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网
标题:
谈谈人工智能吧
[打印本页]
作者:
啊当
时间:
2014-2-14 14:33
标题:
谈谈人工智能吧
昨天晚上坐公车回家
路上要转车,转车的时候总是在本地一所大学那转
上了车以后位置很空,我随处找了一个位置坐下以后看小说
司机在路上开的放荡不羁,恨不得时速干到200
终于一个急转弯下,我看不下去小说了
扭头在车里看了一眼,车上全都是大学生,互相都不认识,每一个人的动作都是一样的——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机
我突然有很奇怪的既视感
什么时候我们的生活,被这小小的东西奴役了
我记得我上学那会坐公车,全不是这么回事啊。
智能手机从苹果到现在,仅仅不过7年光阴,已经把生活改变成这个样子了
我当时有个奇怪的感觉,仿佛穿越去了未来
我还在公车上。但是大家手上已经都没有手机了,每个人都闭着眼睛好像在睡觉
其实是在液晶屏这种东西已经不存在,闭上眼就是包罗万象,闭上眼就可以看小说玩游戏了
这种奇怪的既视感(我也不知道这个称呼什么感觉合适,好像叫既视感)
以前在超市也出现过一次,印象是沃尔玛
有个促销员,逢人就吹那个擦窗机器人
擦窗机器人旁边,是扫地机器人的促销点
我当时也有奇怪的感觉,我仿佛看到四周都是类真人的促销机器人,走来走去为大家服务。
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机器人已经从遥不可及的概念,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了
2004年的时候sony推出智能机器狗,10年前日本人就走到那一步了。不知道日本现在机器人进步到何种程度了。
中国在这方面一直没有能走到前头
主要是人工智能研究投入巨大,而见效没有那么快,暂时不可能出现划时代的产品
即使是苹果公司强推的SIRI,以前我说过,和真正的人工智能还差的太远太远
SIRI在对话时,只能记忆非常简单的信息,比如你的名字。除非是特殊的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需要你确认以外,它是缺乏基本的上下文的概念了
不谈siri了。来说说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现在的办法,是干脆完全COPY人脑,比如人类大脑有1400亿个神经元,就干脆把这1400个都弄出来
然后依据人脑的运作机制,来组织这1400亿个东西的运作
这种看似土鳖的做法据说还颇有成效,科学家们认为最迟到2029年,计算机智能可以通过图灵测试(图灵认为,如果一个人和一个电脑对话30分钟,感觉不到对方是电脑,那么那个人工智能就算过关了)
人工智能一直是我很感兴趣的东西,可惜由于智力不够,我对这个领域的探索基本等于0,但是我有些蛮有趣的想法
我觉得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在智能方面有3个要素
1 是激励
2 是感知
3 是模糊识别
先说说激励。人为什么会思考?为什么会有行为,为什么会做这个做那个
其实都来源于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激励机制。
我觉得这个是智能存在的最重要因子。如果人类从出生到死,根本没有任何渴望的事
不想吃,不想睡,不想做爱不怕死,那智力肯定是停步不前
我们迄今为止所有的学习。所有的认知,到来自于我们的原始冲动与本能。
只不过,实现目标的过程有时非常复杂,我们常常忘了为什么而开始。
而所有生物的最关键激励,就是生存。
为了生存,你必须有思考。必须分析、必须判断,必须做出抉择
这个东西我们有,动物也有
再说说感知
我们认知周围的社会,靠的就是我们的五官、皮肤,这些的一切,都是我们感知这个社会的武器
一个出生就聋、瞎、无触觉无痛觉的生物,注定不可能有智力的发展
大自然在进化的过程中,赋予了我们这方面的实力,我们在这方面上,与各种动物无本质不同,区别只是感官上的一些变化而已
最后说模糊识别
不管是人脑还是动物
其实都具备模糊识别的能力
我们看到这个场景后,会抽出这个场景的各种特征值。然后记忆下来
这种抽取特征值的本事,也是随着成长会慢慢改变。小时候看到一个女人,只盯着胸部,现在可能会看着腿
到目前为止,这些能力,人与动物还没有完全的划分开来。
我有时在想,人可能真的存在类似于灵魂这样的东西。记忆、对身体的调度,外界的感知,都是我们的工具
我们的大脑里还存在着一个东西,就是对这些信息的处理,
比如,我们为什么会把几种记忆场景串到一起,为什么我们看到人的身体在地上打滚,就会思考出轮子?是谁在帮我们组织,分析、并最终创造?
一个人失去记忆,不能代表他失去智力。一个人瞎了、聋了,他也还有智力
智力的本质是什么,灵魂吗?
我觉得智力的本质是这样的
我刚才说到,激励。
人刚接触世界的时候,是以激励为目标的。
本能驱动。
人有几种本能,1、碰到奶头要吸奶,2、不舒服要哭,3、尽量避免让自己疼痛的东西
智力的本质,就是
不断的改进接受信号的特征值,并尝试对其排列组合
。
比如我们哭,会常常有奶喝
那哭这个场景,渐渐就会和奶联系到一起
这种记忆是不断强化的,大脑认为,多次重复,才有建立联系的必要性。
所以教育小孩说话,最好的办法是小孩说对了,就以抚摸,给吃的等等方式,激励其形成关联
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我认为就是这几个步骤
1、做好类人的传感器(目前智能手机的就够了)
2、做好模糊识别算法
3、设定激励机制
4、不断的改进传感器接收值的特征值,改进的依据是:满足激励机制
我打算根据这个想法做一个坦克大战的手游出来,届时希望大家喜欢
作者:
p-k
时间:
2014-2-14 14:42
目前计算机硬件基础还不行啊,要真正的人工智能,需要真正天文数字的处理能力,估计得等到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啥的发展成熟才能实现吧
作者:
[CUGL].eyeS`
时间:
2014-2-14 14:48
很同意你说的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但同时它用在人工智能上也非常危险,因为这意味着人工智能会有自己的欲望
如果人工智能对于学习新知识有渴望,那么它也许很容易就发现它的人类朋友在这方面比自己差很远,从而降低对人类的尊敬
作者:
KoMoS
时间:
2014-2-14 15:03
你们这种人工智能的思路都是科幻和YY小说里的套路
时下认为可行的方向,不是模拟大脑, 而是去模拟单一系统,用分布式的思维来组件各个独立系统, 再依据类似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让各个独立系统协同工作
作者:
东城绫
时间:
2014-2-14 15:19
人类的一大特点就是不可控吧
作者:
everrr
时间:
2014-2-14 15: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潜规则
时间:
2014-2-14 18:16
原创内容
作者:
hysteria
时间:
2014-2-14 18:24
比起人类永生这类科技
按现在的发展速度 人工智能 说不定我们在死前能看到
想到这个我就很遗憾,因为我肯定等不到类似克隆体这类技术成熟运用帮助人类增加寿命了
也意味着我能看到的世界发展变化最多还有几十年而已。
所以说人为什么都愿意相信轮回来世还有灵魂地狱这些东西啊。。。。
作者:
韩立
时间:
2014-2-14 21:10
感觉为人类增加寿命的研究好少啊,难道是太难了?
作者:
jianzhongx
时间:
2014-2-18 15:55
作者:
妖言惑众
时间:
2014-2-19 12:52
这个软文好,
作者:
woodangel
时间:
2014-2-19 13:29
广义参考系共鸣运算开智那么久,人类就是死活不懂智能是什么?比如牙膏,人脑定义这个牙膏这个概念,标准是什么?是分子数量?是形状?是牙膏含量多少?这个物质包含牙膏分子,铝皮数量达到30克拉以上就是牙膏?都不是,人脑定义概念的标准就是信息共鸣。信息共鸣就好像声音共鸣,声音震动达到一个频率频率相近的玻璃,就会产生共鸣,频率越接近共鸣就越强,牙膏这个概念的定义在大脑里面同样是共鸣定义,大脑有大量的记忆丘,记忆不同的信息频率,牙膏这个信息进入大脑的时候,和牙膏频率接近的记忆信息就开始共鸣,比如牙膏多是柔软的,和柔软相关的大脑区域开始共鸣起来,牙膏多是白色的,白色的信息区域也开始共鸣,然后经过一系列广义参考系共鸣叠加运算,最后大脑就辨识出牙膏这个物体出来,以后这个牙膏无论如何变形,共鸣区域始终是哪几块,因为只有这几块区域和牙膏这个信息频率接近。所以无论牙膏怎么挤压变形大脑都能辨识出这个东西是牙膏。
欢迎光临 八达网 (https://www.8-da.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