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其实是替罪羊
根据形势,即使在街亭扎营,也必为张颌所败。当时赵云军队在箕谷也吃了败仗。
诸葛亮为了自己的名声,把马谡杀了,
看似斩马谡很公平,实际上,蜀国基本人才凋零了。
所以跟诸葛亮混,没啥好下场。
锤子
马谡那种完全是纸上谈兵,两军对战,生死系于一线,怎么可能像他那样,舍城池而退守山中,不是主动让你来围我么
足见谋士当将军,很有可能走的是刻舟求剑的路线。 百出 的马谡 我可舍不得杀 加上庞统 诸葛 绝对的BUG GG69 发表于 2013-5-21 10: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锤子
马谡那种完全是纸上谈兵,两军对战,生死系于一线,怎么可能像他那样,舍城池而退守山中,不是主动让 ...
古代(三国)文武不分,所谓出将入相,谋士当将军没啥问题。
当时连赵云都输了,这要马谡能赢太勉强了吧。
何况,马谡并没有放弃城池,还有王平守着呢。 楼猪终于会独立思考了 楼猪终于会独立思考了 诸葛亮是法家向的啊 败军之将不可能不治罪 不老老实实A正面,就想着躲起来偷袭包夹,人家魏将纪律性也不差,直接给你拍死了。 败军之将必须严惩啊 新建文件夹 发表于 2013-5-21 10: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古代(三国)文武不分,所谓出将入相,谋士当将军没啥问题。
当时连赵云都输了,这要马谡能赢太勉强了吧 ...
赵云没有守街亭吧?
出将入相是没问题,但是谋士领兵,很多时候难以控制全局
马谡是主将,率领的是蜀军的五万主力,却舍弃补给和水源,到山上驻扎,这本身就是兵家大忌,王平手里的部队只有5000,如果想守城,怎么可能守得住。
看看记载
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 王平传
如果不是王平,这五万兵肯定输的连底裤都没有了。
不得不说诸葛亮确实有问题,知人善任上面可能强,但是控制力,比起他的主子刘皇叔,远远不够。 所以跟诸葛亮混,没啥好下场。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平庸。。 法无定法...杀与不杀都在诸葛亮一句话而已,弱国实行法家政策其实不太明智,人才杀一个少一个.偶尔犯个错,如果是可塑造的人才,其实是一个难得的经验. 上一张图吧,纸上谈兵也要有点依据啊 GG69 发表于 2013-5-21 10: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上一张图吧,纸上谈兵也要有点依据啊
你没看主贴?
赵云军队在箕谷也吃了败仗。 新建文件夹 发表于 2013-5-21 11: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没看主贴?
赵云与邓芝率疑军据箕谷,以诱魏军,为诸葛亮祁山伐魏主力争取时间。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赵云。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诸葛亮问邓芝曰:“街亭之败,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时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一句话,赵云逃跑都跑的这么帅。赵云和邓芝是另外一条线路,作为疑兵攻魏,也就是说并非主力,输赢不是很重要吧,再说也没有损失物资辎重。但是祁山-街亭一线,是诸葛亮这次的主攻方向,也是魏军的薄弱环节。
而马谡,就是丢盔弃甲,如果不是王平,5万人全送了 GG69 发表于 2013-5-21 11: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赵云与邓芝率疑军据箕谷,以诱魏军,为诸葛亮祁山伐魏主力争取时间。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赵云。云、芝兵弱 ...
连赵云都输了,马谡难道就不能输。
我查到的资料是马谡是2.5万,张颌5五。马谡按套路出牌根本不可能赢的。
无非诸葛亮要找个替罪羊给大家一个交待。
要知道诸葛亮后来六出祁山也都败了,可见并不是一两部下的问题。 新建文件夹 发表于 2013-5-21 11: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连赵云都输了,马谡难道就不能输。
我查到的资料是马谡是2.5万,张颌5五。马谡按套路出牌根本不可能赢的 ...
马谡不是不能输,而是没有执行军令,导致惨败。这才是招致了他的杀身之祸
马谡是领兵5万,和张合一样的。马谡的问题在于,即使败,也不是这么个败法。这样就影响了北伐的大局。什么都丢了,完全是溃败,即使是诸葛亮引大军来接应,也是无力一战。如果是僵持,或者损失一点兵将,但是没有失去战略要地,倒也是可以接受的。
诸葛亮数次北伐都挂了,只能说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本身制定的北伐战略战术,我认为没有问题。 GG69 发表于 2013-5-21 11: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马谡不是不能输,而是没有执行军令,导致惨败。这才是招致了他的杀身之祸
马谡是领兵5万,和张合一样的。 ...
马谡输了才说他是不执行军令,要是赢了呢?
本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打仗的目的是胜,军令未必就能胜。
何况胜败乃兵家常事,只是不巧被诸葛亮做了替罪羊。当年孟明视碰到秦穆公真是好运。 风起陇西! 一个看三国志的人跟一帮看三国演义的讨论的这么欢 真乃奇葩也 "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三国志·马良马谡传》
"戮谡以谢众。"--------《三国志·诸葛亮传》 晶の老友 发表于 2013-5-21 12: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就是马谡钻牛角尖了。。以谋士的想法,想出奇招。。因蜀弱魏强。。正面对A肯定是不行。。据城以守显然过 ...
足够说明,此等谋士,不足以将兵。两军对战,生死系与一线,怎可生搬硬套,幻想战术,刻舟求剑呢 这场败战,不是决策层集体责任。而是一人之咎,众怒难犯。 陈寿的观点很明确。 高端话题 屌丝插不上嘴
页:
[1]
2