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931
- 帖子
- 56000
- 积分
- 55062
- 阅读权限
- 90
- 注册时间
- 2005-11-24
- 最后登录
- 2015-6-20
- 在线时间
- 12728 小时
- 战队
- [S.lian]
- 种族
- Zerg
- 战队
- [S.lian]
- 种族
- Zerg
|
放过郭敬明”,这是腾讯网7月4日“今日话题”的大标题。
在这个专题里,编者用了这样几个小标题:“郭敬明本是一个励志榜样”;“然而郭敬明没有收获应有的承认,反而面对非议不断”;“对郭敬明的非议实乃过分要求”。然后得出一个最终的结论,或者叫呼吁:“批评者还是把理想主义、反抗精神、启蒙责任、现实关怀这些‘紧箍咒’戴到自己头上,放过郭敬明吧。”这应该是郭敬明支持者言论的一个总结,我们且不论其对错,只是它的主题很让人困惑——“放过郭敬明”。我很奇怪,谁想“不放过郭敬明”了?
我想, “放过郭敬明”论弄错了一个对象,那就是人们批评的并非是郭敬明这个人。《小时代》的上映和走红像点燃了一条导火索,引爆了对郭敬明的争论。争论是多元化的,有批评,有表扬。但这种争论的对象并非是单纯的“郭敬明”这个人,而是郭敬明现象以及这种现象引领的年轻一代人的思想。正如韩寒被争议时,目标并非是“韩寒”这个人,而是那种“伪偶像”危机。事实和时间证明,当时的争论即有意义又有效果。而今天,由《小时代》引发的郭敬明争议与当初对韩寒的争议有很多的想通之处,甚至可以说是“殊途同归”,我们争论的焦点依然是偶像的真伪、引导的对错、商业化的危机,而并非郭敬明这个单独的个体人物。
青年人是很容易崇拜偶像的,以前的偶像并不一定会左右一个人的人生,但今天的偶像崇拜却足以影响一个社会的社会氛围。在我们这样一个大的國镓里,年轻人是可悲的,因为他们缺少优质的、可崇拜的偶像。今天,大概只有韩寒和郭敬明有这种资质成为公众的偶像。虽然,这两个人的走向截然相反,但人们还是对他们给予了太多的希望。当然,苛求他们做什么、成为什么是强人所难,毕竟商人以及商业化包装的产物是虚幻的,略微有些常识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当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被虚假的课本浇灌之后又要面对这些虚幻的偶像,我们的确有些痛心。所以,关键就在这里,没有人想“不放过郭敬明”,而是很多人放心不下孩子。也许,这有可能是杞人忧天。
郭敬明和韩寒,这都是在商业上可以复制的人物,只要有钱、有商业途径、有炒作人群。正因为如此,这样的偶像崇拜才令人担忧,因为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金钱。当一切以金钱为前提和目的时,很多外在的表象就都没有了意义。虽然没有金钱一切都没有了基础,但是,爱情、亲情、友情、大爱这几者就不能偶尔排在金钱的前面吗?想起陈独秀在《偶像破坏轮》里对“偶像”的描述:“一声不作,二目无光,三餐不吃,四肢无力,五官不全,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久)坐不动,十(实)是无用”。与此何异?所以在此,我用陈独秀的一句话表达我的疑问:“世界上真实有用的东西,自然应该尊重,应该崇拜;倘若本来是件无用的东西,只因人人尊重他,崇拜他,才算得有用,这班骗人的偶像倘不破坏,岂不教人永远上当么?”
真的,没有人想“不放过郭敬明”,我们只是放不下孩子,不想放过“伪偶像”,我们只是想让青年人们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无所畏惧,正确无误的观察事实,不卑不亢的看待自己,了解自己的力量和弱点以便驾驭,觉察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而不是,被随意的迷惑和驱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