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八达网 返回首页

的个人空间 https://www.8-da.com/?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zz]AMD平台芯片组解析之一——AMD自家芯片组解析

已有 220 次阅读2007-11-10 13:31 |个人分类:扫盲收藏夹

土老冒:好了,终于解答完网友的提问了,下面我们来讨论下今天的主题吧。今天我们要说的是AMD平台主流芯片组,目前在这个领域有AMD自家和NVIDIA对吧博士? 

     Z博士:是的。就现在看来,AMD自家的690G与570X是主流,NVIDIA方面则是nForce 5系列,其中包括多个产品,稍后会向大家一一解析。 

     土老冒:那么博士先谈谈AMD 690G和AMD 570X吧。 

     Z博士:这得先从AMD 690系列说起。AMD 690系列对AMD自身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它是去年AMD收购图形公司ATI后,于今年1月7日推出的第一款自家芯片组。是首款以AMD命名方式的桌面级芯片组,它标志着AMD向平台化道路迈出了第一步。 

     土老冒:博士说这个好像对大家意义不大,还是说说它的规格吧。AMD 690系列都有哪些产品? 

AMD 690系列芯片组规格对比

规格 AMD 690 AMD 690G AMD 690V
支持处理器 全系列AM2处理器 全系列AM2处理器 全系列AM2处理器
内存规格 DDR2 DDR2 DDR2
南桥 SB600 SB600 SB600
制造工艺 80nm 80nm 80nm
是否集成图形显示核心 Radeon X1250 Radeon X1250
图形核心频率 —— 400MHz 400MHz
特色 —— AVIVO、DVI、HDMI、HDCP ——
USB接口数量 10 10 10
RAID 0,1,0+1 0,1,0+1 0,1,0+1

 

      Z博士:AMD 690系列包括AMD 690、AMD 690G以及AMD 690V。其中690G与690V均是集成图新核心的版本,而690则是去除了集成图形核心的功能,三个版本的主要差异在于图形核心的功能上,而其余的规格则完全一致,上面我就将这三个版本的区别罗列出来: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AMD 690G芯片与AMD 690、AMD 690V相比,增加了AVIVO、DVI输出、HDMI输出以及HDCP认证,很显然它是一款针对入门游戏以及高清视频而优化的芯片组,而AMD 690V则主要针对游戏,在视频方面的能力不如AMD 690G,AMD 690是一款独立显卡芯片组,不过它暂时还没有出现在市场上。

    土老冒:如此看来,对高清视频播放能力有需求的用户,AMD 690G是最佳选择;如果用户对价格比较敏感,且没有观看高清的需求,那么AMD 690V也是值得考虑的。AMD 690,如博士所说,暂时还没有相关产品出现在市场上。 


    土老冒谈硬件深度解析AMD平台芯片组

    AMD 570X主板代表作——捷波悍马HA02-GT 


    Z博士:的确如此。下面我再来谈谈目前在市场上表现活跃的AMD 570X。这款芯片组的规格很强大,可以与之前的nForce 570 SLI相比,而价格却相当便宜,它同样支持AM2全系列处理器,最大支持DDR2 800内存,搭配SB600南桥,570X加入了对交火的支持,不过官方的解释是“仅支持16X+8X的CrossFire”。据我了解,570X是RD580经过一些超频改进并做了一些规格调整后的产物,也就是说它的超频性能比RD580更好,交火规格的轻微缩减令芯片成本降低。

    土老冒:如此说来AMD 570X是一款非常具有性价比的主板咯?功能强大价格便宜,真是实惠啊。

    Z博士:这不一定啦,因为NVIDIA目前仍然是AMD平台的芯片组之王,它的nForce 5系列芯片组非常丰富,市场划分相当细致,而且大都采用单芯片设计,这是AMD暂时无法匹敌的。

    土老冒:那还不赶紧为大家介绍一下?

 

========

AMD平台芯片组解析之二 

    
Z博士:NVIDIA推向市场的AMD芯片组主要为nForce 5系列,其产品划分非常复杂,早期,它推出了nForce 550、nForce 570Ultra、nForce 570 SLI以及顶级的nForce 590 SLI,随后,又有nForce 500、nForce 520LE、nForce 520以及nForce 560。刚开始的nForce 550、570Ultra\SLI、590 SLI分别定位如下:

    nForce 590 SLI MCP(发烧级/双GPU)

    nForce 570 SLI MCP(性能级/双GPU)

    nForce 570 MCP(性能级/单GPU)

    nForce 550 MCP(主流级/单GPU)

    相信广大网友对这第一批nForce 5系列芯片组都比较熟悉,而大多数用户选择AMD平台首先考虑的也是nForce 550这款单芯片设计的主流级产品。值得一提的是,上面这四个首先发布的芯片组都采用了90nm制程,功耗和发热控制得并不理想,因此采用这些芯片组设计的主板一般都会配备主动散热风扇。

    不过随着工艺的进步,NVIDIA过渡到了80nm制程,这些第一批发布的nForce 5芯片组也渐渐被新的产品所替代,它们就是:nForce 520LE、nForce 520、nForce 560,这些芯片组与之前第一批nForce 5芯片组的区别如下表: 

土老冒谈硬件深度解析AMD平台芯片组

    nForce 5系列芯片组规格详解

    首先是nForce 520LE,它支持的SATA磁盘控制器减少到2个,RAID模式仅支持RAID0以及RADI1,网卡规格缩减为百兆,USB端口减少为8个,其余与nForce 550几乎没有区别。

    nForce 520在总体规格上与nForce 550几乎一致,不同的是PCIe Links由5条减少到了4条,因此只能拆分为16,1,1,1的模式,而nForce 550可以拆分为16,1,1,1,1。在网卡的支持上nForce 520同样不支持千兆网卡,不过这对用户的使用并不会造成影响。

    可以说nForce 520是替代nForce 550的产物,从规格来看二者差距除了网卡有所精简外并无差异,由于nForce550芯片的挺长,目前市场上nForce 550主板已经基本买不到了,因此用户的最佳替代产品应该是nForce 520,至于nForce 520LE,博士认为考虑升级双核平台的用户就不用关注了。

    土老冒:谈了这么多,博士好像还没说nForce 560呢!

    Z博士:等我喘口气啦。nForce 560可以看作是nForce 520的升级版,也可以看作是nForce 570Ultra的缩水版。它提供了千兆网卡的支持,但相对于nForce 570Ultra而言取消掉了DualNet、Teaming、TCP/IP加速这些功能,当然这些功能对普通用户来说没有太大的用处,取消掉可以减少成本,带给消费者更多实惠。

    土老冒:俺的理解是,nForce 560是nForce 570Ultra的缩水版,而nForce 520则是nForce 550的缩水版。尽管它们有一定程度的缩水,但基本的功能都给予了保留,用户使用起来也没有什么性能上的差异。

 

AMD平台芯片组解析之三——MCP68的地位

    Z博士:不要忘了这些替代者采用了更新的80nm工艺制程,在功耗和发热上控制得更加出色,因此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判断它们缩水,大家也要看到这些“缩水”产品好的一面。

    土老冒:那么博士谈谈现在选择AMD平台,都应该选择什么芯片组呢?

    Z博士:由于nForce 550、570芯片停产,市场上已经基本买不到这两款芯片组的产品了,大家可以选择nForce 520和nForce 560,当然,前面提到的AMD 570X也是值得购买的。

土老冒谈硬件深度解析AMD平台芯片组


    七彩虹推出的MCP68主板,整合了GeForce 7050图形核心并提供DVI数字输出口

    这里还要提及一下NVIDIA的整合芯片组MCP68,它整合了GeForce 7025和GeForce 7050图形显示核心,其中7025对应的是AMD 690V,而7050对应的则是AMD 690G,7050提供了对DVI和HDMI的支持,同样拥有不错的高清视频播放能力,大家在购买的时候应该注意。
    
        土老冒:如果俺没记错的话,MCP68是采用单芯片设计的吧? 


    土老冒谈硬件深度解析AMD平台芯片组

    土老冒谈硬件深度解析AMD平台芯片组  土老冒谈硬件深度解析AMD平台芯片组

    MCP68、nForce 520以及nForce 560主板都采用单芯片设计 

    Z博士:当然,单芯片设计不仅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减少南北桥数据交换的延迟,更加先进,大家在购买整合平台的时候不妨考虑一下MCP68。

    土老冒:谢谢博士的讲解,相信大家在组建AMD平台的时候不会再因为芯片组的选择而发愁了,不少用户还在考虑的nForce 550芯片组也已经停产了,nForce 520、560都是不错的替代品,当然,AMD 570X则是组建交火系统的最佳选择。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手机版|Archiver|八达网    

GMT+8, 2025-11-22 18:5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