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111
- 帖子
- 48700
- 积分
- 111993
- 阅读权限
- 255
- 注册时间
- 2005-8-5
- 最后登录
- 2015-6-19
- 在线时间
- 24471 小时
- 战队
- SCI
- 种族
- Terran
- 战队
- SCI
- 种族
- Terran
|
本帖最后由 Springsun 于 2013-10-14 12:45 编辑
最近在acfun一口气看了好多【日本科学技术】专题的视频(A站的搜索功能是残废的,附B站链接:吃货篇和生活篇,很有意思,讲的是一些大家生活中常见的商品的详细制作流程,种类之多让人大开眼界。看完之后感慨良多。
这种视频之所以现在可以当成电视节目做出来,其内容显然已经不是什么商业机密了,事实上这些商品的制作流程即使在现在的中国也是很普通的,只是大家印象中的中国还是效率极低的落后的小作坊,跟日本完全没法比。细心的人也可以发现,这些视频里的不少机器都十分老旧,可以想象日本最新的技术远不止这个水平。我不禁想起老夫当年在福日电子配件公司跟一群厂妹待在一个车间里工作的日子:车间里用的机器全部是日本淘汰下来的,它们无论怎么维护都已经无法达到日本方面的工艺要求了。就是这种退役设备,拿到中国经过国内技术人员的敲敲打打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曾经是打遍全国无敌手的,直到液晶显示器开始成为主流,它们才——不是退役而是转向用来生产汽车部件,不知这些老家伙现在是否还活跃在生产第一线。这差距之大真是汗颜啊。
当然,这些视频的重点还是在展示流程,而不是在于自动化代替人工,因为里面还有很多纯手工的内容。但我看到的哈姆雷特还是自动化代替人工的部分。
以前对发达國镓工业自动化水平高的认识比较简单,比如机器效率高、成本低啊,工人素质高可以一顶多啊,科学技术发达能够生产出先进设备啊,从来没有想过之间的联系。直到后来富士康跳了几个人下来,郭台铭愤而决心逐步改用机器代替人工,让我有所领悟:原来人工的成本其实是可以低于机器的!而不是我之前认为的机器代替手工是绝对的划算毫无商量余地。國镓这个大机器牵一发而动全身,教育水平高,既培养出高科技人才、能够生产高技术的生产设备,同样也让国民的收入提高,不愿去做那些收入低的工作,迫使这部分工作必须由机器来替代(最近听说福州的环卫已经不是全由炡椨承担了,私人环卫公司比炡椨的效率还高),是个循环促进的过程。我以前就是从来没有想过工厂采用机器代替手工是被工人逼出来的,总以为是被其他采用机器的工厂逼出来。现在才意识到,当初怎么没进一步考虑那第一个采用机器代替人工的工厂是出于什么考虑。除了因为科技进步的潮流推动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民素质高了,你付不起工资,爷有别的去处,也就是说文科生也能对科技进步有促进作用,只要你收入够高。富士康有很高技术的自动化设备,但还是有不少人工的流程,不是因为这些工作不可机器替代,而是还没有到必须替代的地步。
有不少人说,“炡椨在宣传计生工作的时候嫌人口太多,怎么不说没有这些劳动力拿来中国现在的世界工厂地位,一转身就开始嫌弃屁民拖后腿了”。人多有人多的活法,人少也有人少的活法。我想说即使中国人少一点,一样会取得今天世界工厂的地位,因为中国足够大并且足够落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人少的话,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时会更快。
写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有钱真好,收入可以说明很多问题,很多很复杂的东西都能在收入方面集中体现出来。妹子们都挺聪明。 |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