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763
- 帖子
- 18723
- 积分
- 32669
- 阅读权限
- 80
- 注册时间
- 2005-9-5
- 最后登录
- 2015-6-3
- 在线时间
- 13675 小时
|
经过简单的google搜索,在收集各类数论事实的在线网站OEIS上,已有人借助计算机找到了上述猜想的前1000个反例 (Martin N. Fuller, Janis Iraids)——王骁威的结果和他们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但两位程序员似乎没有正式发表这个结果的兴趣。
更早的,在2008年初,一位俄罗斯数学爱好者就在某数学论坛发表一个反例。《未解决的数论问题》的作者盖伊(今年96岁)还尝试联系那位俄国人,希望把他的发现收入新版中。
--------------------------------------------------------------------------
如此说来,王骁威的学术素养有限,甚至并没有事先搜检文献;而《数论杂志》的编辑也有审稿失职之责。
即便如此,在我看来,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一个普通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做出一个结果并发表出来,对于其本人都是很大的激励。毕竟好奇心和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始终是值得赞扬的。
说到这里,不可避免地要说回最初的南都的那篇报道。实际上王骁威同学的研究属于重复工作,重要性十分有限,对于学术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南都略显夸大和含沙射影批评体制的报道,无疑将王骁威推到了所有人的放大镜之下。当批评和议论像潮水一样涌来时,不知道这时带给王骁威更多的是激励还是压力。
另一方面,如果是因为羡慕刘路的经历,企图在很冷门的领域里解决一两个问题藉此成名,则显得很无趣和没有意义。毕竟学术需要脚踏实地。即便是刘路本人,也始终清楚,“seetapun问题只是数理逻辑中的一个问题,在反推数学中很重要,但在数学中并没什么重要性。数理逻辑在数学中并不主流“。
最后,愿这次的热议,不会给王骁威造成太多的负面影响。
http://www.guokr.com/post/3829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