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网

标题: 信仰儒学,下辈子愿做中国人——战乱中的叙利亚人 [打印本页]

作者: 潜规则    时间: 2014-6-12 09:01
标题: 信仰儒学,下辈子愿做中国人——战乱中的叙利亚人
战乱叙利亚"世外桃源":居民视中国为未来故乡
http://news.qq.com/a/20140612/015526.htm
军事要闻环球时报 [微博] 2014-06-12 08:53


战乱叙利亚"世外桃源":居民视中国为未来故乡

资料图:叙利亚内战令许多大城市成为一片废墟

叙利亚战火至今已持续数年,但位于叙东南部的小城苏韦达却一直鲜遭战火侵扰,成为叙战火中的“世外桃源”。作为叙少数民族德鲁兹人最大的聚居区,这里为何一直“固若金汤”?带着疑问,《环球时报》记者日前探访了这座在危机中“独善其身”的小城。

全球共200万左右德鲁兹人,主要生活在叙利亚、黎巴嫩边境地区。《环球时报》记者乘车抵达苏韦达,宛如到了欧洲宁静的小镇,这里没有炮火,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生活气息但不喧嚣的街区以及随处可见的古罗马遗迹。很难想象,这个小城5公里以西,便是叙内战的主战场之一德拉。只有路旁的叙利亚国旗和支持巴沙尔的标语提醒记者,这是在内乱仍未平息的叙利亚。

从历史角度来说,德鲁兹人属于伊斯兰教的什叶派,但社会主流从不认可其穆斯林属性,因为不少德鲁兹人喝酒、吃大肉、不做礼拜不把斋。他们因此被正统伊斯兰教视为异端遭到追杀,在约1000年前从埃及逃到如今的叙黎边境地区定居下来。正是其独特的信仰和历史,使德鲁兹人团结紧密,骁勇善战。在叙危机中,以德鲁兹人为主体的苏韦达民众紧紧拧成一股绳,抵御住了外部的炮火。记者发现当地街道两旁不少正在新建的楼房,这样大搞建设的场景在动荡的叙利亚绝无仅有。当地德鲁兹朋友哈桑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危机以来,正是由于当地人们的团结抵抗,使得这里局势稳定,因此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此避难,当地炡椨正在建造更多的住宅楼,以满足需求。

哈桑说,德鲁兹人不仅英勇善战,而且民族性格非常开放、包容,与外来不同宗教派别和族群和平相处。此外,德鲁兹人有一个宗教原则,即无论德鲁兹人流散到哪里,这个國镓的统治者是何属性,教义都要求他们必须忠于所在国。这也是为什么当叙反对派势力大盛时,德鲁兹人仍坚定支持巴沙尔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叙利亚的军队中,德鲁兹人被叙炡椨视为可以依赖的伙伴,可以进入炡椨和军队核心圈。实际上,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则,使德鲁兹人能够在矛盾重重的阿、以國镓,都得到重用。在以色列,王牌军“戈兰旅”旅长也是德鲁兹人。

德鲁兹朋友蒙齐尔对记者称,德鲁兹人的信仰甚至还混合有中国儒家思想的元素。他说,德鲁兹人注重学习世界各国长处,他们对近年来和平崛起的中国更加感兴趣。加上中国在叙利亚冲突中公正的立场,使得当地人对中国更有好感。蒙齐尔和哈桑都对记者说,在信奉灵魂转世的当地德鲁兹人看来,来世生活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圆满的归宿,因此他们在感情上对中国怀着天然的亲切和友好,甚至把中国视为“未来故乡”。

在苏韦达街头,只要是得知记者来自中国,接受采访的当地民众无不热情欢迎。一位老者特地给《环球时报》记者送上了当地人见面的最高礼仪——贴面礼,并兴奋地说道:“欢迎你回归故乡,我们的朋友!”(宦翔)

作者: darren119    时间: 2014-6-12 09: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rtiniBlanco    时间: 2014-6-12 09:07
在苏韦达街头,只要是得知记者来自中国,接受采访的当地民众无不热情欢迎。一位老者特地给《环球时报》记者送上了当地人见面的最高礼仪——贴面礼,并兴奋地说道:“欢迎你回归故乡,我们的朋友!”(宦翔)
作者: 我不是大米    时间: 2014-6-12 09:21
“欢迎你回归故乡,我们的朋友!”(宦翔)


宦翔 ,,这名字真是低级黑呀
作者: 且生    时间: 2014-6-12 09: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八达网 (https://www.8-da.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