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61
- 帖子
- 4088
- 积分
- 13454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5-7-11
- 最后登录
- 2015-6-19
- 在线时间
- 5897 小时
|
首先任何物体的信息在广义参考系内都可以转换为波动,大脑辨识物体就是物体上携带的波动的信息进入大脑,引起某处对物体记忆丘的共振,然后定位这个物体是某样物体。我们至少通过3处感官感受物体的信息波动,触觉,听觉,视觉。触觉属于感受1维信息波动,听觉2维,视觉3维,实际上还有4维信息波动的感受,就是对物体信息的推理。
物体携带的信息通过3处感官进入大脑,经过广义参考系混合运算,得出这个物体信息的最大共鸣点。然后记忆丘形成这个物体的共鸣点雕刻在大脑皮层内,设想这个物体旋转了180度,信息进入大脑的时候最大共鸣点还是指向原来的信息记忆丘,因为无论这个物体如何变换,最大共鸣点始终都不变都指向同一个物体的记忆,这个可以用日常的声音共鸣做比较,火车的声音在门窗玻璃形成共鸣,设想火车离开一段距离发出声音,在门窗如果形成共鸣还是取火车的声音,不可能取到鸟的声音形成共鸣。因此无论火车在那个方位,是远还是近,对门窗玻璃形成最大共鸣的还是火车的声音,因此我们就知道为什么牙膏我们会认为是牙膏,牙膏转了一个角度,或者被捏挤扭曲,我们大脑还是辨识是牙膏,不会辨识成别的物体,就是这个原因。因为计算机是线性结构没有我的广义参考系共鸣系统,辨识简单的物体都靠的是暴利运算。效率十分低下。远远不如大脑,但是计算机也有超越大脑的,就是精确计算,大脑擅长的是模糊共鸣运算,计算机是线性精确计算各有所长。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