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1887
- 帖子
- 2515
- 积分
- 10135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9-5-8
- 最后登录
- 2015-6-19
- 在线时间
- 3730 小时
|
1、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据史载,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应为开皇七年(587),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1]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从中可知,科举的初始是隋文帝,而且隋文帝是著名盛世——开皇盛世的操盘手。科举制度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就是二代继承,这种制度完全扼杀了社会阶级人才流动。科举制度使人才能够从底层向上流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隋炀帝的失败,是他自己骄奢淫逸,而和科举制无关。但是隋炀帝实行的科举制,大运河,后世的评价非常高,而当时的社会动乱和隋炀帝个人品质有原因。
2、隋炀帝是科举的创立者,但是真正确立是在唐朝。唐朝李世民广开科举,看到天下英才进入自己麾下,得意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科举制度开始正式走向成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