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43
- 帖子
- 23643
- 积分
- 54859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5-7-10
- 最后登录
- 2015-6-18
- 在线时间
- 13063 小时
  
|
本帖最后由 [CUGL].eyeS` 于 2012-11-29 22:14 编辑
这篇是为了谈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原创影评
在这部电影里,中年派讲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少年与老虎在船上共处了227天,经历了不可思议的奇幻漂流,然后抵达海岸,分道扬镳;第二个故事是老虎其实并不存在,老虎代表少年派身上被激发的野性,这野性使他活了下来,而他勉力支持,使得自己不致被野性吞没,最后回归为正常人。 已经有很多影评对这部电影作了各种分析了,各种过度解读也都贴满了各个电影论坛。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既简单又不简单。其实只有一个真实的简单的故事,那就是少年派与其他3个人(其中有个是他妈妈)登上了小艇,227天以后派独自一个人获救。这227天中间发生了什么?? 假如故事是这样叙述的话,大家就只会一致地想到同一种情景吧,那就是海难、漂流、人吃人、获救,这样一个悲惨而俗气的故事(很抱歉说俗气这个词,因为这样的故事虽然惨绝人寰,但是我们早已听腻了)。但在李安用这样一种方式叙述之后,很多人选择相信第一个故事,更多的人则压根没有注意到片尾这只用了5分钟来叙述的第二个故事。他们只看到一部一千零一夜式的漂流冒险故事,类似于《水手辛巴达》。这正中导演李安和小说原作者的下怀,他们的电影既让小孩子和思虑单纯的成年人快快乐乐地走出影院,又让思虑复杂的人一脸的心事重重。
说到心事重重,我就想起王小波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到,文革里一帮半大孩子在街上乱走,吵吵嚷嚷,但有一个领头的双唇紧闭,一声不吭,跟在他后面的孩子们也双唇紧闭,一声不吭。王小波过去问他们出了什么事,怪的是这些孩子都不理他,继续双唇紧闭,两眼发直,显出一种坚忍的态度,继续向前行进。直到他听说了事情的原委,原来领头那个跟人打架,咬掉别人半截耳朵在嘴巴里又不敢吐出来,一直含在嘴里。王小波听到这些话,马上就加入了尾随的行列,双唇紧闭,牙关紧咬,并且感觉到自己嘴里仿佛含了一块咸咸的东西。
看了这个电影,所有的孩子们和大部分的成年人们都高高兴兴,唯独有很少数人双唇紧闭,两眼发直,继续向前行进,而我一想明白个中原委也马上加入了这个行列。这就是这部电影不简单的地方,假如李安只是讲述了一个简单的遇难吃人故事,可不会带来这样的效果。
接下来说说老虎对少年派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老虎,派肯定是活不下来的,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在第一个故事里,老虎在有鱼吃之前是靠吃3只动物的尸体活下来的,这意味着少年派不得不释放自己心里的兽性,才能去吃尸体,才能活下来,况且他在这之前还亲手杀了一个人。导演很仔细地没有给任何老虎吃尸体的镜头,也没有任何骨头、血迹、粪便之类的镜头,这样反而使得老虎在船上绕一圈之后站在动物尸体旁边的画面使人事后想起来格外惊悚。据我想,海水里有盐分,假如再把肉切成块,加以曝晒,应该可以保存比较久,所以派很小心地没有浪费任何一块肉。他留到最后才下决心吃的大概是他的妈妈,那个非常美又宽容的印度妇女。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当然证明我没有追随神,也许我令中年派失望了。但无论如何,如果没有老虎,派的身体是无法存活下来的。
第二个原因:假如没有老虎,派的心灵也没办法存活下来。你也许还记得派手头的那本海难救生手册上有写,一定要找些事情做来保持精力,使自己不致无聊,因为在茫茫无际又看不到希望的大海上,无聊是最能把人逼疯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有个中篇名著《象棋的故事》,讲一个人被纳粹软禁在宾馆的一套房间中,房间里没有任何能让他消遣的物件,短短的一个星期时间就差点逼疯了他。幸好他意外获得了一本象棋谱,通过自己和自己下棋,熬过了几个月的监禁。这段仅仅几个月的经历使得这个人后来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但也使得他的人格陷入分裂。 把这个故事的寓意照到《少年派》中,通俗地说就是,如果少年派不是干了这么泯灭人性的事,使他必须每天都与自己的整个道德和价值观(还有嘴巴和肠胃)作殊死搏斗,而真的只是靠些罐头和捕鱼来维持生存的话,那么他早在获救之前就已经疯了。他在食人岛上的遭遇证明了这一点,这个岛有吃有喝,但是没有同伴。人是不能单独在这样的地方活下来的,就连猪也许都不行,所以派要放弃这个岛再冒一次大海漂流的风险,而且他在路程的尽头已经分不清梦境和现实的边界,分不清睁开眼或是闭着眼,分不清自己活着还是死去了。他已经陷入了混沌状态,即使有老虎相伴,假如再多漂流一些天他也必将疯掉。
老虎救了他,但是重返人世以后他又必须放逐掉自己的老虎。乖谬的是,在海上他要靠老虎才能活下去,但是在人世里他又必须赶走老虎才能恢复人的生活,不然他的心理阴影必将在陆地上撕裂了他。对于他来说,刚获救时陆地上的惊涛骇浪一点也不比太平洋上要少,幸好此时有两个东西对他伸出了援手。一是宗教信仰,虽然他并不真信某一个教,但是信仰带给了他勇气。说实在的,假如是我遭遇了这样可怕的事情,我不知道什么能拯救我?假如宗教信仰不能,无神论就能吗?我完全没有这个信心。 第二样拯救他的是他的故事,这件事本身就是真正的奇幻,甚至超过了故事内容的奇幻性。如前所述,派所讲的故事能让大部分人不明就里地开心,只当听了一个奇妙的一千零一夜故事,压根儿不真信。往少里说,这使派避免成为一个祥林嫂。往深里说,他借助故事的奇幻性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边界,使得他自己也不必每天面对凄惨的真实回忆,他在讲故事中找到了存身与喘息的空间,使自己能够平静地叙述,平静地生活下去。你瞧,说到这里,我已经相信派是一个真实的人了,似乎中年派就坐在我对面娓娓而谈,谈论着一些细想起来让我毛骨悚然的事情,间或嘴角扬起一个意味深长的弧度。似乎他这个人和他的故事都是真实的,他所遭遇的悲惨也是真的悲惨,而不是轻飘飘的虚构小说情节。观看这部电影,使得观众眼里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的边界也模糊了,这是这部电影的不简单。
李安非常小心地剪掉了影片中的任何血腥镜头,没有任何皮开肉绽,血迹也只出现过一次,是猩猩被鬣狗咬死在甲板上,脖子边有一摊淡淡的血迹,这么“浓墨重彩”大概是因为猩猩其实代表了派的妈妈。因为别处没有,所以这唯一的一次血迹极其地让我触目惊心。除此以外,不管是在发生了那么多次倳件的甲板上,还是片头老虎把小羊拽进栅栏后面的镜头,都没有血迹也没有伤口。与美式的番茄酱电影(指大量用番茄酱制造血浆四溅的效果)完全相反的这种拍片方式,不知是不是李安的独创?在这种小心翼翼的处理下,点到为止的几个场景反而令人格外的惊心。比如小船上鬣狗初次拽咬斑马后腿的场景,以及老虎在船上绕了一圈以后站在尸体边,这些都足可使人产生很多的联想,通过观众的想象,在观众脑海里制造血腥的印象,而无损于银幕上的干净与美轮美奂。而且对于看电影的小朋友们,更是一点也不会使他们晚上做噩梦的。这样的电影手法难道不是堪称巧妙吗?
中年派叙述的两个故事中还隐藏着一些矛盾。比如在第二个故事中,派说厨师杀了他妈妈以后,妈妈落下海,葬身鲨鱼腹。而在第一个故事中,猩猩被咬死后是安静地落在甲板上的。这意味着什么?派到底有没有吃他的.....? 是不是他在叙述第二个故事时,也故意做了一些隐瞒,不然对于他和对于听众来说都太残酷了。
有一些观众看到老虎上岸以后,不跟派打个招呼就一头扎进丛林不复返,感到像失去了一个培养出感情的好同伴一样伤心。但是对于少数观众来说,看到影片结尾,画面停留在那个丛林上,不知老虎有没有在丛林的某一个角落向外窥视,又联想起中年派的其乐融融的家庭、可爱的妻子与小孩,心中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像这种观众(其中有我)不知道还有没有被神拯救的价值?
李安在柴静的采访中说:“每个人的心中都卧虎藏龙,这头卧虎是我们的欲望,也是我们的恐惧,有时候我们说不出它,我们搞不定它,它让我们威胁,它给我们不安,但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让我们保持精神上的警觉,才激发你全部的生命力,与之共存。” 我想起某人说过的一句话:“人面对痛苦要深怀敬意,并向其学习。” 两番话意思相似。老虎不管还会不会在派的生活中出现,但它注定不会远离,它将与众神一起,代替派的父母和哥哥,守护着派余下的人生。
|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