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450
- 帖子
- 6155
- 积分
- 44276
- 阅读权限
- 80
- 注册时间
- 2005-7-27
- 最后登录
- 2015-5-16
- 在线时间
- 11880 小时
|
发一个超大水友 对1月9号 导弹的分析
先简单说一下,国内文献库里面描述的类似先进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细节和一些相关信息(有一定出入)
1 远程洲际导弹用的临近空间高超音速飞行器
射程7500~13000km
临近空间飞行时间2500s
半弹道(或曰速燃)、近弹道(我自己瞎起的名)
机动能力:能绕开1000km半径的拦截器的防区,同时准备绕2~3个拦截防区
临近空间飞行能力大约7500km
近弹道是指,完成一个5000km的弹道,在再入时进入临近空间飞行(弹道段,可被攻击)
半弹道(速燃)是指,发射弹道高度在60~120km这个区间内,任何时候都能转入临近空间飞行
弹头采用助推弹跳,或助推滑翔弹道。一跳1000km甚至以上,一跳是指从40km到100km中的跳跃过程。
弹头一定有动力,没有动力根本不会滑翔太远。
动力可能是火箭发动机,也可能是超燃发动机,只是在临近空间底部跳跃时点火。到接近高点关闭。
弹头1吨或更高
估计是DF31的发展型
2 准洲际导弹用的临近空间高超音速飞行器
射程5000~km
弹头600~800kg
临近空间飞行在500s以上
估计是DF21的发展型(目标就是打关岛)
配套的发动机喉管2013年通过500s耐热测试,其他部分比如高温的前缘,还有某些重要的支撑结构,
都经过至少60~200s模拟环境试验(12~13年间完成)。
3 一种类似x43的缩比模型
用途测试缩比发动机,大约100~140kg左右
采用定制的火箭发射到40~60km高度。转入平飞,模拟30s 5~7马赫的飞行,专门测试发动机
配套火箭研制和试射在07~08年完成,之后完全没有后续信息。
预计08年到10年间,做了多次发动机自由飞试验(相当于美国04年水平)。
4 临近空间的飞行器的背景项目规划,在08年左右基本完成(立项应该在此之后)
5 一切瞄准实战,而不是x验证机去的,特种防热材料和专用雷达传感器都有研制
大家千万注意,弹头可能是两种飞行类型
一种是助推弹跳,这种用传统火箭增推是可能的(跳的次数很有限),用超燃也存在可能
一种是助推动力滑翔,这种基本肯定是超燃技术
--------------------------------
从美国有限的描述中,我个人的看法如下(预计有60~70的概率是对的)
1 试射的应该是基于DF21的那个型号
理由如下:从目前来看,射程最多1500~2000km(速燃发射)。
如果是DF31用的,根本没法试验,测控区太大。惊动太多國镓。技术上也应该试验这个。
2 弹头肯定有动力,只是动力是不是超燃,不能肯定。
首先要确认弹道到底是哪类。日后等美国自己公开观测到的轨迹,到底是虚线(发动机工
作肯定该段红外信号强烈),还是实线。如果是虚线,搞清楚跳跃次数。
3 要了解美国对此次试射的结论是成功还是部分成功,或者等国内官方报道。
这次划定的区域,应该是溅落区,这么来说,如果国内后续报道圆满成功
这说明,这个飞行器是按预定轨迹精确飞行(美国好像还没做到)。而且是武器,
而不是模型玩具(自由飞,也就测个发动机,读个遥测数据),如果精确溅落了,说明
飞控和制导都上了,而且奏效了。这个如果OK,那么真是到了一个高水平上了,可以说
部分领先美国了(美国整体水平很高,暂时就不要做超越美帝的梦了)
4 传出的精确到10马赫的说法,很有趣。
个人认为,试射至少部分成功,没有维持足够时间的10马赫的飞行(被美国观测到),
美国不会认为其有这个10马赫飞行的能力。个人认为是无动力飞行的可能性很小,但美方有
说法是无动力飞行的话,我认为要么是误传误读,要么是美国检测的辐射信号中发动机的
红外信号不明显(临近空间高速飞行,本身飞行器自身温度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