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pidfire 发表于 2014-12-1 16:43

正好看天涯的贴,就把其中关于中医的贴过来

中医曾经在民国末期差点被废掉,后来渐渐走向没落。最近10年来,随着各种怪病西医束手无策的病越来越多,中医渐渐热了起来,这其中很多病都是长久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并不是有直接的强大的外部介入感染,例如癌症,腰痛,颈椎病,其实很多人都开始反思生活习惯给身体造成的影响,开始学习养生,也有些人抱着中医治本的心态,也有些晚期病人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开始求助于中医,于是中医渐渐热了起来。

  中医的根基就是那么几部经典,尤为重要的是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可以形容为黄帝内经是中医的基本心法,而伤寒论是一本走过千年至今仍然有用的古剑法。黄帝内经主要讲了养生理论,经络理论,古代中国对于疾病的分类,针灸理论,五运六气,其中的核心就是如下一些知识:

  阴和阳:这是对人体用二分法分类。所谓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古代中国分析事物的方法,把人体分类就出现了阴和阳,接着再分下去就金木水火,这就是人体的四象,土居于中,这个观点我是从四圣心源和圆运动中的古中医学得到的。

  心肝脾肺肾和金木水火土:在某些地方,心肝脾肺肾是指人体脏腑,在另一些地方,是根据相生相克原理对人体进行了一个五行分类,五行是中医解释人体某些功能依赖促进作用的基石,这正是现代中医教材当作糟粕丢掉的一部分内容。殊不知这正是古代人在不了解人体的情况下,通过观察人体的状态对人体的功能进行的简单的分类,代表的是古人的经验。而今人一听到五行就觉得是迷信糟粕。
经络和针灸刺法:经络到底是什么?人类早就发现了血液循环系统,现代科技已经可以看到原子级以及更小,对于人体的研究已经到了分子级,基因和DNA研究也发展的很快,例如现在治疗类风湿等免疫系统疾病很贵的生物制剂很多就是基因技术的产物。可是经络到现在也没有实证。那么经络的根据是什么?中医经典中,经脉包括了正经十二经,以及奇经八脉。十二经有:阳明大肠、太阳小肠、少阳三焦,是谓手之三阳经,阳明胃、太阳膀胱、少阳胆、是谓足之三阳经,太阴脾、少阴肾、厥阴肝,是谓足之三阴经,太阴肺,少阴心、厥阴心主,是谓手之三阴经。这12条经脉,各有起止经穴,如果有兴趣,可以下载人体经络图仔细看看,在中医看来,经脉和脏腑有着明确的对应关系,简单的说经脉可能是供给脏腑精气精华的道路,我是这么理解的。另外还有奇经八脉:督、任、冲、带、阳跷,阴跷,阳维,阴维。任脉在身前,督脉在身后,是最重要的两条。中医在人体上清清楚楚的标明了各个经穴位置以及经络走向,如果说经络是无用的迷信,古人却能够将经穴位置标注的这么精确,并且针灸很多人也认为确实有效? 答案我也不知道,但我目前是抱着半信的态度的,

rapidfire 发表于 2014-12-1 16:44

关于针灸,据我所了解的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和中医以及道教的历史有关。据传中医起源于道教,黄帝内经中几乎没有中医方子,但是另两部也很久远的中医经典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古代是一部书叫做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在建安年间治疗天行病即瘟疫时,博采众家之长,记载自己所创的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搜集的药方而成,其中大部分是中药汤剂,很多药方到现在效果也是立竿见影。这里面有些药方据说出自在敦煌石窟中发现的更久远的一部书名叫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这部书留下了很多道教的印记,而伤寒杂病论也继承了里面的一些印记,比如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白虎汤的叫法,青龙、白虎、朱雀、玄鸟就是道教的四大神兽。从这一点上讲,我基本相信中医汤药是在古代道教修行人自己用草药治疗疾病成果上发展而来。而针灸由来的传说就是神秘的内证,也叫做内观,在一本书名叫做内证观察笔记有详细的介绍,真假无从考证。内证的结果就是古代修行人在心灵和身体达到纯净平息的境界时内观自己的身体气息流动,于是记录下了所有的经络位置和经脉走向,最后一个据说会内观的人就是李时珍。道教修行还有另一个显著的内容就是古代导引术,在古代,导引术是很发达的,很多书籍里都能见到古代人导引的记载,我们熟知的导引术就有八段锦和五禽戏,在马王堆妇好墓出土的物品中发现过导引动作的图示,其实就相当于现代的健身操。由此我可以简单而草率的这么说,古代道教里面包含有三项内容草药、内证、导引,是道教修行人用来调理身体治病的,其中草药、经穴知识被中医进行吸收和发展,成了后来的古代中医和现代中医,在这其中,草药知识就是中医汤剂的祖宗,经穴则是针灸经络学的祖宗,而导引术,则被抛弃了。看到这里,各位看官,你有没有想到我想表达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其实就是,第一,中医其实一开始很可能就是残缺的,中医很可能一开始就忽略了运动和锻炼对于人的健康的影响!草药和经络如果能治疗百病治病之根本,为什么在道教和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导引术会一直存在着?第二点,古代人写书是用竹简的,中医学的两部圣经即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都是变得残缺杂乱以后,后人再整理的,其中争议和谬误之处还是相当多,所以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残缺的。第三,如果你看过很多人的医书,你会发现,在中医几千年的历史中,门派山头众多,各家相互批评伸直诋毁谩骂充斥大部分医书之中,即使现在就有温病派,经方派,火神派等等,因为中医比起西医来说缺少实验,临床,药物实验,很多医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了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常常无法和其他医家的理论兼容,造成中医书籍几乎可以叫做汗牛充栋但是理论又很庞杂的现状,不光理论和治法很多说法都不一样,就算是基本药物学都有很多出入和说法,我所知的有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长沙药解,玉(木秋)药解,还有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七期里也写过类似的本草部分,很多药物说法都有不一样。

rapidfire 发表于 2014-12-1 16:44

有些人说西医是科学,中医是艺术,显得中医很高深,我认为第一其实中医并不高深,古代的医生地位其实比较低贱,很多著名的医家都是科举没戏才去看中医经典然后治病救人成为名家,很多连师傅都没有,所以只要是个古代文化人加上熟读儒家经典,当个合格的中医基本是很easy的事,第二治病救人一定不能是艺术这种玄乎的东西,因为关乎到人命,它必须精确和科学,第三西医类似于现在电子工业,可以迅速的大规模复制,治病思路都是基本一个模子,它适合工业化以后快速发展的社会,而合格的传统中医需要读很多典籍,经历非常多的病人实践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治病思路千差万别,遇到两个症状一样的病人,治病思路往往还不一样,因为中医是基于人体自我平衡的医学,所以这个特点导致中医基本无法负担起现在人口爆炸后的社会的医疗责任。第四,中医的药材主要是草药,它是基于农业社会的产物,西医的药材主要是合成药物,它是基于工业社会的产物,目前姑且不论由于中国人口达到13亿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野外还有多少真正有用的药材,又够多少人用,就是一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以后,假药几乎呈泛滥之势,我所知的就有一个月前CCTV报道的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的造假现象几乎成为普遍现象,前一段时间报道的河南假药倳件,其中就有著名的孙海英广告的腰痛筋骨贴,还有以前报道的大规模的山银花冒充金银花,还有更早的种植附子的农户用有毒的液体泡附子倳件,在网络上被中医人士曝光了好长时间。
这100年以来,随着农业社会的没落消亡,以及现代精确的医学的发展,加上传统师傅带徒弟的中医传承教育无可奈何的转变为课堂式的现代教育方法,中医的没落与消亡几乎是必然的。古人发明了中医,他们用中医没有解决的问题,放在现代人手里更加难以解决,前人慢慢将中医在治病救人上的作用渐渐边缘化,变成一个目前接近于养生调理的医学,不是没有原因的。我觉得中医唯一的出路是中医现代化,把中医典籍完整保留下来,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慢慢研究,将其中的可取之处变成西医的一部分,然后精确化,定量化,科学化。

rapidfire 发表于 2014-12-1 16:44

我一直用几个倳件提醒中医粉丝们保持批判的看待中医的态度。一个是康熙征葛尔丹时染上了疟疾,中医并没有治好,是法国人用金鸡纳霜救了他。这个说明中医在治疗急性外感病时的其实没有太多办法,到了康熙年间,中医两千年的书籍可以装满一屋子,但是代表中医最高水平的御医们治不好康熙的疟疾。病毒细菌感染人体的话,确实可以依靠人体的免疫能力把病毒自己消灭,典型的就是感冒和扁平疣,都是自愈病,但是如果遇到强大复制传播能力的微生物和病毒感染,还没等到你用中医把身体免疫力调整到消灭病毒的状态,病毒就早已让人体产生脏器衰竭而死。第二个事例是,光绪大概是由于近亲结婚的关系体质不好或者纵欲,有遗精的毛病,一直到死也没有看好。这说明中医在治疗内伤杂病时也不是万能的。中医的核心思想就是人体有平衡的能力,药物辅助人体恢复平衡,此谓治本,按这个道理来说没有外感病毒的杂病,中医应该很拿手才对,但是光绪这个例子也很能说明问题。第三个事例是青蒿素的故事。人类第一次几乎战胜疟疾这个传染病是在金鸡纳霜里提取出了奎宁,印第安人一直用金鸡纳霜治疗疟疾,西方人知道后则进行提纯发现了奎宁这个特效药,经过一二十年后疟原虫的抗药性已经很强了,再后来一段时间,大概在70年代,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里,找到了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由此提纯得到了青蒿素,这是在奎宁无效以后又一次发现一种天然抗疟特效药,屠呦呦因此获得了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有中医铁杆粉们会说,这说明中医其实还是能治疗疟疾呀?我说,其实疟原虫还有病毒这些微生物,适应能力是很强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很不幸的是对青蒿素慢慢又产生了耐药性,那么有一个问题是,如果继续发展下去,青蒿素变得无效了,肘后备急方里的记载,是否就会变成假的?但是它又确实真实的有效过。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认为中医需要用现代化的科学来研究和发展,把中医统一到西医的体系中来,而不是搞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或者重新捡起古中医。
中医生存的两个土壤即古文言文学习和野生药材,已经萎缩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经过民国时期的废除中医运动,五四时期的白话文普及,解放以后的简体文字改革,十年的文革浩劫,改革开放的现代化,不仅传统中医传承早就断代了,能够完整正确解释古文和古医书的现在又有几个人,很多医书里面意思晦涩的地方争议颇多;至于野生药材更不必说了。野生的药材和种植的药材,药效的差别有些是很大的,比如肉桂就有好多种,药力并不是都是一样的,现在的中医有多少懂得分辨?医院为了利润,会为了治病购进效果更好的药材么?所以大部分中医的疗效差也是有市场化的原因的。另一个重大的原因是剂量,以前的中医开药方有些为了救命,药量大,野生的药材药力强,现在的中医开方多为调理,绝大部分是种植的药材,剂量小。另外还有一点是各个时代一钱等于现在多少克,现在有多少中医是清楚的?不能熟知药性药力,又有多大把握治好病?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原因是脉法,就是中医用三根手指头搭在你的寸关尺上用来诊断整个人体的方法,一般称为寸口脉法。这个脉法是从唐宋以后渐渐开始占据主流位置的,因为这样诊脉非常方便。如果看过黄帝内经的人应该知道古代的脉法不止这一种,在素问里有详细论述,其中一种就是三部九候脉法,要摸人体各个浅层外露的脉搏,例如腹股沟,耳边位置的脉搏等等,这种诊脉方法大概是因为麻烦,渐渐没人用了,例如脚上的趺阳脉,在伤寒论里的诊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张仲景的医圣称号不是白叫的,他在伤寒杂病论序中批评当时的医生:“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可惜后人不争气,将张仲景的教训转眼抛在脑后。只按两只手的脉搏判断人体状态,比起按全身的脉搏判断人体的状态,哪个更为准确,一想便知。任古人把寸口脉法写的再玄乎我也不相信它能比三部九候脉法更准确。脉诊是中医诊断最重要的一个诊断方法,寸口脉法也全凭经验和感觉,每个人一天的各个时段,四季中的脉搏都是不一样的,不同体质的人也差别很大,它的不准确直接影响医生的判断。中医的误诊由此想想应该是很多的,大概只是由于一般药物都比较温和,所以也没那么容易治坏人。一个连诊断都难以达到准确的医学渐渐走向没落我觉得是必然的。

N-pow).hjj 发表于 2014-12-1 16:45

太长了,我就不一一细看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正好看天涯的贴,就把其中关于中医的贴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