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八达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46|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转基因开智:外源性基因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并进入人体组织

[复制链接]

41

主题

3

好友

9337

积分

大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25 13: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张麻子 于 2014-10-26 10:20 编辑

当然我现在不会回答终极问题,也就是转基因到底合不合适的问题,单我可以稍微解答下转基因食物的消化吸收问题

11.png


最新文献

Recent Pat Food Nutr Agric. 2014 Oct 24. [Epub ahead of print]
Hypothetical Link between Infertilit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Gao M1, Li B, Yuan W, Zhao L, Zhang X.
Author information
Abstract
It is speculated that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GMF)/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GMO) is responsible for infertility development. The risk associated with a wide use of GMFs/GMOs provides the basis for social criticism. However, to date, it has not been clarified whether the harmful effects is directly resulted from products of genetic modifications or from the transgenesis process. Extensive experience with the risk assessment of whole foods has been applied recently on the safety and nutritional testing of GMFs/GMOs. Investigations including sub-acute, chronic, reproductive, multi-generation and carcinogenicity studies have tested the safety of GMFs. We extrapolated the potential risks associated with GMFs/GMOs on reproduction, and analyzed the multi-aspect linked between infertility and GMFs/GMOs. It could be conjectured that GMFs/GMOs could exist potential hazard on reproduction, link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fertility through influencing the endocrine metabolism, endometriosis. However, little evidence shows the impaction on embryo or reproductive related tumor due to the limited literatures, and needs further research. The article presents some related patents on GMFs/GMOs, and some methods for tracking GMOs.

翻译:我们推断转基因食物或者转基因体对生殖有潜在风险,这种风险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代谢或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来发生


楼主个人观点
1   一般食物或者转基因食物DNA碎片甚至全基因组可以进入人体组织,但不是细胞内;植物细胞的内的miRNA(一种DNA的转录产物)在动物模型被证实能整合进宿主的DNA参与调控,虽然目前并没有直接证据DNA整合进宿主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是我个人不相信短期改造的基因如自然选择的基因那么温和。至少大家不要认为小肠里能把各种DNA消化或者去除干净

2  短期的基因改造除了对自身的影响,也强迫环境加速改变,比如抗病虫害基因,死掉一批吃不了庄家的害虫,那种少数变异存活下来的害虫会更加强大,这就好像抗生素从最开始的青霉素很灵验到现在基本都耐受一样,以此类推,基因改造除了对产量 形态 植物个性的改造外,受伤害的一方会引起何种反弹也是值得考虑的事情

3 当然就好像原子能,你可以做成核电厂 也可以做成原子弹,如果有正负面效应影响更加深广的东西出来,我们是寄希望科学家们和官员们的操守还是伦理道德?

41

主题

3

好友

9337

积分

大象

2
发表于 2014-10-25 13:27 |只看该作者
当外源性的DNA能进入细胞后,那么就存在(不管多小),和人体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整合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0

好友

4万

积分

大和

3
发表于 2014-10-25 15:24 |只看该作者
说的对,病毒就是这么干的,不过好像和人体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整合完了就变成一大堆新病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3

主题

2

好友

3万

积分

大和

4
发表于 2014-10-25 15: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绿巨人就是这么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0

好友

1867

积分

坦克

5
发表于 2014-10-25 15:27 |只看该作者
我大天朝基因突变强国梦指日可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3

好友

9337

积分

大象

6
发表于 2014-10-25 15:31 |只看该作者
一切就是可能性的问题
不要在一些低级问题比如能不能被吸收的问题上纠结 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分子生物学上常用到的病毒转染技术

常规转染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瞬时转染,一类是稳定转染(永久转染)。前者外源DNA/RNA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因此一个宿主细胞中可存在多个拷贝数,产生高水平的表达,但通常只持续几天,多用于启动子和其它调控元件的分析。一般来说,超螺旋质粒DNA转染效率较高,在转染后24-72小时内(依赖于各种不同的构建)分析结果,常常用到一些报告系统如荧光蛋白,β半乳糖苷酶等来帮助检测。后者也称稳定转染,外源DNA既可以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也可能作为一种游离体(episome)存在。尽管线性DNA比超螺旋DNA转入量低但整合率高。外源DNA整合到染色体中概率很小,大约1/104转染细胞能整合,通常需要通过一些选择性标记,如来氨丙基转移酶(APH;新霉素抗性基因),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HPH),胸苷激酶(TK)等反复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同源细胞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3

好友

9337

积分

大象

7
发表于 2014-10-25 15:35 |只看该作者
永久转染就是将外源性的基因(携带荧光标记)转进宿主细胞,可能1000个细胞中有一个被整合,然后扩增那个细胞就能形成纯的克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3

好友

9337

积分

大象

8
发表于 2014-10-25 15:37 |只看该作者
基因治疗就是那么回事

只不过不要致癌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0

好友

4万

积分

大和

9
发表于 2014-10-25 15:39 |只看该作者
张麻子 发表于 2014-10-25 15:31
一切就是可能性的问题
不要在一些低级问题比如能不能被吸收的问题上纠结 答案是肯定的

肯定的答案是哪儿来的啊,有论文能看看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3

好友

9337

积分

大象

10
发表于 2014-10-25 15:40 |只看该作者
一般人百度 “转染”即可

区别是一般的特定基因被植入细胞内是经过了特定的载体,比如病毒,能大大增加转染的概率

而一般食物的基因则没有,但是说到底 是个概率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3

好友

9337

积分

大象

11
发表于 2014-10-25 15: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麻子 于 2014-10-25 15:44 编辑

全文在此

Complete genes may pass from food to human blood.rar

509.74 KB, 下载次数: 1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0

好友

4万

积分

大和

12
发表于 2014-10-25 15:44 |只看该作者
aaaaa.png
这段话不能发文字啊,真牛B,一发就自动被删了,不信的可以试试。
这里可没说进细胞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3

好友

9337

积分

大象

13
发表于 2014-10-25 15:49 |只看该作者
原文我没看 plasma 可以指血浆 也可以是细胞胞浆 我去看看全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0

好友

4万

积分

大和

14
发表于 2014-10-25 15:57 |只看该作者
原文我看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基于这1000人的样本,血液循环中游离态的DNA与消化道系统有炎症和患川崎病的人有高度的正相关性。

直觉上这TM简直是废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15
发表于 2014-10-25 16: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震惊了,吃啥补啥原来是这个道理。怪不得人人都想吃熊掌,原来是想获得熊大基因里熊的力量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16
发表于 2014-10-25 16:0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再问一声楼主,是不是要生吃才有效果?以前的人都把熊掌烧熟了吃的。

点评

路人10号  死熊黑,已经丧(GAN)心(DE)病(PIAO)狂(LIANG)了!!  发表于 2014-10-25 21: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17
发表于 2014-10-25 16:0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还有能不能加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18
发表于 2014-10-25 16:0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当年中国排队打鸡血是不是就是秘密做这个实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19
发表于 2014-10-25 16: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可是不对啊,人类吃了一辈子的植物,怎么没变成植物啊?难道植物人就是那些感染了植物基因的人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3

好友

9337

积分

大象

20
发表于 2014-10-25 16:13 |只看该作者
banned 发表于 2014-10-25 16:08
可是不对啊,人类吃了一辈子的植物,怎么没变成植物啊?难道植物人就是那些感染了植物基因的人变的?

我已经修改标题,外源性的DNA整合进人体内是相当困难的,本帖只能回答食物的DNA能进入人体组织,比如循环系统的血浆内,但是能不能进入细胞并和自身 DNA融合至少目前没有证据

就好比你说的 ,吃了一辈子食物大家也不会变成猪

担心的就是这种遗传改造的东西是不是和传统的食物一样那么保守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8

主题

1

好友

3086

积分

飞龙

21
发表于 2014-10-25 17: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你不如拿肠道菌群什么的以及母子线粒体遗传举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3

好友

9337

积分

大象

22
发表于 2014-10-25 17:18 |只看该作者
qq87654321 发表于 2014-10-25 17:08
你不如拿肠道菌群什么的以及母子线粒体遗传举例

我只是回答开始有些人说的转基因食物的消化问题

当然你说肠道菌群和线粒体DNA也是个例子 共存很久了 大家不担心

但是要把转基因的改造片段和以前一直存在的东西划等号的话 需要时间

我个人是保守的

这种短期改造的东西和长久存在并且筛选过的东西 不可相提并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主题

5

好友

3万

积分

大和

2007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3
发表于 2014-10-25 17:34 |只看该作者
转入的基因稳定存在于目的生物的基因组中,各项特性与其本身的基因组别无二致,不存在“特别能够跳出来”的可能性。而不管我们吃的是什么食物,里面的基因的物质载体(基因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指一段特定的DNA序列)——DNA,都会在人体肠道里被分解,绝无完整进入细胞的可能性。退一万步说,即使进入了细胞,也绝无穿越核膜进入细胞核——遗传基因之所在——的可能性,因为任何核酸进出核膜都需要特定的识别序列和“运输工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吃鸡鸭鱼肉蔬菜瓜果从来不用担心自己会带上这些动物的基因。

为什么我搜到的遗传学博士的解释是这个?
咱不怕。你们随便喷。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3

主题

4

好友

2万

积分

大和

2013年夜饭

24
发表于 2014-10-25 17: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基因直接打入人体只是一种危害,还有无数种其他类型的危害。改基因加大生态系统的混乱,各种奇葩事情发生的机会都增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主题

5

好友

3万

积分

大和

2007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5
发表于 2014-10-25 17:40 |只看该作者
张麻子 发表于 2014-10-25 16:13
我已经修改标题,外源性的DNA整合进人体内是相当困难的,本帖只能回答食物的DNA能进入人体组织,比如循环 ...

你担忧遗传改造的东西不像传统食物那么保守稳定的依据是什么?
你认为遗传改造的食物DNA和传统食物DNA可能有所差别,有任何支持你这一猜想的遗传学理论么?

还是说,搬了这么多文献什么的,到最后,还依旧是你觉得转基因不保险而已?

咱不怕。你们随便喷。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0

好友

4万

积分

大和

26
发表于 2014-10-25 17:42 |只看该作者
峤 发表于 2014-10-25 17:40
你担忧遗传改造的东西不像传统食物那么保守稳定的依据是什么?
你认为遗传改造的食物DNA和传统食物DNA可 ...

搬文献没问题啊
问题是搬的文献跟转基因没一毛钱关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0

好友

4万

积分

大和

27
发表于 2014-10-25 17:46 |只看该作者
最后 ,如果想反转,建议从miRNA入手。
去google scholar搜相关的论文,miRNA可是反转的一大利器啊。可惜崔永元之类的智商过低,没找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3

好友

9337

积分

大象

28
发表于 2014-10-25 18:1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麻子 于 2014-10-25 18:24 编辑
峤 发表于 2014-10-25 17:40
你担忧遗传改造的东西不像传统食物那么保守稳定的依据是什么?
你认为遗传改造的食物DNA和传统食物DNA可 ...


为什么要我举证? 谁能正面举证转基因无害吗?

要说基因绝无可能整合进人体自身DNA  谁说的?

在双方举证都不充分,只能够靠时间证明好吗 另外我列举一篇外源性DNA和自身DNA整合的早期文献,你自己看

«生命的化学»2001年21卷1期

王志军1  乐国伟1  施用晖1  汪  垣2
(1无锡轻工大学动物科学教研室,无锡214036;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  200031)

关键词:外源DNA;代谢;肠胃道;DNA甲基化
中图分类号:Q591.3

    外源DNA在动物体内的吸收与降解研究已经受到了关注[1、2]。由于基因治疗与DNA疫苗的飞速发展,经常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外源的DNA导入到动物体,然而对于它们的吸收与降解机制到目前为止仍然不是十分清楚。用基因治疗疾病时,须解决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与降解问题,尤其是大量外源DNA质粒在动物与降解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目前主要集中在肠胃道吸收降解和细胞吸收降解两个方面。

1.  外源DNA在肠胃道中的吸收与降解

    最有可能让外源DNA进入动物体的就是肠胃道,在每天的进食中,肠胃道会和外源食物DNA接触几个小时。用噬菌体M13 DNA来研究外源DNA在小鼠体内的吸收与降解情况发现,食物中的外源DNA在鼠肠胃道中是不完全降解的[3]。用探针杂交、PCR或FISH技术可以研究外源DNA的踪迹。在84只不同的小鼠中,M13 DNA可在小鼠的小肠、盲肠及粪便中检测到[3、4];在254只小鼠中,M13 DNA的976个碱基片断可在小鼠进食后的8小时在血液中检测到;然而对照组中却没有发现M13 DNA片断。在小鼠进食后的24小时内通过PCR的方法在血液白细胞的表面,以及用FISH技术在0.4%的肝白细胞中可检测到M13 DNA片断,另外M13 DNA也在脊柱上皮细胞、盲肠端淋巴结的白细胞、B细胞、T细胞和脾中的巨噬细胞中检测到,这些结果说明了外源DNA能通过肠胃道经淋巴结进入白细胞及其它组织。然而在进食时间大于24小时后,M13 DNA就不能用PCR或FISH的方法在以上组织中发现,这表明外源DNA发生了显著的降解。将插有M13 DNA的小鼠脾细胞DNA再次克隆入质粒载体中,通过DNA顺序分析技术发现,这些克隆中之一含有M13 DNA约1300个碱基片段。有70%的M13 DNA片断与小鼠中的IgE受体基因相连[4]。以上说明了肠胃道对于外源DNA的进入不是一个不可穿越的屏障。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不知道肠胃道吸收外源DNA的程度以及降解程度,吸收外源DNA后会主要作用于那些细胞,这方面需进一步做深入的研究。

2.  外源DNA在细胞中的吸收与降解

    外源DNA在动物细胞中的吸收与降解研究在近几年受到了重视[1、2、5],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源DNA经非序列依赖性DNA结合蛋白内吞入细胞核。正常机体细胞中存在DNA结合蛋白,它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作为转录调控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胞质中也存在一些DNA结合蛋白,Hagstrom纯化出了家兔骨骼肌肌浆网膜上存在的非序列依赖性DNA结合蛋白,分子量分别为95 kD、60 kD、28 kD[6]。

    (2)吸收后的外源DNA一部分在核酸酶的作用下发生降解,未发生降解的外源DNA则插入细胞基因组DNA中,并且会多次插入动物细胞基因组中。插入基因组后,防止了外源DNA受核酸酶的降解[1]。在细胞中所发现的外源DNA片段与所吸收的外源DNA片段不会完全一样,主要是由于DNA片段在进入细胞核时发生降解的缘故。外源DNA插入基因组后会影响细胞基因组的碱基序列,在插入位点附近常发生从零到几千个碱基的缺失或突变。通过FISH技术及核酸序列分析技术,发现很多插入位点是随机的,没有选择性。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发现在外源DNA与细胞DNA连接处可形成环状结构[2]。在插入位点附近大约100个碱基范围的核酸序列常发现具有转录活性。

    (3)未被降解的外源DNA插入细胞基因组后,将导致不可预见的后果。一旦核酸酶未对外源DNA完全降解,而使外源DNA插入基因组后,细胞会启动将外源DNA甲基化这一最后防卫系统,使外源DNA得到有效控制。实验发现,外源DNA在细胞中的甲基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7]。用Ad12 DNA转化仓鼠细胞后,发现仓鼠基因组及Ad12 DNA的甲基化水平明显提高[8]。当然,这种防卫系统对于转基因生物及人体细胞基因治疗来说是一种障碍,甲基化后使外源基因失去表达活性对于想用实验方法来得到转基因生物及基因治疗是不利的。存在于基因组中的甲基化外源DNA经常是不稳定的,在一定的情况下常发生甲基化的胞嘧啶突变为胸腺嘧啶,这种突变很大程度上与细胞产生癌基因表现型相关[9]。

    (4)由于外源DNA的甲基化,而导致了它在分裂过程中不稳定。通常在细胞的最初几次分裂中甲基化的外源DNA片段是比较稳定的,然而经过一定的分裂次数后,外源DNA会通过目前仍不清楚的机制而完全降解,从而从基因组中丢失[1]。


3.  展望


    外源DNA的吸收与降解只是在个别动物中做了研究。对基因治疗与DNA免疫用质粒DNA在组织中的吸收与降解研究仍很少。Chun[10]在动物鼻粘膜中供给少量DNA疫苗后,分析DNA疫苗的分布与降解情况,实验发现DNA疫苗可以快速分布于全身,质粒DNA可在血浆、淋巴结、脾、肝、骨髂中检测出,经3个月后,除了注射位点之外,质粒DNA已不能检测出,但质粒所代码的蛋白质可在血浆与组织中检测到。然而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外源DNA的降解动力学,在肠胃道中的吸收与排出程度,如何有效防止质粒的降解以增强基因治疗与DNA免疫的作用[11]等。

参考文献

[1]   Doerfler W et al. Gene,1995,157:241-245
[2]   Doerfler W. Biochim Biophys Acta,1996,1288:F79-F99
[3]   Schubbert R et al. Mol Gen Genet,1994,242:495-504
[4]   Schubbert R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7,94:961-966
[5]   Knoblauch M et al. J Virol,1996,70:3788-3796
[6]   Hagstrom JE et al. Biochem Mol Med,1996,58:113-121
[7]   Doerfler W. Curr Top Microbiol Immunol,1995,197:209-224
[8]   Hilde H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5,92:5515-5519
[9]   Costello JF et al. Nat Genet,2000,24:132-138
[10]  Chun SJ et al. J Immunol,1999,163:2393-2402
[11]  Singh M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0,97:811-8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201

积分

机枪兵

29
发表于 2014-10-25 18: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banned 发表于 2014-10-25 16:00
我震惊了,吃啥补啥原来是这个道理。怪不得人人都想吃熊掌,原来是想获得熊大基因里熊的力量啊!

还是吃熊蛋蛋效果直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30
发表于 2014-10-25 19:27 |只看该作者
lz我问个问题。我仔细你看了搬来的文献。问题是根本就没提到转基因啊?另外你所说的“担心的就是这种遗传改造的东西是不是和传统的食物一样那么保守稳定”。我在你搬来的各种文献中,也没有见到这样的论述啊?难道文献中有提到转基因事更不稳定吗? 因此你这个智开的不好啊,因为你所提及的文献根本就言及转基因的地方。
only time
[img][ihttp://www.nvren30.com/yule/UploadFiles/200502/20050228154813916.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八达网    

GMT+8, 2025-11-24 01:4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