接近敌人营地,目的是炮击降落的 直升飞机。下午3 点多钟,有20 多个敌 人出现在机场坪上,炮手有点沉不住气, 向敌群发射了两发炮弹,敌人迅速逃离隐 蔽,再也不敢出来。第四天,敌人不得不 撤回到坝区去休整,围剿失败了。此次阻 击战我们共打死打伤敌人30 多人,我方 只有4 名战友受了点轻伤,让泰共的士兵 们和根据地的老百姓看到了革命的希望, 稳定了军心民心,当地老百姓还杀了一头 猪来慰问我们。 另一次是1974 年冬季的阻止战,他侬 炡椨派兵围剿我所在的根据地受挫后,又 想出了新招,采取修公路接近根据地消灭 珙产黨的办法,命令军队利用旱季时间修 公路接近我所在的根据地。我们得知情况 后,就派出一个班下山去侦察,敌人真的 开始修路了,因我所在的根据地范围森林 较为茂密,所以,敌人修起路来行动缓 慢。经根据地指挥部研究,决定要对敌人 的修路部队实施打击,阻止其修路目的。 我们又召开了军事会议,研究了具体的打 击方案,决定11 月中旬实施。11 月13 日我们下了山,行走了两天才到达敌人修 路的地方,15 日进行了地形观察,确定 了打击位置,16 日凌晨3 点钟进入打击 位置伏击。因泰国气候较热,中午基本不 能干活,所以,敌人出工也早。6 点30 分,天刚蒙蒙亮,敌人就出工了,两台推 土机朝我们伏击的位置轰轰而来,有一个 班的兵力跟随警卫。当敌人进到我们的伏 击圈时,指挥员下令打,顿时火箭筒、步 枪、冲锋枪一齐向敌人开火,前面第一台 推土机被火箭筒击中,驾驶员也被击毙, 第二台推土机手弃车而逃。两台推土机因 未击中要害仍未熄火,均缓慢行驶了30 米左右翻下了80 多米的深沟。这次的阻 止打击战斗,摧毁敌推土机两台,打死打 伤敌人7 人,敌人想用修公路接近根据地 消灭珙产黨的招法又破灭了。 通过这两次的战斗,使他侬炡椨受到 了沉重打击,得到了教训,后来就没有再 派兵对我所在的根据地围剿过。只是时不 时派飞机进入根据地骚扰轰炸,有一次竟 轰炸到我们的指挥机关,幸运我们离开得 快,加之上帝保佑,落在指挥部中心的那 枚重型炸弹没有爆炸,未造成人员伤亡, 只是把当地老百姓送给我喂养的一只小黑 熊,因没来得及带走被炸死了。在我离开 泰国回国时,根据地已有了新的发展, 到1978 年底,泰国红色革命的火种已在 全国各地燃烧。但遗憾的是,由于国际局 势发生了变化,加之中越关系恶化,导致 了泰国珙产黨的革命事业不得不暂告一段 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还是泰国 珙产黨内部越侨占的比例不少,因为泰国 珙产黨是共产国际委派越共已故主席胡志 明去帮助筹备建立起来的。 2008 年2 月,我们到泰国参加过红色 支左的部分老同志,老战友故地重游了我 所在过的根据地,团部后勤处的刀文明协 理员也前去了,亲眼看到了那里的老百姓 为了表达怀念我们和这段历史之情,公然 公开在我们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立起了一 块纪念碑,表明根据地的人民是多么的希 望和期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能在泰国获得 成功。

2009 年8 月 【 文章作者:马正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八达网    

GMT+8, 2025-11-28 20:0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