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网

标题: 杨阑的老公照片,看了下.......... [打印本页]

作者: 我爱吧大    时间: 2007-10-14 11:29
标题: 杨阑的老公照片,看了下..........
美国纽约

 一个年轻漂亮的美国女孩在美国一家大型网上论坛金融版上发表了这样一个问题帖:我怎样才能嫁给有钱人?

  “我下面要说的都是心里话。本人25岁,非常漂亮,是那种让人惊艳的漂亮,谈吐文雅,有品位,想嫁给年薪 50万美元的人。你也许会说我贪心,但在纽约年薪100万才算是中产,本人的要求其实不高。

  这个版上有没有年薪超过 50万的人?你们都结婚了吗?我想请教各位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嫁给你们这样的有钱人?我约会过的人中,最有钱的年薪 25万,这似乎是我的上限。要住进纽约中心公园以西的高尚住宅区,年薪25万远远不够。我是来诚心诚意请教的。有几个具体的问题:一、有钱的单身汉一般都在哪里消磨时光? (请列出酒吧、饭店、健身房的名字和详细地址。)二、我应该把目标定在哪个年龄段?三、为什么有些富豪的妻子看起来相貌平平?我见过有些女孩,长相如同白开水,毫无吸引人的地方,但她们却能嫁入豪门。而单身酒吧里那些迷死人的美女却运气不佳。四、你们怎么决定谁能做妻子,谁只能做女朋友? (我现在的目标是结婚。)”——波尔斯女士

  下面是一个华尔街金融家的回帖:

  “亲爱的波尔斯:我怀着极大的兴趣看完了贵帖,相信不少女士也有跟你类似的疑问。让我以一个投资专家的身份,对你的处境做一分析。我年薪超过50万,符合你的择偶标准,所以请相信我并不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从生意人的角度来看,跟你结婚是个糟糕的经营决策,道理再明白不过,请听我解释。抛开细枝末节,你所说的其实是一笔简单的“财”“貌”交易:甲方提供述人的外表,乙万出钱,公平交易,童叟无欺。但是,这里有个致命的问题,你的美貌会消逝,但我的钱却不会无缘无故减少。事实上,我的收入很可能会逐年涕增.而你不可能一年比一年漂亮。

  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我是增值资产,你是贬值资产,不但贬值,而且是加速贬值!你现在25,在未来的五年里,你仍可以保持窈窕的身段,俏丽的容貌,虽然每年略有退步。但美貌消逝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如果它是你仅有的资产,十年以后你的价值甚忧。

  用华尔街术语说,每笔交易都有一个仓位,跟你交往属于“交易仓位”(tradingl position),一旦价值下跌就要立即抛售,而不宜长期持有——也就是你想要的婚姻。听起来很残忍,但对一件会加速贬值的物资,明智的选择是租赁,而不是购入。年薪能超过50万的人,当然都不是傻瓜,因此我们只会跟你交往,但不会跟你结婚。所以我劝你不要苦苦寻找嫁给有钱人的秘方。顺便说一句,你倒可以想办法把自己变成年薪50万的人,这比碰到一个有钱的傻瓜的胜算要大。

  希望我的回帖能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对“租赁”感兴趣,请跟我联系。”——罗波.坎贝尔(J·P·摩根银行多种产业投资顾问)

中国北京

......一切皆有可能啊......

[ 本帖最后由 我爱吧大 于 2007-10-14 12:05 编辑 ]

2006101116552935bc9.jpg (20.29 KB, 下载次数: 12)

2006101116552935bc9.jpg


作者: coolman    时间: 2007-10-14 11:29

作者: =PNZ=Milan    时间: 2007-10-14 11:29
这种人才真的猛
作者: 永远的爱理    时间: 2007-10-14 11:31
苦练星际***
作者: [CUGL].eyeS`    时间: 2007-10-14 11:33
草草草
作者: 右脚拉小提琴    时间: 2007-10-14 11:33
我跟吴征吃过饭
作者: evecastle    时间: 2007-10-14 11: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伊甸儿    时间: 2007-10-14 11:34

作者: 小田鼠    时间: 2007-10-14 11:35

作者: H.o.T.SuMMeR    时间: 2007-10-14 11:36
知道人家多有钱多聪明什么地位吗。。。
作者: rija    时间: 2007-10-14 11:37
有钱嘛~
作者: 圣斗士星矢    时间: 2007-10-14 11:37
syp
作者: 孤单抗体    时间: 2007-10-14 11:37
搞"巴灵顿大学"的"假学历的2比青年啊,真委琐啊
杨澜配他真是白瞎了
作者: lhs1128    时间: 2007-10-14 11:41
貌似是阳光卫视或其他电视台的董事啊
作者: 我爱吧大    时间: 2007-10-14 11:41
不管多有钱

不管多有地位

在他们的激情时刻

双方真的能一库吗?
作者: iamahasd    时间: 2007-10-14 11:49
[:101] [:101]
作者: robby    时间: 2007-10-14 11:50
唉~~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
作者: opos    时间: 2007-10-14 11: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易水寒    时间: 2007-10-14 11:52
原帖由 我爱吧大 于 2007-10-14 11:41 发表
不管多有钱

不管多有地位

在他们的激情时刻

双方真的能一库吗?
.
..
作者: faye2500    时间: 2007-10-14 12:00
真煞笔
男人不是看长相的
作者: 黑友    时间: 2007-10-14 12:01
头依次看到。感谢
作者: Los`angels    时间: 2007-10-14 12:02
能满足杨阑了 ...
作者: 我爱吧大    时间: 2007-10-14 12:07
原帖由 faye2500 于 2007-10-14 12:00 发表
真煞笔
男人不是看长相的


应该不能看长相

或光看其它

什么都得看大局

就象因为平常一直看你帖子

偶尔看你有这样的回复

也不会骂你SB
作者: Plu_Friend    时间: 2007-10-14 12:17
吴征太强了,不是一点点的强
作者: 漂亮宝贝    时间: 2007-10-14 12:22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作者: luluka    时间: 2007-10-14 12:23
看我签名- -
作者: 朴善英    时间: 2007-10-14 12:24
原帖由 易水寒 于 2007-10-14 11:52 发表
.
..


作者: 我爱吧大    时间: 2007-10-14 12:35
原帖由 Plu_Friend 于 2007-10-14 12:17 发表
吴征太强了,不是一点点的强


是的


作者: 我爱吧大    时间: 2007-10-14 12:49
吴征资料补充:

一个白手起家的公司如何在短短不到三年时间内资产值飙升了100倍,银行负债为零,并快速走向盈利的

    国际金融报记者  万里江  发自上海

    阳光卫视=阳光文化?

    吴征又胖了,妻子杨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常叮嘱他要减肥,她告诉吴征的助理,吴先生不能再胖了,你们要注意吴先生的饮食。助理们也没有办法,吴征爱吃肉的“不良习惯”不是一两天形成的,短期内难以“矫正”,再加上最近高兴事不断,心宽体胖,想不胖也难。

    就在本周一,这对明星夫妇刚刚完成了一笔大手笔的运作,他们领导的阳光文化媒体集团(HK,0307)对外表示,公司已经同意将旗下阳光卫视及阳光文化网络70%权益作价8000万元人民币,出售给星美传媒,其中5000万元以阳光未来3年内,为星美制作电视节目为代价。双方成立合营公司,共同运营阳光卫视。

    此次股权出让前,坊间早有传闻,媒体均对星美传媒更感兴趣,这个内地隐形的传媒大亨一直在不声不响地进行大手笔的资本运作,通过并购迅速发展,这样的资质着实让媒体兴奋。而对于阳光文化,更多的评论则倾向于同情,这个从一出身就备受关注的明星企业屡屡被曝光遭受亏损之苦,这次联盟被理解为“迫不得已”和“被收编”,似乎并不值得作为集团行政总裁的吴征高兴。

    然而人们可能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数字:此次交易涉及的阳光卫视相关资产占阳光文化审计前总资产约5%,销售额占整个集团总营业额的20%。

    5%和20%都是一个小数字,从另一个角度看,除了阳光卫视,阳光文化还有95%的资产和80%的销售额,它们在哪?它们都是什么?普通人印象当中的阳光卫视就是阳光文化的看法看来要重新审视一下了。

    继续探究一下阳光文化发展的历史和香港联合交易所的0307(阳光文化)和8010(现代旌旗出版集团)等几支股票,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至此次交易完成之日止,阳光文化已经成功地堵住了阳光卫视这个“大窟窿”,胜利地赢来了盈利的曙光。

    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内,阳光文化资产值飙升了100倍,银行负债为零,悄然间,它已经搭建起了一个涵盖卫星及有线电视频道播出,电视制作与发行,音像出版发行、书籍、报刊、杂志出版与发行、互联网与广告代理等跨媒体的知名文化传媒企业雏形,业务范围包括电视、教育、出版三大块。(见附图)在这个帝国中的每一个实体都是“落地生根”的两岸三地的著名品牌,且每块业务都在盈利或已经找到了实现盈利的模型。

    这就是吴征夫妇的欣喜所在,常戏称为妻子“打工”的吴征在三年中从未间断对盈利的追求,三年中,他在资本市场纵横驰骋,虽历经坎坷,却终遂所愿。

    创业艰辛

    “真是不容易。”谈及这一系列的并购联盟,吴征自己忍不住得意。这个曾在世界各国闯荡的年轻人立志要和杨澜实现自己梦想,却不得不让自己的企业实现盈利,否则,一起都是空谈。

    忆往昔,不甚感慨。早在1999年,吴征就确定,将来的阳光文化一定要两条腿走路,一个是播出频道的盈利,另一个是收费电视和发行广告的收入,当时,一切都是围绕着阳光卫视来的,在他们看来,阳光卫视要坚定地走收费电视的道路。

    作为一个民营的传媒企业,阳光文化一开始的路就不是很顺,他们既无国营媒体的垄断地位和广泛的覆盖率,也没有国际传媒巨头的支持,所以财力是很有限的,而传媒本身又是大投入、长期回报的产业,阳光文化走过了一个艰辛的探索之路。

    从阳光文化成立至今,他们共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0年8月公司成立之日至2001年4月,是为初创期。阳光卫视以一个历史文化供应商的形象亮相电视界,坚持走高端路线,在短期内迅速成为受大众欢迎的象征性品牌。

    但此时的开支也是相当巨大的。阳光卫视开建时预计一年要投入2亿港币,结果前6个月就有了1.2亿港币的开销,尽管和凤凰卫视、NOW(世界网络)等相比,它的开支并不算大,但已经消耗了相当一部分资金,阳光文化面临成立后首次困境。

    从2001年4月始,阳光文化管理层认为公司已经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他们面临着三种选择:第一,放弃卫视,保留节目制作与发行;第二,引入战略合作伙伴,降低成本,将卫视撑下去;第三,走向跨媒体,逐步降低卫视的资产比例。

    在第一个选择中,吴征立马找到了香港的一家电视台,欲寻求50%―50%的合资,作价数亿港元,这样可以马上解决节目源和资金的问题,但董事会考虑再三,还是否决了这个提案。

    在第二种选择中,吴征也是屡屡碰壁,但这并没有打击吴征的信心,凡是有可能合作的单位都在他的视野之中,这个时候,新浪出现了。

    和新浪的联盟极大地刺激了阳光文化管理层的信心,他们认为这是后两种选择的完美结合,有了新浪这个强大的合作伙伴,他们能迅速取得成功。

    但成功不会来得太容易,这段当时被誉为“光水姻缘”的经典合作却因为网上及媒体负面攻击下导致新浪内部意见不一,而出现“合而不并”的怪现象,最终以吴征顾全大局淡出新浪董事会而作罢。

    内忧外患

    到2001年底,阳光文化管理层已经深深地意识到尽管以适合收费电视的专题电视节目为主开拓市场的商业模型从长线来讲必定是国内电视市场发展的趋势,但从今后3-5年的发展速度本身规律来看,收费电视还没有发展至具有订户规模的程度,故以单一广告收入模式开拓市场的营业模式面临诸多挑战。

    阳光卫视优势纪录片的收视群集中在晚上9点到11点的两个小时,所以它的24小时,开路,免费播出的覆盖已达到3000万户的大众媒体平台只有2个小时的有效收视群的广告销售时间,所以以收费电视的内容去做免费电视收入模式是“阳光卫视”过去不能扭亏为盈的根本所在。

    因此,尽管阳光的管理层通过各种方式将成本一降再降,仍离盈利的目标相去甚远。不过,此时,吴征的跨媒体想法已经逐渐成型,他开始了大规模的收购之旅。

    收购JetTV,JetTV在台湾管理数条电视频道,而且将引进的韩剧和日剧及综合节目推广至新加坡、美国、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市场;收购“京文”,京文是国内领先的音像企业,它拥有雄厚的音像出版分销资源;对“汗音”的收购,汗音是台湾电视广告领先的代理公司,如果和JetTV合并将极大地巩固JetTV的整体竞争力。

    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吴征发现在成功的喜悦之外,自己逐渐走入一个内忧外患的境地。首先是,在连续完成多次收购后,双方公司的融合是个大问题,内部意见如何统一,管理层怎么消化,内部资产如何审定,人员怎么调整,都不是省心的事。而外界在对这连续的大手笔并购赞叹之余也充满了关注,竞争对手更是“备加关注”。一场是非随之而来。

    2001年11月开始,有关于吴征和杨澜二人的人身攻击陆续开始在网上流传,在网上吴被人指为企图掏空新浪,而且其学历、经历和人品都被人打上了个大大的问号:香港各主要媒体和内地一部分主要媒体均收到匿名传真,阳光卫视的主要广告客户和主要合作伙伴亦收到同样内容的匿名信,这些匿名信的内容还通过搜狐等国内知名网站甚至海外网站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称新浪联席主席吴征的两个博士学位(包括复旦大学的博士学位)是假的,但后来《南方周末》进行深入调查后,所有文凭均是真的,只是美国博士学位是含金量不高的,没得到教育部承认的函授文凭,但毕竟公众对名人的特别关注使得所谓假文凭传言已经充斥了网上和业界。

    吴征处于极大的压力中,但他并没有慌张,而是有选择地通过几家主流媒体发表了声明,更多的时候避而不言,他相信,“谣言止于智者”。“人生就是酸甜苦辣走一回,公司也是,要发展,就必然要经受考验,我们只要还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起到点小作用,就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现在的他已经很淡然。

    另一个打击来自贝塔斯曼,在秘密谈判了8个月后,由于贝塔斯曼CEO米德霍夫的突然辞职,3个多亿美元的合作宣布告吹,而且在此期间为了合资公司未来发展方向,阳光文化暂时停止了压缩成本。

    阳光照耀

    痛定思痛,从2002年8月起,吴征认为已经到了要全面完成布局的第三阶段了,前方的道路异常清晰。

    阳光卫视的营运成本从2002年8月开始就一路下调,11-12月间已降至每月400万港币。从2003年开始,他们已经相信能以5000万港币一年以下的成本运作,这样,不管经济环境如何变化,阳光卫视的现金实际收入持平甚至盈利的可能性大大加大。

    不仅如此,阳光文化已经开始让阳光卫视的地位逐步下降,走向真正的跨媒体之路。到如今,阳光文化已经形成了“一个中心,三个基本业务点”。

    “一个中心”是指,将阳光文化媒体集团变成一个“传媒管理及控股公司”的架构,而摆脱过去“投资管理”与“单一营运模式”合一的做法,这样便于将投资及利润回报最大化,即除了实体运营,也要投资收益,而多样化的营运模型与收入来源可以让他们随时调整并能抓住时机去购并盈利好的公司。

    第一个业务基本点是指直营电视业务,由阳光电视制作和JetTv业务组成,阳光电视制作部门从一经营就有很好的利润,JetTv在海外一直有持续的利润。原亏损大户卫视频道在与星美传媒合作及已完成大幅降低成本后实现盈利机会大大增强,而且卫视频道投资于广告客户源主要由星美传媒解决。

    第二个业务基本点就是创立教育事业集团,白天的知识台将推出多种英语教育为主的教育节目并拓展文凭教育、教材出售等多种收费业务。

    第三个业务基本点则是创立出版分销事业集团,在完成对“成报传媒”收购后改名“现代旌旗出版集团”,并与集团旗下出版分销资产进行全面整合,一方面与国内领先企业合作,另一方面引进战略投资者,分享中国出版分销市场数千亿人民币规模的蛋糕。

    这样,控股公司在实现“轻架构”后,其成本与直营实体,如阳光电视制作、京文娱乐等利润相抵,容易实现利润,而各独立上市子公司均通过这次业务重组,有望实现利润,并能够在不同领域寻找不同的战略合作者。

    至此,一个横跨电视、教育、出版三大块的跨媒体集团已经清晰地显现出来,阳光文化已度过生存危机,正在日益展现其夺目的光芒。
作者: SvS_IceTea    时间: 2007-10-14 12:51
好的....
作者: 兽兽    时间: 2007-10-14 13:25
吴博士还是很有“份量”啊




欢迎光临 八达网 (https://www.8-da.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