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网

标题: 感觉高晓松的历史观太牛了,高度无人能及 [打印本页]

作者: 皮衣男    时间: 2014-9-17 08:33
标题: 感觉高晓松的历史观太牛了,高度无人能及
本帖最后由 皮衣男 于 2014-9-17 10:53 编辑

前几天看晓松奇谈,结尾时他说出了这个观点,听了以后感觉绝对是真理

从农业社会开始到工业革命前的近2千年的时间里
1:因为在这段时间内科技基本没有进步,那么每个人能产生的社会价值基本相当,通俗的说就是汉朝的一个农民和明朝的一个农民付出同样的劳动得到的粮食基本是一样的
2:既然每个人个体能创造的社会财富都一样,与所处的时代无关,那么整个社会的财富就与人口成正比。人口多的朝代就强大富裕,人口少的朝代就贫穷弱小。
3:在稳定的社会,人口会自然的增长,直到涨到一个峰值,到了人口瓶颈;土地养活不了这么多人,此时就会出现饥荒,战乱,瘟疫,人口会锐减。人口减少以后社会又会恢复稳定,人口又会自然增长,如此周而复始。
4:社会财富是和人口成正比的,因此朝代的兴衰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减少周而复始。
5:因此历史上的什么光武中兴,开元盛世之类的,并不是当时的皇帝有多么牛逼,只是因为赶上了人口高速增长的好时候,换个别人照样中兴~所以说应该没什么明君昏君之类绝对的界限,区别只是看这个君王处在历史的波峰还是波谷。把李世民放到崇祯时代当皇帝也可能就成了亡国之君,即使能撑下来,那他儿子孙子也躲不开这个历史的必然性。

总之呢,我现在觉得高晓松很牛逼,关键是他高度站的很高,看问题能看出本质来,比之袁老师之流要强很多啊~


直接上视频吧。37分钟开始
http://player.video.qiyi.com/0112805a35b2ed333e359a3d07bef7e8/0/0/v_19rrmmxxtg.swf-albumId=300671000-tvId=300671000-isPurchase=0-cnId=6
作者: rapidfire    时间: 2014-9-17 08:40
不思考,直接感觉这个理解太机械化了
作者: 二爷威武    时间: 2014-9-17 08:45
有点牵强。。。。
作者: flexidte    时间: 2014-9-17 08:46
兄弟,不是高晓松有多牛逼,而是你书读少了。
作者: 新建文件夹    时间: 2014-9-17 08:46
这都是老掉牙的论调了。
作者: 牛clear    时间: 2014-9-17 08:47
恩,有所见地。更佩服他的博学,洋洋洒洒讲一通,北大才子啊,还好老天有眼,给了他一副破皮囊。
作者: 911℃    时间: 2014-9-17 08:48
背后应该有团队
作者: Bookends    时间: 2014-9-17 08:54
能靠嘴皮子出名的,总有些闪光点可以吸收的。。。
作者: [STAR]@heaven    时间: 2014-9-17 08:56
兄弟你书读太少了
作者: 用户名掉包了    时间: 2014-9-17 08:58
熊大威武!
作者: yj8018    时间: 2014-9-17 09:01
不想说啥,我最反感高晓松说历史,说说国外风土人情见闻就算了,历史他真说不好
作者: SimoN    时间: 2014-9-17 09:05

作者: 空气    时间: 2014-9-17 09:05
只想告诉楼主,如果你缺乏最基础的历史观,谁讲历史都能把你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作者: 守护魔    时间: 2014-9-17 09: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xxearth    时间: 2014-9-17 09:09
这。。。如果这算一个论点,也还亮眼,如果他定义这就是历史的全部,那就漏洞百出了。

首先,古代也不全都是农民,其次农业生产效率也是一直有提高的,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后来利用人畜粪便施肥,不是进步?从最初一锄头一锄头挖,到后来有耕牛,效率不是翻了几倍?
再说了,关于盛世和明君,他全盘否定,惟人口论,那么西东汉,北宋南宋,就根本没法解释过去。就近来说,也更解释不了国民党为什么败给珙产黨。
作者: Springsun    时间: 2014-9-17 09:10
被忽悠了啊,没事你走两步.
作者: 伊苏    时间: 2014-9-17 09:10
这个逼只是天天拿别人的东西来卖弄哗众取宠的SB一个
作者: syp    时间: 2014-9-17 09:13
哪牛啊?
作者: fffffffaint    时间: 2014-9-17 09:15
受不了高晓松这样的人都出来教人历史。
作者: atom    时间: 2014-9-17 09:15
不懂。。。
作者: grubbyu    时间: 2014-9-17 09:19
袁老师比他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袁老师那一套五毛接受不了倒是真的
作者: 我不是大米    时间: 2014-9-17 09:19
以偏概全,
作者: PnZ.Billy_Cren    时间: 2014-9-17 09:26
兄弟你书读太少了
作者: 叶特黄    时间: 2014-9-17 09:28
他说的东西 只有家庭妇女不知道
作者: 精神病人    时间: 2014-9-17 09:32
熊大威武!!!!!
作者: jssmail    时间: 2014-9-17 09:35
扯蛋的理论
作者: 依稀有梦    时间: 2014-9-17 09:41
走两步   没事走两步
作者: anizuka99    时间: 2014-9-17 09: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501    时间: 2014-9-17 09:59
笑死人的理论
作者: 人间大炮    时间: 2014-9-17 10:19
多是些老掉牙的观点啊
他不过是个传播者
怎么可能有自己的历史观
又不是专业的历史学者
媴駦飛起码是专业的历史老师
起码的历史资料掌握就甩高晓松不止几条街
作者: 岁月无心    时间: 2014-9-17 10:26
熊大:楼主你要多读点书。
作者: 啪啪啪    时间: 2014-9-17 10:33

作者: maomi198088    时间: 2014-9-17 10:33
兄弟你书读太少了
作者: 皮衣男    时间: 2014-9-17 10:35
我靠,这么犀利的观点在你们眼里都很low,8da还真是高大上啊
这要是我自己的观点被你们说也就罢了,关键这是高晓松大神的观点啊
高晓松是啥人你知道不?你就以为他是个搞音乐的?我就只能呵呵了
作者: [t.h]zhw    时间: 2014-9-17 10:58
缺乏事实依据,完全天使流
作者: Cookie    时间: 2014-9-17 11:18
皮衣男 发表于 2014-9-17 10:35
我靠,这么犀利的观点在你们眼里都很low,8da还真是高大上啊
这要是我自己的观点被你们说也就罢了,关键这 ...

8da最多的就是自己屁都不是,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是垃圾的废物,你要是听他们的意见,就不用过日子了。
作者: Cookie    时间: 2014-9-17 11:21
那些所谓读书多的,怎么连楼主这样一篇帖子写不出来,你们读书多,对历史的理解高于高晓松了?那也去哪儿开个讲坛什么的,看看能有一两个人认可不?

看这个不行看那个垃圾,自己实际是屁都不是的废物,除了长相,不知道你们这种人被高晓松甩多少条街

高晓松再不济,也不会因为请了个知乎毛孩子吃饭而一阵嘚瑟
作者: 我爱淫民B    时间: 2014-9-17 11: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啊当    时间: 2014-9-17 11:34
我觉得说高晓松这个观点不对的
最好能说出反驳他的东西来
要不然言之无物,反而显得有点为了批判而批判

这就是8da和知乎的区别了
作者: haabbe    时间: 2014-9-17 11: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笑三烽    时间: 2014-9-17 12:01
楼主去重读下高三的政治书,历史规律决定历史人物。没有希特勒也有西特勒。没有毝澤崬也有毛泽西。

人口论只是唯物主义的一部分。  楼主确实读书少了。
作者: puro    时间: 2014-9-17 12:12
你这个观点很牛逼,但是熊大说你读书少,那我还是觉得你是傻逼吧。熊大威武!!
作者: 皮衣男    时间: 2014-9-17 12:18
笑三烽 发表于 2014-9-17 12:01
楼主去重读下高三的政治书,历史规律决定历史人物。没有希特勒也有西特勒。没有毝澤崬也有毛泽西。

人口 ...

不知道你是逻辑差还是我理解力差
你说的‘历史规律决定历史人物’不正是帖子里高晓松说的观点吗?你竟然用同样的观点来作为论据反驳,我都看傻了
另外,理科高三不学政治,谢谢
作者: 笑三烽    时间: 2014-9-17 12:29
皮衣男 发表于 2014-9-17 12:18
不知道你是逻辑差还是我理解力差
你说的‘历史规律决定历史人物’不正是帖子里高晓松说的观点吗?你竟然 ...

我的意思是说高晓松的观点,高三政治书上就说了,一个普通的文科高三生都懂,没有什么高大上的。


历史观要结合唯物主义论来看。

作者: 国妓米兰    时间: 2014-9-17 12:32
Cookie 发表于 2014-9-17 11:21
那些所谓读书多的,怎么连楼主这样一篇帖子写不出来,你们读书多,对历史的理解高于高晓松了?那也去哪儿开 ...

照你这逻辑评论中国足球就得踢上國镓队踢进世界杯?
作者: 刁总书记    时间: 2014-9-17 12:36
熊大威武!  我要水晶
作者: 皮衣男    时间: 2014-9-17 12:39
笑三烽 发表于 2014-9-17 12:29
我的意思是说高晓松的观点,高三政治书上就说了,一个普通的文科高三生都懂,没有什么高大上的。

这么说你是支持这个观点了,好的,你是高大上
作者: 笑三烽    时间: 2014-9-17 12:43
皮衣男 发表于 2014-9-17 12:39
这么说你是支持这个观点了,好的,你是高大上

呵呵,如果这都算高大上,我都可以说一通。

高晓松说人口,我说天气,天气变化跟历史。

人口变化实际上是天气的变化,古代都是靠天吃饭。天气好自然人口多,天气差自然要改朝换代。

就算是李世民,遇到几年级端天气也得下台。

这套用的咋样?
作者: 热啊    时间: 2014-9-17 12:44
罗辑思维里面也有说过,其实古代的所谓盛世其实就是人口增长比较快的时候。因为科技发展很慢
作者: [STAR]@heaven    时间: 2014-9-17 12:46
这就是8da傻逼的地方,你发到知乎上说不定真有人会认真的和你说这个理论的傻逼之处,
我只说一条,农耕技术进步是很快的,有好几个方向的进步。包括工业技术变化也是很快的,冶金技术锻造技术,农具的开发设计,水利技术,也是进步很大的,前后差几百年的生产效率是天差地别,仅从这点说他的理论的前提就是不成立的,反例也很多,隋朝几十年就灭了。
任何历史倳件的肯定是多因一果的。根本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人口和经济的相关曲线是他说的哪样。

我认真的说,如果人人都有条件像高晓松这样制作节目的条件,知乎上至少1000多个人比他能喷,水平比他高逻辑比他严谨知识面比他广的随便找可以找出1000多个,只不过8da只可能找出一个。

作者: Springsun    时间: 2014-9-17 12:49
我主要是觉得人口和盛世,谁是因谁是果还说不定呢,炡椨的政策也有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英明的皇帝是真英明.
作者: [STAR]@heaven    时间: 2014-9-17 12:50
本帖最后由 [STAR]@HEAVEN 于 2014-9-17 12:51 编辑

另外逻辑思维和高晓松的节目都是只能看材料不能看结论的节目, 材料准备的好也不是他们本人的功劳,结论都是不忍直视的胡说八道,
每期节目都可以找出很多毛病来。

我前几天还在知乎上怒喷过逻辑思维结论可笑。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310545/answer/30434297

如果不爱看书的偶然看几集比不读书好,
经常看书的人真是看不下去。

作者: Bookends    时间: 2014-9-17 12:51
这贴目测要转化为吵架帖。。
作者: Damocles    时间: 2014-9-17 12:56
高中想过为何封建帝国200多年就崩盘,后来总结是人口增长,生产力不够先进,养不起那么多人,然后崩盘,这也是为何末年天灾不停,因为本身丰年就不够吃,小灾变大灾,然后换代,天下人口留一成,大家重新来过。
这关点真的老旧了,没啥值得称道的,况且他的理论解释不了很多东西,这点来看还不如他一直提的地缘政治观,历史的发展归结到人口实在太片面
作者: 25岁无能力男    时间: 2014-9-17 12:56
太扯淡,光第一条在历史学上就站不住脚,谁告诉他汉代农业水平和明代一样的?

真想研究大历史,还是看看黄仁宇的著作吧,空口总结历史规律,大把的人都可以
作者: 我爱杀人    时间: 2014-9-17 12:58
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肯定不是高晓松原创
知乎去年就讨论过这个问题了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824072
还有我记得以前在哪里看到过这种类似说法 说明清朝代长人口暴增是因为土豆玉米红薯的传入
作者: Cookie    时间: 2014-9-17 13:09
国妓米兰 发表于 2014-9-17 12:32
照你这逻辑评论中国足球就得踢上國镓队踢进世界杯?

评论中国队踢球,可以从个人技术、技战术、临场应变等角度去评价,而不是看到有人说“今天中国队踢得不错”,就上来喷一句:楼主你得多看看足球。自己狗屁不是,狗屁观点都没有,还喷发表观点的人,这样的人不正是论坛的毒药吗?自己有观点,可以发,莫名其妙来显示优越感其实是一坨屎的,这种真的毫无意义。
作者: [STAR]@heaven    时间: 2014-9-17 13:11
我爱杀人 发表于 2014-9-17 12:58
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肯定不是高晓松原创
知乎去年就讨论过这个问题了 http://www.zhihu.com/question/ ...

光看这个帖子,收获就比看高晓松的节目收货大,虽然里面也是胡说八道。

作者: jianzhongx    时间: 2014-9-17 13:14
看了熊大的解释 一下豁然开朗 高晓松瞬间狭隘
作者: xxxearth    时间: 2014-9-17 13:16
本帖最后由 xxxearth 于 2014-9-17 13:17 编辑
[STAR]@HEAVEN 发表于 2014-9-17 12:46
这就是8da傻逼的地方,你发到知乎上说不定真有人会认真的和你说这个理论的傻逼之处,
我只说一条,农耕技术 ...


高晓松说明朝的的农民和汉朝的农民产值是一样的,他们居然信了,那我说现在的农民和汉朝的农民也一样肯定没人信。不能因为我们没生活在那年代就被人一句话忽悠。
汉代耕牛刚开始普及、水车、水磨也没有,我还姑且不论南橘北枳因地制宜的作物选择这些软性的东西。拿什么和明代比?
熊大你还任重道远啊,这么多年了他们这点智商都没有,很痛心啊。
作者: 黑友    时间: 2014-9-17 13:40
高晓松节目看过两期不看了,咋一看好像是对的,为什么有的朝代短有的长
作者: SimoN    时间: 2014-9-17 13:50

作者: CHEN___G    时间: 2014-9-17 14:54
LZ真是读书少,你信高晓松说的也就罢了,但是尽然觉得他高人一定,真是没见识
这观点早就有人提出来过,高晓松也就是拿一些不是主流的史学观点出来唬一虎你这种小学生

作者: 新建文件夹    时间: 2014-9-17 15:59
既然你在点评里问,我就稍微说几句。

你说的这几条都不是啥高深的理论,只要稍微看点历史的都能想到。
你不去历史版看看么,都是老掉牙的论调了。
道理肯定是有但是也不是很全面。

第一条就很典型。首先是很容易想的到,毕竟工业革命前的科技进步有限,农民个人的生产力差别不大。
然后就是有不足,虽然封建社会但技术也有一些改进,比如原始农业的刀耕火种,到春秋的铁器,再到隋唐的步犁。
你要问谁提出过,
有一个名词叫“小农经济”就是专讲农民的这种自给自足,不进取的。

后面的第二条人多國镓就强,废话么。当然也有反例被落后民族征服的。

第三条,历史周期律。黄炎培先生在延安就请教过老毛,只是现在加上了土地承载人口的因素。这个够老的了。
第四条没啥好说的。

第五条,历史的必然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就讲这玩意,并认为什么样的历史环境造就什么样的英雄人物。

所以说都有点道理,但也不是独创,甚至还有瑕疵。
当然作为一般人吹吹牛,泡mm也就够了。
作者: 西门吹雪    时间: 2014-9-17 16:02
虽然他是名牌大学生。但不一定看历史书比我多。

我觉得全球通史看完还是比他吹牛B要强一点
作者: yj8018    时间: 2014-9-17 16:05
西门吹雪 发表于 2014-9-17 16:02
虽然他是名牌大学生。但不一定看历史书比我多。

我觉得全球通史看完还是比他吹牛B要强一点

这货又搞音乐又做导演四处旅游还搞历史,你说历史能精通?
不过口才确实可以现实碰到这样的肯定被糊得一愣一愣的,把妹是妥妥的。
作者: 菊菊思密达    时间: 2014-9-17 16:07
无法解释两宋,与蒙古的野蛮
作者: 蓝哲    时间: 2014-9-17 16:09
楼主这题目看着像高级黑啊,人节目里都是是别人的理论
不过这个人口论确实经不起推敲
人口多是盛世的一个表现之一
感觉因果关系不对
作者: zamble    时间: 2014-9-17 16:42
捧媴駦飛踩高晓松的,
你们也够了啊,
他俩的区别就是
媴駦飛专攻各类历史秘闻地摊文学,
而高晓松涉猎各类地摊文学罢了
作者: tezhlp44    时间: 2014-9-17 17:10
可见楼主平常不关注历史也不爱思考,这些确实是很老套的观点而且只是一家之言,天涯火的时候这帖子在那里会死的很惨
作者: yliu    时间: 2014-9-18 04:13
高的理论是有一点道理的,只不过不是他的原创。
媴駦飛就是个拿钱的公知,讲个历史夹杂点私活,和韩寒等一干公知干的都是汉奸的干活,不知道国内为啥那么多人fan他们,估计fan的不是智商有问题就是人品有问题
民主这东西都臭大街了,远的不说了,看看乌克兰,英国倒是装b装出事了,就等明天公投了。
作者: boyzone    时间: 2014-9-18 08:24
从这一贴看出8da的朋友太宽容了,同样的帖子如果放在其他论坛,包括天涯之类的,估计lz都不敢出来了吧?
作者: jssmail    时间: 2014-9-18 08:37
yliu 发表于 2014-9-18 04:13
高的理论是有一点道理的,只不过不是他的原创。
媴駦飛就是个拿钱的公知,讲个历史夹杂点私活,和韩寒等一 ...

你家祖辈往上数哪个不是汉奸 跪舔满清 蒙古国 就是为了活命 要不也不会有你
作者: st_cuo    时间: 2014-9-18 09:16
感觉楼主是没真正接触过历史的人,他这些理论在很多人的很多本著作里都提过很多次,而且只是基础理论。。。
作者: st_cuo    时间: 2014-9-18 09:18
媴駦飛不说应该是觉得这些东西太低级根本不值一提,专门研究历史的都有自己的历史观,只说自己所理解的历史
作者: Bookends    时间: 2014-9-18 09:20
yliu 发表于 2014-9-18 04:13
高的理论是有一点道理的,只不过不是他的原创。
媴駦飛就是个拿钱的公知,讲个历史夹杂点私活,和韩寒等一 ...

媴駦飛就是个拿钱的公知,讲个历史夹杂点私活,
--------------------------------------------------------------------

说细点?
作者: 新建文件夹    时间: 2014-9-18 09:26
上班路上我还惦记这事。想起来第一条不就是司马光的观点么?
司马光说“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来反驳王安石的“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作者: callxin    时间: 2014-9-18 09: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星际原动力    时间: 2014-9-18 09: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新建文件夹    时间: 2014-9-18 09:55
你还真去历史班提问啊。
还有你马甲也太多,小心杀档哦。

作者: haohao    时间: 2014-9-18 10:12
我是做历史的,这些论点并不新鲜,是学术界最基本的常规议题。比如第一条,在学界有专业的说法 叫内卷化,是由格尔茨对爪哇地区进行研究后提出的,黄宗智将其理论运用到中国史的分析上,不过往往解释明清时期,不过解释要比你提的精细的多。第二,第三,第四点,早在1798年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中论述过了,是社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个论题。第5条,基本解释错了,李世民之所以人口增长,是因为时代安稳,贵族势力消弱,炡椨权威加强,对社会控制更加严密,让很多战乱中的逃户浮民成为國镓编户,当然人口就多了。
作者: dj1019    时间: 2014-9-18 10:15
当相声听还不错,但凡这种大命题只给出一个几十秒就能说完的答案的,不敢说全错,以偏概全是跑不了的
作者: haohao    时间: 2014-9-18 10:16
人间大炮 发表于 2014-9-17 10:19
多是些老掉牙的观点啊
他不过是个传播者
怎么可能有自己的历史观

这个真不见得,媴駦飛和高晓松估计也不存在掌握资料这一说,他们还是更多基于现代专业学者的研究,然后普及化。真正掌握史料,运用史料分析,解读的还是一批学院内的专业学者,但是他们的论文往往只是同行间阅读而已。媴駦飛和高晓松基本上算是学院研究成果的搬运工了。所以他们所了解的也不一定是最前沿的东西,至多把较为经典解释的搬运出来。不过,我觉得他们做的很好。
作者: xmoney2333    时间: 2014-9-18 10:19
本居士看到他那张脸就什么都不想听了。很遗憾楼主。
作者: 享受寂寞    时间: 2014-9-18 10:25
天涯里面的煮酒论史随便一篇贴子就能爆高晓松几条街
作者: yj8018    时间: 2014-9-18 10:29
haohao 发表于 2014-9-18 10:12
我是做历史的,这些论点并不新鲜,是学术界最基本的常规议题。比如第一条,在学界有专业的说法 叫内卷化,是 ...

我靠八达藏龙卧虎啊
作者: warbear    时间: 2014-9-18 11:02
本帖最后由 warbear 于 2014-9-18 11:05 编辑

人喜欢简洁、一目了然,总喜欢将复杂诸事用一两句话概况起来,然后以此为据,指引当下。
可是,上下几千年历史,千头万绪,是那么容易总结的吗?
手头恰好有本吕思勉的《中国史》,楼主不妨读读。
这本书不像资治通鉴,不会每个朝代每个人物故事慢慢细说。
吕先生落笔在各朝各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民族等方面,分门别类,企图搜寻出一条条贯彻一个朝代甚至千年的线索,籍以将兴衰成败辨透。
通俗点说,就是一个政权制定N套制度,运行着运行着,全陷入死局,玩砸了。于是伴随着社会动荡财富重新分配,新政权推出制度升级版,又运行了若干年,又全死局了。历史就是这么个折腾着向前进步的过程。
而吕先生这本书,即是用各条线索同时研究分析各朝各代的得失与无奈,然后告诉你,他们的灭亡是合情合理的。
作者: 苏轼    时间: 2014-9-18 11:17

作者: 老汉推车    时间: 2014-9-18 11:26
这个帖子养肥了再看
作者: haohao    时间: 2014-9-18 11:36
warbear 发表于 2014-9-18 11:02
人喜欢简洁、一目了然,总喜欢将复杂诸事用一两句话概况起来,然后以此为据,指引当下。
可是,上下几千年 ...

吕思勉是个牛逼的人物,于他很多书中受益匪浅。不过就风格而言,我更喜欢陈寅恪。以前记得唐长孺评价这两位先生,认为吕思勉是大处见小,而陈寅恪是小处见大,诚如唐长孺以诗言之:“燕子翩翩王谢堂,穹庐天末见牛羊。  西凉舞伎龟兹乐,收入毫端说巨唐。 胜义微言若有神,寻常史迹考文新。 ”是对陈的风格很好的总结。
就自己而言,我现在更喜欢陈寅恪那种治史风格,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小见大的那种论证风格,自己也在论文写作中模仿。 吕思勉的书,特别是几大部断代史,其实也很有用,甚至可以作为资料书进行翻检,他老人家很勤奋的将丰富的史料纳入了近代史学范畴中归类,可视作一部类书,当然其间还不时见到他老人家非凡的见识
作者: 人间大炮    时间: 2014-9-18 12:16
haohao 发表于 2014-9-18 10:16
这个真不见得,媴駦飛和高晓松估计也不存在掌握资料这一说,他们还是更多基于现代专业学者的研究,然后普 ...

你说的没问题
但是,媴駦飛作为多年的专业的职业的历史老师,据说还是高级职称,掌握的历史知识肯定要比半路出家侃历史的高晓松多
作为历史知识的传播者,掌握的干活当然是越多越好
专业水平有高低,但我觉得他俩的三观都挺正确




欢迎光临 八达网 (https://www.8-da.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