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十大独挡一面大将
大将的定义不同于猛将,关于猛将的排名已有多篇,我现在讨论一下十大将,希望抛砖引玉。首先我将范围缩小,我对大将的定义将局限于智勇双全且能独当一面。
以此标准那么吕布赵云等人只能割爱,吕布勇而无谋,赵云始终未能独当一面。
排名首位者非张辽莫属其勇猛虽稍逊(毫厘之差而已),其智则远过诸将。曾以区区合肥之众与数十万吴军周旋,逍遥津更是几乎取了孙权的性命,直杀的江东小儿闻张辽之名不敢夜苦。太史慈使计之时,虽在夜间突生不测,却能镇定自若将叛乱灭于无形,反使太史慈丧命。终其一生,未有失败,真正难得。惜曹操终究不能完全摆脱任人唯亲的俗念,这个大将军终究是夏侯敦做。
排第二的当属孙策,小霸王武力绝伦不用说了,其用兵之道更有孙武鬼神莫策之机。以借袁术之二千兵却能荡平江东,终开孙吴大业。曹操视为“狮儿”,可惜有其父亲急躁好轻出的遗传,终死于许贡宾客之手,未能“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前,与天下争衡”,故只能排第二。
第三应为马超,试想,能杀的曹操割须断袍的天下能有几人?只这一个理由排第三就可当之无愧,可惜他先中曹操离间之计,后又中诸葛亮离间计,走头无路,只好投降刘备。这是他不如前两位之处,到蜀国后,因为毕竟非刘氏集团旧人,也不是蜀中大族,不得重用,还得防人猜忌,郁郁而终。惜哉!
第四当为关羽(再不排他要招人骂了吧,呵呵)关老爷我就不多说了,大伙都太熟悉了,要不是因为大意失荆州,我肯定排他第一啊。
夏侯敦排第五大伙没太大的意见吧。自打曹操起兵以来,夏侯就是曹家军大将军的不二人选。
排第六的当为曹仁,曹仁一直是被低估的人。史载“曹大将军勇若贲育”,而曹操赤壁兵败之后,收拾残局的便是曹仁,他可以说一直是曹操的南大门。樊城一战,在于禁被水淹七军的不利情况下,在水都快淹没城墙的情况下坚守城池,使关羽不能越雷池一步,终究等来援军,扭转了整个战局,否则操操恐怕真的要迁都,中国的历史也要改写了。
排第七的是魏延。刘备得到汉中时要拜一个镇守汉中的大将,群臣都以为会是张飞,“飞也以心自许”不料却是魏延,结果“一军皆惊”,要知道,蜀国两大战略要地,一为荆州,一为汉中,可见刘备对魏延的期许。(刘备可比诸葛亮识人)后来他更提出偷袭长安的奇计,可惜“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未能采纳。
徐晃可排第八,援救曹仁打败关羽的正是他。战役结束后,曹操视察战场,对徐晃的勇猛大加赞扬,认为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
周瑜排第九,周瑜智谋没说的,武力差一点。
最后的这个名额我给吕蒙,大家没意见吧。他也是谋略没问题(白衣渡江嘛),可是武力就不好说,(江东诸将的通病,水战多,单挑少)
综上所述我的排名是张辽,孙策,马超,关羽,夏侯敦,曹仁,魏延,徐晃,周瑜,吕蒙。
LZ这些都是前期的,后期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也是不少的,邓艾,姜维 :victory::victory::victory: 张飞呢。。 大家没意见吧。。。。。 这是你原创的还是转载的? 根据演义还是正史? 从里面说的情况来看, 应该是演义. 以演义看, 夏侯敦比夏侯渊可差得有点远. 夏侯渊是独当一面的大将, 演义说的曹操定军失一臂, 说得就是夏侯渊了. 至于张辽, 合肥大城, 易守难攻, 当时孙权两面作战,哪来的几十万人马, 充其量不过十万. 而且曹操留了不少人马守那里, 还派两员上将协同经辽防守. 一战不足以说明问题吧. 还有孙策, 演义里出场就挂了, 凭什么排第二. 赵云可是常胜将军. 演义里从没打过败仗. 独挡一面没有任何问题. 后期跟随诸葛亮弱伐, 令魏兵闻风丧胆, 威名远震. 怎么说不能独挡一面? 上将潘凤! 幸亏有关公~其他无所谓了 ~~~~~~~~~~~~~~~~~~~~~~~~~~~~~~ 我一直不喜欢关羽 就是运气好被吹出来的 为什么没有貂蝉 wwwdark 发表于 2013-6-3 14: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上将潘凤!
不出所料。 华雄呢... 我就知道潘凤要出现 三国前中期,主持战略级进攻,并获胜的仅有二人,夏侯渊和吕蒙,一个没上榜,一个排第十? 吕布有勇无谋?小看了 没有潘凤。打回重写 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赵云? ilovewy 发表于 2013-6-3 14: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出所料。
谢谢,唯我潘大将军! 潘凤和诸葛亮呢? 上将潘凤,前锋廖化。都是三国里首屈一指的将才 xiaokaizi 发表于 2013-6-3 16: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擦 前期吕布攻城略地 你以为都是吕布自己干的?
都是靠高顺的好吧 张辽都是给高顺打手下的啊
要不你看曹 ...
吕布有过攻城略地?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