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网

标题: 关于法国革命——从加弗洛什之歌想到的 [打印本页]

作者: 别愁BloodBrood    时间: 2013-6-30 23:16
标题: 关于法国革命——从加弗洛什之歌想到的
本帖最后由 别愁BloodBrood 于 2013-6-30 23:42 编辑

小时候看的一部小说,那时候也不管他什么书,杂七杂八的看,书的内容倒忘完了,倒是一个情景让我记忆深刻。

   起义者的街垒中爬出一个小孩子,在布满死尸的街上冒着敌人的子弹到处捡弹药补给,我还记得他唱的歌:

   赫尔南人大鼻怪,
   这只能怪伏尔泰。
   这一句我忘记了
   那也只能怪卢梭。

后面还有两段,不过都有“这只能怪伏尔泰“,”那也只能怪卢梭”。

当时我就这歌很有意思,很多年来一直时不时的想起。

一直到了悲惨世界电影出来,我下载来看,忽然看到小加弗洛什牺牲这段似曾相识。
然后就回去找书看。
调整大小 DSC_1159.JPG

原来我的歌词一直都记错了。
加弗洛什之歌《怪卢梭也怪伏尔泰》。
http://www.tudou.com/v/pOPTldotdmM/&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伏尔泰和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涌现出的两位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交相辉映,影响后世,甚至成为了法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只是,我不明白,小加弗洛什为什么要把他们编成小曲由小加弗洛什来歌唱——这是雨果在向他们致敬吗?

正好手头上有卢梭的《忏悔录》跟伏尔泰的《老实人》。忏悔录看了一点,老实人还没有开始看。
不经意百度了卢梭跟伏尔泰之间的恩恩怨怨,笑得直打跌,果然是一对傲娇的好基友,一个日内瓦人在巴黎生活,一个巴黎人在日内瓦生活。生前吵吵嚷嚷,像小孩子一样的敌对不休,最后却死在同一年,葬在同一处。

有时候不能不让人感慨,18、19世纪的法国,那是怎样迷人的一个國镓,风起云涌,壮怀激烈,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前赴后继诗人和学者们,让法国的文学、思想、艺术....大放异彩,宛若欧洲的灯塔,但最吸引人的还是革命!革命!革命!法兰西的骑士精神经过思想启蒙就成了浪漫的革命情怀,雅各宾派上台,万千人头落地,拿破仑称帝了!波旁王朝复辟了!二月革命,七月革命,巴黎公社又起义!鲍狄埃写下了国际歌!

   革命烈火中锤炼出了一个个伟大的灵魂  ,而这些伟大的灵魂又注入法兰西人自豪的性格,当我在《马达加斯加3.欧洲大逃亡》中看到杜布瓦局长骄傲的高喊“法兰西万岁”的时候,心中竟然有一丝隐隐的颤动。那时候的法国,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一个國镓,苏格兰伟大诗人Burns——年轻时候我是多么喜爱他的那首《My love is a red red rose》——在他的另一篇著名的长诗《自由树》中多么热情的赞颂法国的大革命:

                             你曾否听说法兰西有棵大树?
                             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爱国志士在围树跳舞——
                             全欧洲都在景仰它的名字。
                            它生长在巴士底的废墟,
                            那曾是国王的监狱,
                                 .......

可怜的英国人,由于自己的國镓早已“光荣革命”,看人家法国的遍地起义,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拜伦写下了《本国既没有自由可争取》之后,就潇洒的跑到希腊去大展拳脚(此处形容或有不当——拜伦是瘸子)。

      法国的浪漫革命文化还深深的影响了中国,多少热血青年在读了法国文学作品之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郰尒岼,周恩来,李立三,蔡和森,王若飞.......一大批后来赫赫有名的年轻人都来到这里留学,为此前阵子还拍摄了一部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这些青年们在法国收到了人文思想的熏陶,自然感染了一身的自由气息,回国之后很自然就投身与轰轰烈烈的革命当中。


      革命这个字眼,说起来总让人热血沸腾,但另一方面,却又总是伴随着流血和牺牲。18、19世纪的法国革命,虽然是史书上值得大书特书的重要篇章,对当时的法国人民却又是那么深重的灾难,多少年轻人匆匆倒下再也没有醒来,在这动荡的百年中,人民根本无法过上安稳的日子——而英国人经过不流血的光荣革命,此时闲的蛋疼正积极的扩张殖民地呢。我是说,虽然历史进程无法改变我们也不好评价是非和如果,可有许多人本来真的可以不死,就如《百年孤独》中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本来是站在保守派的一方,可当看到炡椨军士兵打死一个患狂犬病的女人之后就愤然加入了革命党,到最后革命党人都与炡椨妥协想和谈加入炡椨了,他还在坚持搞革命....马孔多有多少的年轻人追随他而断送了性命,革命未必能带来自由和解放,却一定会带来恐怖和死亡。


      而对于法国而言,也正是18、19世纪的一系列革命,把它满腔的激情燃烧殆尽,然后迅速的老去,如同一个偏瘫的老人,从此退出了主舞台,只能躺在荣军院里苟延残喘,人们从此只能在足球场上去依稀的找寻它往日的辉煌。

        回顾法国的这段历史,总能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以史为鉴,我们才能更好的明白如何去获取幸福。

作者: 别愁BloodBrood    时间: 2013-6-30 23:16
妈的 写了我一晚上 真的老了
作者: p-k    时间: 2013-6-30 23:44
看在字数的份上。。。。哥就回你个贴吧,太可怜了
作者: 别愁BloodBrood    时间: 2013-6-30 23:47
p-k 发表于 2013-6-30 23:44
看在字数的份上。。。。哥就回你个贴吧,太可怜了

没事,乐见其沉,哈哈,考验自己
作者: ugg    时间: 2013-6-30 23:57
感觉楼主好有文化,虽然看不懂,还是觉得楼主屌爆了。
作者: 别愁BloodBrood    时间: 2013-6-30 23:58
ugg 发表于 2013-6-30 23:57
感觉楼主好有文化,虽然看不懂,还是觉得楼主屌爆了。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哈哈
作者: r868    时间: 2013-7-1 01:11
哇lz是个文化人
作者: jackzhou    时间: 2013-7-1 01:22
感觉楼主好有文化,虽然看不懂,还是觉得楼主屌爆了。
作者: 潜规则    时间: 2013-7-1 09:21
原创内容
作者: rapidfire    时间: 2013-7-1 09:24
你是不是看过 旧时代与大革命?
作者: 别愁BloodBrood    时间: 2013-7-1 09:29
rapidfire 发表于 2013-7-1 09:24
你是不是看过 旧时代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在原有的封建制度崩溃之时,因并未带来革命预期的结果,而致使执政者与民众间的矛盾公开化,社会动荡愈演愈烈。原著出版于1856年。


......

没看过
作者: ascfdq    时间: 2013-7-1 11:10
别愁哥因为这篇论文考上了杭州师专,还拿到了奖学金。恭喜恭喜。
别愁BloodBrood考上杭州师专,获得奖学金9 水晶.
作者: Giggs    时间: 2013-7-1 11:24
前面写的好,后面就随便了
作者: 别愁BloodBrood    时间: 2013-7-1 12:36
Giggs 发表于 2013-7-1 11:24
前面写的好,后面就随便了

哈哈 后面困了就急急忙忙结尾了
作者: 别射门射我脸上    时间: 2013-7-1 17:51

作者: 二爷威武    时间: 2013-7-5 14:00
但凡要讨论法国文学思想必不可少要谈英国文学思想
楼主别死读书,多出门走走,真心奉劝




欢迎光临 八达网 (https://www.8-da.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