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网

标题: 四川军阀刘文辉:如果县炡椨大楼比学校好,则把县长就地处决! [打印本页]

作者: RedGuest    时间: 2010-4-16 20:11
标题: 四川军阀刘文辉:如果县炡椨大楼比学校好,则把县长就地处决!
1935年,四十岁的刘文辉被侄子刘湘逐出成都,落草雅安,出任西康建省委员会主
任。1939年1月1日,国民炡椨正式任命刘文辉为西康省主席。
主政西康期间,他十分重视教育。1939年,在一次演讲中,他对国立康定师范专科
学校的学生们说:“你们这些学生,很有希望,很有前途,我们國镓很需要你
们,你们是我们國镓的后起之秀。特别是我们这个康定、康巴地区文化素质比较
差,希望你们,好好地学习,把你们的文化程度提高,把你们的知识提高,将来为
这个康巴做点贡献。”
1930年代,摄影师孙明经在西康省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学校校舍大都宽敞明亮,学
生衣着整齐,令人耳目一新。而一些县炡椨却破烂不堪。好奇的孙明经就问一位县
长:“为什么县炡椨的房子总是不如学校?”县长回答:“刘主席说了,如果县炡椨
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刘文辉的话是有些不中听,但话粗理不糙:教
育不兴,焉何能把西康“变边地为腹地”?
为了表示对刘文辉的响应,当时的巴安县县长赵国泰就曾放下繁忙的公务,亲自到
当地小学代课教书,当起了国语老师。他的行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刘文辉治
下的西康省,重视教育早已成为自上而下、实实在在的行动。
作者: 马诺    时间: 2010-4-16 20:12
..................
作者: 娃娃打手    时间: 2010-4-16 20:13
真凶悍啊
作者: iamahasd    时间: 2010-4-16 20:38
本帖最后由 iamahasd 于 2010-4-16 20:44 编辑

所以说日记抗战,地图开疆就是好,立言果然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啊。
过几十年后做新闻随便怎么写都行,反正随新一代作者的喜好了。现在个个说影帝,几十年后大量的纪录片和文章出炉,谁还记得影帝这个说法呢?

-----------------

刘文辉治下的西康省,重视教育早已成为自上而下、实实在在的行动。然而西康人民付出的代价是被预征了未来几十年的税款,在1939年时就把1939年到 1997年的近60年税款全部预征了。当然这比刘存厚的川陕边防军一口气预征到2050年还是稍微厚道了一点。

-----------------

在刘文彩担任川南税捐总局总办期间,统管川南 81个县(当时四川有146个县)的税收,苛捐杂税达150余种。其中田赋一项,一年数征,有时竟一年预征12年的田赋,到1932年时已预征到1962 年(预征田赋为当时四川军阀的普遍敛财手段,有的已经预征到1980年以后)了。仅收税一项,刘文彩每年就可征收近1200万元的税款。
作者: RedGuest    时间: 2010-4-16 20:54
所以说日记抗战,地图开疆就是好,立言果然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啊。
过几十年后做新闻随便怎么写都行,反正随新一代作者的喜好了。现在个个说影帝,几十年后大量的纪录片和文章出炉,谁还记得影帝这个说法呢?

- ...
iamahasd 发表于 2010-4-16 20:38


不晓得你的文章来源,凤凰卫视有个节目,叫《刘文彩》的纪录片,可以看一下。
其实刘文彩对自己乡里人还是非常好的,他的钱财来自对在家乡以外的盘剥
作者: razor-fantasy    时间: 2010-4-16 20:59
所以说日记抗战,地图开疆就是好,立言果然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啊。
过几十年后做新闻随便怎么写都行,反正随新一代作者的喜好了。现在个个说影帝,几十年后大量的纪录片和文章出炉,谁还记得影帝这个说法呢?

- ...
iamahasd 发表于 2010-4-16 20:38

你来点具体数字三~

一百多项——一项一个铜板也是征,一个袁大头也是征~

我只想知道所征数目占老百姓人头收入的多少比例~
作者: hasuprobe    时间: 2010-4-16 20:59
有意思吗?
作者: razor-fantasy    时间: 2010-4-16 21:00
不是很清楚解放前四川人民的收入是不是还不到四川GDP的8%啊~
作者: iamahasd    时间: 2010-4-16 21:04
不晓得你的文章来源,凤凰卫视有个节目,叫《刘文彩》的纪录片,可以看一下。
其实刘文彩对自己乡里人还是非常好的,他的钱财来自对在家乡以外的盘剥
RedGuest 发表于 2010-4-16 20:54

田赋预征不需要什么来源就知道,民国时全国都是这么干的,只不过四川军阀干的最离谱,这也是红四去了发展那么快的重要原因。
刘文彩现在翻案的厉害,翻案的书早就出来了,不过总体上翻不出什么道道的。四川刘家势力很大,刘文辉最后也和TG走了,也不好太打击他,现在就又蠢蠢欲动了。
刘文彩对自己里人还是非常好的,他的钱财来自对在家乡以外的盘剥---这个就是最大的罪恶了啊,如果你能保持你一贯的逻辑的话。
作者: 流星雨下    时间: 2010-4-16 21: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iamahasd    时间: 2010-4-16 21:17
不是很清楚解放前四川人民的收入是不是还不到四川GDP的8%啊~
razor-fantasy 发表于 2010-4-16 21:00

这个有什么好笑的,居然和军阀谈GDP,还比例多少,这个才是真正可笑啊。

-----------------

据有关统计资料:民国初年,四川军队不过5个师,数万人,由于各大小军阀拼命扩军,招匪成军,培植称王称霸的私人势力,不到5年,四川的军队便膨胀到40 余万。军队多了,养活军队的粮饷便须臾不可少,因此,各大小军阀为聚敛军费,致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篦梳耙剔,无孔不入。单是田赋及预征,在各军防区多达四、五十年,征收总额三亿以上。(四川图书馆资料室:《四川军阀对田赋的搜刮》、《四川军阀史料》第一辑,第359页。)    这是总的一个数字,那么,承担征缴捐税的实际情形如何呢?我们以新繁、蓬溪县志有关数据,来看农民承担的田赋预征、特征、附加捐税有多么严重。《新繁县志》载: “民国十二年预征至十三至十六年,十三年预征至十七年,十四年预征到十八年至二十四年,十五年预征到二十四至二十九年,十七年预征到三十四至三十六年,十九年预征到三十七至四十三年,二十年预征到四十四至五十一年,二十一年预征到五十二至五十七年,二十二年预征到五十八至六十二年,二十三年预征到六十三至七十年。其粮税既属预征,而对提前发行垫券,按籍诛求,急如星火。”《蓬溪县志》的记载更加触目惊心:“民国六年征粮一次108500元,七年征粮一次 108500元,八年征粮一次、征清乡费一次10200余元,九年征粮一次9400余元,十一年征粮二次188000元,十二年征粮一次154000元,十三年征粮一次188000元,十四年征粮二次196000元,十五年预征大粮342000元,十六年预征大粮359000元,十七年预征大粮 448000余元,十六年预征大粮449000元,十九年预征大粮517000元,廿年预征大粮412000余元,……。”这仅仅是军阀盘剥百姓的一般性数字,地主恶霸对农民的搜刮,土匪的劫掠尚不在内。
作者: razor-fantasy    时间: 2010-4-16 21:18
这个有什么好笑的,居然和军阀谈GDP,还比例多少,这个才是真正可笑啊。

-----------------

据有关统计资料:民国初年,四川军队不过5个师,数万人,由于各大小军阀拼命扩军,招匪成军,培 ...
iamahasd 发表于 2010-4-16 21:17

我问你平均人头多少?
你给个总数不直观啊~
作者: iamahasd    时间: 2010-4-16 21:19
随便一个例子

-------------

张三兴是四川某农村一位家境殷实的农民。如果不是老天特别与农民过不去,靠着一家人披星戴月的劳作,丰收之年他也能够在春节时宰杀一头肥猪,酿上几瓮米酒;即便一般的荒年,凭借多年来积攒下来的微薄积蓄,他的一家人也不至于受冻挨饿。
  在清朝的爱新觉罗们没有倒台以前,他知道自己是大清的臣民,需要向大清交纳田租和各种还不算太重的赋税。等到大清终结,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中华民国的公民,到底是皇帝陛下还是总统大人在北京坐江山,张三兴没有太大的兴趣,他的兴趣在于侍弄他视若子息的庄稼和牲口。
  时光一晃到了20世纪20年代,张三兴惊讶地发现,他现在已经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哪位大人的臣民了:那是一个混乱的军阀混战时代,正如民谣里说的那样: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只要手里有足够的枪杆子,军阀们便可以割据一方。在甲军阀统治的那段时间里,他对其领地的人民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一年交多少田租,多少赋税,全由他说了算;等到甲军阀倒台或是被赶走,乙军阀上台之后,一切又得由乙军阀说了算。最令张三兴和张三兴这样的底层民众伤心愤怒的是:甲军阀刚刚征收了田租赋税,可一会儿功夫又被乙军阀轰下台,而乙军阀对甲军阀刚刚征收过的田租赋税根本就不予承认。这样,张三兴们只得勒紧肚皮再交一次。
  更为头痛的是,自古以来田赋都是一年一征。可到了军阀们统治四川的时代,这个自古以来的公理被他们“勇敢”地打破了:田赋可以一年两征、三征、四征,最多的竟然一年八征。这种征法怎么搞呢?那就是预收。也就是说,比如今年是1926年,张三兴的田赋已经完清了,但甲军阀一纸通告,现在开始预征明年的田赋,张三兴除了乖乖地上交,又能有其它什么办法呢?
  也许像张三兴这样的殷实之家,如果只是在某一年预征下一年的田赋,他的日子勉强还可以对付。要命的是,这种预征搞到后来几乎一年预征几次,田颂尧的二十九军驻防射洪县时,一年竟然片了14次,一个月征一次还要多。耸人听闻的是灌县和安县,灌县预征到了1991年,而安县则预征到了1993年。当时四川田赋每亩的最高征额:“较之外省,约为4倍,较之日本,则为 10倍,较之美国竟达21倍。”同样是一亩地,四川农民得交出相当于美国农民21倍的粮食,这在基本靠精耕细作并依靠人力畜力的四川,是一种比杀鸡取卵还要短视的行为。
  但军阀们并不对这种短视行为感到半点不安,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防区能维持多久,就像张三兴们不知道自己的苦苦忍耐还有多少底限一样。
  让张三兴们难以忍受的还不仅只是预征到了孙子辈的几十年以后的田赋,各种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也是勒在他们脖子上的一条令他们窒息的绳索。比如张三兴偶尔进一趟县城,如果他打赤脚的话,当局会认为他有碍观瞻,将征收赤脚税;如果他穿上自制的草鞋的话,当局则会指责草鞋不卫生,得收取草鞋捐。种鸦片的交上烟捐,不种的也要交上懒捐。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凡是家里有厕所的人家,还得向官方交纳厕所捐。当时一副很有名的对联,对这种敲骨吸髓的压榨作了无情的嘲讽: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剩屁无捐。
作者: razor-fantasy    时间: 2010-4-16 21:20
另外不光给总数——请给出你文中的单位是什么?

国民党后期的法币金元券同样以‘元’为单位~

这个‘元’到底是什么货币的单位,当时四川大体人均以这个货币为单位平均收入多少元?
作者: razor-fantasy    时间: 2010-4-16 21:23
随便一个例子

-------------

张三兴是四川某农村一位家境殷实的农民。如果不是老天特别与农民过不去,靠着一家人披星戴月的劳作,丰收之年他也能够在春节时宰杀一头肥猪,酿上几瓮米酒;即便一般 ...
iamahasd 发表于 2010-4-16 21:19

某农村?哪个府哪个县哪个乡哪个村?
作者: iamahasd    时间: 2010-4-16 21:25
另外不光给总数——请给出你文中的单位是什么?

国民党后期的法币金元券同样以‘元’为单位~

这个‘元’到底是什么货币的单位,当时四川大体人均以这个货币为单位平均收入多少元?
razor-fantasy 发表于 2010-4-16 21:20

还kmt后期呢
你看到是在说刘文辉主政四川时期了么?你知道那是什么时候么?你有基本的历史知识么?
不学无术就好好多看点书吧,不要随便在这里继续暴露你的无知了
再见不回了
作者: razor-fantasy    时间: 2010-4-16 21:31
又来一个看不懂中文的~

你讲故事好歹要有理有据翔实一点嘛~

我就问下你文中的货币单位是什么,人均多少,税负比例多少?

是不是google baidu不到搞得你不好意思了?何必嘛~另外你那个例子只能算故事,懂吗?
作者: wanwan    时间: 2010-4-16 21:47
本人毕业于康定师范专科学校
作者: razor-fantasy    时间: 2010-4-16 21:48
本人毕业于康定师范专科学校
wanwan 发表于 2010-4-16 21:47

跑马溜溜的山上~
作者: a2_lovely    时间: 2010-4-16 21:49
本人毕业于康定师范专科学校
wanwan 发表于 2010-4-16 21:47
野鸡大学!
作者: wanwan    时间: 2010-4-16 21:49
那个鬼地方!!
遭不住。。。。
作者: lfzss    时间: 2010-4-16 21:56
英雄不问出处
作者: 526    时间: 2010-4-17 08: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投诚组    时间: 2010-4-17 11:00
恁个遭的住

傻逼军阀 鱼肉乡里 就因为说了一句这样的话 就遭你膜拜了?

这句话显然是说得相当有水平的,说过 执行过没?

一个鱼肉乡里的军阀即使他喊过这种口号,只能说这B SHOW得好

喊过口号就觉得他比现在的XXX 还强? 简直脑残




欢迎光临 八达网 (https://www.8-da.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