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ubeX 发表于 2014-10-27 11:34

不要躲,乖乖献出菊花

如今的都市里,出现了这样一群“避孩族”:去餐厅吃饭、逛博物馆、看电影、坐车……一旦发现周边孩子多,他们就会改变原定计划,避而远之。
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为什么要躲?“避孩族”躲避的到底是什么?

案例
看电影“误入”孩子场
奇幻片变成“灾难片”
“如果跟一帮小伢一起看电影,那算是完了。”昨日,刘小姐告诉记者,前天她和男友相约看电影,发现有一群孩子也购买了同一场次的票,便要求男友改买其他场次。“谁知道他一点也不理解,还说我‘莫名其妙’。最后我们闹得不欢而散,真是影响心情。”
“我不喜欢吵闹,所以看电影、逛书店、到餐馆吃饭,只要发现孩子太多,我就会换个地方。”刘小姐自认是“避孩族”,看见孩子会选择避开,“我自行躲远一点,应该不算过分吧?”
刘小姐在朋友群里吐槽自己的这次遭遇,率先得到杨先生的共鸣。31岁的杨先生说,去年他好不容易抽出半天时间去看《霍比特人2》,结果放映厅里坐了六七个孩子。“他们尖叫、大喊、跑来跑去,后来还有吓得大哭的,让我完全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关注剧情,好好一部奇幻片变成了‘灾难片’,终于忍无可忍,中途离场。从那时起,我看电影一般都会选择看午夜场,就是怕再碰到同样的情况。”

三年前撞洒一碗汤
让她从此见伢绕道
跟刘小姐和杨先生相比,26岁的吴小姐情况更为严重,因为孩子给她已经留下了阴影。
她回忆,3年前,她在一家美食城吃饭,正端着一碗热汤走向座位,突然一个小孩子冲来,重重撞在她的身上。“我下意识地赶紧把碗往另一边让,泼出来的汤把我的胳膊烫红了一大片。”让她更郁闷的是,孩子的家长不仅没有责怪孩子,反而对她一顿怒吼。当时她刚大学毕业,完全被吓懵了,顾不上受伤和委屈,心里一直庆幸汤没泼到孩子身上。“从此,不管去哪儿,哪怕是走在路上,只要一看到有小孩,我一定会躲得远远的。”
记者发现,现实中,“避孩族”并不少。不久前某网络论坛曾展开“坐火车最怕遇见什么”的讨论,其中“车厢里有孩子”名列前茅。

走访
躲避的并不是伢
而是喧闹和麻烦
一见孩子就躲远,会不会显得没有爱?
“避孩族”表示,他们躲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们的几种行为:尖叫、哭闹、奔跑冲撞。“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很多家长表现得根本不在意,也不制止,跟他们讲理好像也有点过头,只能自己躲远点算了。”吴小姐说。
有人躲孩子,为人父母者们怎么看?记者就此采访了10位年轻妈妈,她们的孩子在1岁半至6岁之间。其中6位妈妈表示,她们还是第一次听说“避孩族”的存在,认为这些人都是“很自我的年轻人”;3位妈妈认为“避孩族”过于敏感,“哪个人小时候不是这样的?”
10位妈妈都认为,对小孩子应该包容、爱护。一位妈妈说,她以前也不喜欢小孩吵闹,直到自己有了孩子,才慢慢习惯,“等到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就会懂得其中的道理了。”
当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时,家长应不应该制止?8位妈妈表示:“闹得太厉害就会管。”2位妈妈表示:“不能用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分析
逃避不如积极沟通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教授刘小林表示,“避孩”行为与有无爱心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回避的态度并不可取,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是更好的办法。“许多事情其实是可以沟通的。比如有孩子撞到你,你可以首先安抚、呵护他们,当你表现出友善,对方通常也会友善,这是一种社交和沟通能力。”

m4小王子 发表于 2014-10-27 11:47

主要还是家教问题,在公园游乐场小孩乱叫乱跑没人会有意见,但在电影院餐厅这样的地方小孩还这样那就是父母的问题了

callxin 发表于 2014-10-27 11:52

叶特黄 发表于 2014-10-27 12:28

以前不知道为什么,这种孩子被称为熊孩子
后来来8da见过羊赔明白了。

怕娃落地 发表于 2014-10-27 14:30

家教问题

basten450 发表于 2014-10-27 15:02

kaka_81 发表于 2014-10-27 15:34

我也怕

IrisTerran 发表于 2014-10-27 17:30


四楼死熊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要躲,乖乖献出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