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八达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1|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达扫盲帖 一天一词

[复制链接]

59

主题

4

好友

6554

积分

大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7 11: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开八达   整版没有一个有关于星际的话题也就算了  居然也没找到一个有技术含量的帖子……拜托,   兄弟姐妹们就只会谈论AV吗?小弟不才  自问对中国古典文学小有研究  特决定从今天起开创一个扫盲帖   义务普及诗词的文化 力争让八达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掀起一个新的高峰……   我的格言是:一己之力   把八达改造成一个文学论坛

水平有限  错误在所难免  烦请诸位大侠不吝指教   感激不尽!  由于时间   有些地方不可避免要复制引用  但绝对不会是全文,会尽量多的写一些个人的看法。请谅解。


2008  5  7            
诗词原文 :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写作背景:
说到创作背景  就不能不提到白居易这个人。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遂为下□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友善,称刘白,必须指出的是,白居易的词并不象李煜小山一样以小令见长,而长于以长篇咏物言志,如琵琶行  长恨歌等作品,名垂后世,经久不衰,风格明丽销魂,感人至深。著有白氏长庆集,词存二十余首。
长相思这首词与政治格局无关,与讽喻时事无干,说的是汴梁一位妇女对远行在外的良人的不尽的思念,全词虽短,感人至深,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味。

注释赏析:
   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
??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
??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
??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
??悠悠:深长的意思。
??
?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词的上阕写景,即写山和水。汴水东流,与泗水合流,流经瓜洲渡口,再一同注入淮河流入东海,表面上是说水流之长,实则是借以暗喻这位妇女的离愁别恨,“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水流怅怅,不见尽头,水之长亦即愁之深,无始无终,无边无际。吴山,亦即长江中下游的那一片群山,连绵不断,阻隔了思妇遥望远方的视线,使汴梁这位妇女再难寻觅心上人的踪迹,只能空自哀愁牵挂,这份哀伤,连带使得她眼前的片片青山也多愁善感起来。人道山长山又断,年复一年,远方的爱人却依然杳无音信,怎能不让人肝肠寸断!
下阕直抒胸臆,直写相思之深之重,思悠悠、恨悠悠,悠悠两字,说不清的缠绵、道不尽的缱绻,对爱人的思念无时无刻,同时也反衬出这痛彻心肺的离愁别恨,固然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到底心不静、意难平!恨到归时方始休,只有等到远方的良人归来重聚,这份离愁别恨才能够消除!于是思妇日日登楼望远苦候,从日出东隅一直等到月上柳梢头,从白日的喧嚣一直等到夜晚的宁静,一直望眼欲穿、不离不弃,凄清的月色下,思妇还在那儿倚楼望远,这份对爱情的执著可想而知。
全词格调自然天成,又简明易懂,典型的白乐天风格,娓娓道来,毫不做作,却也深深地打动人。堪称难得的婉约派佳作,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以其精妙的构思,朴实的语言在古往今来的言情词中独占熬头。

平仄韵律:
长相思是固定的词牌名,全词共三十六字,属小令;分上下两阕,且上下阕格式全同,属双调。
流  头  愁   悠    休   楼   为韵脚,押下平声尤字韵。
格式为: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后阕同)
前两个三字句末尾一字相叠。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流分明的原则可以看出全词的韵律格式十分标准。在这里我提出一点:
下阕月明人倚楼这句照格式来说应该是平平仄仄平,但月字明显是入声调,这岂非犯了孤平?
其实不是,虽然月字是仄声,但第三个字人却是平声,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拗救的技巧,把这句话换成了仄平平仄平,是符合韵律规则的,并没有犯孤平,这种拗救的手法极为多见,并不算违规。

后人评点: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情无际。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远,直到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凌虚着想,音调复动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则汴泗交流,与人何涉耶!结句盼归时之人月同圆,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楼一笑矣。
??
??黄升《花庵词选》:此词上四句,皆谈钱塘景。
??
??《词谱》卷二:《长相思》,唐教坊曲名。此词“汴水流”一首为正体,其余押韵异同,皆变格也。此词前后段起二句,俱用叠韵。
??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六十引黄升云:乐天此调,非后世作者所能及。
??
??《蓼园词选》引沈际飞云:“点点”字俊。

??
??《白香词谱笺》卷一谢朝征云:黄叔升云:此词“汴水流”四句,皆说钱塘景。按泗水在今徐州府城东北,受汴水合流而东南入邳州。韩愈诗“汴泗交流郡城角”是也。瓜州即瓜州渡,在今扬州府南,皆属江北地,与钱塘相去甚远。叔阳谓说钱塘景,未知何指。
??
??《放歌集》卷一陈廷焯云:“吴山点点愁”,五字精警。


个人看法:
传世名作,可与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柳耆卿的蝶恋花(驻倚危楼风细细) 并驾齐驱。在艺术创作上,达到了现代人几乎无可企及的高度。在封建时代,女人的地位是十分地下的,经常被当作货物送来送去,但不少女性仍然抱着对爱情忠贞不屈的理念和信仰。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脱离了身体的肋骨怎么能独自生存下去呢?所以才有古往今来如此多的缠绵悱恻,忽件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是如此的无奈;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又是这般的凄凉!
1

查看全部评分


他说   所有的障碍都在粉碎我;他说   一切的一切都在跟我作对。

97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2
发表于 2008-5-7 11:10 |只看该作者
消灭0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9

主题

6

好友

14万

积分

黑暗执政官

酸菜人族

3
发表于 2008-5-7 11:11 |只看该作者
咸菜熟读三国,经常饮用其中经典
火のように熱い夏、火のように熱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3

好友

4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4
发表于 2008-5-7 11:12 |只看该作者
最 爱 奶 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2

好友

2万

积分

大和

5
发表于 2008-5-7 11:1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4万

积分

大和

6
发表于 2008-5-7 11:16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0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有时候神经,有时候很神经

7
发表于 2008-5-7 11:24 |只看该作者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3469

积分

飞龙

8
发表于 2008-5-7 11:30 |只看该作者
悲剧 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9
发表于 2008-5-7 11:31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686

积分

龙骑士

10
发表于 2008-5-7 12:2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大和

11
发表于 2008-5-7 12:25 |只看该作者
2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菜鸟也有理想

12
发表于 2008-5-7 12:26 |只看该作者
不学 无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13
发表于 2008-5-7 12:2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4

好友

6554

积分

大象

14
发表于 2008-5-7 12:42 |只看该作者
纯表情流?

他说   所有的障碍都在粉碎我;他说   一切的一切都在跟我作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3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15
发表于 2008-5-7 12:42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o.T.SuMMeR 于 2008-5-7 11:11 发表
咸菜熟读三国,经常饮用其中经典

用吸管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16
发表于 2008-5-7 12:4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远离菠菜 珍爱生命

17
发表于 2008-5-7 12:5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18
发表于 2008-5-7 13:11 |只看该作者
成功? 你才刚刚上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7102

积分

大象

19
发表于 2008-5-7 13:12 |只看该作者
想看完很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划火柴 该用户已被删除
20
发表于 2008-5-7 13:34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opos 该用户已被删除
21
发表于 2008-5-7 13:36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731

积分

坦克

22
发表于 2008-5-7 14:36 |只看该作者
太悲剧了 我以为自己再也看不到这种只会出现在语文书上的东西了
童年的悲哀又一次浮现在眼前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2

好友

3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23
发表于 2008-5-7 14:5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6万

积分

仲裁者

安全第一,不显示签名

2007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008年度八达十大杰出青年 2009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4
发表于 2008-5-7 15:06 |只看该作者
情也悠悠,恨也悠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主题

4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有MM和我打星际么?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战队
=A.G=
联赛ID
OopsJr
种族
Protoss

2008年度八达十大杰出青年 2009年度八达十大杰出青年

25
发表于 2008-5-7 15:14 |只看该作者
白居易这人言不由衷的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2

好友

2万

积分

大和

eminem

26
发表于 2008-5-7 15:49 |只看该作者
很好,我喜欢LZ
要敢于戳穿敌人的阴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2

好友

2万

积分

大和

eminem

27
发表于 2008-5-7 16:05 |只看该作者
是LZ自己写的评价么?
要敢于戳穿敌人的阴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4

好友

6554

积分

大象

28
发表于 2008-5-7 18:21 |只看该作者
。。。
大半是我自己写的
除了后人评点是CTRC+C     写作背景借鉴了BAIDU   还有赏析的第一小段是抄的
其他都是原创

他说   所有的障碍都在粉碎我;他说   一切的一切都在跟我作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4

好友

6554

积分

大象

29
发表于 2008-5-8 10:49 |只看该作者
2008 5 8
诗词原文 :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写作背景:
首先声明 , 易安和小山、后主、容若并列为我最喜欢的中国历史上四大词人,这几人都长于小令、风格大多凄清哀婉彻人心肺,易安更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堪称有史以来我国最杰出的女词人(没有之一),虽说朱淑真苏小小魏夫人鱼玄机薛涛等才女也都是才华横溢之辈,但作品无论是从观赏性还是思想性来说,都去清照甚远,不足以与易安相提并论。

李清照 (1084.2.5.~1155.4.10.)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 ,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易安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她出生于一个兵荒马乱干戈不息的年代,国破家亡,无以为靠,最终只得流落异乡孤老而终。易安的作品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靖康之乱高宗即位建康陷落前是一个阶段、金人南侵举国逃难背井离乡后又是另一个阶段,这期间的变化是巨大的。清照原拥有一个幸福而美满的家庭、有着一个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丈夫、有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向往,转眼间这一切就都土崩瓦解了,兵荒马乱后夫妇二人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不逊须眉的豪意侠情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再美妙的诗文终究不能挽回她凄凉的命运,第二年(1129)她的丈夫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
说到 赵明诚,我还想多罗嗦几句,赵也是一个具有相当文学功底的学者,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传说赵有一晚做了个梦醒来后只记得三句“言与司合、安下已脱、芝芙草拔”不解,问他父亲,结果一推就是词女之夫的意思。(呵呵,8DA种众才子推的出吧)后来果然赵李二人终成眷属。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也就是文物考古学)。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赵死后,关于李清照是否再嫁的争论一直连年不休,传统的说法是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在张看来,你既嫁我,你的身体连同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我支配,你还会有什么独立的追求?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看着这个小白脸,真是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罗网。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我们现在想象李清照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挺胸,其坚毅安详之态真不亚于项羽引颈向剑时那勇敢地一刎。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以上是被大部分学者坚持的看法,但前几年大师李敖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李清照根本没有再嫁,同样引经据典提出了大量证据,就此引起了文坛上一阵辩驳,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至于事实到底如何,恐怕除了下去真正问下李清照或者某天来个时空穿越,否则是无法真正弄明白了。
李和当朝权臣秦桧本是亲戚,秦桧的夫人是她二舅的女儿,亲表姐。但是李清照与他们概不来往,就是在她的婚事最困难的时候,她宁可去求远亲也不上秦家的门。秦府落成,大宴亲朋,她也拒不参加。她不满足于自己“学诗漫有惊人句”,而“欲将血泪寄山河”,她希望收复失地,“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但是她看到了什么呢?是偏安都城的虚假繁荣,是朝廷打击志士、迫害忠良的怪事,是主战派和民族义士们血泪的呼喊。1141年,也就是李清照58岁这一年,岳飞被秦桧下狱害死。这件案子惊动京城,震动全国,乌云压城,愁结广宇。李清照心绪难宁,我们的女诗人又陷入更深的忧伤之中。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此情此景,李清照还能说些什么?过洁世难容,超脱这个时代的灵魂是不能被俗世所接受的啊!在嗟叹愁索之中,李清照度过了她的晚年。
李清照除了自己的作品《漱玉集》以外,还对她之前的词学大家苏黄晏欧阳等人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质疑与批判,从她的《词学》这篇短文来看,她既反对以诗为词、也反对以文为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口号,从这点可以看出,李清照的观点是保守的,她是一个传统守旧的词人。
但并不能以次说李清照迂腐,她其实是很多才多艺的,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对历史政治都能侃侃而谈,尤精通金石学,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居然还是赌坛高手,大赌大赢,小赌小赢……佩服啊佩服。一直到南渡之后,由于感慨国家时事,才将赌具抛弃,其赌艺不知到了什么地步。。。。
就罗嗦这么多吧。每次看到易安的生平,总会泛起由衷的感触。唉!李清照!



注释赏析:
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谩:徒,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神话渤海三仙山,有方丈、瀛洲、蓬莱。蓬莱又称蓬壶。

毫无疑问,易安是婉约派代表词人,但这首渔家傲却是典型的豪放派作品。此绝似苏辛语,而不似漱玉集中所言。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

       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大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

      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平仄韵律:
渔家傲是北宋年间流行歌曲,曾有人用来作“十二月鼓子词”。仄韵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另有六十六字者为变体。此调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调名。围其句句用韵,声律谐婉,既可用于一般抒情,尤宜表达悲凉情感,如范仲淹词堪作代表。    又名 《吴门柳》、 《忍辱仙人》、 《荆溪咏》、 《游仙咏》。添字者又名 《添字渔家傲》。
全词共六十二字,从字数来说属中调了;分上下两阕,且上下阕格式全同,属双调。
补充一点  一般来说   五十九字以下为小令  六十字到九十字为中调  九十以上为长调,虽然这么说有些单板单调,不过老实说,基本如此。
雾  舞  所  处   暮  句   举  去   为韵脚,押去声六御和去声七遇字韵。这里换了邻韵,也是一种很常见的手法。
格式为: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就是可平可仄。
因为押的是去声韵,所以可以看出渔家傲是仄韵格。

一般来说,以我的个人经验来谈,错了不要敲我,辨别平仄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声调,一般一二声为平   三四声为仄,基本不会错。。。正确率80%以上  当然不是100%  由于古代读法跟现代差别很大   入声字已经取消了   只保存在各地的方言中,所以有些字还是要记。。。比如说   一    六    七  十  虽然从声调来说是平声  可实际是仄声。。。。 这要记的。还有很多很多这种字。

有兴趣的可以拿原文跟词牌格式对比下。。。


后人评点:
梁启超评此诗曰:“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个人看法:
清照以婉约词见长,故豪放派作品并不多,但这首渔家傲从气魄上绝对不下于苏东坡辛幼安,甚或尤有过之,直追岳鹏举的满江红。无论禁受了多大打击,依然不轻言放弃,在老庄的思想境界中,大鹏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岂二虫所能知之?清照在国难当头世俗偏见的折磨下,依然昂头挺胸唱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格言,或许太高的情操不能容于这个世界,但却可以激励千千万万的后来之人,告诉我们,无论如何,不管怎样,也不要说你正行走在穷途末路之上。。。
典型的豪放派作品,而出自一名婉约派词人之手,更是难得,读来令人热血沸腾,不能自已。

他说   所有的障碍都在粉碎我;他说   一切的一切都在跟我作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0

好友

2819

积分

禁止发言

30
发表于 2008-5-8 11:2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八达网    

GMT+8, 2025-11-24 04:39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