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1028
- 帖子
- 4368
- 积分
- 5956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09-4-27
- 最后登录
- 2015-6-19
- 在线时间
- 2885 小时
|
本帖最后由 bwv1058 于 2012-8-25 12:13 编辑
首先大家要知道,声乐的美学观点,那就是不在乎你唱得多高,而是在乎你的每个发音都很饱满,过度很圆润,气息很流畅,而不是你唱得越高越好,掌握了这些,你唱高音还是低音在这种美学观点下同样优秀。甚至唱好的中低音所需要的资质比唱高音更加难得。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些中低音的歌唱家能够唱到降B,比如廖昌永,一般来说降B就足以应付大多数调子高的声乐作品了。总体来说,中低音的声线就像圆柱体,高音的声线就想圆锥体。假如圆柱体的高度能达到圆锥体的高度,那么圆柱体代表的声音一定是比圆锥体更加饱满的。
其次再谈谈发声。当时我练声乐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对我说,练习声乐对于普通人来说就两点,一个是位置,一个气息。气息的感觉是什么样?就是每个人睡着的时候的呼吸,就是那种感觉,深深地吸下去,空气尽可能大地充满肺叶。吐出来的时候,小腹绷紧收缩,一点一点吐出来,就像小狗喘气,气息其实不难练,按照我说的方法练个2个月就会了。关键是位置,我知道有人业余练声乐练了2,3年都没找到正确的发音位置(我也是找了1年才找到,而且歌唱时也还未必完全能搭上这个位置。)。正确发音方法是,你的发声时声音经横膈膜,达到胸腔,引起胸腔共振,这样使你的声乐很壮,然后继续往上达到你的颅腔,引起颅腔共振,使声乐高亢,同时有的时候还会经过鼻腔,引起鼻腔共振,使得声乐圆润,不突兀。那种感觉很难用语言说出来,简而言之,当你唱的时候觉得很饱满,稍微有点耳鸣,感觉声乐是从头上面出来的,那就对了。(请原谅我的语言表述,声乐这玩意最是需要感觉和实战的,语言描述很难准确。)一共有3个共振,胸腔,颅腔,鼻腔。这样在声乐的美学古典里面就很好听。大家可以听听多尼采蒂的歌剧《军中女郎》中的一个咏叹调 多么快乐的一天,应该算是男高音中的最难唱的作品了,大家可以听听歌手在这首咏叹调中是如何运用这三腔共振的。
最后,来说说最近火的中国好声音。以声乐以及其美学的观点,没有一个发音是正确的,通通应该被淘汰。他们的声音无一例外地都是通过喉咙发的,非常尖锐,而且声线非常非常不统一,不仅不统一,发音位置还经常变化,这是声乐中的大忌,搞不懂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喜欢。不过,正是喜欢通俗的人多了,现在通俗也变成一种唱法,居然开始走学术路线了,这在10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这到底是一种愚昧的进步,还是一种睿智的悲哀?
嗯,今天先说这么多,下次谈谈声乐中高音和低音的换声点问题,等声乐的智开完了,打算正式开古典音乐的智,这个算是前餐。熊和熊蜜有这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来问我,不要不好意思。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