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八达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82|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传统我家老人讲故事都是60岁老人活埋

[复制链接]

1796

主题

1

好友

6158

积分

大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8 16: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不知何时变孝敬老人的

23

主题

1

好友

4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菜b中的战斗b

战队
=PNZ=
联赛ID
hyandpp
种族
Zerg
2
发表于 2014-1-28 17:51 |只看该作者
新加坡真可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6

主题

1

好友

6158

积分

大象

3
发表于 2014-1-28 17: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hyandpp 发表于 2014-1-28 17:51
新加坡真可怕

中国大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好友

10万

积分

黑暗执政官

=,=

4
发表于 2014-1-29 09:57 |只看该作者
非灌水機,純正手動輸入,管理員明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1

主题

4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5
发表于 2014-1-29 09:59 |只看该作者
杀老人的有部日本电影说过
楼主应该是记错了

《楢山节考》 Narayama bushiko  (1958)
导演: 木下惠介 (Keisuke Kinoshita)
编剧: 木下惠介 (Keisuke Kinoshita) / Shichirô Fukazawa
主演: 田中绢代
制片國镓/地区: 日本

imdb链接: tt0051980

剧情简介:
  在日本信州深山中的一个小村子里,由于赤贫而沿袭下来一种抛弃老人的传统:所有活到70岁的老人,都要被家人丢弃到楢山上。今年69岁的阿玲婆离上楢山的日子已不远,可她身体还挺结实,她为此很苦恼,她有意在石磨上磕掉了两颗门牙。她还一直为长子辰平担心,怕他像他父亲和平一样,因不敢将母亲背上楢山而惹人嘲笑。一天,阿玉作为续弦来到辰平家。阿玲婆和辰平都很喜欢她,长孙袈裟吉娶了雨屋家的女儿。雨屋家因偷众人的土豆而全家被活埋。阿玲婆教会阿玉捉鱼的办法,说通阿金与次子利助过一夜性生活,然后来参加送她上楢山的仪式。拂晓,辰平背着妈妈攀上了楢山的山路。山上白骨成堆,到了山顶,辰平依依不舍地告别妈妈,返回村里。天上飘下大片大片的雪花儿,阿玲婆在楢山大雪中平静地等待着死亡……
只要我们不丧失自我,什么样的生活都可容忍;
我们尽可以失去一切,只要我们依旧是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6

主题

1

好友

6158

积分

大象

6
发表于 2014-1-29 10:0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不是日本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22

好友

10万

积分

黑暗执政官

闻昆吾方始,知秋珉而入林

2007年度八达十大杰出青年 2008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7
发表于 2014-1-29 10:02 |只看该作者
死老人不是日本传统吗?
卿晓寒夜,须知朝阳
胸大了不起么,爽的又不是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32

主题

5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战队
[S.lian]
种族
Zerg

2012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011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011中国少年先锋队八达支队副总队

8
发表于 2014-1-29 13:1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013-01-26 18:21 话说宋辽檀渊之盟后,战争停止了,北宋 王朝却失去了黄河以北的大面积国土。十年生 聚,加上不愿做辽奴的人大量回迁到中原地带 ,到宋真宗时代,中原地区人满为患,社会也 逐渐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六十岁的老人既不能 戍边,也不能劳动,只有吃饭的份,还得儿女 照顾着,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极大负担。面 对大量老人带来的困境该怎么办?突然有一个 皇命传遍了中原的大地,人到六十岁一律活埋 。有仁义者,忍悲含泪,给自己的父母准备了 棺木和食品,送他们去了九泉;有不孝者,干 脆就那样活埋了自己六十岁的双亲。一时间, 整个宋王朝人心惶惶,那些五十九岁多的老人 ,今天还在田间耕作,明天就进了地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32

主题

5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战队
[S.lian]
种族
Zerg

2012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011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011中国少年先锋队八达支队副总队

9
发表于 2014-1-29 13:1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版本一:六十岁不死活埋的传说1 中国人几乎很少有人不知60不死活埋这 个故事的由来,但传说和观点也都不尽相同。 (一)传说秦始皇独裁统治,又嫉贤妒能 ,怕人有本事和造反,因为人到60岁以上更 有经验,便颁布了“60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 逼得百姓把60岁以上的老人纷纷想法躲藏起 来。 话说某年夏季,咸阳被洪水淹了,几天后 才消退下去,这时在城门附近,发现了一只如 牛大的怪兽,样子有点像老鼠,便禀报到了皇 上那里,皇上下令贴出告示:谁能认出这是什 么野兽,就赏赐给他多少地亩和银两。再说这 城里有一家人,父亲已60多岁,怕官府知道 了被活埋,儿子便将他垒在了墙的里边,留出 一个洞每天送饭和水给他吃喝。城门那里发现 了怪兽和官府贴出告示后,儿子告诉了垒在墙 里的父亲,父亲让他于袍袖内藏一只狸猫,暗 地里到怪兽眼前露一下,如果那怪兽看见猫全 身颤抖,那就是一只老鼠,老鼠在某种情况下 也会长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 都怕猫,这就是证明,你就揭告示,要赏你地 亩银两时,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 岁以上的老人。 儿子照着父亲说的去一试验,果然那怪兽 颤抖,便揭告示去领赏,官府里问他是谁指教 的这个办法,他如实说了一遍,并提出不要一 切奖赏,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岁以上的老 人,咸阳官府禀报朝廷,结果皇上采纳了这个 建议,从此废除了“60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 民众欢呼“万岁”。 但是史料就连“活埋”的事也没查到,更没 废除“活埋”的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32

主题

5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战队
[S.lian]
种族
Zerg

2012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011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011中国少年先锋队八达支队副总队

10
发表于 2014-1-29 13:1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版本二: 相传在大宋年间,人活到60岁不死也要 活埋,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经济不发达,物质 贫乏,不够用。皇帝认为人活到60岁后,年 岁大了,失去了劳动能力,不能再创造财富了 ,(不知皇帝是不是60岁也活埋)只是消费 。包公的父亲快到60岁了,按规定也要活埋 ,可包公是个孝子,不忍心将父亲活埋,但又 不能让别人看见,包公想了一个办法,在他家 花园里挖了一个地窖,并且进行整理,准备让 她父亲在地窖里边生活。他父亲快到60的时 候,包公让他父亲假死,并大办丧事,别人都 以为他父亲死了,连家里人都不知道,包公偷 偷地把父亲放到了地窖中,每天由包公亲自送 饭,包公在这里呆的时间不能很长,送完饭后 马上去干其它的事。一天包公给他父亲送完饭 后没有马上走,而是看着他父亲吃饭,一边看 ,一边落泪。他父亲就问包公为什么哭,包公 说:“我不能尽孝了,明天皇帝要杀我,我不能 给您送饭了,您一定会饿死,我越想越伤心, 所以我才哭”,他父亲问他:“皇帝为什么要杀 你”。 包公把发生的事如实向老父亲说了一遍。 原来,有只支成了精的老鼠大闹东京,这几只 老鼠白天变成一些大臣模样到皇帝的金殿上, 尽谗言,陷害大臣。晚上伤害良家妇女。一连 几天,多家的姑娘受到伤害,皇帝限期让大臣 破案,超一天打,超三天杀头,已经杀了多名 大臣,可案件不但没有破,反而越来越多,每 个大臣都胆战心惊,都怕皇帝让自己去破这个 案子,这哪里是破案,就等于宣布死型一样。 这几支老鼠开始还比较小心,后来发现在朝中 没有人能破案,都不是它们的对手,胆子越来 越大,有时故意现原形向人们挑战,人们都知 道是老鼠做的案,但就是没有办法。这天又杀 了一名大臣后,皇帝非常生气,问众大臣谁能 破这个案子,连问多遍没有人答应,也没有人 敢答应。最后皇帝的眼光落在了包公的身上, 限包公三天破案。三天破不了案,就杀头。包 公没有办法,硬着头皮,强答应了下来,转眼 三天就到了,一点线索都没有,明上朝就要杀 头了。 听完后,包公的父亲说,不就是几只老鼠 吗?还让你发愁,我有办法,包公一听就来了 精神,忙问是什么办法,他父亲说在一个海岛 上有一户人家养了两只猫,不管多大的老鼠, 都怕猫,是猫就避鼠,你去那里把猫借来用一 用。 第二天包公请求皇帝再延长两天期限,皇 帝本来不想宽限,但想到杀了包公其它人更破 不了案了,也就同意了。 包公找到小岛,来到主人家,向主人借猫 ,主人听了包公的来意,就说:“不行呀,要 除去成了精的老鼠,猫必须要六斤半以上才行 ,我家的一只猫重六斤,一只还不到六斤”。 其实主人不想借。主人让包公等猫长到六斤半 时再来,包公听后也没有了办法,皇帝只给两 天时间,也是急中生智包公趁主人不在时,给 猫喂了一条半斤重的鱼,看着猫把鱼吃干静了 。包公就找到主人说, 你是不是称错了,从新称一下,主人为了 让包公死心,就重新称,一称整好是六斤半, 心里还纳闷呢,早上称,还不到呢,现在就到 了,但没有办法,对包公说,除掉老鼠后,一 定要把猫还回来,包公一口答应:“用完后马 上就还”。 包公回来后就把猫放在了袖子里,过去的 人衣服肥大。放在袖子里谁也看不到。来到金 殿上,这时正是早朝,包公刚走到金殿上,袖 子里的猫就窜了出来,直奔那个由老鼠变的大 臣,几个由老鼠变的大臣一看,现了原形,吓 得都跑不动了,猫很快就追上去,一个一个地 把老鼠咬死了。包公把猫又放到了袖口里。 皇帝看到把做案的老鼠除掉了,非常高兴 ,说包公聪明,想出这个办法破案。包公马上 跪下说:“自己有欺君之罪”,说这个办法不是 自己想的,是老父亲出的主意,包公就把父亲 在地窖中的事说了出来,。这时皇帝正高兴, 听完,不但不怪包公,还说老人有用呀,你父 亲立了大功。让你的父亲也不用在地窖中生活 了,让他来到社会中生活,从今以后去掉60 岁不死活埋的规定。皇帝想以后如果老鼠做怪 怎么办,让包公不要把猫还回去了,包公左右 为难,和人说好了是借,不还不合适,可皇帝 不让还。又一想,刚才欺君,皇上都没有杀我 ,我也就不还了。从此猫就留了下来,后来还 真是有很多老鼠,到现在也没有捕完。这个猫 是越想越生气,我在岛上生活的无忧无虑,非 常快活,到你们这里天天捕鼠也捕不完,累死 了。它认为这些都是包公造成的,就天天骂包 公。不信你等猫睡着了,仔细听猫打呼噜时发 出的声音“许送,不送,包公爷杂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32

主题

5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战队
[S.lian]
种族
Zerg

2012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011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011中国少年先锋队八达支队副总队

11
发表于 2014-1-29 13:1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版本三: 元朝汉人初夜权的传说 首先,我想先指出一点,并没有任何正史 证明蒙古在中国有实行初夜权制度,但蒙古在 欧洲确实有这个制度。 在我们村(豫北地区的一个小农村)的田 地里,有时候会挖到一些质量相当不错的砖, 每逢这时候,老人们总是非常惊恐的把它扔出 去,他们把这转叫做“砖打墓”,意思就是用砖 打造的墓穴,我问了初中的一位历史老师——这位老师也爱研究民间野史。这位老师说,历 史书上说的清清楚楚,在元朝统治时期,蒙古 人把全中国人分为四等(其实是三等,蒙古人 当时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中国人),我们所处的 北方是三等公民——就是历史书上说的那个“ 汉人”,这是历史书上讲的。后面的故事历史 书上就没有了,蒙古人如何统治汉人呢,除了 建立必要的军事力量和镇压工具(监狱),在 最基层,每个村子派一个蒙古家庭统治整个村 子的汉人,汉族人姑娘要结婚,必须和这家蒙 古人的男人睡三天觉,用文绉绉的语言说,就 是这位姑娘的处夜权是属于蒙古人的;汉族老 人到了六十岁,必须送到野地里的一个墓穴里 等死,这个墓穴也就是老人们说的“砖打墓”。 由此看来,元朝时期是中国人最屈辱、最黑暗 的一段时期,而不是象某些无耻的“爱国”历史 专家所吹嘘的那样“强大无比,威震亚欧”! 元朝末年,汉族人终于忍受不下去了,“ 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蒙古人全占了,所以 汉族人恨透了蒙古人,最后终于爆发了农民大 起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2

主题

3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3D行者

12
发表于 2014-1-29 13:3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新加坡人这次高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6

主题

1

好友

6158

积分

大象

13
发表于 2014-1-29 13:4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版本二是我家老人说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6

主题

1

好友

6158

积分

大象

14
发表于 2014-1-29 14: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Linyu)BlacKFoX 发表于 2014-1-29 13:34
新加坡人这次高潮了

看到你我直接高潮射你脸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大和

15
发表于 2014-1-29 17:09 |只看该作者
杀婴,弃老 古已有之
国建身价大于5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1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铁树枝

16
发表于 2014-1-29 17:17 |只看该作者
弃老是古代的陋习吧
老人行动不便,干不了活了,
家里儿女就把老人送到偏僻陡峭的山洞里
让老人自生自灭,过个半年再去收拾尸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6

主题

1

好友

6158

积分

大象

17
发表于 2014-1-29 17:1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NeVeRGoNe 发表于 2014-1-29 17:17
弃老是古代的陋习吧
老人行动不便,干不了活了,
家里儿女就把老人送到偏僻陡峭的山洞里

忠孝仁义哪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32

主题

5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战队
[S.lian]
种族
Zerg

2012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011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011中国少年先锋队八达支队副总队

18
发表于 2014-1-29 17: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jssmail 发表于 2014-1-29 17:18
忠孝仁义哪去了

这不能绝对的看,“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受穷没吃的,抛弃老弱很自然,大家吃饱饭,养的起,自然就没这些事,十几年前还好多弃婴的,现在少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6

主题

1

好友

6158

积分

大象

19
发表于 2014-1-29 17:5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别愁BloodBrood 发表于 2014-1-29 17:40
这不能绝对的看,“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受穷没吃的,抛弃老弱很自然,大家吃饱饭,养的起 ...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一个真理再加哪么都如果 #哪还是真理吗 #还有人信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6

主题

1

好友

6158

积分

大象

20
发表于 2014-1-29 17:5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别愁BloodBrood 发表于 2014-1-29 17:40
这不能绝对的看,“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受穷没吃的,抛弃老弱很自然,大家吃饱饭,养的起 ...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一个真理再加哪么都如果 #哪还是真理吗 #还有人信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八达网    

GMT+8, 2025-11-25 21:3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