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被熊大开智多年的8DAer应该如何评价《星际穿越》和导演诺兰?
本帖最后由 KoMoS 于 2014-11-19 09:40 编辑不可否认《星际穿越》是近年来格局最大和视野最广的一部科幻电影,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导演诺兰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包装了诸如黑洞、虫洞、奇点、五维空间、时间膨胀与压缩(广义相对论)、全球食物危机、类地行星探索、人体深度休眠、墨菲定律等等相对晦涩的硬科幻概念,再辅以华丽的声光特效把这一切呈现在观众眼前,嫣然在大陆(特别是朋友圈 - -)刮起了一阵天体物理学的科普热潮。但我很负责任的说,哪怕你完全不懂上述的那些科学假说和科幻概念,看懂这部电影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可为什么,诺兰的几乎每部电影都能引发观影热潮和影迷的大范围讨论,甚至成为各路“影迷”秀智商的一个法宝,更有甚者还给诺兰封神,认为天下之大只有诺兰的电影才算是电影。
话说回来,诺兰也是命好,在天朝版署和剪刀手那里的人缘也是相当不错。 从05年的《侠影之谜》开始,除了《致命魔术》外每部电影都在大陆公映,算是最为大陆普通观众熟知的当代好莱坞大导。再加上早年的《追随》和《记忆碎片》这些标榜高智商的烧脑电影在影迷中积累了的非常好的口碑。直到《盗梦空间》的出现,把诺兰最擅长的精妙故事结构布局,多线索叙事以及平行交叉剪辑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更以大荧幕的方式呈现在大陆观众面前。让不少深受都市爱情剧,婆媳小三剧,穿越宫斗剧,抗日神剧多年熏陶的院线片和国产电视剧观众大呼过瘾,原来电影还能这么拍!!!
但诺兰不是神, 因为神是万能的, 诺兰不是。 他以剧本和叙事见长,讲究缜密的剧本逻辑结构和创作电影的严谨态度,这从邀请科学大牛基普·索恩作为《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就可以看出。他拍摄的《蝙蝠侠三部曲》最为人诟病就是动作戏的拍摄和场面调度,三部电影里几乎没有特别精彩的打斗场面,第三部罪犯越狱后的街头混战怎一个乱字了得,蝙蝠侠和大boss过招更像是现场直播的武术套路比赛。 近年的漫威超级英雄电影都能完爆之, 更不用说《007》和《谍影重重》了。如果没有汉斯寂寞哥大气磅礴的配乐,辅以IMAX全画幅的冲击,《蝙蝠侠》里能让人记住的动作场面实在屈指可数。再说说摄影和视觉效果,去年的《地心引力》在宇宙空间的营造和身临其境的氛围是远超《星际穿越》的。之前论坛也有人说什么《星际穿越》完爆《地心引力》的话, 我很不认同。如果从故事内核层面说, 两部电影都很简单, 一个是外出求生,一个是我要回家。两部电影只是表达的主题不同,《星际穿越》胜在其对人类星际旅行的态度更为积极和进取,而《地心引力》主题是回归地球母体的保守思路,不存在什么高下之分。但我个人确实更加喜欢《星际穿越》的主题,这也是我开头说格局大的原因之一。再说说台词,诺兰的所有电影我都看过,不过台词嘛,真没记得住的,而且也没什么趣味。迪兰·托马斯的“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算是一句,但毕竟不是原创。台词方面,昆汀,伍迪·艾伦什么的就不比了,就连韩寒都可以完爆诺兰。
在我看来诺兰绝对是非常牛B的好莱坞商业大导,斯皮尔伯格的接班人。他俩总能赢得好莱坞资本青睐,在商业和艺术上找到很好的平衡,拍摄出《辛德勒名单》《人工智能》和《星际穿越》这样的既有商业市场也有人文情怀和思想的电影。《星际穿越》的生涩科幻内核如果没有库珀的烂熟父女亲情作为情感主线, 类旺财的大妈更加看不下去了。马特·戴蒙的那段剧情虽然狗血,但也是制造戏剧冲突的需要,随带探讨下人性的黑暗面。电影不是科学论文,不需要那么严谨,为了戏剧冲突的需要,导演让你死就得死,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如果你非要吹毛求疵的说为什么布兰德要亲自去捡数据设备,不一开始就让机器人去捡;2B的队友为什么不先上飞船,非要站在水里等,不是没有严重逻辑硬伤的电影才算是好电影。8da还老有人说,根据小说改编的某某电影如何如何烂,这两种艺术的载体和表现形式都不同,怎么做简单的对比?你评价的标准又是什么? 难道你评价一副大师的画作好不好,难道是用画的像不像来做评判标准吗?
《星际穿越》单论精彩程度在诺兰的电影里甚至排不进前三,但电影背后的思想和情怀值得尊敬,在好莱坞超级英雄满天飞的今天,还能花巨资拍摄一部严肃的电影来探讨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 探讨宗教(唯心 — 爱)和科学(唯物 — 引力)的关系;探讨是视地球为母体的保守环保主义还是勇敢走向太空的是探索进取派;这本身就值得让人尊重,好莱坞的商人们绝对不是只知道赚钱,虽然他们真的很会赚钱。最后, 诺兰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导演之一,但由于喜欢他的人实在太多, 我平常都不太好意思说。他的电影基本还是延续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套路,可以算得上大师,但离封神还差的很远。
关于电影的Tips:
1. 库珀毫无存在感的儿子的演员是本.阿弗莱克的弟弟,如果你还不知道是谁,就当他是姜武吧,他俩一个命
2. 库珀成年的女儿演员是劳模姐,这次又成功的当了一次劳模,剧情戏份虽然承担了开拓人类文明的角色,不过还是酱油的命
3. 老汉都画了图,机器人和飞船是致敬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
4. 类木天使观众请戳这里, 官方指导科学指南《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
5. 欢迎大家补充……
《星际穿越》中枯萎病的设定(来自官方科学指南):
枯萎病导致地球行将灭绝是《星际穿越》中被吐槽或质疑较多的设定。
我介绍一下Kip Thorne在《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这本书(http://www.amazon.com/Science-Interstellar-Kip-Thorne-ebook/dp/B00NUB4EVC/)中写过的详细解释,至于观众是否接受,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2007年,编剧乔纳森·诺兰、制片人Lynda Obst以及Kip Thorne一起在为故事的环境设定伤脑筋。怎么样让人类文明处于明显的衰退中,但看上去在许多方面还能维持正常的运作?枯萎病害死所有可供食用的庄稼,这科学吗?
Thorne首先承认了自己并非生物和环境方面的专家,所以他求助于自己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同事。2008年的一天,上述三人邀请了四位生物和农业专业的教授,其中包括一名诺贝尔奖得主,一起吃了顿饭,集思广益。
剧本最后的设定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那次餐会的讨论。那么他们聊了些什么呢?下面是大致内容。
******
乔纳森·诺兰先介绍了自己构思中的地球:北美人口缩减十倍以上,其他大陆情况差不多。人类退回到农业社会,为温饱而奋斗。但那又不是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生活还是能够忍受的,某些方面也能让人感到幸福。很少的娱乐设施还在继续运转,比如棒球比赛。但人类失去了向前发展的希望,只求活下去。枯萎病从一种庄稼蔓延到另一种庄稼,到库珀的孙子辈也许人类就将灭亡。
那到底什么样的灾难会达到这种效果呢?专家们提供了一些头脑风暴,这些倳件在理论上有可能发生,但真正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专家一:今天大多数人都不用亲自种粮食了,而是依赖一个全球性的粮食种植和分配系统。可以设想这个系统因为某些生物或地球物理上的灾难崩溃了。在很小的尺度上,内华达山脉如果几年不降雪,洛杉矶就会失去饮用水,上千万人面临迁居,加州农业就会崩盘。可以把类似的灾难扩大很多倍,就是库珀所处的世界了。
专家二:另一种可能。人类历史就是和各种病原体抗争的历史,我们有非常复杂的免疫系统去和病原体斗争。但是病原体也在演化,人类总是落后半步。所以某种情况下如果病原体演化得过于迅猛,人类来不及响应,就会出现灾难。
专家三:比方说,如果艾滋进化成更容易传染而不限于性接触的方式,那就将是灾难。
专家二:全球变暖造成冰盖融化,很有可能释放出从上一次冰河时期就潜伏的致命病原体。
专家一:另一种情况:人们对二氧化碳排放升高造成的全球变暖感到恐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在海洋里大量种植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于是海洋里被排入大量的铁元素。但这可能造成副作用,某些释放毒气的海藻因此大量繁殖,毒死了鱼和植物。人类非常依赖海洋,如果海洋环境恶化,人类也会遭殃。这完全不可能吗?并非如此,科学家做过类似局部实验,的确培养出了一些前所未见的海藻,幸运的是它们无毒,但万一有毒呢?
专家四:太阳紫外线可能让你说的海藻出现变异,然后产生新的病原体,灭掉所有海洋植物,再延伸到陆地上,杀死所有庄稼。
专家三:面临灾难的时候,我们唯一的希望是科技的进步。但如果政治原因导致科学研究得不到资金投入,否认进化论之类的反科学思想流行的话,科研陷入瘫痪,也可能使得我们没有好的办法去处理危机。
关于枯萎病:
专家三:如果你们想找什么东西来灭掉人类的话,攻击农作物的枯萎病最合适了。我们是可以吃动物,但动物吃植物啊。
专家四:枯萎病只需要干掉禾本科植物就行了,这是农业的根基:大米、玉米、大麦、高粱、小麦。事实上这个世界上50%的庄稼已经被病原体干掉了,在非洲这个比例更高。各种细菌、真菌、病毒……美国东海岸以前都是栗树,现在全没了,都被枯萎病搞死了。大部分人十八世纪吃的那种香蕉今天也没有了,枯萎病是元凶。今天作为替代的一种香蕉品种,其实也正面临枯萎病的威胁。
Kip Thorne:我原以为枯萎病只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植物,不会扩散。
专家一:也有普遍的枯萎病。但专门型和普遍型有个区别,专门型危害非常大,可以把一种作物99%都杀死,而普遍型攻击面虽广,但危害程度就低一点。
Lynda Obst:是否有一种普遍型的枯萎病,又变得非常厉害呢?
专家四:这也是发生过的。地球早期历史上,当蓝藻刚开始制造氧气时,它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的大气成分,于是杀死了当时地球上大多数生物。
专家一:不过蓝藻生成的氧气作为致命的副产物,并不是一种普遍的病原体呀?
专家三:我们可能没见过,但我可以想象有某种很致命的专门型枯萎病,演变成致命的普遍型。只要有昆虫的帮助,它可以在物种之间传播。比如说,有种日本甲虫,靠吃几百种植物维生,它们可以把病原体四处传染,病原体也会演化适应,攻击更多的物种。
专家四:我可以设想某种致命的普遍型枯萎病:一种攻击叶绿体的病原体。所有植物都有叶绿体,没有叶绿体植物就会死。假设某些海洋里的病原体可以攻击叶绿体,那么就可以灭掉所有海藻和海洋植物,然后登陆,再灭掉所有陆地植物。这是有可能的。我觉得没法防止这种灾难。但这可能性不大,不太可能真实发生,只是可以把它作为库珀世界的一个设定。
******
这个怎么花样杀死人类的餐会开到这里就结束了,Kip Thorne最后总结说,《星际穿越》的主要灾难是一种普遍型的枯萎病袭击了整个地球。但此外还有另一件可怕的事:地球上的氧气越来越少。
Brand教授在电影中有这么一番话:「地球上的空气80%是氮气,我们不呼吸氮气,但枯萎病会。随着枯萎病的蔓延,氧气会越来越少。最后饿着的人将会是最先被憋死的人。」
这在科学上是否有足够根据呢?Kip Thorne继续拜访了几位加州理工学院的专家,得到如下的结论。
假设某种破坏叶绿素的病原体真的出现,光合作用就随着植物的死亡慢慢停止。不再有氧气生成,但人们对它的消耗却不会停止,最终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氧气越来越少。
这个毁灭的过程会在三十年内结束,氧气会被用掉1%。所以库珀的后代似乎还是有足够的氧气供呼吸,当然前提是他们还有东西吃的话。
但是,那1%的氧气将会转化成二氧化碳,这意味着大气中有0.2%的二氧化碳,这足够让敏感的人呼吸不畅了,更可怕的是,因为温室效应,这足以令地球平均温度升高10摄氏度,几乎没人受得了这个!
如果要让每个人都呼吸不畅并昏昏欲睡,需要有更多十倍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如果要让每个人都死于二氧化碳中毒,还得在这基础上再乘五倍。换句话说,一半的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才会让所有人中毒而死。Thorne说他还没有为此找到一个合适的设定方案。
所以Brand教授错了吗?有可能。Brand教授正确的前提,是地球物理学家对海底的认识有严重错误。
地球物理学家估计海底有机物数量是陆地上的二十分之一,如果这个数字错了,如果海底有机物是比陆地上多五十倍呢?而且如果它们刚好被从海底翻到海面,那二氧化碳的生成速度就会大大提高。
原理是这样的:每隔几千年,海洋就会被翻转一遍,表面的水沉下去,海底的水浮上来,所以有可能刚好在库珀的那个时代,海底的水浮上来,携带了那些有机物。突然暴露在空气中,那些有机物会迅速腐烂,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
当然这种情况是基于两种不太靠谱的假说:1、海底有机物有那么多;2、刚好剧烈的海水运动将它们带到洋面。
最后是Kip Thorne的结论:
不管怎么说,《星际穿越》中的地球就是要死了就是要死了就是要死了,人类必须找个新家!
正好,明天公众平台的内容有了~~[:21] 不错,就等明年优酷视频免费公映了——by 才华帝zhw 马特达蒙那段原剧本里干这个事的是机器人,但是机器人是不能害人的,于是硬搬了个人出来,而且基本马特达蒙的所有台词都是在解释为什么要那么做。而且可怜的马特达蒙在前后字幕里基本都没他名字,这么一大牌就隐形了,很多人都没认出他来 类旺财的大妈 写的中肯 这个周末果断回去看10遍 看了后,就一个感觉,熊大快点当导演,来拯救中国电影吧 老汉推车 发表于 2014-11-18 13: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正好,明天公众平台的内容有了~~
记得推荐下我的微博 [:21]
weibo.com/komos 写得太精彩了,熊大啃腚看不懂 那个不算五维空间吧,只是把四维时空的时间纬度平铺投射在三维上。本质上还是没能描绘出高维时空的样子,略失望。 贾队长 发表于 2014-11-18 13:24
不错,就等明年优酷视频免费公映了——by 才华帝zhw
太小看我了
我已经看了油库宣传片 类旺财的大妈是亮点
原创内容 其实看电影的时候,哪有想那么多,讨论硬科幻什么的都是装逼犯。
但是我发现1个槽点,当然就笑了。
那就是,枯萎病已经让大部分粮食作物绝种,粮食危机的背景下,人类居然还没有禁止酿酒,男猪脚居然有喝不完的啤酒。
这是留给我们的彩蛋么? 只觉得卡梅隆碉堡,其他导演都靠边站。87年的深渊现在看还觉得很不错 李叔威武
不过通俗易懂打错了 人类情感伦理剧 一句话总结楼主的影评:虽然星际穿越不咋地,但诺兰是个好导演,大家还是要支持他 一句话总结楼主的影评:虽然星际穿越不咋地,但诺兰是个好导演,大家还是要支持他 总体来说还行 飞翔的奶牛 发表于 2014-11-18 17: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李叔威武
不过通俗易懂打错了
哈哈, 翘舌音和后鼻音分不清, 搜狗的联想也太强了 .eyeS` 发表于 2014-11-19 00: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句话总结楼主的影评:虽然星际穿越不咋地,但诺兰是个好导演,大家还是要支持他
星际穿越 我在豆瓣打的5星, 不过暇瑜互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