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为什么都说剩余价值是骗人?
我觉得马克思分析的很有道理啊! 开公司就是要赚钱的...换个名字...就高端, NB了?{:5_142:} {:5_143:} s9nn9s 发表于 2013-11-17 12:43
开公司就是要赚钱的...换个名字...就高端, NB了?
一个资产阶级,一个共产主义,公司赚钱,为什么能赚钱,转谁的钱,谁的钱怎么不自己赚,一切都需要一个理论体系,难道就直接一句话老子就是要赚钱来解释,对社会的走向和进步毫无用处 s9nn9s 发表于 2013-11-17 12:43
开公司就是要赚钱的...换个名字...就高端, NB了?
一个资产阶级,一个共产主义,公司赚钱,为什么能赚钱,转谁的钱,谁的钱怎么不自己赚,一切都需要一个理论体系,难道就直接一句话老子就是要赚钱来解释,对社会的走向和进步毫无用处 {:5_149:} 还是学学需求价值论吧。 马克思价值论也能解释奢侈品,不过比较麻烦,考试考过。。。。 {:5_156:} 剩余价值就是投资回报的分红 。。[:47] [:12]穷屌马克思认为资本家投入资金和资源产生的价值是属于帮资本家打工的穷屌们的,在其思想指导下的天朝大锅饭被证明是错误滴 剩余价值否定资本的价值否定私有财产,逻辑上基本能自洽,可以说从原子层面否定了人类的社会结构
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知乎解读一:
剩余价值理论根本就是错的,因为剩余价值这个东西根本就不存在。为什么剩余价值不存在?因为按照马克思定义,剩余价值=劳动价值-工资,而劳动价值这个东西就不存在!
为什么不存在呢?知乎网友刘新征提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A工厂,因为技术先进,每个员工月薪一万,资本家每月收入百万。B工厂技术或者管理落后或者货物不对市场销路,同样素质的工人,月薪5000,资本家每月干赔50万。请用剩余价值理论解释一下。剩余价值在哪里?
为什么会遇到这个困境呢?因为成本和收益之间根本就没有必然联系。按照古典经济学的观点,收益是由市场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力量决定的,而劳动价值论假设了收益 (马克思的所谓劳动价值)由供给方决定的。
举写文章为例,劳动价值论会说,得到最多赞同的一定是你最用心写的文章。这不一定正确。
而古典经济学理论会说,因为价格由市场制定,所以你得到最多赞同的文章,一定是大家觉得最有帮助和共鸣的文章。这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对的。包括劳动价值论结果正确的时候。
所以,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古典经济学是正确的。
(解读一来自知乎网友 曾旻;不代表网易观点;转载已获得作者授权,编者有删改)
知乎解读二:
马克思非要把“价值”和劳动联系起来,两者其实没有必然的关系,价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举个例子,比如一颗钻石两千年前毫无价值,人们都不认识,结果今天价值连城,这中间没有任何“劳动”,产生价值的原因是人们都“想要”钻石。
再说无产阶级,马克思定义的是无产阶级是没有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的阶级,可是现在任何一个“无产阶级”只要他想,他就可以买股票,就可以拥有生产资料,那他就不是无产阶级了。如果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可以任意转化,没有明显的界限和定义,那么马克思的理论难以让人信服。
小平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马克思早就被实践检验了。
(解读二来自知乎网友 余晓舰;不代表网易观点;转载已获得作者授权,编者有删改)
知乎解读三:
在西方古典经济学中,经济学家试图把生产过程归结为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威廉·佩第在 《赋税论》中将生产过程的要素分为“劳动”和“土地”两个部分。而其后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则在 《国富论》中把生产要素归结为“劳动”,“土地”和“资本”三个部分。后来马歇尔又在他的著名著作 《经济学原理》中认为“组织”也是一个生产要素。其后又随着时代发展,“技术”和”信息“和前面提到的四要素组合起来,成为生产过程的六要素。
而在马克思看来,西方经济学把“劳动”和其它生产要素并列起来是错误的。在生产过程当中,只有“劳动”才产生价值,而其它生产要素不过是在生产过程中与“劳动”相配合的东西而已,所以不会产生价值。这是马克思提出“剩余价值”理论的关键假设。基于这个假设,马克思所认为的“剩余价值”就是“商品价值”减去工人的“劳动价值”,而这部分“剩余价值”则是被狡猾的资本家占去了。
那么,到底在生产过程当中,除“劳动”外的生产要素到底有没有价值呢?
其中一个反对意见来自经济学中的奥地利学派。他们认为,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在提供其它生产要素的时候需要承担风险 (当商品价格波动时,商品价值有可能低于“劳动价值”,此时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为负),而工人不需要承担这种风险。所以资本家获取利润正是对于他们承担风险的一种补偿。
另外一种反驳来源于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科斯。在科斯的成名作 《企业的性质》当中,虽然科斯没有提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但是他的论述逻辑完全可以用来反驳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如果其他生产要素毫无价值,那为什么工人要甘心接受资本家的剥削呢?他们完全可以单凭自己那唯一有价值的“劳动”去完成生产过程,去占据所有的“剩余价值”,那么市场就不需要有所谓的企业存在了。
工人为什么愿意进入企业,而不是独自劳动?科斯提出是因为市场交易本身存在制度成本。例如信息成本 (如何获知市场需求信息,市场价格走向),谈判成本 (与上游下游的企业进行协商,签订合同),行政干预成本 (炡椨出台的各种法律法规对于企业生产的限制)。而资本家,或者说企业的所有人正是承担这些制度成本的人。也即是需要他们付出劳动,才使企业能够运作下去。
假如工人独自生产而不是加入企业,制度成本便转移到工人头上。不仅生产过程需要他们的“劳动”,还要付出应付制度的“劳动”:和其它人商量获得原材料,知道自己的商品在哪里能够卖出高价,了解法律对于生产的规定和炡椨的政策信息。这些制度成本将大大降低工人劳动的效率。而这正是为什么现代社会主要以企业作为生产单位,而不是家庭小作坊作为生产单位的原因。
综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忽视了资本家,或者说企业所有人要承担的生产风险,为制度成本付出的劳动。所以他认为生产要素中只有”劳动“有价值,而其他要素没有价值,我认为是毫不合理的。 r868 发表于 2013-11-17 22:32
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知乎解读一:
这文章写的非常草率,没有认真的预习想当然就写,没有搞清楚概念 不懂,反正考试时候会做选择题就行了 任何理论都是有适用条件的,我D把适用条件无限放大和推广造成了马克思理论显得漏洞百出。就像把牛顿定律应用到微观粒子领域一样会很搞笑。经济学领域的理论还有时效性,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马克思时代有的条件都没了,理论变得不靠谱也是应该的。 相同的劳动,产生的价值很多时候是不一样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