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愁BloodBrood 发表于 2013-12-24 08:51

人民日报之前公布的转基因作物名单

http://tv.cntv.cn/video/C10153/a96988f4ded23dddbc9922f90a4e5c44


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59/250/1418/92269259.jpg
转基因食品一直备受关注,网上流传的“转基因食品名单”靠不靠谱?一些所谓“鉴别转基因作物方法”正确吗?國镓正式批准生产或进口的转基因作物有哪些?就这些问题,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及专家学者。

我国转基因作物有哪些?

【回应】已批准安全证书的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植

“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证书的发放是根据研发人的申请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评审,经部级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批准的。证书的批准信息已经在农业部相关网站上公布(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各批次的批准情况都可以查询。

取得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不能马上进行商业化种植。谢家建介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要求,转基因作物还需要取得品种审定证书、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才能进入商业化种植。

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申请品种审定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遗传性状稳定;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名称。生产许可证审批、经营许可证审批都需经企业注册所在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

“目前,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没有商业化种植。”谢家建表示,“我国已经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

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这些食品必须获得我国的安全证书。

据了解,我国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等,规定县级以上地方炡椨农业部门负责转基因生物标识的监督管理,國镓质检总局负责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在口岸的标识检查验证。据介绍,这些管理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标识做到了应标尽标。

与传统食品不同就是转基因?

【回应】目前市售圣女果、彩椒、小南瓜、小黄瓜都不是转基因食品

网上流传一份转基因食品名单,包括“圣女果、大个儿彩椒、小南瓜、小黄瓜”。对此专家并不认同。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王志兴说,小番茄也叫圣女果、樱桃番茄,是自古就有的番茄品种,只是因为个头小、采摘不便、产量低,最早仅作为观赏用,后来发现食用方便,口味经过改良后逐渐流行。个头小是天生的基因差异,不是转基因的结果。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研究员吴刚表示,圣女果更接近人工驯化前的野生状态,其实野生的板栗、核桃、苹果等也都远小于常规栽培品种。人类驯化野生植物一般是为了提高产量,主要做法是增大果实,但随着人们对食品要求的多样化,出现了很多小型化的瓜果蔬菜,如早春红玉西瓜等。这些小型化品种都来源于带着祖先原始基因的种质资源,与转基因无关。

吴刚说,小南瓜和小黄瓜也不是转基因食品,仅仅是未充分成熟的南瓜和黄瓜。如果继续在田间种植,小南瓜和小黄瓜最终会生长成普通的大南瓜和老黄瓜。

关于大个儿彩椒,吴刚表示,大个儿彩椒含有不同类型的花青素,表现为更丰富的颜色。花青素的变异在植物中很常见,像鲜花同一个品种就有不同颜色,萝卜也有红萝卜、绿萝卜、白萝卜等。“我国曾经批准过抗病毒甜椒的商业化种植,但与常规甜椒相比,转基因甜椒并没有明显优势,因此被市场自然淘汰。”

吴刚说,在有些品种中,突变产生的颜色甚至取代了野生的颜色,成为栽培品种的主流,如原始的胡萝卜以紫色居多,现在最常见的橙色胡萝卜是荷兰育种家根据荷兰国旗颜色选育出的。因此,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果蔬,其颜色跟转基因没有什么关系。

王志兴解释,棉花、辣椒、玉米、水稻等有不同颜色,是天然存在的遗传基因差异,并非转基因的结果。比如彩色棉花从古就有,但由于彩色棉花纤维短、强度差,过去很少种植,而现在因为不染色吸引了部分消费者,农民就开始种植了。彩色辣椒也是天然存在的,只是过去未大面积种植,普通消费者很少见到。

吴刚表示,以上这些瓜果蔬菜都是常规育种手段非常容易做到的,用转基因反而是不经济的做法。“常规育种主要通过选育获得具有新性状的新品种。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选’。自然发生的基因变异,往往也是随机发生的。”吴刚解释说,“无论大小、颜色,在自然界的自然突变体中,都可以找到。育种家做的工作仅仅是将这些突变体找到,并和其他好的性状聚合到一起,成为品种。”

吴刚介绍,番茄、甜椒、南瓜、黄瓜在国内外都曾有转基因研究并获得转基因植株,其中仅有番茄与甜椒获得过世界范围内商业化种植的批准。商业化种植过转基因番茄的國镓有美国(6种)、墨西哥(3种)、日本(1种)、中国(1种,“华番一号”)等。

吴刚解释,早期没有延熟番茄,转基因的延熟番茄储藏期长是个优势。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育种家们获得了非转基因的延熟番茄,转基因番茄在储藏方面的优势不再,产量低就成为很大一个问题,又因皮厚口感差,直接被市场淘汰。

“自从1998年以来,全世界已经没有新的转基因番茄获准商品化种植。在我国,转基因番茄已经退出市场。”吴刚说。

别愁BloodBrood 发表于 2013-12-24 08:55

国内谈转色变,我觉得跟一些公知什么推波助澜的有关


下面这篇我觉得讲的很好。

不能笼统地讲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关键是看转的什么基因,所以必须一个基因一个基因地去讨论,就像我们不能因为牛奶、鸡蛋出了问题就否定整个食品行业。1996年,从美国第一批批准的转基因作物品种推出以后,至今已有15年时间,目前还未发现有安全性问题。至今已有29个國镓种植转基因作物,2009年全球种植面积已达1.34亿公顷。从作物种类而言,主要是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以大豆为例,目前全世界种植的大豆中约3/4的面积是转基因大豆,美国作为全球大豆的主要生产国,转基因大豆的面积已达90%左右。
    转基因的安全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是否安全,这属于食品安全的范畴;二是对环境是否安全。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对转基因的生物安全性检测来讲,也需要由不同的部门开展工作。

    首先,对已经研发出来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如新近我国批准的转基因抗虫水稻、转植酸酶基因玉米,都要做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各种试验,测试对人体是否可能有害,是否有过敏反应,还要看其营养成分等方面是否有变化。

    其次,是看所试验的特定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生态的影响,比如转的抗虫基因除了杀死害虫以外对有益的昆虫有没有影响,对生物多样性是否有影响。

    对老百姓来讲,一般会首先关注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性问题。我个人觉得,截至目前,不少人仍对转基因作物缺乏基本的了解,一听到抗虫基因、毒蛋白,就开始怀疑它是不是对人体有毒。其实,抗虫毒蛋白只对部分昆虫有毒,有很强的专一性。就像现在的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水稻里的抗虫基因所产生的抗虫毒蛋白,它只对鳞翅目害虫有毒性,这方面已经做过大量的毒理试验。

    这个抗虫毒蛋白并不是从转基因作物才开始使用的,人类知道这个抗虫蛋白已几十年了。所谓“BT”,其实就是一种细菌——苏云金杆菌的缩写。科学家早就发现这种细菌在其芽孢中生产一种可起到抗虫效果的晶体蛋白,以前人们是通过发酵生产把它作为生物防治药物用于农业,拿到田间去喷,但其缺点是很不稳定,一下雨很易被雨水冲刷掉而失效。现在,科学家只是让植物自己生产这种晶体蛋白杀虫。

    我国现在有40%多的污染源来自农业,主要是使用了太多的农药、化肥。我年轻时曾在棉花地里工作过。当时,每年因农药使用不当或过量导致中毒、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棉花的病虫害很严重,而喷洒农药都是在最热的夏天,而且棉花在生长过程中要多次喷洒农药。种植抗虫转基因棉花后,不用喷那么多农药,这其实也是对环境的一种保护。而转基因的棉花地里也会播种非转基因棉花,或在周围种植其他作物,给昆虫提供繁殖后代的机会,以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一些人认为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不利,也只是通过一两个假设的例子推出来的结论,并没有确实的科学研究依据。现在,人们仍对转基因的基本科学知识了解不够,所以才会产生种种误解。这只能通过更多的科普宣传,使公众了解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作物是怎么回事。科学家应该通过合适的方式,用公众明白的语言,增强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的了解。

    (作者为中科院院士、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民日报之前公布的转基因作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