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43
- 帖子
- 23643
- 积分
- 54859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5-7-10
- 最后登录
- 2015-6-18
- 在线时间
- 13063 小时
  
|
本帖最后由 [CUGL].eyeS` 于 2011-7-1 15:45 编辑
从《建党伟业》谈到中国珙产黨未来意识形态的变化
8达论坛 白猪原创
一
我跟朋友到电影院看了一场《建党伟业》,觉得它出乎意料地好,于是自己一个人又去电影院看了一遍。
这部电影好在哪里呢?
首先,它让我重温了一下1911年~1921年的民国史,使我在和平年代里感受到了在百年前风雨飘摇的中国,所有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心跳和热血。有救亡图存之心的不单单是珙产黨人,也包括国民党人、各式新派老派文人、甚至包括北洋系的袁世凯和张勋。不管有没有掺杂利益和野心,每个人终究都以自己的方式希望中国强大。
第二,也许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拍得富有娱乐性。以一百多位华语顶级明星的阵容出演,本身就是娱乐大倳件,而其中的许多片段也以精心设计的商业方式拍摄出,引人入胜。比如影片一开始就是陶成章身缚炸药反对陈其美,接着蒋介石身着修女服刺杀陶成章。这不是随便安排的桥段,因为商业电影最重要的就是从一开场就要抓牢观众,而《建党伟业》做到了。后面毝澤崬和杨开慧清新质朴的爱情戏、中共一大代表陈公博被宾馆里的一对殉情男女吓跑,这些小故事都为影片增色不少。当然这个电影由于不是故事片,整体娱乐性还是没有故事片高,特别是对历史和政治不太了解的人也许会觉得有的地方看不明白。
第三,《建党伟业》虽然名为建党90周年献礼片,但是其中歌颂的成分淡化到了非常低的程度,我跟朋友们推荐它的理由就是“无歌颂,无说教,是一部跟你想的不一样的电影”。如果说以前的主旋律影片宣扬的是雄壮昂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那么这部电影反倒有点低迴婉转的儿女情长。正如片尾随着中共一大的召开,一幕幕血战定国的场景仅以黑白划过,仿佛我穿越了历史长河,从积贫积弱、战乱纷争的年代又回到了静静的电影院里。此刻片尾曲暗哑响起:
总有一天 炊烟回到村庄
那隐约是稻谷 晚来香
总有一天 天使安心梦乡
在妈妈的怀里 轻轻晃
我的祖国 再不忧伤
我的祖国 到处是安详
留一片云 当做是我的纪念
我从此去了 就不回来
我只想要 炊烟回到村庄
那隐约是稻谷 晚来香
我只想要 天使安心梦乡
在妈妈的怀里 轻轻晃
看了这样一部电影,听到这首歌,顿感百炼钢化作绕指柔,硝烟散去,人世的沧桑与浪漫浸染心底。
二
《建党伟业》是一部不一样的献礼片,在我看来它包含了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
一是美学意义上的,正如我前面所言,建党伟业的基调不是高亢嘹亮,没有塑造高大全式的人物。这对于以往的献礼片是一个不小的突破。
我一直奇怪,为什么中国在红色时期写出的小说和戏剧,艺术水准远远比不上苏联作品。除了苏联作家上承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期、白银时期的大师遗风以外,主要是因为苏联作品一直没有被红色教条掩盖住细微而动人的人性表达。
譬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关于少年的情感萌动与性意识的描写,而苏联的红歌也往往寄托于感伤的情绪。而中国红色年代的作品,除了《青春之歌》有青春洋溢的浪漫之外,其他的作品越来越“正经严肃”,越来越看不到男女情爱的影子,而对残酷无情的战场的描述反而光明如同授奖台,一去不回的战士们毫无辛亥革命先烈林觉民的《与妻书》里那样谆谆嘱托、依依不舍的动人情怀。能流传千古的是《与妻书》这样的文章,而不是火线入党的申请书;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是寄寓人的情怀的作品,而不是寄寓党的情怀的作品。
《建党伟业》做出了这样的尝试。虽然现在中国的文艺创作早已日益开放,题材多样,但是潜流之下还是有许多禁区,或者虽然不是禁区但人们出于多年养成的惯性束囿于某种意识形态,不敢放手创作。《建》片从官方角度肯定了新的文艺创作方向,爱情戏婉转动人,片尾曲低吟浅唱,这是一件很有指导意义的、很进步的事情。
二是这部电影对民国史上诸多争议人物的重新评价。
也许我们小时候在历史教科书上学到的民国人物,除了我党先驱、左翼进步青年、左翼同情者以外,很多都被描述为负面人物。但在《建党伟业》一片中,全片几乎没有一个人是脸谱化片面化的坏人,每一个人都展露了有别于教科书的一面,所以我在本文一开头说即使是袁世凯和张勋,也以其自己的方式希望中国强大。
人物无一被丑化,这意味着每个人的想法和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尊重,即使我们不同意他的想法。每个人都有历史局限性,先假设一个正统的进步的思想观念、然后对不同意见者展开批判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电影中有两个人物很重要,一个是辜鸿铭,一个是胡适。这两人代表了在那个时代的不同程度的旧观念、保守观念。现在的人一听到“保守”就觉得是个贬义词,其实不是的。一个社会的稳定有赖于各种观念的平衡,假如保守势力占上风,固然社会发展会缓慢,但是假如激进势力占上风,天天闹革命那也不行。在五四时期,由于革命始终无法成功,國镓始终无法独立自强,大家的心态非常迫切,所以急于打倒一切旧观念、旧势力。但是在大局稳定的当下,我们应该有更多的自信来借鉴民族文化传统里有益的东西,让各种传统、保守的观念经受现代人的审视,发挥新的作用。正如辜鸿铭所说:“两千年前的孔子何罪于今人哪?现在的人把题做错却怪罪祖宗的方法不对,岂不荒谬。”
胡适则在电影里说,马克思主义虽然听起来有理,但是它毕竟只是一种理论。外国的理论不能生搬硬套拿到中国来用,而且实际解决问题比理论更重要。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马克思主义不是包治百病的终极学说,毝澤崬郰尒岼将其联系中国实际做了一番改造以后,它才适用于中国国情。诸多与马克思主义不同的学说也应当得到尊重,如此才能互相补充,以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实际上,在全国的高校里,占主流地位的经济学理论早已是西方经济学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研究也不再是单一的唯物史观。
三
中国珙产黨在建立之始,与国民党一样是领风气之先的先进政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却未能给中国人指引一条统一富强的道路,民国成立六年之内,接连发生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两件开历史倒车之事,而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出席了巴黎和会,这本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首次以战胜国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而没等国人的兴奋之情稍退,从巴黎和会上竟然传来了列强要把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殖民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这下举国沸腾了。若干年来的共和革命不但不能振兴中国,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羞辱,问题究竟出在哪儿?那时的国民党与新成立的珙产黨把目光投向了十月革命后的苏联,誓言要掀起一场新式的由最广大的社会阶级——工人农民——为主体的社会革命,以期拯救中国。后来国民党中途放弃了这一革命主张,而由珙产黨坚持到底,以克成功。
从那时起直至现在,中国珙产黨一直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立场,坚持作为中国社会最进步的一支力量,正如茳澤姄在三个代表的表述里所言,中国珙产黨要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最先进的社会文化。
但是,正如政治学者所指出,当全国的政治权力由一个党掌握时,党的价值观就很容易变成全国的价值观,党的意识形态会被推行为全国的意识形态。中国珙产黨的价值观即使真是“最先进”的,但是任何一个社会的总体意识形态都应该是“均衡”的而不是“先进”的,特别是在一个稳定的社会中。正如我前面的分析所言,保守立场和保守价值观对于维系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大部分的民众并不要求“进步”、“先进”,他们要求的仅是美好平静的生活。
如果说中国珙产黨的先进性意识形态,在革命非常时期起到了指引方向、统一认识、团结民心、争取胜利的伟大作用的话,那么在建设國镓的阶段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左倾错误。以至于郰尒岼高瞻远瞩地提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而这一切归根结底,是由于把党的先进性意识形态覆盖为全国的意识形态所造成的。正如茳澤姄三个代表理论的第三条说: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大部分人喜欢看娱乐的、有点庸俗的文艺节目,你要代表大部分人民的利益,那就不能代表最先进的社会文化,这两者是有矛盾的。大众呼吁电影分级制度,成年人需要看三级片(带有血腥、暴力、色情、粗口等等),但是广电总局按照“代表最先进社会文化”的要求不予同意,而且还对电影给出了诸多限制,比如结尾不能出现坏人战胜好人、小偷逍遥法外、主题不能不健康不积极不昂扬向上等等,这就违反了广大人民看电影的利益。
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应当是多元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样才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社会。战争年代需要“指引方向、统一认识、团结民心、争取胜利”,但和平年代不需要这些,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能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那就是真理,没有在此之上的宏大目标。
因此,假如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党执政这个前提不发生改变,那么党的意识形态就应当去先进性,不要再做最先进最进步的政党,而是尽量机构化、技术化,成为一个意识形态中立的政党组织,一个事务性组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把单一政党意识形态覆盖为全国性的意识形态所导致的种种弊端。
应该看到,现在的中国珙产黨正是在往这个方向上走。箶婂濤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恰恰完全不谈及先进性内容,以人为本,可以说比起三个代表理论有了实际的进步。但我们也注意到,今年以来从重庆引发的全国性的红歌热潮,具有典型的“以党的意识形态覆盖全国意识形态”的特征。在迫切需要去意识形态化的当下,红歌热潮是一个令人驻足观望的倳件,假如它仅仅是政党内部的活动而不推广到全社会中来,那自无可非议,但一旦以执政党的力度在整个社会甚至整个國镓推行,那它在某种程度上就具备了“以意识形态为先的政治运动”的特点。
的确,现在的中国矛盾重重,人心浮动,但是否必须借助意识形态的回归才能“统一认识、团结民心”呢?我认为不是。只要继续坚持去意识形态化,以民主和法制建设为目标进行改革,自然能解决一个个的实际问题,团结最广大的民心。
溫傢寶于今年6月28日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演讲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及未来中国的走向”为主题,表达了对一个民主与法治的中国的向往。他表示,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國镓;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充分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國镓;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文明和谐的國镓;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坚持和平发展、勇于担当的國镓。
我愿意相信,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希望,也是中国珙产黨的希望。
|
-
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