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145
- 帖子
- 2305
- 积分
- 22412
- 阅读权限
- 80
- 注册时间
- 2006-5-31
- 最后登录
- 2015-6-20
- 在线时间
- 5883 小时
|
本文摘自《炎黄春秋》2013年第5期 作者:毛华鹤(作者为原石油工业部情报所副所长) 原题为:反思“工业学大庆
现场实景闪回之一:1961年隆冬时节,我们办公室的几个同事在一房间内聊天。一位科长的男孩,当时八九岁,有人问:你长大后干什么?他不假思索地答:我长大了要当二号院小食堂的炊事员。二号院是会战总部头头脑脑的办公室兼住宿处。二号院的小食堂就在我们住房窗前十几米。它有条下水道直通户外的“泔水坑”。这个坑经常有剩残的鱼肉,因为是冬天,流出不久就冻成一层白花花的猪油——这在当时肉食极度匮乏情况下,是极其珍贵的。难怪不谙世事的孩子羡慕无比哩。
在大庆,从1960年开始在局、处二级机关就办有小食堂。二号院的小食堂,供总部机关十几位局长和三四十位处长用餐。大食堂长年累月只供包米面、高粱米。每人每月定量二十几斤,每天只有8两。一个二两包米面“窝窝头”一多半是大白菜帮子,一两小米稀饭稀到能照出人影。常年没有肉腥。但小食堂全是细粮,精米白面,大鱼大肉不断,每餐做出五六种花样。当时会战队伍从西北来的多,因此,隔三差五地有“凉皮”“活饹”“羊肉泡”“手抓肉”。而且是交够粮票尽饱吃。饭钱也只有实价的四、五分之一。我有幸在4年时间里,混进去吃了两次。一次是1961年冬天帮一位副总指挥写发言稿到下午一点了。大食堂早已关门。他带我到小食堂叫大师傅为我做了一碗“羊肉泡”,吃得我满颊生津,回味无穷。另一次是在1962年上半年一个什么节日,康世恩招待一些头头和专家,办了三桌。我因是会议记录,也捎带上了。喝的白酒,烤羊肉串尽饱吃。因为这两样西北“美食”我这个“湘蛮子”都是头一次尝到,所以至今记得。据传,处、局两级开办“小食堂”,是从解放军学来的。战时及建国初期,军队确实办有小食堂,但它有严格的管理。而大庆的小食堂却疏于管理,把它办成招待食堂,造成多吃多占严重。在一般群众生活极端困苦情势下,形成强烈反差。
现场实景闪回之二:大庆会战期间,局、处两级配秘书成为定规。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的整个石油工业系统。不仅如此,在二号院办公与居住的从石油部来参加会战的三五名司长,不仅配有专职秘书,有的还配有通信员和女服务员。
现场实景闪回之三:二号院没日没夜地召开各种业务会、汇报会,名目繁多。一月之内,有近二十天都在开会,而且这种会议很少在半夜12点以前散过。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只有陪着。而首长们散会后可以先到小食堂吃“夜宵”,然后一觉睡到第二天九十点。而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只有饿着肚子上床,第二天早晨八点按时上班。更有甚者,余秋里、康世恩还擅自规定,全油田只休息“大礼拜”即每月逢十休息一天。这个规定一直沿用到1976年华北油田会战,并作为石油工人艰苦奋斗的事迹广为宣传。他们不体察现场的石油工人拖家带口的苦衷,连百姓每七天休息一天的权利都剥夺了,实在不近人情。
现场实景闪回之四:会战的头两年,二号院每10天大都在大会议室举办盛大的交谊舞会。据说是从中南海学来的。调来文工团的乐队和一帮年轻貌美的女文工团员。凡处以上干部可以带舞伴前往。一般民众没有份。每次舞会都门卫森严,而机关总有些年轻人趋之若鹜,往往在大门口挤成一团。说实在话,当年现场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最多的是在大饭堂(夏天在室外野地)演场免费电影。那么多年轻人无处消遣。举办这种舞会,唐克、吴星峰在现场时办得最多,因为他俩喜欢。余秋里会战开始后没在现场呆几天。康世恩常年呆在现场而且一呆几年。他在现场时少有舞会,因为他不喜欢。这种舞会我一次都没去过,因为我不够格。主要的还是我不会而且有些厌恶,原因是音响太闹腾,害得住在附近的我久久不能入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