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八达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0|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建文件夹进来聊聊楚汉相争吧,我有一些新的看法

[复制链接]

30

主题

0

好友

3930

积分

飞龙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27 14: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最近看春秋战国的书(国史大纲,资治通鉴),发现项羽走的路子其实是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他们的路子,而不是秦始皇嬴政的路子
五霸时期,周王室没落,诸侯强大,内则分裂,外则兼并,北方的戎狄部落开始趁虚作乱,诸侯们迫切需要一个领导者来抵御外敌,齐桓公说:我来了。齐桓公用了管仲,吃到了第一口螃蟹。齐桓公称霸时期,有几个重要的政策,第一就是尊王,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是后来的发展,第二就是打击西北部的戎狄部落,第三是制定外交规则,有诸侯国出现国君被杀,旁人篡位的事情,其余诸侯国一律不承认这个临时政权的合法地位,并且要共同出兵平叛(所以出现很多公子到别国跑路的事情),同时各国之间不能互相侵犯(虽然是套路,但是最早的外交雏形)
在这个时期,出现霸王这样尊王号令诸侯的政治模式,其实是增强了中国本身的实力,遏制了内乱,并且制定了基本的诸侯国外交规则,不可谓不先进

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北筑长城抵御戎狄,南制蛮夷,虽然统一且强大,但对内实施了非常严酷的社会制度,国强而民弱,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最后陈胜吴广起义,全国各地风起云涌,六国也重新复国。在短短的20年不到秦统治时期,这种严酷的制度其实并没有得到广大民众以及贵族阶级(主要是六国的王孙们,他们手中拥有财力,政治资源,人脉)的认可,而作为贵族的代表,项羽的政治意图当然是尊楚怀王,号令诸侯,自己做伟大的西楚霸王,节制和管理各路反秦的义军和六国势力,不可谓不雄心壮志。

而刘邦则不一样,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并且真正意义上统一了中国,我相信他本来并不是这么想的,而是所有倳件的合力,也包括刘邦本人,把他推上了皇帝的宝座。所以总是说谁的政治觉悟高,谁的政治觉悟低,倒不如说永远都是事情改变人,而不是人改变事情。

元芳,你怎么看?
1

查看全部评分

不以风骚惊天下,只求淫荡动世人

30

主题

0

好友

3930

积分

飞龙

2
发表于 2013-9-27 14:47 |只看该作者
网上连水晶都有,牌太小没人理果断得8 个.
不以风骚惊天下,只求淫荡动世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8

主题

5

好友

3万

积分

大和

3
发表于 2013-9-27 14:56 |只看该作者
晋刚统一天下

结果自己不谨慎,一方面维稳不利、一方面又制造更多内部矛盾

后来唐的开国顶梁柱 比如徐懋功、李靖等都是前朝后代来报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4
发表于 2013-9-27 15:01 |只看该作者
项羽就是想恢复分封那一套,自己做地盘最大的楚王

眼界决定上限,或许刘邦一开始没想当皇帝,但是他手下的谋士们已经看出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你不上,别人也会上,想关起门过自己日子是不可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1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铁树枝

5
发表于 2013-9-27 15:07 |只看该作者
25岁无能力男 发表于 2013-9-27 15:01
项羽就是想恢复分封那一套,自己做地盘最大的楚王

眼界决定上限,或许刘邦一开始没想当皇帝,但是他手下 ...

你搞错了。汉朝一样搞分封,汉朝初建刘邦及大臣们总结秦国速亡的教训,
其中一个结论就是郡县制不如分封,刘氏子孙分封到各地,
这样國镓出现动乱了,刘家的人就团结起来國镓就不会垮掉。
所以刘邦又搞起了分封,直到汉景帝时候诸侯国尾大不掉,爆发七国之乱,
后来汉武帝就不断削夺诸侯国,搞推恩令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0

好友

17万

积分

黑暗执政官

2013年夜饭

6
发表于 2013-9-27 15:12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
从大道理讲,项羽和刘邦一个是分封,一个是郡县,
分封是名义统一实质还是一个分裂局面,郡县才是真的统一。
统一是大势所趋,所以刘邦赢。
我是从小的方面讲的,这两个人比较,刘邦比项羽厚道,所以大家愿意跟刘邦。
待会把她带到我房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0

好友

3930

积分

飞龙

7
发表于 2013-9-27 15:18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的意思,未必就是统一好,但统一确实是大势所趋,什么是大势所趋,大势所趋就是阻力最小的方向,历史总是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发展。郡县制带来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这是前所未有过的,历史愿意去尝试。而诸侯分封是一种不稳平衡,这个系统平衡的背后是实力的均衡,而均衡永远只能是一种状态,一旦发生了不均衡,就会造成系统的紊乱,秦国就是这个不均衡。
不以风骚惊天下,只求淫荡动世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大和

8
发表于 2013-9-27 15:22 |只看该作者
NeVeRGoNe 发表于 2013-9-27 15:07
你搞错了。汉朝一样搞分封,汉朝初建刘邦及大臣们总结秦国速亡的教训,
其中一个结论就是郡县制不如分封 ...

是的,中国是到汉武帝推出推恩令以后才真正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0

好友

3930

积分

飞龙

9
发表于 2013-9-27 16:17 |只看该作者
新建文件夹 发表于 2013-9-27 15:12
有道理。
从大道理讲,项羽和刘邦一个是分封,一个是郡县,
分封是名义统一实质还是一个分裂局面,郡县才 ...

从周以来,一直到汉朝灭亡,中央炡椨选拔人才,又没的科举考试,除了皇帝或者诸侯王亲自提拔,大臣推荐,从平民到官员,都是靠大家推举,而大家推举,年龄都是一个重要的依据,那时候人们认为“长者”,都很宽厚仁和,社会阅历丰富,能够做官,刘邦在当时就是被认为是长者
不以风骚惊天下,只求淫荡动世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32

主题

5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战队
[S.lian]
种族
Zerg

2012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011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011中国少年先锋队八达支队副总队

10
发表于 2013-9-27 16:21 |只看该作者
刘邦一开始也封王的,只不过,七王之乱之后就削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32

主题

5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战队
[S.lian]
种族
Zerg

2012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011年度八达十大水友 2011中国少年先锋队八达支队副总队

11
发表于 2013-9-27 16:25 |只看该作者
所谓尊王攘夷那套在战国已经行不通了,都在相互兼并,基本也都进行了变法图强,不过秦朝变法最彻底,所以他能赢,
秦朝的强是建立在,对外的锐意进取之上的,各种严酷法令,让老百姓种地有饭吃能打仗却不能经商富裕起来,得了天下之后,这时候就茫然了,
天下安定了谁不想奔小康?秦朝的那套就不适用了,其实只要调整下就好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1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铁树枝

12
发表于 2013-9-27 16: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eVeRGoNe 于 2013-9-27 16:34 编辑

其实没那么复杂,这个均衡那个均衡的,这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周朝生产力水平极低,铁器牛耕东周才开始出现,
而且那时交通也很落后,政令不可能通行全国,如果不实行分封,周天子发一道命令,要几年才能传遍全国,
周天子管不了那么大的地盘,选择分封制是因为管理成本低而已。
随着社会的发展,秦朝实行郡县制是一个伟大进步,而且秦朝并不是因为郡县制才亡国的,
但刘邦总结秦速亡的教训总结错了又搞白马盟誓复辟分封,实行分封和郡县并行的制度,
后来分封制容易诸侯不听令于中央炡椨的缺点一再体现出来后,分封制就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0

好友

287

积分

机枪兵

13
发表于 2013-9-27 16:3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别愁可以上百家讲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1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铁树枝

14
发表于 2013-9-27 16: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eVeRGoNe 于 2013-9-27 16:39 编辑

在中国分封制被大一统的郡县制取代是自然而然的事。
根据地缘政治学说,中国的这块土地上只能长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的制度,这和欧洲不一样。
就是现在退回到石器时代重新进化,中国还是只能发展成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0

好友

17万

积分

黑暗执政官

2013年夜饭

15
发表于 2013-9-27 16:43 |只看该作者
NeVeRGoNe 发表于 2013-9-27 16:38
在中国分封制被大一统的郡县制取代是自然而然的事。
根据地缘政治学说,中国的这块土地上只能长出中央集权 ...

和欧洲有哪些不一样,能展开讲讲么?
欧洲分封的历史比较长
待会把她带到我房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1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铁树枝

16
发表于 2013-9-27 17: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eVeRGoNe 于 2013-9-27 17:31 编辑
新建文件夹 发表于 2013-9-27 16:43
和欧洲有哪些不一样,能展开讲讲么?
欧洲分封的历史比较长


简单说一下吧,
1中国的地形是三面,东边南边是海,西南和西边是高山,北边是西伯利亚,天然的屏障阻挡了各种文明的强势进入交流(不是绝对的),而欧洲基本上就是一个大平原一马平川,欧洲这块地方是几大人类文明发源地集中的周边区域,各种先进文明、游牧民族和各种蛮族,文的武的,各种交流,而中国是人类文明的远支,比较封闭和单一,缺乏其他先进文明的挑战。
2中国是大陆文明,中国东边南边一出门就是太平洋,海况很差,航海技术不成熟的时候,出海就是自杀。加上前面的原因,这么大一块肥沃的土地,资源又丰富,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能自给自足,所以中国只适合搞农业,欧洲文明起源于地中海沿岸,那里海面平静,航海技术不用太好就能在海上远行。海岛众多无法自给自足,天然需要交易,所以商业容易发展起来。
    农业文明宗法制很重要,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中央集权确立就自然而然,中央集权天然的追求大一统,对土地和人口的扩充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即使付出血的代价也要占有。而商业文明重视个人平等,他们的城邦制,诸侯和领主的关系更多是依附,而不是绝对的听命,领主对分封的城邦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控制欲,这样分封制就容易持续很长时间。商业文明重视利益,不一定非要你死我活,我通过贸易一样可以强大。(只是相对而言,欧洲一样有兼并战争)
3此外,农业生产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兴修水利,挖运河什么的,动不动要征发成千上万的人,如果是小国办不了这种事,而且中国气象地质条件不好,小国闹个天灾就大伤元气,很容易被大国吞并。欧洲气象地质条件比中国好很多,这些需求要小很多。

想到哪就写到哪,条理不是很清晰,还有很多文化宗教的原因,先说这么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航母

17
发表于 2013-9-27 17:56 |只看该作者
NeVeRGoNe 发表于 2013-9-27 15:07
你搞错了。汉朝一样搞分封,汉朝初建刘邦及大臣们总结秦国速亡的教训,
其中一个结论就是郡县制不如分封 ...

封王归封王,但是和周的封建制度还是不一样吧,晋武帝也封王,也是要皇族守四方,总不能说也走周的老路吧

其实项羽想要的封建和周还不太一样,他想要的是战国那种状态,分裂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1

好友

5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铁树枝

18
发表于 2013-9-27 18:0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eVeRGoNe 于 2013-9-27 18:07 编辑
25岁无能力男 发表于 2013-9-27 17:56
封王归封王,但是和周的封建制度还是不一样吧,晋武帝也封王,也是要皇族守四方,总不能说也走周的老路吧 ...


封建这个概念简单的说就是独立王国,人事权财政权军权都归自己管,所以刘邦搞的分封和周的分封是一回事,但汉朝除了分封,也还有郡县制,也就是说除了天子脚下的地盘,其他的地方不是所有的土地都拿来分封,这和周不一样。
分封在汉以后也不时出现,明初燕王朱棣,清初平西王吴三桂都是分封的国王,在自己的地盘上都能任命官吏,都有军队。不是说汉之后就没分封了,但分封制不再是主流,都是个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0

主题

0

好友

13万

积分

主区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19
发表于 2013-9-27 18:06 |只看该作者
原创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又打出gg了 该用户已被删除
20
发表于 2013-9-27 18:42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主题

2

好友

10万

积分

黑暗执政官

21
发表于 2013-9-27 21:41 |只看该作者
别愁BloodBrood 发表于 2013-9-27 16:25
所谓尊王攘夷那套在战国已经行不通了,都在相互兼并,基本也都进行了变法图强,不过秦朝变法最彻底,所以他 ...

呵呵,商鞅之后没有强力人士给出平定天下后的治国良方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0

好友

3930

积分

飞龙

22
发表于 2013-9-29 09:43 |只看该作者
upupup
不以风骚惊天下,只求淫荡动世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主题

3

好友

4万

积分

光明执政官

23
发表于 2013-9-29 11:0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8

积分

农民

24
发表于 2013-9-29 11:11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八达网    

GMT+8, 2025-11-27 04:1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